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治疗研究进展

赵艳芳

关键词:胃癌, 营养风险筛查, 筛查指标, 治疗
摘要:1 胃癌营养风险的流行病学据学者报道[1,2]在恶性肿瘤中胃癌发病率居第4位,死亡率居第2位.研究报道胃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5%~55%[3,4].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手术或围手术期放射、化学疗法等治疗后,饮食摄入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营养加剧,严重影响了抗癌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有研究显示,营养不良的胃肠癌患者在实施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后,术后并发症及非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施行营养支持组[5].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并促进机体康复和修复.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5例,予替吉奥胶囊口服,连服14天,停7天;对照组15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每2周重复一次.治疗3个周期后2组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40.0%,对照组有效率为3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吴军;沈丰;曹银辉;葛海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ADAMTS家族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基质不仅具有连接细胞及维持细胞间相对位置的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的生理过程,如:细胞的分化、增殖等,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还参与了炎症及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1].细胞外基质的溶解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家族具有金属蛋白酶的特性,能溶解细胞外基质,但是ADAMTSs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在一些肿瘤中表现出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一些成员的抗血管生成作用[2].

    作者:王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胰腺癌临床发现较晚,导致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本文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11年2月期间采用我国深圳海博公司SGS-Ⅰ的立体定向伽马射线系统治疗的中晚期胰腺癌40例,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祥;徐景毅;朱伯进;左邦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江汉平原地区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初治鼻咽癌患者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观察8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IMRT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年总生存率为94.9%,局部控制率为92.4%,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2.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为96.2%;急性不良反应大多为Ⅱ度急性口腔黏膜炎,Ⅰ~Ⅱ度急性皮肤反应,远期口干症多为Ⅰ~Ⅱ度,Ⅲ度口干症未见;单因素分析肿瘤T分期与患者总生存率无相关性,肿瘤N分期及临床分期与患者总生存率有关,放化疗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与患者总生存率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调强放疗对初治鼻咽癌患者疗效较好,且重度不良反应少见.

    作者:杜伟;杨继元;徐云华;雷勇;黄敏;柯庆华;罗斐;李晶晶;罗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2种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R 1例,PR 9例,临床控制率40%,对照组CR 1例,PR 10例,临床控制率44%,2组短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发、恶心呕吐与肾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减少、肝毒性与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疗效接近,但前者比后者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是临床较理想的化疗方案.

    作者:雷琳;黄亚平;张凌云;余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心包腔内注射奈达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16例有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彩超定位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待引流完心包积液后注射奈达铂.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81.3%),部分缓解2例(12.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93.8%,胸闷、呼吸困难等心包填塞症状缓解.结论 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心包腔内引流心包积液并注射奈达铂,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无心跳骤停及心律失常发生,无管腔堵塞、感染及缩窄性心包炎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焱;朱莹莹;夏秋燕;张卫;石慧;周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肝癌放疗的应用进展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62.6万/年,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接近60万 /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3位.肝癌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作者:张江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免气腹小切口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免气腹小切口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结、直肠癌免气腹小切口腹腔镜辅助下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采用免气腹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其中乙状结肠癌16例,直肠癌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吻合口瘘、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者.结论免气腹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是1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余南荣;杨国华;徐厚巍;刘海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FoxM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oxM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8例前列腺癌和2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FoxM1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FoxM1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的Fox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FoxM1蛋白的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T分期、N分期、M分期及Gleason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FoxM1蛋白的高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和恶性演进显著相关,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和新的治疗分子靶点.

    作者:王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脱氧-D-葡萄糖对人卵巢癌SKOV-3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人卵巢癌SKOV-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将不同浓度2-DG(2.5 mmol/L、5 mmol/L 、10 mmol/L、20 mmol/L、40 mmol/L)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结果 不同浓度2-DG对 SKOV-3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果还显示2-DG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结果显示2-DG可诱导人卵巢癌坏死或凋亡.结论 体外试验中,2-DG对SKOV-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陆冰颖;余进进;李泽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环氧化酶-2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在胆管癌(CH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胆管癌(CHC)和30例癌旁胆管组织(TAC)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NBDT)中COX-2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HC中COX-2和Cyclin D1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39/50)和68.0%(36/50).CHC中COX-2和Cyclin D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TAC和NBDT (P<0.05).COX-2表达与CHC TNM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而与CHC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yclin D1表达与CHC 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P<0.05).结论 COX-2和Cyclin D1蛋白可作为评估CH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黄勇;尚培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丙戊酸钠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VPA和紫杉醇单独及联合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VPA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使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VPA联合紫杉醇后,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周期进一步阻滞于G2/M期,S期细胞数减少.结论 VPA可显著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紫杉醇对Hela细胞的化疗作用.

    作者:李泽明;余进进;陆冰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甘氨双唑钠对离体乏氧喉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对离体乏氧喉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加药乏氧照射喉癌细胞为实验组,单纯乏氧照射喉癌细胞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甘氨双唑钠,经照射后,应用MTT法、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其放射增敏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放射后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 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均证明甘氨双唑钠对乏氧喉癌细胞具有显著放射增敏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23、1.54、1.98,放射增敏作用增强,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乏氧喉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甘氨双唑钠药物浓度越高,G2/M期比例越高,呈上升趋势.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离体乏氧喉癌细胞具有明显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效果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减小对放射耐受的G0/G1 期细胞比例、增大对放射敏感的G2/M期细胞比例有关.

    作者:李响;梁健刚;关中;徐志坚;彭解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为世界第一[1].在我国食管癌患者确诊时约2/3病例已是中晚期,大多失去了手术机会,食管癌单纯放疗或化疗的疗效均欠佳,综合治疗已广泛应用临床.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奈达铂加替加氟联合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学智;许再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干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干肿瘤(BSG)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17例BSG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剂量36~60 Gy.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为30.2个月.随访率为100.0%.总缓解率为82.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52.9%、41.2%,复发4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力状况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肿瘤分型、初治症状、肿瘤部位和照射剂量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对脑干肿瘤患者,应用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较好.放疗剂量≥50 Gy是可行的.局限型肿瘤、体力状况较好者、预后指数较高及初始未出现头晕症状患者的预后更好.

    作者:骆华春;李东石;程惠华;林贵山;傅志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癌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治疗研究进展

    1 胃癌营养风险的流行病学据学者报道[1,2]在恶性肿瘤中胃癌发病率居第4位,死亡率居第2位.研究报道胃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5%~55%[3,4].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手术或围手术期放射、化学疗法等治疗后,饮食摄入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营养加剧,严重影响了抗癌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有研究显示,营养不良的胃肠癌患者在实施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后,术后并发症及非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施行营养支持组[5].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以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并促进机体康复和修复.

    作者:赵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卵巢癌组织中TLR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0例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LR4表达,并分析TLR4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LR4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01±0.073、0.399±0.078和0.134±0.059,卵巢癌组织中TLR4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P均<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TLR4 mRNA表达量卵巢癌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0.0647±0.0253、0.0350±0.0220、0.0167±0.0136,P<0.05.结论 TLR4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有关,TLR4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马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D2-40,Paxillin蛋白在早期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 探讨D2-40和桩蛋白(Paxillin)在早期胃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表达相关性.方法 对76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D2-40、Paxillin免疫组化检测,以相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相对照,观察D2-40、Paxillin在早期胃癌中的蛋白表达,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表达相关性.结果 Paxillion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1%(54/76),远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D2-40在Paxillin阳性表达的早期胃癌中显示的LMVD平均数值为(16.7±3.3)个/mm2,相较于正常胃黏膜LMVD数值(3.2±1.8)个/mm2,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Paxillin阴性的早期胃癌病例的LMVD数值(6.7±3.1)个/mm2,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illin的阳性表达与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相关性不强.Paxillin的表达程度与D2-40所标记的LMVD数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Paxillin在早期胃癌中的高表达与D2-40表达显示的LMVD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预后与转移的重要指标,期望能为胃癌的新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许俊龙;张杰;李玉红;贾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57KIP2和SKP2在卵巢黏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组织中P57KIP2和SKP2蛋白表达情况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例卵巢良性黏液性囊腺瘤、12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47例卵巢黏液腺癌中P57KIP2和SKP2蛋白表达.结果 良性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交界性肿瘤P57KIP2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良性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腺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黏液腺癌其阳性表达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黏液腺癌中,P57KIP2表达与肿瘤分化及TNM分期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黏液腺癌中P57KIP2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黏液腺癌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KP2阳性表达率良性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良性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腺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黏液腺癌其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黏液腺癌中SKP2表达与肿瘤分化及TNM分期有关(P<0.05).卵巢黏液腺癌中P57KIP2与SKP2表达呈负相关性(γ=-0.292,P<0.05).结论 P57KIP2可抑制卵巢黏液腺癌的发生发展,SKP2可促进卵巢黏液腺癌的发生发展,SKP2参与了P57KIP2的降解.

    作者:杨娟;肖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清胸苷激酶1表达水平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免疫印记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健康人群及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治疗时期血清中的TK1表达水平.结果 健康人群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K1的浓度分别是(0.62±0.69)pmol/L和(3.65±2.3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组患者化疗2周期后,疗效评价稳定组、进展组及部分缓解组的血清TK1浓度分别为(3.48±2.82)、(5.67±3.57)及(1.63±1.54)pmol/L,其中,部分缓解组与进展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1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亮;刘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