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辅助其他径路治疗上颌窦癌23例的临床疗效

孙继周

关键词:鼻内镜, 上颌窦癌, 临床疗效, 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助柯-陆氏径路治疗上颌窦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3、5年复发率分别为8.70%(2/23)、30.43%(7/23);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1%(17/23)、53.17%(12/23)。(Ⅲ+Ⅳ)期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II期患者( P=0.001)。结论鼻内镜辅助柯-陆氏径路手术可以彻底切除上颌窦癌,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DC-CIK 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放疗的基础上联合DC-CIK生物免疫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5%,对照组为56.41%;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8±7.4)个月,治疗组为(14.9±3.3)个月。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例(12.8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珍英;竺顺斌;陈刚;鲍晋;张秦;孙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Folfox6方案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Folfox6方案对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3例新诊断的且不能手术切除的结肠癌肝脏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接受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和亚叶酸200 mg/m2静脉输注2 h,然后用5-FU 400 mg/m2推注和5-FU 2400 mg/m2持续输注46 h)化疗,每2周重复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B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输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输注2 h,第1~5天,5-FU 500 mg/m2静脉输注4~6 h,第1~5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评估2组临床反应及疗效,主要终点是疾病进展时间( TTP)。卡方检验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法比较生存差异。结果63例患者中CR 3例,PR 23例,SD 13例,PD 24例,有效率41.3%。其中A组CR 3例,PR 17例,SD 11例,PD 10例,有效率48.8%;B组CR 0例, PR 6例,SD 2例,PD 14例,有效率27.3%。2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13,P>0.05)。63例患者中位生存15个月,A组中位生存21个月,B组中位生存13个月;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数为9.8个月(范围0.5~31.8个月),A组12个月,B组7个月,2组TTP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组血液不良反应和非血液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37)。结论 FOLFOX6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是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刘勇;周蔚翔;蒋寅;叶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奥施康定治疗晚期肺癌中度癌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治疗晚期肺癌中度癌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晚期肺癌合并中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奇曼丁,起始剂量100 mg/次、每12小时一次)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施康定(起始剂量10 mg/次、每12小时一次)治疗,2组出现爆发痛时加用盐酸吗啡片滴定,次日加大剂量,直至疼痛NRS评分≤3分。至少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CR 10例,PR 18例,MR 1例,NR 1例,治疗组客观有效率(RR)93.33%;对照组CR 7例,PR 20例,MR 1例,NR 2例,对照组客观有效率(RR)90.00%;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施康定起效更迅速(P=0.015)、达稳态剂量更小(P<0.001)。结论小剂量奥施康定治疗晚期肺癌中度癌痛有效、安全。

    作者:涂建仁;董涵芝;付华珍;郑长福;王美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相关并发症的研究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和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侧大部切除术(P<0.05);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侧大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切除范围越大,其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就越高。

    作者:高明;项和平;李贺;王伟;葛魏巍;姜大同;付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7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结果全胃切除术组(21.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近端胃切除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年生存率全胃切除组分别为55.5%、38.6%,明显优于近端胃切除组的37.4%、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更为合适。

    作者:杨志锋;江小梅;陈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肢体软组织肉瘤及受累大血管切除联合人工血管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及受累的大血管切除联合人工血管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累及肢体重要血管的软组织肉瘤患者行肿瘤屏障切除联合人工血管手术,8例同时重建动脉和静脉,4例重建动脉,7例重建静脉,均采用人工血管置换。观察术后血管通畅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无1例出现重建血管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重建动、静脉通畅率分别为100%和46%,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肢体软组织肉瘤累及重要血管进行切除联合人工血管重建安全可靠,能提高切除率,降低肿瘤复发率。

    作者:韩毓;曲兴龙;张怡;王炳;柴宇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放化疗后疼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放化疗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1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分成A组20例(硫酸吗啡缓释片组)、B组20例(加巴喷丁组)、C组21例(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组),观察3组患者镇痛治疗后的疼痛评分( NRS)、不良反应、睡眠质量( QS)和镇痛药物治疗总费用等。结果3组患者镇痛治疗后的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Q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物治疗总费用比较,B组显著少于A组和C组;C组少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放化疗后疼痛的治疗。

    作者:刘兴才;丁正萍;周雪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肢体功能、局部复发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不同类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96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均随访3年,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关节功能,总结患者的术式、术后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影响肢体功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关节功能优良率囊内切除术组为76.79%,切刮除组为87.50%,边缘刮除组为81.25%,囊内切除术组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肢体功能优良率囊内切除术组为76.78%,切刮除术组为75.00%,边缘切除术组为78.13%,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随访3年内,共12例复发,复发率为12.50%。随访期间,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囊内切除术与切刮除术未见术后并发症,边缘切除术出现7例假体并发症。影响肢体功能的因素有首诊原发/复发、Enneking分期、软组织肿块及术式(P<0.05);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只与术式有关( P<0.05)。结论囊内切除、切刮除、边缘刮除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各有利弊,且术式的选择对术后复发及肢体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要求临床医师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分级分期等综合选择术式。

    作者:梁志远;高原;聂志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K-ras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8年7月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遏突变系统( ARMS)法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92例NSCLC患者中11例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阳性率为11.96%。 K-ras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Gly12Cys(GGT>TGT)突变3例,Gly12Val(GGT>GTT)突变2例,Gly12Ala(GGT >GCT)突变2例,Gly12Arg(GGT>CGT)突变2例,Gly12Cys(GGT >TGT)突变与 Gly12Val(GGT >GTT)突变并存1例,Gly12Cys(GGT >TGT)突变与Gly12Ala(GGT>GCT)突变并存1例。 K-ras基因突变阳性组Ⅲa~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K-ras基因突变阴性组Ⅲa~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较低,但是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NSCLC患者预后产生负性影响。

    作者:刘晖群;刘敏知;熊林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及术后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6μg· kg-1,维持量为0.5μg· kg-1· h-1,直至手术结束前60 min;对照组给予相等量的0.9%生理盐水泵入。分别观察注药前( 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1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等各个时段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全麻药的用量,术后5 h内的镇静评分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 T2时观察组患者BIS值明显低于T1和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T2、T4~T7时观察组MAP降低,HR减慢(P<0.05,P<0.01);观察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和5 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作者:徐海军;王荣国;刘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3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因素与其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73例患者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为89.5%、78.6%和71.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缪国裕;丰裕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5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40例)和改良组(115例),保乳组行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保乳组死亡1例,改良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非乳腺癌原因;保乳组2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为肺转移,1例为骨(脊柱)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改良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为肺转移,2例为骨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相近,但保乳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能够保留乳房的美观外形,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吴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激素受体及 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灶中表达差异及意义

    目的:探讨ER、PR及HER-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灶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灶中ER、PR及HER2表达。结果30例复发性乳腺癌患者中,ER由阳性转为阴性率为66.7%(n=12),阴性转为阳性率为41.7%(n=5),总的变化率为56.7%(17/30);PR由阳性转为阴性率为68.8%(n=11),阴性转为阳性率为28.6%(n=4),PR总的变化率为50.0%(15/30);HER-2由阳性转为阴性率为25.0%(n=2),阴性转为阳性率为13.3%(n=4),HER-2总的变化率为20.0%(n=6)。结论 ER、PR及HER-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灶中的表达存在差异。

    作者:陈志萍;周毅;胡筱玉;万向华;黄传生;高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化疗方案对手术治疗口腔鳞癌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手术治疗口腔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观察组实行间质化疗并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化疗并行手术治疗,两组均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近期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病灶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个月及3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要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抑制原发灶大小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3年的生存率为90.9%,对照组3年的生存率为83.3%;观察组术后转移率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显然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恶心呕吐、局部疼痛方面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方面发生不良反应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间质化疗并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口腔鳞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转移率,提高生存率,能有效提高口腔鳞癌治疗效果。

    作者:胡建;杨尚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卵巢癌组织和细胞株中 miR-141表达水平与卡铂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微小RNA-141( microRNAs,miRNA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卡铂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上皮性卵巢癌68例,术后接受规范的多西他赛+卡铂化疗方案治疗。30例卵巢癌良性肿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中miR-141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检测miR-141对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ES-2卡铂敏感度的影响。结果30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中miR-141表达水平为(0.09±0.0032),68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miR-141表达水平为(5.03±0.1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4)。68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58例miR-141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的平均表达水平,其相对表达水平为(5.54±0.11);有10例miR-141表达水平低于良性肿瘤的平均表达水平,其相对表达水平为(0.03±0.0093)。卡铂耐药患者19例(19/68,27.9%),卡铂敏感患者49例(49/68,72.1%)。 miR-141表达水平与患者对卡铂的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性(γ=-0.7816,P=0.0032)。 miR-141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率亦呈显著负相关性(γ=-0.5296,P=0.0128)。 miR-141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残留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 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和转染阴性miRNA模拟物(miRNA mimics)组比较,转染miR-141模拟物(miR-141 mimics)组SKOV-3和ES-2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显著降低。结论检测MiR-141的表达水平,对预测上皮性卵巢癌对卡铂敏感性、评估患者预后及其合理指导卵巢癌的综合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彩霞;宋藏珠;徐庆;景邵武;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恒温冷冻切片对乳腺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恒温快速冷冻切片对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axVin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30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恒温冷冻切片对应组织和剩余组织石蜡标本进行标记,比较两组CerbB-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30例浸润性导管癌冰冻切片对应组织样本组中42例CerbB-2表达阴性,33例CerbB-2表达+,34例CerbB-2表达++,21例CerbB-2表达+++;剩余组织常规切片样本组56例CerbB-2表达阴性,50例CerbB-2表达+,19例CerbB-2表达++,5例CerbB-2表达+++;两组标记结果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且两组CerbB-2阳性表达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恒温快速冷冻切片影响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减弱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

    作者:高玟;陈艳红;刘志良;罗庆丰;黄传生;涂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高危型 HPV 检测方案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方案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价值,探讨宫颈癌早期筛查佳方法。方法以120例健康体检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PCR)及2代杂交捕获实验( HC2-HPV-DNA),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PCR及HC2-HPV-DNA两种方法高危型HPV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83%(19/120)和10.83%(13/12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41~50岁及51~60岁年龄组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较高。结论对于高危型HPV的检测HC2-HPV-DNA优于定量PCR,HC2-HPV-DNA更适合大规模宫颈癌的早期筛选。

    作者:高娜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siRNA 诱导宫颈鳞癌耐药细胞株 SiHa/DDP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siRNA(hTERT SiRNA)诱导宫颈鳞癌耐药细胞株SiHa/DDP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每毫升培养液中加顺铂2μg常规培养SiHa/DDP细胞,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 A组):仅用细胞培养液培养的SiHa/DDP组;脂质体对照组( B组):仅添加转染试剂的SiHa/DDP组;不针对任何基因的Negative Control siRNA对照组( C组);转染组( D组):hTERT SiRNA与脂质体混合液转染SiHa/DDP细胞。按要求转染细胞后常规培养,于转染后24 h、48 h、72 h分别收集各组细胞进行相关检测,各组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hTERT mRNA表达、应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SiHa/DDP细胞凋亡率、应用MTT法检测hTERT SiRNA转染后SiHa/DDP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转染后24 h、48 h、72 h各组细胞相对A组的TERT mRNA含量分别为:D组(0.249±0.019)、(0.138±0.009)、(0.174±0.016);C组(0.931±0.036)、(0.940±0.025)、(0.901±0.042);B组(0.956±0.052)、(0.961±0.037)、(0.943±0.28);各时间点siRNA-1组hTERT mRNA 相对表达量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转染后SiRNA-1组早期细胞凋亡率[(86.48±7.25)%]明显高于C组[(0.11±0.08)%]、B组[(5.23±1.22)%]和A组[(0.0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转染后各时间点各组细胞OD490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生长曲线显示SiRNA-1组慢于对照组。结论 hTERT siRNA转染SiHa/DDP细胞可降低hTERT mRNA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艺;陈金石;李隆玉;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NF-κB及Rb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中再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F-κB、Rb蛋白与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对胃癌转移机制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分别检测了NF-κB、Rb蛋白在肿瘤原发灶及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胃癌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1.40%,R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5.12%, 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胃癌原发灶中异常表达率为98.84%,在转移淋巴结中再表达阳性率为63.95%。 NF-κB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Rb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 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0.05)。 Kaplan-Meier曲线显示NF-κB、R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 Wilcoxon’s log-rank test进行组间差别检验显示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 Cox’s proportional-hazard多变量分析显示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的表达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 Spe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F-κB、Rb蛋白表达与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中存在NF-κB、Rb蛋白的高表达,转移淋巴结中存在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的高表达;E-cadherin/catenin复合物在转移淋巴结内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张宇龙;张国栓;崔专义;王桂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42例接受了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1组和D2组。 D1组于术后24 h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D2组于术后24~72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分析第一次粪便通道天数、术后输注白蛋白剂量、术前和术后7天的血清白蛋白差异、术后传染以及全胃肠外营养状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临床因素无统计学差异,D1组比D2组的肺炎发生率更高(P=0.0308),2组间的传染性并发症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4 h内进行EN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将EN安排在24~72 h。

    作者:徐降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