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桥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晓娟;朱燕;杨其昌;刘宏斌;沈屹

关键词:骨桥蛋白, C-erbB-2蛋白, 免疫组化, 乳腺癌
摘要: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PN、c-erbB-2、ER、PR的表达,分析OPN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7例浸润性导管癌OPN阳性表达率为61.7%,其中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Ⅱ级、Ⅲ级中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8.8%、83.3%.浸润性小叶癌OPN阳性表达率38.9%.有、无淋巴结转移组OP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9%和39.1%,40例c-erbB-2过表达者中70.0%同时表达OPN.显示OPN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c-erbB-2表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及ER、PR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OPN在伴淋巴结转移及c-erbB-2过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贝伐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12例初治失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初治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初治失败后应用贝伐单抗5 mg/kg,第1天,每2周1次,联合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 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5-Fu 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5-Fu 600 mg/m2持续深静脉滴注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1次,每治疗4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CR无1例(0),PR 1例(8.3%),SD 8例(66.7%),PD3例(25.0%),RR为8.3%,DCR为75.0%.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血压增高和蛋白尿,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初治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可使大部分患者临床获益.

    作者:汪楠;袁苏徐;胡文杰;顾海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前列腺胚胎性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前列腺胚胎性肉瘤的发生机理、临床病理特点、诊疗和预后.方法 对1例前列腺胚胎性肉瘤患者,行包括根治性手术、放疗等综合性治疗.结果 第1次电切未能明确诊断,第2次电切确诊,后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行放射治疗.术后4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 前列腺胚胎性肉瘤是1种罕见的前列腺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预后不佳.

    作者:余明主;曾小明;谭公祥;熊海云;陈亚梅;张滋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EML4-ALK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微管结合样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e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EML4-ALK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继EGFR突变,K-ras突变后又一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近些年来引起了高度重视,有望成为NSCLC新的靶点.本文就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现和检测,生物学特性,EML4-ALK抑制剂的应用等综述如下.

    作者:华红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膀胱称赞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BTCC病理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作为实验组,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TCC组、正常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1%、0%(P<0.05).病理Ⅰ级、Ⅱ级、Ⅲ级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83.3%、92.9%,Ⅰ级与Ⅱ级、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型、浸润型,淋巴结阴性、阳性,初发、复发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90.0%,64.7%、94.1%,57.5%、92.9%,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Survivin的异常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TCC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检测对判断BTCC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预后有一定帮助.Survivin也可能为BTCC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孙友文;宣强;肖俊;周林玉;诸禹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胃出口梗阻的临床应用进展

    恶性胃出口梗阻是进展期胃窦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周围癌、胰腺癌、肝胆癌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早期阶段可表现为早饱、上腹涨,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而不含胆汁.如不进行有效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呕吐症状加剧,不能正常饮食,营养不良及脱水,终加速患者的死亡.恶性肿瘤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梗阻通常被认为是临终表现,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3~4个月.但是目前通过金属支架置入术结合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作者:刘婷;江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i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胃癌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iam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Tiam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U=4.964,P<0.01);且随着TNM分期的升高、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块大小的增加及浸润深度的增加,Tiam1蛋白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Tiam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曹苏娟;李国亮;张忠山;王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PN、c-erbB-2、ER、PR的表达,分析OPN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7例浸润性导管癌OPN阳性表达率为61.7%,其中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Ⅱ级、Ⅲ级中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8.8%、83.3%.浸润性小叶癌OPN阳性表达率38.9%.有、无淋巴结转移组OP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9%和39.1%,40例c-erbB-2过表达者中70.0%同时表达OPN.显示OPN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c-erbB-2表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及ER、PR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OPN在伴淋巴结转移及c-erbB-2过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张晓娟;朱燕;杨其昌;刘宏斌;沈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胶质瘤化疗耐药细胞与胶质瘤干细胞的关系

    胶质瘤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病理Ⅲ级以上的患者,即使综合治疗,其平均生存期也仅12~18个月[1].化疗是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胶质瘤化疗首选药物是替莫唑胺[2],但研究显示替膜唑胺也仅能小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不能改善其预后,主要是因为胶质瘤化疗耐药的存在,使得替莫唑胺的总体疗效欠佳,且治疗后易复发[3].

    作者:向定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仅行放化疗,分析2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组的近期疗效(43.3%)明显高于单纯放化疗对照组(36.7%).结论 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良好,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徐彬;李智强;王小龙;徐玉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ER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ER2基因表达、扩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FISH技术,检测20例胃癌标本中HER2扩增情况,应用IHC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F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率为35%,IHC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 HER2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姗姗;彭忠异;文亦磊;崔锦珠;王进声;张锡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胸部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观察

    放疗体位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胸部肿瘤因受到呼吸运动、皮肤牵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尤其是上胸部野的放疗摆位,如不使用恰当的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上胸部野放疗的效果.我院放疗科经过不断的临床探索,发现采用头颈肩网膜固定上胸部野放疗效果较好,现将临床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曹舜翔;应惟良;丁生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耐紫杉醇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 检测耐紫杉醇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A549/Taxol)中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A549/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耐紫杉醇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BRCA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A549/Taxol细胞存在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呈部分甲基化.结论 A549/Taxol细胞存在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A549/Taxol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机制之一.

    作者:尹红英;王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甲基莲心碱对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新的钙阻断剂甲基莲心碱(Nef)对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ef对人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 Nef对SGC7901及 SGC7901/VCR无显著细胞毒作用;2.5、5、10 μmol/L Nef能使VCR对SGC7901/VCR细胞的IC50从2.32 μg/ml依次下降至0.340、0.128、0.053 μg/ml,逆转倍数分别为6.8、18.1、43.8.当Nef浓度为10 μmol/L时,逆转SGC7901/VCR多药耐药活性较VRP高(P<0.01);SGC7901/VCR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SGC7901细胞高,经Nef处理后,SGC7901/VCR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表明Nef能下调SGC7901/VCR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甲基莲心碱在体外能逆转耐长春新碱人胃癌细胞(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石书红;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与国产盐酸托烷司琼进行比较.方法 将68例接受中重度致吐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化疗前静脉推注,盐酸托烷司琼5 mg化疗前静脉点滴,两药均联合应用5 mg地塞米松,观察并记录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 盐酸帕洛诺司琼和盐酸托烷司琼均能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对迟发性胃肠道反应,盐酸帕洛诺司琼的疗效优于盐酸托烷司琼,两者对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82.4%和66.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能有效且安全地预防化疗所致的急性和迟发性消化道反应.

    作者:朱庆尧;王涛;李跃华;张利玲;彭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BV相关性肝癌的抗病毒研究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在我国,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病因之一,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证明慢性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夏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为30%~85%,比原发性骨肿瘤高,其中80%由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引起[1].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对128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单独放疗或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元建华;彭大为;李建旺;王美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云南地区10个FAP家系,抽取10例先证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10例FAP先证者中,1例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此突变存在于APC基因第15外显子上c.3587 C>A(S1196X);随后对检出突变的先证者家系中另外8名成员进行该突变位点筛查,其中7人有突变.结论 云南地区FAP患者APC基因致病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未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的FAP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发病的因素.

    作者:武治国;陈明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疗效分析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大部分为低位直肠癌.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2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善忠;刘芩;周毅;万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2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52例中晚期(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化疗组(CRT组)26例,恩度联合放化疗组(CRT+E组)26例.CRT组:采用23-EX Vrian直线加速器15MvX线外放疗+Ir192高计量率后装放疗.每周1次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共4周.CRT+E组:放化疗方法CRT组相同,在放疗开始每天1次恩度7.5mg/m2静脉滴注,共4周.结果 近期临床疗效:CRT+E组CR 19例(73.1%),PR6例(23.1%),NC 1例(3.8%),有效率96.2%; CRT组 CR 9例(34.6%),PR 11例(42.3%),NC6例(23.1),有效率76.9%,CRT+E组的有效率高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E组1年生存率100%(26/26),CRT组1年生存率 84.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没有增加.

    作者:柯庆华;周世琼;杜伟;黄敏;罗菲;雷勇;杨继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家族性多原发癌3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多原发癌(MPC)在家族遗传方面的因素,以提高对多原发癌的诊治及预防.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一家族(无近亲结婚)三代中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家族三代中7例为癌症患者,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9~78岁,平均55岁,其中3例女性发生异时性MPC,每次相隔3~5年.大肠癌4例(57%);子宫癌5例(71%);膀胱癌、肺癌各1例(14%).该家族中MPC患者占总家族患癌成员的43%(3/7).结论 该家族中MPC患者5年生存率较各单发恶性肿瘤者高.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早期诊断,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李志鹏;陈方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