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庚;刘继明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9例患者中6例找到乳腺癌原发灶(3~8 mm),随访1~8年,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5例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例术后1年发现骨转移灶,另1例术后1.5年死于脑、肺及骨转移;2例行保乳术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而无明显原发癌灶的女性患者,应高度警惕隐匿性乳腺癌.治疗宜采用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辅以全乳腺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作者:王红鲜;陶霖玉;齐柯;张好云;冯铎;孔恒;陈天文;林秋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aspin表达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生物学行为的预测、预后的评估作用,及其与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42 例GIST标本,进行maspin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maspin表达与p53表达及GIST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为64.3%(26/42),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侵袭危险性及p53表达均呈负相关性(P<0.05);39例获得随访的GIST患者中,maspin表达与其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aspin 和p53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GIST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判断.
作者:李宝江;姜忠敏;张立东;张亮;郑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口服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5 例有可测量病灶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替吉奥组22例采用替吉奥(S1)60 mg/m2·d,分早晚2次口服,第1~14天,休息7d为1个周期,连用3个周期评估疗效.对照组23例采用奥沙利铂(艾恒)130 mg/m2静脉点滴2 h第1天,四氢叶酸200 mg/m2静脉点滴第1~5天,5氟尿嘧啶300 mg/m2静脉点滴第1~5天,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估疗效.结果 替吉奥组22例中CR 2例,PR 6例,客观有效率36.37%.对照组23例中CR 0例,PR 7例,客观有效率30.4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和对照组便秘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2.72%,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毒性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例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和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肯定,较目前常规化疗安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刘莉;郑盈;张智勇;丁昌利;陆震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OX-2 -765 G/C基因多态性及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家族史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COX-2 -765G/C的基因多态性,并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和家族史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COX-2 -765G/C分为G/G、G/C、C/C 3种基因型,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分布率分别为74.3%、22.3%和3.3%;在正常人群中分布率分别为87.0%、12.3%和0.7%.与G/G基因型相比,COX-2-765*C基因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增加(OR=1.311,95%CI:1.511~3.533).分层分析提示COX-2-765*C基因携带者若同时伴有饮酒史或者肝癌家族史,其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COX-2 -765 G/C的C等位基因可增加肝癌发病的风险.
作者:宋霞;程世红;刘纯;刘亚丽;孙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PS-341对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宫颈癌SiHa细胞进行常规体外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24、48、72 h随机分为3个作用时间相,用不同浓度PS-341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凋亡率;FCM法测定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染色的细胞核形态,可见对照组细胞核稀疏淡染,随着PS-341的作用时间延长及作用浓度的增高,各组细胞胞核形态发生变化,染色质固缩,细胞核致密深染,且数量逐渐增加,60 nmol/L PS-341作用72 h时,细胞核呈碎块状致密浓染.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随着PS-341作用时间延长及作用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FCM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20 nmol/L PS-341可诱导人类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增加,治疗效果逐渐加强,其中60 nmol/L PS-341作用72 h效果强.
作者:张丹丹;张玉泉;季玉琴;周业娣;糜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科2004年1 月~2010年6 月共收治残胃癌17例和残胃再发癌1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7例残胃癌患者,男性14例,女性3 例; 年龄33~73岁,平均55岁; 11例残胃再发癌,男性9例,女性2例; 年龄39~78岁,平均58岁.17例残胃癌患者发病时间距首次手术长时间达25年,短达5年,平均11.6年.首次手术为毕Ⅰ式3 例,毕Ⅱ式14例.11例残胃再发癌患者发病时间距首次手术时间长达6年,短达4个月.首次手术为毕Ⅰ式5例,毕Ⅱ式6例.主要症状: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呕血、黑便及消瘦等.
作者:倪红飞;潘耀东;张伟兴;沈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食管贲门狭窄以前采用球囊扩张治疗,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差[1].自2002年以来,我科应用内镜直视下放置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狭窄55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11例,年龄48~83岁;其中食管癌41例,贲门部胃底癌9例,食管癌性狭窄伴有食管气管瘘5例;病变范围4~11 cm,病变部位上段7例,中段32例,下段16例;按吞咽困难分级,病变Ⅰ级8例,Ⅱ级33例,Ⅲ级14例.所有病例均因没有手术指征或因患者不愿手术而接受支架治疗,其中47例在放支架之前接受扩张治疗.
作者:李龙霞;王鹏;刘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c-erbB-2产物在食管癌中心组织、移行区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erbB-2原癌基因与食管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检测了7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每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又分成中心组织、移行区和64例正常黏膜组织.结果 c-erbB-2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中阳性率高达82.7%(62/75),而在癌旁食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0% (42/75),在正常食管组织中为阴性表达(0/6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食管癌中心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c-erbB-2表达在肿瘤部位、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基因的活化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熊良庚;刘继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综合分析各专业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2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转移病灶位于左手指骨者10例,右手指骨者12例,双手指骨者1例.3例患者转移病灶位于近节指骨,其余患者转移病灶位于末节指骨;有7例患者的患病手指既往曾有外伤史.结论 传统的机械-解剖学说和种子-土壤学说的观点,均不能解释原发性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理.临床中如遇久治不愈的手指软组织炎症时,应考虑是否肺部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性.
作者:韩俊庆;王兴文;王瑜;盛巍;曲凤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 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初诊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VAD 方案治疗(A组),硼替佐米1.3 mg/m2,沙利度胺从100 mg/d开始口服,逐渐增加剂量,至200 mg/d.单纯使用VAD方案(B组)治疗的23例初诊MM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B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有皮疹、便秘、神经毒性、乏力、嗜睡、脱发及感染.结论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 疗效明显优于VAD 方案,缓解率高,对于初诊性MM 是疗效较好而又较安全的方案,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可优先考虑.
作者:郝杰;李雪莲;李良群;应江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我院收治的50例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合并症的资料.结果 50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的合并症,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62%(31/50),神经内分泌癌次之,占16%(8/50),黏液癌占14%(7/50).50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2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8例,广切术13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占6%(3/50),辅助内分泌治疗41例占82%(41/50).随访2年,复发转移6例(12%),死亡5例(10%),其中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老年性乳腺癌侵袭性低,预后好.治疗应根据老年人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予以个体化治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韩东兴;严琳;陈云霞;陈勇;刘邦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m23与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鼻咽癌标本中nm23蛋白和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患者中的nm23蛋白和PCNA的表达高于慢性鼻咽炎的.nm23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均和鼻咽癌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nm23低表达和PCNA 高表达具有促进鼻咽癌转移的作用.
作者:方伟达;梁文勇;余其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乳腺癌是1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生物学行为、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三阴性乳腺癌的概念.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三阴乳腺癌具有不同于其他亚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病理及临床特征,对于抗HER-2的靶向药物赫赛汀治疗及内分泌药物治疗不敏感,化疗药物虽对其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易转移且生存期较短.我们就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自然发展过程及目前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期待对其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马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出现了年轻化的倾向,在一些大城市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 .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紧密联系的基因有p53、Bcl-2、C-erbB2、BAX、BRCA1、BRCA2、iASPP、ATM、MDM-2 以及PTEN 等[2,3],其中p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大约50%的人类癌症中存在着p53突变[4],p53 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5] .现对目前p53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桂丽;任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COX-2及VEGF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MM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预后的相关性;RT-PCR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COX-2及VEGF mRNA的表达;MTT方法检测COX-2特异性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患者COX-2及VEGF过度表达,与ISS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年龄、β2-微球蛋白(β2-MG)、血钙(Ca)及骨髓中浆细胞百分比(BMPC)等预后指标与COX-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0.791,0.571及0.856,与VEG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645,0.511及0.823;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作用于U266细胞48 h,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与未处理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 COX-2与VEGF高表达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疾病的ISS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干预COX-2可部分下调VEGF的表达,COX-2可望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靶点.
作者:赵建宝;陈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肋骨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7根肋骨)肋骨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6例均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超过肿瘤边缘2 cm离断肋骨,延上一肋骨下缘、下一肋骨上缘切除周围组织.1例用聚丙烯材料行胸廓重建术.结果 随访时间1~7年,无1例复发.结论 肋骨原发性骨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明确,复发率低.
作者:姜镭;詹锋;李栋;李启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Lambert-Eaton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LES)又称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是1种以自主神经元和神经肌接头末梢的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导致神经-肌肉传导不良为特征的神经肌肉失调性疾病[1].LES多与恶性肿瘤,尤其是小细胞肺癌有关,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的躯干肌肉无力(下肢症状重于上肢),消瘦和易疲劳,行动迟缓,偶见眼外肌和延髓支配肌肉受累[2].这些临床表现既不是由原发病灶引起,也非转移或浸润周围器官或组织所致,极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或格林巴利综合征,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LES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分析如下.
作者:张钧;景绍武;王雅棣;高晓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包含多个双键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因为第1个双键出现在碳链甲基端的第3位,所以称之为n-3脂肪酸,也叫ω-3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LN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
作者:王向群;陈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3岁,农民,初中文化.2009年2月因间断性咽部疼痛4个月,声音嘶哑2个月就诊.询问病史得知患者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1年,未予诊治.入院后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左侧梨状窝菜花样新生物,表面不光滑,质脆,触易出血,活检病理回报为鳞状细胞癌.泌尿系超声示膀胱右侧壁上可见一大小约3.6 cm×4.1 cm中等回声结节向腔内突出,形似菜花状,基底较宽,表面毛糙不整齐.CDFI:结节内部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
作者:郜攀峰;于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浅蓝菌素(Cerulenin)增强表阿霉素(Epirubicin)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表阿霉素和浅蓝菌素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骨肉瘤细胞U2-OS,MTT法检测其增殖抑制情况,金氏Q值评价联合用药效应.结果 表阿霉素及浅蓝菌素均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有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细胞抑制率明显增高,Q值分别为1.24(1 μg/ml表阿霉素+1 μg/ml浅蓝菌素)和0.96(10 μg/ml表阿霉素+20 μg/ml浅蓝菌素).结论 浅蓝菌素能增强表阿霉素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抑制效应.
作者:邹平安;刘志礼;罗庆丰;王高;周扬;舒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