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永和;李顺延;韩海林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2例患者行直肠癌保肛术,必要的情况下行预防性肠造口。观察记录患者性别、年龄、BMI、ASA评分、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肿瘤位置、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肿瘤组织类型、T分期、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预防性肠造口等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史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ASA评分、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浓度、肿瘤位置、肿瘤组织类型、T分期、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预防性肠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无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史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廖茂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胃癌为全球范围内第四大常见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65岁)目前仍是胃癌的高发人群。老年胃癌因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功能特点,化疗药物的选择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化疗药物或合适的化疗方案是现阶段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回顾性比较单药卡培他滨及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冬兰;王艳华;万以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若未及时治疗,在肿瘤体积逐渐增大时,会导致患者出血下腹部疼痛、尿频、性交痛等症状,甚至不孕等症状。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多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而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在大程度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可保留子宫。子宫动脉栓塞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子宫,维持患者正常的生理和生育功能[1],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现我们以4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静;廖剑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作者:胡红军;张立国;王振华;郭喜喜;耿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水平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病毒DNA。结果血浆中EB病毒DNA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30-60岁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病毒 DNA 阳性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者(P <0.05)。鼻咽癌患者血浆 EB 病毒 DNA 阳性率为74.11%,随着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增加,血浆中EB病毒DNA阳性亦增强。结论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血浆EB病毒DNA的检测可以辅助鼻咽癌的诊断。
作者:陈文学;邹学森;李金高;龚小昌;袁霞;敖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9水平与神经胶质瘤诊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诊为原发神经胶质瘤的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胶质瘤ADAM-19的表达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并结合远期随访结果对胶质瘤ADAM-19的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DAM19的相对表达率在各组间的表达从小到大排列为对照组(0.57±0.13)<胶质瘤Ⅰ~Ⅱ级(1.24±0.46)<胶质瘤Ⅲ~Ⅳ级(3.78±0.85)。胶质瘤分型Ⅰ~Ⅱ组,ADAM-19低表达人数及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高表达人数及比例(17/20 vs 3/20);相反的趋势可见于WHO分型Ⅲ~Ⅳ组(6/29 vs 23/29)。 ADAM-19高表达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8.44±2.41)个月,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3.58±4.27)个月,P<0.05。结论胶质瘤AD-AM-19的表达与预后、WHO分级相关。
作者:王辉;张梅美;陈春辉;张旺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013美国癌症学会公布新统计数据显示:结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1]。结肠癌患者如能早期发现,经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然而结肠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寻找与结肠癌诊断、分期及预后相关的生物学分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碧兰;尹艳;钟军;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初治病例98例。取鼻咽癌组织和口腔脱落细胞,Chelex-100法提起DNA,用PCR方法对15个染色体基因( D8S1179、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D21S11、D7S820、VWA、TPOX、D18S51、D5S818、FG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和激光扫描分析,STR基因座检测,基因分型,确定是否存在变异。结果98例鼻咽癌石蜡组织与口腔脱落细胞基因型分析对比,8例表现微卫星不稳定性,占8.16%,7例为单个位点变异,1例为两个基因位点变异。其中D18S51出现MSI共3例,D16S539出现MSI共6例。Ⅱ~Ⅳ期患者均有MSI发生,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4例。鼻咽癌MSI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级、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颅底侵犯、病理类型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类变异位点情况,P>0.05为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提示鼻咽癌MSI患者较未发生MSI患者预后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存在MSI现象,MSI可能是其预后的重要生物学因素,MSI可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相国;李警锋;何宗师;徐达;黄伟;廖卫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直径肾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手术治疗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小直径肾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按症状有无和体检筛查结果分为有腰部不适、血尿等症状的症状组患者60例(45.5%)和通过体检和其他疾患筛查发现的偶发组72例(54.5%),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预后状况。结果入组患者119例行B超检查,筛查确诊100例(87.7%),132例行CT检查,筛查确诊125例(94.7%);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腰间11或11、12肋间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显示患者均为透明细胞癌。2组患者术后随访1、3、5年远期无瘤生存率为偶发组100.0%(72/72)、88.9%(64/72)、69.4%(50/72)及症状组100.0%(60/60)、51.7%(31/60)、31.7%(19/60),3.5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偶发组病理分期和肿瘤大小低于症状组(P<0.05),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直径肾癌早期筛查手段主要为B超与CT等影像学检查,筛查率较高;其偶发患者肿瘤分期较低,术后生存率高;如能做到及时筛查和进行根治性切除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林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肉瘤保肢术后感染的治疗及患者生存状况。方法对接受保肢手术后发生感染的63例骨肉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感染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二期假体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的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感染患者的生存率比未感染患者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假体翻修手术是治疗骨肉瘤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感染治疗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较大提升,术后感染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未感染患者。
作者:肖龙华;王巧民;付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施行保留颈丛、肩胛舌骨肌及颈外静脉的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颈部外观无塌陷,所保留的神经功能从术后第1天开始逐渐恢复,表现为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感逐渐消失,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上肢活动良好,无臂丛神经和膈神经损伤。耳廓感觉恢复,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外观无改变。术后上颈及耳周疼痛或肩胛区疼痛明显17例,1~6周后好转。结论多功能保留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既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又能有效保留耳廓区、颈部、锁骨上区的感觉,合理、可行,但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
作者:罗文政;廖剑锋;周何强;徐华;涂斌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MRI技术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肺结节病例54例,首先行CT检查;然后行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检查,并计算肺结节大增强线性斜率(steepest slope,SS)、强化峰值(peak height,PH)、增强后1 min、2 min、4 min的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E4),同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MR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RI ,DW-MRI),对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结果恶性结节和炎症性结节较结核球、错构瘤、囊肿等良性结节有更高的SS、PH及E1、E2、E4,有部分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的上述指标重叠,同时结合DW-MRI可以较好地鉴别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 DCE-MRI联合DW-MRI技术鉴别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89.7%;CT鉴别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为76.0%,特异性为72.4%。 DCE-MRI联合DW-MRI在鉴别肺良恶性结节上,显著优于CT( P=0.020)。结论 DCE-MRI联合DW-MRI对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作用优于CT,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贤春;罗文莉;赵艳萍;疏云;周礼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内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颈部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内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和颈清扫术,过程与常规手术相同。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AS和SDS测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度为(5.3±0.4)cm,手术平均时间为(4.2±0.6) h,术后平均伤口引流量为(208±53) ml,平均拔出引流管时间为(5.2±1.5) d,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据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内镜平均清扫淋巴结(26.8±15.1)枚。心理干预后患者SAS和SDS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降低( P<0.001)。术后平均随访(23.7±8.2)个月,未出现甲状腺局部和颈部淋巴结复发。结论颈部小切口内镜辅助下颈部清扫术安全、可靠,手术清扫彻底,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作者:张卫东;孙雪峰;李晓丽;王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cadherin、vimentin与Ⅱ期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Ⅱ期结直肠癌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的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vimentin表达与复发转移有关。结论 E-cadherin、vimentin可能作为Ⅱ期CRC复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曹传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统计与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1±42.61)ml、(7.22±0.91) d、(8.79±0.86) d,与对照组(278.63±52.89) ml、(24.36±1.27) d、(13.02±1.17)d比较,P<0.05。随访3~24个月,2组患者疗效和脊柱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脊髓肿瘤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与全椎板切除术时间相近,但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都明显缩短。
作者:郭启;田强;苑玉存;董自平;王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进行化疗,方案为脂质体紫杉醇135 mg/m2,d1;卡铂300 mg/m2,d2,21~28天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2例中21例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72个,完全缓解( CR )2例,部分缓解( PR )6例,稳定(SD)9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38.1%,疾病控制率(CR+PR+SD)80.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疲乏,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为8例(38.1%),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部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反应可耐受。
作者:何秀琴;李国庆;尚红娟;万保林;邹彩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经病理组织学或(和)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培美曲塞组(PC)28例,吉西他滨组(GC)32例,分别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进行4个周期的治疗。评估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PC组和GC组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6.4%和43.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和81.2%。 PC组OS=7.3个月;GC组OS=7.0个月,P=0.63。 PC组与GC组3~4级白细胞减少症分别为43.8%和24.9%(P=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50.0%和42.8%(P=0.024),血小板减少症分别为53.0%和25.0%(P=0.001)。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近,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好。
作者:王娟;黄显实;莫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吉非替尼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每位患者化疗直至其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者发生肿瘤进展,化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近期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3例(17.57%),疾病稳定30例(40.54%),疾病进展31例(41.89%)。安全性:骨髓抑制42例(56.76%),胃肠道反应23例(31.08%),心律失常17例(22.97%),脱发15例(20.27%),肾功能异常12例(16.22%),肢端麻木10例(13.51%),肝功能异常4例(5.41%)。远期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1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2.4~3.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8个月,95%CI为8.2~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41.89%(31/74)。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徐炎良;陈立;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改变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xvision TM免疫组化法和TUNEL方法,检测5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凋亡指数和微血管密度。结果5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凋亡指数平均值为10.59,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密切相关(t值=2.11,P=0.04,P<0.05),51例非小细胞肺癌MVD值平均为33.53,其MVD值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密切相关(t值=4.55,P=0.00,P<0.01)。结论凋亡指数和MVD值能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新辅助化疗可合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
作者:蔡云;罗庆丰;高玟;詹勤元;郭善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10 mg/次,口服;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先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口服治疗,再于此基础上加用高三尖杉酯碱静脉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45.71%(16/35),与对照组40.00%(14/35)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获益率为57.14%(20/35),明显高于对照组45.71%(16/35)(P<0.05);2组患者KPS改善率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为48.57%(17/35),明显低于对照组77.14%(27/35)(P<0.05)。结论虽然单纯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与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后者临床总体疗效较好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仲小敏;徐开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