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的疗效比较

吴洁

关键词: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 早期乳腺癌, 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5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40例)和改良组(115例),保乳组行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保乳组死亡1例,改良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非乳腺癌原因;保乳组2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为肺转移,1例为骨(脊柱)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改良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为肺转移,2例为骨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相近,但保乳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能够保留乳房的美观外形,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中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与手工吻合对手术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直线型缝合器重塑管状胃与手工吻合的手术效果,比较2种吻合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40例),前者术中采用传统手工吻合消化道,后者采用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未出现手术失败或死亡病例。观察组吻合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1例患者吻合口瘘,经充分引流后痊愈,对照组4例吻合口瘘,其中1例行空肠造瘘;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发现2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管状胃可有效延长胃长度,适用于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风险。

    作者:李诚;陈肖沛;况成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化疗方案对手术治疗口腔鳞癌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手术治疗口腔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观察组实行间质化疗并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化疗并行手术治疗,两组均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近期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病灶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个月及3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要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抑制原发灶大小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3年的生存率为90.9%,对照组3年的生存率为83.3%;观察组术后转移率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显然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恶心呕吐、局部疼痛方面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方面发生不良反应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间质化疗并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口腔鳞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转移率,提高生存率,能有效提高口腔鳞癌治疗效果。

    作者:胡建;杨尚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 kg-1,维持量为0.5μg· kg-1· h-1,直至手术结束前60 min;对照组给予相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泵入。分别观察注药前( 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1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等各个时段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全麻药的用量,术后5 h内的镇静评分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T2时观察组患者BIS值明显低于T1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T2、T4~T7时观察组MAP降低,HR减慢(P<0.05,P<0.01);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和5 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作者:徐海军;王荣国;刘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静脉滴注2 h,130 mg/m2,d1;亚叶酸钙注射液,剂量为300 mg/m2,连续使用5 d,在氟尿嘧啶前使用;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注射,d1~5。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62.22%(28/45),明显高于对照组37.78%(17/45)(χ2=5.37,P<0.05);治疗组KPS评分为(94.57±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98±3.64)分( t=3.120,P=0.021<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8.89%(13/45),明显低于对照组44.44%(20/45)(χ2=10.02,P<0.05)。结论相比单纯西药治疗来说,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胃癌,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华;周强;刘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应用不同规范化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MV(卡铂、氨甲蝶呤、长春新碱)方案治疗、双枪(5-氟尿嘧啶、更生霉素)治疗及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CMV方案的总有效率和总治愈率均高于双枪方案,在总有效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对双枪方案,CMV方案治疗副作用较少,在恶心、呕吐反应和脱发副作用指标上差异明显(P<0.01)。单纯化疗方案的综合总有效率较化疗合并手术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合并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单纯化疗方案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运用化学治疗方案中,CMV方案在总有效率、安全性方面优于双枪方案,而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是佳的治疗方案,但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作者:王丹;罗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腺癌中 ROS1基因重排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ROS1基因重排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60例胃腺癌肿瘤组织中ROS1基因的重排;采用siRNA和Real-time PCR检测ROS1重排与胃癌细胞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ROS1基因重排发生率为1.7%(1/60)。 ROS1基因高表达与胃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部位、肿瘤直径、Laurén分类、病理分级、HP感染、浸润深度和TNM 分期等无关。 ROS1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IL-6、TNF-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ROS1阴性组织。结论 ROS1基因重排可能与炎症因子基因协同发挥促癌作用。

    作者:魏亚宁;王娅南;贾友超;谭莉莉;臧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卵巢癌组织和细胞株中 miR-141表达水平与卡铂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微小RNA-141( microRNAs,miRNA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卡铂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上皮性卵巢癌68例,术后接受规范的多西他赛+卡铂化疗方案治疗。30例卵巢癌良性肿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中miR-141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检测miR-141对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ES-2卡铂敏感度的影响。结果30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中miR-141表达水平为(0.09±0.0032),68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miR-141表达水平为(5.03±0.1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4)。68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58例miR-141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的平均表达水平,其相对表达水平为(5.54±0.11);有10例miR-141表达水平低于良性肿瘤的平均表达水平,其相对表达水平为(0.03±0.0093)。卡铂耐药患者19例(19/68,27.9%),卡铂敏感患者49例(49/68,72.1%)。 miR-141表达水平与患者对卡铂的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性(γ=-0.7816,P=0.0032)。 miR-141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率亦呈显著负相关性(γ=-0.5296,P=0.0128)。 miR-141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残留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 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和转染阴性miRNA模拟物(miRNA mimics)组比较,转染miR-141模拟物(miR-141 mimics)组SKOV-3和ES-2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显著降低。结论检测MiR-141的表达水平,对预测上皮性卵巢癌对卡铂敏感性、评估患者预后及其合理指导卵巢癌的综合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彩霞;宋藏珠;徐庆;景邵武;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会阴饱和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会阴饱和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8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采用经会阴饱和穿刺活检,对照组88例采用经直肠穿刺活检,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10.0μg/L和≥10.0~20.0μg/L时,观察组的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20.0~50.0μg/L和>50.0μg/L时,观察组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发热、尿路感染、肉眼血尿、血便、直肠出血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的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饱和穿刺活检能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俞国锋;汤金荣;马伟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剂量螺旋 CT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CT检查发现有肺结节的患者62例,分别行低剂量CT扫描(40 mA)和常规剂量(200 mA)CT扫描各一次,观察比较2种剂量扫描患者的结节形态学特征、结核增殖灶、肉芽肿性病变、炎性结节、肺转移癌、肺癌、肺结节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分型的特点。结果结节密度不均、分叶、空洞、钙化、支气管充气征、毛刺在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中差异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定性诊断结核增殖灶、肉芽肿性病变、炎性结节、肺转移癌、肺癌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型的确诊在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无差异,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作者:廖宗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Folfox6方案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Folfox6方案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3例新诊断的且不能手术切除的结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接受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和亚叶酸200 mg/m2静脉输注2 h,然后用5-FU 400 mg/m2推注和5-FU 2400 mg/m2持续输注46 h)化疗,每2周重复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B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输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输注2 h,第1~5天,5-FU 500 mg/m2静脉输注4~6 h,第1~5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评估2组临床反应及疗效,主要终点是疾病进展时间( TTP)。卡方检验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法比较生存差异。结果63例患者中CR 3例,PR 23例,SD 13例,PD 24例,有效率41.3%。其中A组CR 3例,PR 17例,SD 11例,PD 10例,有效率48.8%;B组CR 0例, PR 6例,SD 2例,PD 14例,有效率27.3%。2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13,P>0.05)。63例患者中位生存15个月,A组中位生存21个月,B组中位生存13个月;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数为9.8个月(范围0.5~31.8个月),A组12个月,B组7个月,2组TTP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组血液不良反应和非血液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37)。结论 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是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刘勇;周蔚翔;蒋寅;叶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DFI联合钼靶 X线与 CDFI 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与CDFI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乳腺癌患者中,88例患者经CDFI诊断为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为80.00%,101例患者经CDFI联合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1.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大小<1.0 cm者,CDFI诊断准确率为52.17%,CDFI联合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6.9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CDFI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CDFI。此外,CDFI联合钼靶X线对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用于乳腺癌的早期检测。

    作者:王兵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阳性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MaxVin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CDK2表达情况。结果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K2阳性表达率为70.9%,CDK2阳性表达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并且CDK2阳性表达率与雌激素( estrogen receptor , ER)、孕激素(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细胞表皮生长因子2(cel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CerBb-2)水平也无相关性,CDK2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39例CDK2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为61.5%,16例CDK2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为25.0%,两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DK2表达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杨丽萍;罗庆丰;吴毓东;孙正魁;樊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胆结石及胆囊切除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胆结石及胆囊切除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9例胃癌患者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260例健康人群的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结石和胆囊切除术对胃癌的发生及病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胃癌组有39例(15.3%)患者存在胆结石或既往有胆囊切除术病史,其中胆结石行保守治疗20例(7.7%),有胆囊切除术病史19例(7.6%)。而对照组中有24例(9.2%)存在胆结石或既往有胆囊切除术病史,其中胆结石行保守治疗18例(6.9%),有胆囊切除术病史6例(2.3%)。结果显示胃癌组既往行胆囊切除术病史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是2组患者胆结石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胆结石发病率或既往胆囊切除术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胆汁排泄改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但对胃癌的临床以及病理特征并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胆结石或胆囊切除术是否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尚不确定,仍需大量的研究证实。

    作者:刘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7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结果全胃切除术组(21.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近端胃切除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年生存率全胃切除组分别为55.5%、38.6%,明显优于近端胃切除组的37.4%、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更为合适。

    作者:杨志锋;江小梅;陈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鼻内镜下辅助其他径路治疗上颌窦癌23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助柯-陆氏径路治疗上颌窦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3、5年复发率分别为8.70%(2/23)、30.43%(7/23);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1%(17/23)、53.17%(12/23)。(Ⅲ+Ⅳ)期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II期患者( P=0.001)。结论鼻内镜辅助柯-陆氏径路手术可以彻底切除上颌窦癌,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孙继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RLPN)对局限性肾癌( LR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肿瘤直径>4 cm且≤7 cm的LRCC患者68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 PN),其中RLPN组34例,开放的肾部分切除术( OPN)组3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68例LRCC患者PN术均顺利完成。 RLPN组与OPN组LRCC患者性别、年龄、瘤体直径、病程、术前术后肌酐与GFR、引流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RLPN组手术耗时、血管阻断时间长于O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LPN组输血病例少于OPN组(P均<0.05);RLPN组拔管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OPN组( P均<0.05)。 RLPN组患者围术期无中转开放、输血病例,术后出现1例尿瘘;OPN组围术期有5例输血病例。结论 RLPN能达到与OPN治疗相近的治疗结果,即可保留肾单位又具有微创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瘤体直径>4 cm且≤7 cm LRCC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亚军;宋勇;宋琳;白鹏飞;高海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化疗失败的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日口服250 mg/次,每日1次,1个月之后观察疗效。结果 CR 3例,PR 21例,SD 27例,PD 17例。治疗有效率为35.29%,疾病控制率为75.00%。女性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男性患者,腺癌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鳞癌患者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是否采取化疗和有无吸烟史无关(P>0.05);不良反应:皮疹40例,腹泻23例,恶心18例,皮肤干燥11例,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结论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其中对于女性以及腺癌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隋东江;王蓉美;李伟生;赵海霞;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K-ras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8年7月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遏突变系统( ARMS)法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92例NSCLC患者中11例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阳性率为11.96%。 K-ras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Gly12Cys(GGT>TGT)突变3例,Gly12Val(GGT>GTT)突变2例,Gly12Ala(GGT >GCT)突变2例,Gly12Arg(GGT>CGT)突变2例,Gly12Cys(GGT >TGT)突变与 Gly12Val(GGT >GTT)突变并存1例,Gly12Cys(GGT >TGT)突变与Gly12Ala(GGT>GCT)突变并存1例。 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Ⅲa~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K-ras基因突变阴性组Ⅲa~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较低,但是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NSCLC患者预后产生负性影响。

    作者:刘晖群;刘敏知;熊林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三阴性乳腺癌)60例与B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24例。对2组患者地体质特征和肿瘤特征进行比较,并对184例患者的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阳性和转移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2组在5年,7年和9年无病生存率及7年,9年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阴乳腺癌与发病年龄、家族遗传史、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癌症转移风险高,预后差。

    作者:谭启泽;刘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左、右胸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对食管中下段癌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左、右胸2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中下段癌患者60例。在治疗过程中,按分配床位单、双数,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入路方式,即左胸后外侧入路组(左胸组);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组(右胸组)。结果右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左胸组显著增加(P<0.001)。右胸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9%,左胸组为23.1%(P<0.001)。其中,右胸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左胸组明显增多(14.1%VS 7.1%,P<0.001)。左胸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2±5)枚,右胸组(18±10)枚(P<0.001)。从送检淋巴结的解剖分布情况来看,右胸组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包括右喉返神经旁、胸内气管旁组淋巴结)数目明显比左胸组增多。右胸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左胸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选择右胸手术入路更为合理。

    作者:黄建;李仙娥;匡裕康;黄传生;何枝生;王欢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