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螺旋 CT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廖宗山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 常规剂量螺旋CT, 肺结节, 恶性肿瘤
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螺旋CT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CT检查发现有肺结节的患者62例,分别行低剂量CT扫描(40 mA)和常规剂量(200 mA)CT扫描各一次,观察比较2种剂量扫描患者的结节形态学特征、结核增殖灶、肉芽肿性病变、炎性结节、肺转移癌、肺癌、肺结节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分型的特点。结果结节密度不均、分叶、空洞、钙化、支气管充气征、毛刺在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中差异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定性诊断结核增殖灶、肉芽肿性病变、炎性结节、肺转移癌、肺癌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型的确诊在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无差异,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三阴性乳腺癌)60例与B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24例。对2组患者地体质特征和肿瘤特征进行比较,并对184例患者的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阳性和转移状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2组在5年,7年和9年无病生存率及7年,9年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阴乳腺癌与发病年龄、家族遗传史、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癌症转移风险高,预后差。

    作者:谭启泽;刘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NF-κB及Rb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中再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F-κB、Rb蛋白与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对胃癌转移机制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分别检测了NF-κB、Rb蛋白在肿瘤原发灶及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胃癌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1.40%,R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5.12%, 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胃癌原发灶中异常表达率为98.84%,在转移淋巴结中再表达阳性率为63.95%。 NF-κB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Rb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0.05)。 Kaplan-Meier曲线显示NF-κB、R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 Wilcoxon’s log-rank test进行组间差别检验显示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 Cox’s proportional-hazard多变量分析显示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的表达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 Spe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F-κB、Rb蛋白表达与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中存在NF-κB、Rb蛋白的高表达,转移淋巴结中存在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高表达;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张宇龙;张国栓;崔专义;王桂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42例接受了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1组和D2组。 D1组于术后24 h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D2组于术后24~72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分析第一次粪便通道天数、术后输注白蛋白剂量、术前和术后7天的血清白蛋白差异、术后传染以及全胃肠外营养状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临床因素无统计学差异,D1组比D2组的肺炎发生率更高(P=0.0308),2组间的传染性并发症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4 h内进行EN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将EN安排在24~72 h。

    作者:徐降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阳性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MaxVin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CDK2表达情况。结果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K2阳性表达率为70.9%,CDK2阳性表达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并且CDK2阳性表达率与雌激素( estrogen receptor , ER)、孕激素(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细胞表皮生长因子2(cel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CerBb-2)水平也无相关性,CDK2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39例CDK2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为61.5%,16例CDK2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为25.0%,两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DK2表达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杨丽萍;罗庆丰;吴毓东;孙正魁;樊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鼻内镜下辅助其他径路治疗上颌窦癌23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助柯-陆氏径路治疗上颌窦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3、5年复发率分别为8.70%(2/23)、30.43%(7/23);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1%(17/23)、53.17%(12/23)。(Ⅲ+Ⅳ)期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II期患者( P=0.001)。结论鼻内镜辅助柯-陆氏径路手术可以彻底切除上颌窦癌,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孙继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比较胃癌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完全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及开腹组(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者(P<0.05);与开腹组相比,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切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周完全腹腔镜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 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均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但前者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作者:罗思佳;李汉军;张智勇;蔡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化疗对Dukes C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胃癌、肝癌,居第4位,每年大肠癌死亡近10万患者,并且死亡人数逐年增加[1]。现对我科7年收集的初诊为Dukes C期原发性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观察本病经常规化疗后的近期不良反应、远期疗效。

    作者:郝晶;朱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K-ras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8年7月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遏突变系统( ARMS)法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92例NSCLC患者中11例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阳性率为11.96%。 K-ras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Gly12Cys(GGT>TGT)突变3例,Gly12Val(GGT>GTT)突变2例,Gly12Ala(GGT >GCT)突变2例,Gly12Arg(GGT>CGT)突变2例,Gly12Cys(GGT >TGT)突变与 Gly12Val(GGT >GTT)突变并存1例,Gly12Cys(GGT >TGT)突变与Gly12Ala(GGT>GCT)突变并存1例。 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Ⅲa~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K-ras基因突变阴性组Ⅲa~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较低,但是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NSCLC患者预后产生负性影响。

    作者:刘晖群;刘敏知;熊林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恒温冷冻切片对乳腺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恒温快速冷冻切片对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axVin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30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恒温冷冻切片对应组织和剩余组织石蜡标本进行标记,比较两组CerbB-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30例浸润性导管癌冰冻切片对应组织样本组中42例CerbB-2表达阴性,33例CerbB-2表达+,34例CerbB-2表达++,21例CerbB-2表达+++;剩余组织常规切片样本组56例CerbB-2表达阴性,50例CerbB-2表达+,19例CerbB-2表达++,5例CerbB-2表达+++;两组标记结果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且两组CerbB-2阳性表达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恒温快速冷冻切片影响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减弱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

    作者:高玟;陈艳红;刘志良;罗庆丰;黄传生;涂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 Dickkopf-1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Dickkopf-l ( DKKl )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及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DKKl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DK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DKK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K1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旭超;陈鹏;黄清秀;张木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导致胃癌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导致胃癌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胃癌风险指数(GCRI)表示相关因素的危险程度。结果111例慢性胃炎性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AHPI)阳性患者77例(69.40%),其中45%AHPI阳性患者出现各类胃炎。 AHPI患者GCRI得分偏高(高风险指数)。幽门螺杆菌阴性的其他胃炎性胃癌患者GCRI得分<3分( P=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慢性胃炎更容易诱发胃癌。

    作者:郑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应用不同规范化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MV(卡铂、氨甲蝶呤、长春新碱)方案治疗、双枪(5-氟尿嘧啶、更生霉素)治疗及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3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CMV方案的总有效率和总治愈率均高于双枪方案,在总有效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对双枪方案,CMV方案治疗副作用较少,在恶心、呕吐反应和脱发副作用指标上差异明显(P<0.01)。单纯化疗方案的综合总有效率较化疗合并手术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合并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单纯化疗方案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运用化学治疗方案中,CMV方案在总有效率、安全性方面优于双枪方案,而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是佳的治疗方案,但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作者:王丹;罗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胆结石及胆囊切除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胆结石及胆囊切除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59例胃癌患者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260例健康人群的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结石和胆囊切除术对胃癌的发生及病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胃癌组有39例(15.3%)患者存在胆结石或既往有胆囊切除术病史,其中胆结石行保守治疗20例(7.7%),有胆囊切除术病史19例(7.6%)。而对照组中有24例(9.2%)存在胆结石或既往有胆囊切除术病史,其中胆结石行保守治疗18例(6.9%),有胆囊切除术病史6例(2.3%)。结果显示胃癌组既往行胆囊切除术病史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是2组患者胆结石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胆结石发病率或既往胆囊切除术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胆汁排泄改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但对胃癌的临床以及病理特征并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胆结石或胆囊切除术是否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尚不确定,仍需大量的研究证实。

    作者:刘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胃癌中淋巴结微转移及 LMO4、DLEC1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求早期胃癌中淋巴结微转移及LMO4、DLEC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早期胃癌患者共50例,均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平均随访35.2个月(28~60个月),每位患者平均淋巴结24.5枚不等,将所有淋巴结用HE和CK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LMO4、DLEC1的表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淋巴结微转移明显高于常规淋巴结转移率,组织学类型和浸润胃壁深度与淋巴结微转移有正相关性,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微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LMO4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微转移、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呈明显正相关,DLEC1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微转移、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呈明显负相关。 LMO4与DLEC1表达存在负相关。淋巴结微转移与无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别。结论对于早期胃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应予以积极的辅助治疗。

    作者:陈晓军;刘胜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5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40例)和改良组(115例),保乳组行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保乳组死亡1例,改良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非乳腺癌原因;保乳组2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为肺转移,1例为骨(脊柱)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改良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为肺转移,2例为骨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相近,但保乳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能够保留乳房的美观外形,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吴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3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因素与其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73例患者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为89.5%、78.6%和71.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缪国裕;丰裕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左、右胸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对食管中下段癌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左、右胸2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中下段癌患者60例。在治疗过程中,按分配床位单、双数,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入路方式,即左胸后外侧入路组(左胸组);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组(右胸组)。结果右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左胸组显著增加(P<0.001)。右胸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9%,左胸组为23.1%(P<0.001)。其中,右胸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左胸组明显增多(14.1%VS 7.1%,P<0.001)。左胸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2±5)枚,右胸组(18±10)枚(P<0.001)。从送检淋巴结的解剖分布情况来看,右胸组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包括右喉返神经旁、胸内气管旁组淋巴结)数目明显比左胸组增多。右胸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左胸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选择右胸手术入路更为合理。

    作者:黄建;李仙娥;匡裕康;黄传生;何枝生;王欢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siRNA 诱导宫颈鳞癌耐药细胞株 SiHa/DDP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siRNA(hTERT SiRNA)诱导宫颈鳞癌耐药细胞株SiHa/DDP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每毫升培养液中加顺铂2μg常规培养SiHa/DDP细胞,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 A组):仅用细胞培养液培养的SiHa/DDP组;脂质体对照组( B组):仅添加转染试剂的SiHa/DDP组;不针对任何基因的Negative Control siRNA对照组( C组);转染组( D组):hTERT SiRNA与脂质体混合液转染SiHa/DDP细胞。按要求转染细胞后常规培养,于转染后24 h、48 h、72 h分别收集各组细胞进行相关检测,各组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hTERT mRNA表达、应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SiHa/DDP细胞凋亡率、应用MTT法检测hTERT SiRNA转染后SiHa/DDP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转染后24 h、48 h、72 h各组细胞相对A组的TERT mRNA含量分别为:D组(0.249±0.019)、(0.138±0.009)、(0.174±0.016);C组(0.931±0.036)、(0.940±0.025)、(0.901±0.042);B组(0.956±0.052)、(0.961±0.037)、(0.943±0.28);各时间点siRNA-1组hTERT mRNA 相对表达量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转染后SiRNA-1组早期细胞凋亡率[(86.48±7.25)%]明显高于C组[(0.11±0.08)%]、B组[(5.23±1.22)%]和A组[(0.0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转染后各时间点各组细胞OD490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生长曲线显示SiRNA-1组慢于对照组。结论 hTERT siRNA转染SiHa/DDP细胞可降低hTERT mRNA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艺;陈金石;李隆玉;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mad4及 P21WAF1/CIP1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癌组织中Smad4蛋白及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检测24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22例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和43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Smad4蛋白及P21WAF1/CI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mad4蛋白在三组中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Smad4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与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组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卵巢上皮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却显著低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及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组织,且P21WAF1/CIP1蛋白表达随着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的升高而下降,而与卵巢上皮癌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无关;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Smad4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γs =0.099,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或缺失与卵巢上皮肿瘤的发展无关,而P21WAF1/CIP1蛋白的缺失与卵巢上皮癌的发展关系密切;在卵巢上皮癌中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或缺失不受Smad4蛋白的调控。

    作者:陈凤云;胡小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会阴饱和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会阴饱和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8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采用经会阴饱和穿刺活检,对照组88例采用经直肠穿刺活检,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10.0μg/L和≥10.0~20.0μg/L时,观察组的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20.0~50.0μg/L和>50.0μg/L时,观察组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发热、尿路感染、肉眼血尿、血便、直肠出血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的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饱和穿刺活检能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俞国锋;汤金荣;马伟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