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梅
目的 评价纳络酮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4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均予去除诱因及应用肝安、常规抗肝昏迷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纳络酮,静推0.4 mg后,再给予0.8 mg加入补液中静滴,连用3 d,观察72 h内用药后临床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纳络酮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谷延梅;高玉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12例误诊为慢性咽炎的CV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12例患者中有5例曾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1例有哮喘家族史,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药无效,经口服酮替芬,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全部治愈.结论 临床医生应加深CVA的认识,充分询问病史和做必要的检查,提高对CVA的警惕性,这是减少CVA误诊误治的关键.
作者:吴斌;张慎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大剂量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降酶、退黄,提高血清白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大剂量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效果显著.
作者:钟丽华;朱丽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我院对护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但应具有高超的技术,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郭秀珍;程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观察老年胆源性胰腺炎18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4 h内手术者16例,72 h内手术2例,全部病例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引流.结果 12例术后预期治愈;1例合并应激性溃疡,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发生胸腔积液,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死亡,1例死于多脏器脏功能衰竭,1例死于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结论 老年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方式尽量从简,以切除病变胆囊,解除梗阻为主,注重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孙新刚;朱喜坤;张伟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本文介绍大孔树脂的性能、分离原理和解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总结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制剂工艺改革中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预处理中的应用.在中药制剂工艺中,使用该技术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使产品的收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老年人根面龋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0~80岁200例老年人根面龋的患者进行了情况调查.结果 60~69岁的老年患者患龋率为57%,70~79岁老年人患龋率为27.5%,≥80岁老年人患者龋率为15%.结论 通过检查,我们认为对老年患龋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为使老年人都能幸福的渡过晚年,进行口腔卫生保健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赵同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与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的HRV 5项时域指标及QTd,并作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24 h时域及QT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的显著降低,QTd增大,反映了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
作者:王春梅;张文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3岁.因淋巴结无痛性肿大3个月余就医.体温高达42℃.颌下、左颈内、右颈内及双侧腋窝淋巴结相继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
作者:王兴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糜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在后腹腔镜下行肾蒂周围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结果 2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2例均痊愈,疗效满意,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剥脱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王传圣;程华根;汪勇;聂士富;李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剖宫术在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中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率为43.75%,其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剖宫产率为97.37%.孕产妇病死率为0.64%,围生儿病死率为1.83%.剖宫产术后1周、术后42 d和术后2年血压仍高于正常者,分别为18.58%、7.69%和1.92%,产褥病死亡率为0.64%.结论 经解痉等积极治疗与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产期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于重度妊高征患者,以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穆雅芝;李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笔者以输血现代观念比较输血几个关键理念:全血、新鲜血及输血百益而无害的观点.此讨论可使临床上输血更加合理与理性操作.
作者:徐忠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主要原因.方法 对1999~2005年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55例产妇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27%(48/55)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分娩方式不同,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46%(36/55).胎盘因素占23.64%(13/55).针对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应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积极预防相关因素,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杜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与肱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关系.方法 对75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或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2组,并与48例正常组作对照,检测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峰值、A峰值、E/A比值,并同时观察休息时,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结果 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组(第1组)E峰、E/A比值下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低于正常对照组;3支病变组(第2组)E峰、E/A值无改变,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肱动脉顺应性可作为鉴别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的指标.
作者:张兴娟;魏立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0~2005年大庆地区994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的病例资料,找出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并发症和病死率,为进一步防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大庆地区3家医院消化科近6年间住院的994例确诊为肝硬化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女比为3.01:1;41~70岁为高发年龄段;病因以病毒性肝炎多见,其中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占70.32%;酒精性肝炎为第二位,占21.93%;病毒性肝炎和/或酒精性肝炎发生的肝硬化占肝硬化发病率的96.38%.肝硬化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腹水(30.58%)和上消化道出血(39.03%).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42.96%).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47.55%).结论 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是大庆地区肝硬化的主要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减低饮酒量是预防肝硬化的重要手段.
作者:冯春;刘铁夫;潘建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和亲属,通过他们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可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战胜慢性疾病.
作者:董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尿毒排析散治疗慢性肾功衰竭的确切疗效.方法 对6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肾功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尿毒排析散组)和对照组(中药生大黄水煎液灌肠组),每组病人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尿毒排析散治疗,对照组选用中药生大黄水煎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Scr与BUN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Scr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cr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UN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尿毒排析散优于中药生大黄水煎液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衰竭,尿毒排析散治疗慢性肾功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邵青;王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砷中毒致神经精神障碍与神经电生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提高急性砷中毒在临床工作中的认识.方法 对87例急性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急性砷中毒的87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精神障碍28例(占32.2%),其中对出现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按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13例(占46.4%)、精神型6例(占21.4%)和混合型9例(占32.2%).并作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EEG)、肌电图(EMG)、诱发电位(EP)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结论 急性砷中毒易致神经精神障碍与神经电生理异常,且病情严重、恢复较慢.
作者:俞万香;黄秉钦;刘河玉;尚书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2岁.该患于2004-01-03误服自制外敷药酒(药酒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外敷用药,为透骨草、千年健、川乌、冰片、伸筋草、金毛狗脊和元胡等中草药泡制,药量不详),量约50 mL.
作者:唐玉龙;段丽敏;索传涛;黎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横杆悬挂固定法(Arthrex TransFixⅡ法)固定移植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方法.方法 2003-01~2005-12,采用半腱肌、股薄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43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26.8岁.平均病程8.9个月.移植物股骨端行横杆悬挂法固定,胫骨端齿压钉固定.结果 43例患者中,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病例术前Lysholm评分为(49.8±2.7)分,随访时Lysholm评分(91.7±1.8)分,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腱肌、股薄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疗效确切的方法.
作者:王岩;陈颖;吕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