徐嘉莉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IMRT)联合化疗的初步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初诊鼻咽癌患者99例,处方剂量为PGTVnx(鼻咽部))68~76 Gy/30-33 F,PGTVnd(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靶区)66~70 Gy/30-33 F,PCTV1(临床靶区)60 Gy/30-33 F,下颈部及锁骨上采用下颈前切线野常规放疗50~54 Gy/25-27 F。58例Ⅲ~Ⅳa 期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8~77个月),随访率97.9%。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R)、总生存率(OSR)、无复发生存率(RFSR)、无转移生存率(DMSFR)及局部控制率(LCR)分别为83.5%、89.0%、86.8%、90.6%及92.8%。单因素分析显示N或T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及化疗并不影响PFSR,RFSR,RFSR 和DMSFR(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患者年龄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2),说明同期化疗未能获益。结论单纯IMRT与IMRT联合化疗一样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仍存在复发、转移问题。
作者:舒禹先;敖帆;吴志瑛;汤轶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在一线治疗失败肺部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药物作用的耐受性。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多西他赛治疗)和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和耐受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6个月内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43.8%(14/32)、46.4%(13/28),12个月生存率分别是46.9%(15/32)、53.6%(15/28),近期有效率25.0%(8/32)、21.4%(6/28),疾病控制率62.5%(20/32)、53.6%(15/28),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皮疹痤疮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方面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吉非替尼相差不大,但多西他赛的耐受性较吉非替尼差,故在临床应用中,可选择用吉非替尼替换多西他赛进行治疗。
作者:曹磊;刘锋;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经确诊并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以30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治疗而未经CIK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经CIK细胞治疗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发现CD3+、CD3+CD4+、CD56+( 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无进展生存期为(50.9±10.8)个月,生存期为(62.5±13.8)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26.2±8.3)个月,生存期为(35.6±10.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IK细胞治疗后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延长。
作者:方慧云;程伟民;李晓玲;季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检测鼻咽癌干细胞可能标志物,为鼻咽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鼻咽癌、鼻咽黏膜慢性炎中CD133和CK19表达及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CK19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33和CK19在鼻咽癌或永生化细胞株NP69中的表达;PCR法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CD133mRNA表达情况。结果CK19在大部分鼻咽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37/39,67.2%),黏膜慢性炎柱状上皮及化生鳞状上皮中均呈强阳性表达。CK19在5-8F、6-10B和CNE2裸鼠移植瘤中都有散在点巢状阳性,但在细胞株中呈阴性表达。39例鼻咽癌组织中8例仅有个别癌巢的边缘见散在CD133+细胞,2例黏膜上皮中主要是基底部细胞呈阳性。11例鼻咽黏膜组织中均未见CD133阳性细胞。 PCR检测结果显示CD133基因在3种鼻咽癌细胞株中均有清晰的条带。结论 CK19在鼻咽癌组织和移植瘤中呈强表达及在细胞株中呈罕见表达的差异型,可能与微环境有关,而非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CD133在鼻咽癌肿瘤边缘组织中稀少表达,且在细胞株中检测出其RNA表达,可能为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作者:江庆萍;谢思明;王爽;储兵;姚开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COD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G-CSF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儿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92.5%、部分缓解率7.5%,2组患儿化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辅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ODP方案化疗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降低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嘉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重复1次)联合原EGFR-TKI治疗,EGFR-TKI剂量不变。结果全组7例患者中6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R 2例,SD 2例,PD 2例,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66.7%。7例患者PFS 0.6~11个月,中位PFS 2.5个月。1例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后出现皮疹加重(2度),1例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4度粒细胞减少及3度血小板减低,并出现2度粒缺性发热。结论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治疗失败后采用培美曲塞联合EGFR-TKI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且易控制。
作者:寻琛;王琳;廖峰;张瑜;姚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改变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8.0软件对化疗前后血红蛋白的改变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化疗前后,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为(116.72±22.01) g/L和(111.28±18.97) g/L,肝转移的患者血红蛋白分别为(116.28±18.85) g/L 和(110.06±18.73) g/L,内脏转移的患者血红蛋白分别为(115.27±18.66) g/L 和(109.53±18.06)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和其他参数如年龄、ECOG评分、病理分型及腹膜转移等因素无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在化疗前出现贫血的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血红蛋白的改变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化疗后血红蛋白降低提示疗效较差,而化疗前无贫血的晚期胃癌患者显示出比较好的预后。
作者:韩守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3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对不可手术的食管癌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不可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5-氟尿嘧啶(5-Fu)+顺铂( DDP)联合同期放疗,研究组采取奈达铂+多西他赛联合同期放疗。记录2组近期有效率、1年内局控率、1年内生存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年内局控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年内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61.3%(19/31),对照组为45.2%(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2=1.265,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期放疗比顺铂联合5-Fu同期放疗,在治疗不可手术的食管癌方面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轻且可控,患者治疗耐受性更好。
作者:梁国华;吴建华;凌志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连续2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43.3%,与对照组有效率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83.3%;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等,以Ⅰ~Ⅱ级为主,患者均耐受,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现的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4+、CD4+/CD8+免疫细胞:2组化疗后均较化疗前升高(P<0.05),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万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8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其中4例复发,2例转移,8例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53/56)、89.3%(50/56)、82.1%(46/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核分裂象和肿瘤是否破裂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RR=6.600,95%CI=2.830~15.390)、核分裂象(RR=8.457,95%CI=2.855~25.049)和肿瘤是否破裂(RR=6.586,95%CI=1.792~24.202)是胃肠间质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和肿瘤是否破裂是影响胃肠间质瘤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程晓剑;章安庆;叶显道;侯亚峰;吴新刚;朱文俊;方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放疗进入了精确放疗时代[1]。目前鼻咽癌常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调强放疗技术在增加肿瘤区域剂量同时又尽可能降低周围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保证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的精准是保证治疗鼻咽癌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了Matrixx与三维水箱对我院的5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进行绝对剂量验证,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胡海芹;王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DKK-1、GSK-3β、PGSK-3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包括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9例,宫颈鳞癌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其中DKK-1、GSK-3β、P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P<0.05)。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而PGSK-3β阳性表达率低于宫颈癌组织( P<0.05);DKK-1、PGSK-3β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GSK-3β蛋白表达量CIN 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CINⅠ中PGSK-3β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DKK-1、GSK-3β、PGSK-3β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裕;姜青明;唐郢;王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进行化疗的NSCLC患者120例;采用螺旋CT获取肿瘤的图像并采用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 TPS)自带的体积测量软件进行肿瘤体积的测量,分析诱导化疗NSCLC患者肿瘤体积变化状况及影响化疗1周期之后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诱导化疗NSCLC患者1周期后平均的原发灶的肿瘤体积比化疗之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化疗第2、3、4周期之后肿瘤的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第5周期后肿瘤的体积出现增大的现象,与第4周期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6周期的肿瘤体积比第5周期体积无明显的变化。原始肿瘤体积大小和T分期是影响诱导化疗第1周期之后肿瘤的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肿瘤的原始体积≥124 cm3或分期T1-2的患者在化疗1周期之后的肿块的缩小更明显。结论诱导化疗NSCLC,在1周期之后疗效可能会达到佳,好不要连续化疗超过4个周期;肿瘤体积和T分期是肿瘤体积变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翠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构建SATB1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检测其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1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87中,获得重组载体,经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载体GV287-SATB1,用GV287-SATB1转染人乳腺癌MCF-7,Western blot 分析转染前后SATB1表达情况,穿膜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侵袭性。结果成功构建人MCF-7细胞SATB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MCF-7细胞转染慢病毒载体后SAT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细胞的侵袭性显著增强。结论 SATB1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可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SATB1蛋白,并显著增强MCF-7细胞的侵袭性。
作者:孙正魁;张超;邹学森;徐宗全;姜桂香;董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治疗者(腔镜组)50例,传统保乳术(传统组)治疗者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 TE)新辅助化疗方案。比较2组5年生存率、复发率、手术效果及美容效果,记录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腔镜组与传统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和95.7%,复发率为6.0%和6.5%( 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无显著差异(P>0.05);腔镜组乳房美容优良率、平均引流量及拔管时间优于传统组(P<0.05);全组脱发、中性粒细胞下降及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6%、66.7%和41.7%,经对症处置后患者均完成治疗。结论腔镜辅助下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理想,对机体损伤小,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秋生;韩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主要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便成为了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临床放疗中,肺癌患者的呼吸运动会对肿瘤的位置造成影响,因此往往造成体位误差增大,严重影响其放疗效果。我们定量研究了呼吸运动对肺癌放疗体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且疗效差,所以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新发宫颈癌246例,其中资料完整的35岁以下宫颈癌45例,占同期宫颈癌人数的18.52%。现对这45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筛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资料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宋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1、2、3年的生存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能够减轻毒副作用,降低原发性肝癌的病死率,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疏云;王洪云;陶黎明;吴燕玲;邹彩亮;胡贤春;乐薇;钟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6例肾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自愿参加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MMP-9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MMP-9与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和VEGF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肾细胞癌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赵仕佳;叶向东;肖磊;连学雄;冯宇鹏;李峰;李立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