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大肠癌51例再手术治疗分析

易波;李其云;饶华民;黄凯;杨小文;吴亮高;孙杨安

关键词:大肠癌, 复发, 再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复发性大肠癌生存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复发性大肠癌再手术病例5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肝转移14例,单纯吻合口复发9例,腹腔广泛转移12例,单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盆腔转移10例;再次手术共切除25例,行肠造口术、肠吻合短路手术10例,单纯置化疗泵共7例,行单纯剖腹探查术9例.结果 术后42例获随访,5例已存活5年,6例已存活3年,4例手术距今不足3年仍存活,7例2年内死亡,20例1年内死亡.结论 大肠癌复发再次手术仍有较高切除率,再次手术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大肠癌51例再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复发性大肠癌生存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复发性大肠癌再手术病例5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肝转移14例,单纯吻合口复发9例,腹腔广泛转移12例,单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盆腔转移10例;再次手术共切除25例,行肠造口术、肠吻合短路手术10例,单纯置化疗泵共7例,行单纯剖腹探查术9例.结果 术后42例获随访,5例已存活5年,6例已存活3年,4例手术距今不足3年仍存活,7例2年内死亡,20例1年内死亡.结论 大肠癌复发再次手术仍有较高切除率,再次手术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易波;李其云;饶华民;黄凯;杨小文;吴亮高;孙杨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宫颈癌U14细胞正丁醇提取物脂质体瘤苗的体内抑瘤效应

    目的 观察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抗原脂质体瘤苗的体内抑瘤效应.方法 正丁醇法提取U14细胞表面抗原(CBE),包裹入阴离子脂质体制成CBE-脂质体瘤苗,腹腔接种免疫Km小鼠,然后每只腹腔接种104 U14细胞或105 U14细胞,观察瘤苗对后续U14细胞负荷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同时用104 U14细胞预先攻击Km小鼠,再用CBE脂质体瘤苗免疫观察瘤苗的抑瘤能力.结果 低剂量(104 U14细胞)CBE脂质体瘤苗免疫组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5.50±2.08)天,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18.00±0.00)天]、单纯脂质体组[(18.33± 0.52)天]和单纯CBE组[(19.33±1.7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105 U14细胞)荷瘤小鼠组与对照组生存时间比较无差异.腹腔给予104 U14细胞,再给予瘤苗免疫后各组小鼠生存时间无差异.结论 CBE脂质体瘤苗对小鼠后续腹腔攻击的相关肿瘤细胞,可产生抑制作用,但效果与肿瘤细胞负荷量有关.

    作者:姚伟荣;李映良;徐方云;王红梅;邬淑云;温淦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中Sonic Hedgehog表达及其与NF-kappaB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Hedgehog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NF-kappaB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萎缩性胃炎、46例肠化生和57例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内镜活检样本,同时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分为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胃癌组和正常黏膜组.通过病理学检测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Hedgehog和NF-kappaB在不同阶段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胃黏膜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表达.结果 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胃黏膜组织中Hedgehog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NF-kappaB表达水平在正常胃组织、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组织中无明显变化,但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S期细胞比例更高.细胞凋亡率萎缩性胃炎组和肠化生组较高,而胃癌组较低.抑制NF-kappaB后,Hedgehog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结论 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Hedgehog蛋白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H pylori感染可能通过激活NF-kappaB,继而增强Hedgehog表达,同时赋予胃癌细胞凋亡抵抗.

    作者:严华;刘海林;王海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卵巢癌预后评估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人体病理类型多复杂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死亡率高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卵巢癌因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以致确诊时肿瘤常已为晚期,预后不良.欧洲一项包括23个国家在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卵巢癌平均5年生存率为37%[1],而我国则仅徘徊于30%左右,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的1种恶性肿瘤.现在对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以在肿瘤细胞减灭手术的基础上使用以铂类为主的规范化联合化疗为原则,包括全身化疗及腹腔内灌注化疗,但其复发率依然较高,因此进一步探寻其预后相关因素,从而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更加积极有效地个体化治疗,以期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仍然很有必要.本文就卵巢癌预后评估相关因素及近年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皓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原发性睾丸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类癌的发生机理、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术前诊断为睾丸肿瘤患者,行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结果 术中发现左侧精索、睾丸、附睾鞘膜光滑,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浸润,术后纵行剖开肿物见附睾头呈囊性,大小为4.5 cm×3.5 cm,切开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量约20 ml.左侧睾丸直径约3.5 cm,内有一灰白色占位,大小约2.3 cm×2.0 cm.结论 原发性睾丸类癌是1种罕见的睾丸肿瘤,分单纯性类癌和畸胎瘤类癌2种,需与其他睾丸肿瘤鉴别.

    作者:余明主;杨洋;曾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螺旋断层治疗与常规加速器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分析评价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静态调强放疗(IMRT)2种治疗技术中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10例局限性Ⅰ~Ⅱ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统一给予靶区剂量50 Gy/25次,对每例患者分别实施设计HT和IMRT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HT组平均适形度指数为0.81,平均均匀性指数为1.08,均明显好于IMRT组(平均适形度指数为0.71,平均均匀性指数为1.12)(t=8.22,t=-4.81,P<0.05).HT组晶体、腮腺和脑干的大剂量与平均剂量均小于IMRT组,HT组腮腺的V5、V10和V15低于IMRT组,而HT组视神经的大剂量、平均剂量、V20、V30和 V40均高于IMRT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但HT技术较IMRT技术明显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降低了晶体等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可使患者从中获益,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巩汉顺;解传滨;徐寿平;曲宝林;鞠忠建;戴相昆;葛瑞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外照射配合252锎中子射线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外照射与252锎中子射线内照射结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大分割组:外照射40 Gy后,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每周六加一次内照射,内照射5 Gy/次,1次/周,共10 Gy/2次;小分割组:外照射30 Gy后,即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每次3.5 Gy,1次/周,共10.5 Gy/3次.两组外照射总量均为50 Gy,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2 Gy/次,1次/日,5次/周.结果 大、小分割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2.73%、58.18%、48.48%和77.52%、46.96%、41.74%(P=0.62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40.91%、27.27%和75.00%、32.14%、28.57%(P=0.92);大、小分割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90.90%和92.90%(P=0.80),晚期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81.80%和50.00% (P=0.02).结论 两组局控率及生存率相当,但大分割组晚期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分割组.

    作者:盖晓惠;高献书;刘惠明;周志国;张戈妹;贾喜堂;万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基因livin 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livin 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结果 Livin 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livin蛋白过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组短(P<0.05).结论 Livin 蛋白表达有望成为乳腺癌有效的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吴国武;曾娟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行TACE,将顺铂60~100 mg、丝裂霉素10~20 mg、与40%碘化油20 ml混悬液,注入肝动脉栓塞治疗2~4次.化疗停3~4周后再行3DCRT,采用6MV、X射线治疗,单次剂量1.8~2.0 Gy、每周5次,总剂量45~55 Gy.结果 近期有效率为83.3.%,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7%、53.3%.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洪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因肽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分析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轻者使患者疼痛,影响进食,降低生活质量,重者使放疗无法进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金因肽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金霞;王宗站;邢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咽癌中IGF-1R、p-ERK、c-fos和Ki-6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蛋白与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p-ERK、c-fos、Ki-67蛋白在鼻咽癌及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P法检测30例鼻咽癌、25例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IGF-1R、p-ERK、c-fos、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IGF-1R、p-ERK、c-fos和Ki-67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28/30)、93.33% (28/30)、83.33% (25/30)、86.67%(26/30),在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9/25)、28.00%(7/25)、20.00%(5/25)、4.00%(1/25),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中IGF-1R与p-ERK、c-fos、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ERK与c-fos、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c-fos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鼻咽癌中IGF-1R蛋白过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增殖.

    作者:景志亮;罗爱华;姜汉国;李飞虹;赵颖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42例,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6~68 Gy,6~7周完成),同时进行化疗(5-FU、CF 和奥铂).经随访观察,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5.7% (36/42),症状缓解率为95.2% (40/42).中位生存期35.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5.8%、26.3%;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8% 、83.8%、16.9%,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急性放射性肠炎和骨髓抑制,多为1~2级.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结合化疗可提高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并能减少放射治疗反应.

    作者:程文芳;张和平;吴君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两种小肠排列术对多次术后肠黏连梗阻患者的治疗分析

    2010年~2011年,我们对15例有 1次以上手术史的广泛黏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系膜固定外排列术 (Childs法 )或小肠内支撑排列术 (Baker法 )进行治疗 ,对预防患者术后黏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吴亮高;孙杨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胸腺小细胞癌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胸腺小细胞癌(TSCC)的临床特点,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例胸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诊治过程,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TSCC患者可伴有或无神经内分泌症状(如Cushing 综合征),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目前无标准治疗方案,手术、放化疗均被采用.结论 TSC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以放化疗为主,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作者:梁海龙;刘吉福;薛文平;赵京;王树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术后放疗对外阴鳞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术后放疗对外阴鳞癌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150例外阴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预后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对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29%、25%、17%、67%(P=0.03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50%、67%、83%(P=0.016),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余治疗方式患者.对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84% vs.46%,P=0.010)和无进展生存率(97% vs.62%,P<0.001)均明显高于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患者.结论 对中晚期患者,应争取切除原发灶及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术后辅以全量放疗,而对早期外阴癌患者,建议在切除外阴病灶的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孙学明;张彦娜;梁东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复发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在诊断鼻咽癌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4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复发患者,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扫描,对比常规磁共振扫描和弥散扫描肿瘤范围,并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区与正常组织(一般取对侧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旁正常组织,避开骨质和血管)弥散系数值(ADC值)差异.结果 常规磁共振扫描显示病灶的DWI像同样呈相对高信号,两者病灶范围基本吻合.鼻咽复发病灶ADC值高于正常鼻咽黏膜ADC值(P<0.0001).43例患者中31例肿瘤超腔(侵犯咽旁、副鼻窦及颅底等),鼻咽腔外复发病灶ADC值高于相应正常组织ADC值(P<0.0001).结论 磁共振弥散扫描有助于判断鼻咽癌是否复发,尤其对无法取得病理诊断的复发鼻咽癌具有重要的助诊意义.

    作者:龚晓昌;李金高;敖帆;汤轶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Ⅱ、Ⅲ期(UICC,1989)乳腺癌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手术方式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胸壁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3.6Gy/次,隔日照射,3次/周,总剂量为39.6 Gy,分11次,近4周完成.结果 随访时间为61~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6.7个月.低分割放疗后5年胸壁复发7例(6.6%),5年无瘤生存率为67.9%(72/106),5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10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急性皮肤湿性反应发生率为4.7%(5/106),晚期中上肺部局部放射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1%(4/78).结论 低分割放疗与常规照射方案比较,疗效相当,早晚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王科;张弓;谢丛华;周云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COX-2和E-钙黏附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COX-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LSCC组织、12例喉不典型增生(AH)和10例正常喉黏膜(NLM)组织中COX-2和E-c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SCC中COX-2表达阳性率高于喉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而E-cad表达阳性率低于喉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在LSCC组织中COX-2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35/45)和62.2%(28/45).COX-2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与LSCC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SCC中COX-2表达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X-2和E-cad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LSCC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XRCC1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急性放射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60例,于放疗前抽取静脉血,抽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再进行酶连接检测反应扩增,后应用测序仪电泳通过分析软件得出XRCC1 Codon399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 1、2、3级皮肤急性放射损伤,携带XRCC1 Codon399Gln/Gln基因型患者发生率均为33.3%,Arg/Gln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52.3%、42.9%、4.8%,Arg/Arg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57.6%、36.3%、6.1%;1、2、3级黏膜急性放射损伤,携带XRCC1 Codon399Gln/Gln基因型患者发生率分别为33.3%、50.0%、16.7%,Arg/ Gln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38.1%、52.4%、9.5%,Arg/Arg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48.5%、42.4%、9.1%;1、2级涎腺急性放射损伤,携带XRCC1 Codon399Gln/Gln基因型患者发生率分别为0、100.0%,Arg/Gln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33.3%、66.7%,Arg/Arg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36.4%、63.6%.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急性放射损伤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彭钦;张军宁;宋云风;南秀丽;彭小波;查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肺癌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且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当前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仍然首选化疗[1] .多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与佳支持治疗比较,化疗对NSCLC有生存益处[2,3] .我们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巩;高锦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