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云;陈杨萍;黄云超
目的 分析鼻咽癌颈椎破坏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并探讨临床治疗策略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42例初次治疗中仅有颈椎破坏的鼻咽癌.根据MRI、PET-CT或CT加骨扫描的结果为:颈椎侵犯的鼻咽癌T4M0期(20例)和仅有颈椎转移的鼻咽癌M1(22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PFS及OS差异的显著性,并单因素生存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模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3~3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24例死亡,16例存活,失访2例,两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1%和36.4%(P=0.173),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42.9%和27.3%(P=0.361).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对颈椎有破坏的T4M0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方式、近期疗效、EBV病毒数量及失败模式是其独立预后因素.对仅有颈椎转移的M1期鼻咽癌患者,HBG、PLT、ZPS评分及失败模式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不同分期(T4M0、M1)颈椎破坏的鼻咽癌者,2年OS总生存率及PF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临床治疗近期疗效较好.颈椎有侵犯的T4M0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方式、近期疗效、EBV病毒数量、失败模式可能是其独立预后因素.仅有颈椎转移M1期鼻咽癌患者,HBG、PLT、ZPS评分及失败模式可能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邓泽锋;钟睿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科2004年1 月~2010年6 月共收治残胃癌17例和残胃再发癌11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7例残胃癌患者,男性14例,女性3 例; 年龄33~73岁,平均55岁; 11例残胃再发癌,男性9例,女性2例; 年龄39~78岁,平均58岁.17例残胃癌患者发病时间距首次手术长时间达25年,短达5年,平均11.6年.首次手术为毕Ⅰ式3 例,毕Ⅱ式14例.11例残胃再发癌患者发病时间距首次手术时间长达6年,短达4个月.首次手术为毕Ⅰ式5例,毕Ⅱ式6例.主要症状: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呕血、黑便及消瘦等.
作者:倪红飞;潘耀东;张伟兴;沈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是包含多个双键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因为第1个双键出现在碳链甲基端的第3位,所以称之为n-3脂肪酸,也叫ω-3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LN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
作者:王向群;陈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宫腔管和柱状体施源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中下段阴道受侵犯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采用核通公司后装机192Ⅰγ治疗,以 A点和阴道黏膜下0.5 cm处为参考点,处方剂量为600~700 cGy,每周1次或2次,共5~7次.直肠≤60% A点处方剂量,膀胱≤70% A点处方剂量.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率100.00%.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完全有效率CR和部分有效率PR分别为92.11%(35/38)和100.00%(38/38).有13例治疗过程出现Ⅱ~Ⅲ度阴道黏膜放射反应,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治疗结束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无1例出现溃疡.结论 宫腔管和柱状体施源器高剂量后装治疗,配合外照射对阴道中下段受侵犯的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较好,剂量分布可覆盖阴道中下段受犯病灶,不良反应少,患者均能耐受.
作者:李慧灵;陈文娟;林娴;吴宏清;倪晓雷;张秀春;陈美英;潘建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逆转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的效果.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药敏性及耐药逆转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ADM浓度、P-gp蛋白表达.结果 雷公藤红素对K562/A02、K562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分别为(295.58±23.288)μmol/L、(411.59±26.551)μmol/L.K562/A02细胞对ADM的耐药性是K562细胞的79.78倍.细胞毒剂量的雷公藤红素作用后,ADM对K562/A02细胞的IC50显著下降(P<0.05),逆转倍数为117.860倍.细胞毒剂量(IC50)和非细胞毒剂量(IC10)的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的K562/A02细胞内的ADM浓度显著增加(P<0.05),增加倍数分别为1.537倍和1.102倍.雷公藤红素能明显下调K562/A02细胞的P-gp表达.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逆转K562/A02细胞的耐药性有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有关.
作者:胡婕;张茵;马保根;翟亚萍;李玉龙;程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肋骨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7根肋骨)肋骨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6例均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超过肿瘤边缘2 cm离断肋骨,延上一肋骨下缘、下一肋骨上缘切除周围组织.1例用聚丙烯材料行胸廓重建术.结果 随访时间1~7年,无1例复发.结论 肋骨原发性骨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明确,复发率低.
作者:姜镭;詹锋;李栋;李启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中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医用胶的应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184例行改良根治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腋窝负压引流及切口加压包扎,实验组84例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创面喷洒医用胶;比较两组术后的引流情况,皮下积液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分别为(72.9±32.3)ml、(65.4±27.6)ml和(34.2±19.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8.5±35.1)ml、(92.8±30.8)ml和(47.6±27.4)ml](P<0.01);实验组引流天数[(9.2±5.2)天]也较对照组[(13.8±6.7)天]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术后积液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0.03);而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管结扎联合医用胶,能进一步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吴俊东;黄文河;庄业忠;王伟峰;陈明;张国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桥本氏病(Hashimoto's disease,HD) 又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上多见,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临床上有发展成甲状腺癌( throid carcinoma,TC) 的可能性或出现压迫症状.桥本氏病并发甲状腺癌较少,国内报道其并发率为0.6%~23.8%,1992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共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桥本病61例,其中并发甲状腺癌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正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aspin表达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生物学行为的预测、预后的评估作用,及其与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42 例GIST标本,进行maspin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maspin表达与p53表达及GIST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为64.3%(26/42),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肿瘤侵袭危险性及p53表达均呈负相关性(P<0.05);39例获得随访的GIST患者中,maspin表达与其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aspin 和p53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GIST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判断.
作者:李宝江;姜忠敏;张立东;张亮;郑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临床靶区(CTV)处方剂量与实际剂量间存在的差异,探讨是否有必要对CTV剂量报告、甚至剂量学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低分化鳞癌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46例,行调强放疗,靶区设置为PTV70、PTV60和PTV54,统一靶区勾画方法,并按照RTOG0615试验中有关靶区剂量学规定来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分别统计PTV60-70(PTV60 s- PTV70 s)和PTV54-60(PTV54s- PTV60 s)的D95%、Dmean、V110%处方、V115处方、V95%处方.结果 在统一靶区勾画方法并满足RTOG0615靶区剂量学规定的前提下,PTV60-70的D95%、Dmean、V66、V69、V57的变化范围和中位值分别为:5 980~6 400 cGy,6 175 cGy;6391~7003 cGy,6652 cGy;12.8%~89.5%,50.5%;4.9%~68.3%,24.6%;97.3%~100%,99.4%.PTV54-60的D95%、Dmean、V59.4、V62、V51的变化范围和中位值分别为:5230~5 560 cGy,5 410 cGy;5648~6322 cGy,5 919 cGy;9.9%~80.8%,47.5%;1.9%~63.1%,20.3%;96%~99.7%,98%.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调强放疗的计划系统有着强大的计算能力,在满足一定限定条件的基础上,能提供相当多的治疗计划,而目前关于CTV的剂量学规定,约束力较弱,造成CTV内实际剂量差异较大,不利于对CTV勾画的研究.
作者:龚晓昌;李金高;敖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PS-341对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宫颈癌SiHa细胞进行常规体外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24、48、72 h随机分为3个作用时间相,用不同浓度PS-341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凋亡率;FCM法测定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染色的细胞核形态,可见对照组细胞核稀疏淡染,随着PS-341的作用时间延长及作用浓度的增高,各组细胞胞核形态发生变化,染色质固缩,细胞核致密深染,且数量逐渐增加,60 nmol/L PS-341作用72 h时,细胞核呈碎块状致密浓染.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随着PS-341作用时间延长及作用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FCM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20 nmol/L PS-341可诱导人类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增加,治疗效果逐渐加强,其中60 nmol/L PS-341作用72 h效果强.
作者:张丹丹;张玉泉;季玉琴;周业娣;糜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沉默HMGA1对肺腺癌细胞株SPCA-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HMGA1siRNA慢病毒质粒,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HMGA1siRNA慢病毒质粒和阴性siRNA慢病毒质粒转染肺癌细胞株SPCA-1(阳性组和阴性组),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细胞HMGA1基因表达的影响;MTT实验检测吉西他滨对阳性组和阴性组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MGA1siRNA的慢病毒载体;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阳性组细胞存在HMGA1基因表达下调;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处理两组细胞72 h后,MT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组细胞生长抑制率较阴性组明显增高;用0.05 μg/ml、0.5 μg/ml、5 μg/ml吉西他滨处理细胞72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组细胞凋亡率较阴性组增高.结论 HMGA1siRNA能特异性下调细胞SPCA-1中HMGA1的表达,增强了该肺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作者:金志良;孙新臣;徐炎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 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初诊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VAD 方案治疗(A组),硼替佐米1.3 mg/m2,沙利度胺从100 mg/d开始口服,逐渐增加剂量,至200 mg/d.单纯使用VAD方案(B组)治疗的23例初诊MM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B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有皮疹、便秘、神经毒性、乏力、嗜睡、脱发及感染.结论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 疗效明显优于VAD 方案,缓解率高,对于初诊性MM 是疗效较好而又较安全的方案,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可优先考虑.
作者:郝杰;李雪莲;李良群;应江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OX-2 -765 G/C基因多态性及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家族史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COX-2 -765G/C的基因多态性,并按照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和家族史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COX-2 -765G/C分为G/G、G/C、C/C 3种基因型,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分布率分别为74.3%、22.3%和3.3%;在正常人群中分布率分别为87.0%、12.3%和0.7%.与G/G基因型相比,COX-2-765*C基因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增加(OR=1.311,95%CI:1.511~3.533).分层分析提示COX-2-765*C基因携带者若同时伴有饮酒史或者肝癌家族史,其患肝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COX-2 -765 G/C的C等位基因可增加肝癌发病的风险.
作者:宋霞;程世红;刘纯;刘亚丽;孙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蛋白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EGFR、VEGF和 PTEN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例结直肠癌中EGFR、VEGF和 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60/98)、66.3%(65/98)和48.0%(47/98).结直肠癌中EGFR和VEG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21.05,χ2=15.90,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14.72,P<0.05).EGFR、VEGF和 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EGFR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χ2=8.36,P<0.05),EGFR和VEGF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χ2=19.73,χ2=22.85,P<0.05).结论 EGFR、VEGF和 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氨磷汀对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作常规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前30 min加予氨磷汀500 mg/m2 静脉点滴,同时评估2组患者化疗的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肝脏、肾脏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磷汀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对化疗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潘辉林;黄岩;宋慧胜;何耀武;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理.方法 综合分析各专业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文献报道的单纯以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2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转移病灶位于左手指骨者10例,右手指骨者12例,双手指骨者1例.3例患者转移病灶位于近节指骨,其余患者转移病灶位于末节指骨;有7例患者的患病手指既往曾有外伤史.结论 传统的机械-解剖学说和种子-土壤学说的观点,均不能解释原发性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理.临床中如遇久治不愈的手指软组织炎症时,应考虑是否肺部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性.
作者:韩俊庆;王兴文;王瑜;盛巍;曲凤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9例患者中6例找到乳腺癌原发灶(3~8 mm),随访1~8年,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5例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例术后1年发现骨转移灶,另1例术后1.5年死于脑、肺及骨转移;2例行保乳术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而无明显原发癌灶的女性患者,应高度警惕隐匿性乳腺癌.治疗宜采用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辅以全乳腺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作者:王红鲜;陶霖玉;齐柯;张好云;冯铎;孔恒;陈天文;林秋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院2008年~2010年,对8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手术切开或切除部分十二指肠壁,采用一次性缝合或吻合后,应用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法,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4~68岁,中位年龄48岁.2例切开十二指肠降部,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者,行局部切除;6例切除部分十二指肠水平部肠壁者中,结肠肝曲癌、腹膜后纤维肉瘤、腹腔间质瘤侵及十二指肠水平部各2例.
作者:吴亮高;孙杨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m23与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鼻咽癌标本中nm23蛋白和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患者中的nm23蛋白和PCNA的表达高于慢性鼻咽炎的.nm23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均和鼻咽癌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nm23低表达和PCNA 高表达具有促进鼻咽癌转移的作用.
作者:方伟达;梁文勇;余其昌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