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主;杨洋;曾小明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nm23和E-cadherin及肿瘤相关基因CD44s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和44.5%及52.0%.nm23和E-cadherin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均<0.05.CD44s阳性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CD44s表达与nm23表达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nm23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检测其表达可预测胃癌转移和侵袭程度.
作者:马骏;聂胜男;张建波;孟凯;王明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2010年~2011年,我们对15例有 1次以上手术史的广泛黏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系膜固定外排列术 (Childs法 )或小肠内支撑排列术 (Baker法 )进行治疗 ,对预防患者术后黏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吴亮高;孙杨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人体病理类型多复杂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死亡率高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卵巢癌因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以致确诊时肿瘤常已为晚期,预后不良.欧洲一项包括23个国家在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卵巢癌平均5年生存率为37%[1],而我国则仅徘徊于30%左右,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的1种恶性肿瘤.现在对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以在肿瘤细胞减灭手术的基础上使用以铂类为主的规范化联合化疗为原则,包括全身化疗及腹腔内灌注化疗,但其复发率依然较高,因此进一步探寻其预后相关因素,从而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更加积极有效地个体化治疗,以期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仍然很有必要.本文就卵巢癌预后评估相关因素及近年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朱皓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2岁,主因胸闷2个月,加重10天入院.既往体健.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症状,无发热,无胸痛、咯血,无咳嗽、咳痰.入院前10天胸闷症状加重,活动受限.查体气管轻度右移,左侧胸廓饱满,左肺叩实音,左肺呼吸音低,未闻及罗音.胸片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肺功能示极度严重限制.初步考虑左侧结核性胸膜炎.
作者:魏伟;姜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行TACE,将顺铂60~100 mg、丝裂霉素10~20 mg、与40%碘化油20 ml混悬液,注入肝动脉栓塞治疗2~4次.化疗停3~4周后再行3DCRT,采用6MV、X射线治疗,单次剂量1.8~2.0 Gy、每周5次,总剂量45~55 Gy.结果 近期有效率为83.3.%,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7%、53.3%.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洪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STIR序列在低场磁共振中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在富含脂肪组织的部位和病灶的增强扫描中尤其明显.2000年至2011年我们对怀疑为颅脑肿瘤的38例患者加做STIR T1增强扫描,以评价STIR T1增强扫描对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华兰娇;罗小平;胡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类癌的发生机理、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术前诊断为睾丸肿瘤患者,行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结果 术中发现左侧精索、睾丸、附睾鞘膜光滑,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浸润,术后纵行剖开肿物见附睾头呈囊性,大小为4.5 cm×3.5 cm,切开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量约20 ml.左侧睾丸直径约3.5 cm,内有一灰白色占位,大小约2.3 cm×2.0 cm.结论 原发性睾丸类癌是1种罕见的睾丸肿瘤,分单纯性类癌和畸胎瘤类癌2种,需与其他睾丸肿瘤鉴别.
作者:余明主;杨洋;曾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治疗术后直肠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直肠癌术后患者67例,术后3~4周后先行改良的FOLFOX4方案化疗4次后行盆腔放疗,其中36例行单纯放疗,31例行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者从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予卡培他滨825 mg/m2,2次/天,用至放疗结束.所有患者放疗结束后再用先前的化疗方案化疗4次.结果 67 例患者中有66例完成了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有 7例患者死亡,其中同期放化疗者中4例死亡,单纯放疗者中3例死亡.同期放化疗者中有1例盆腔复发,1例肝转移.单纯放疗者中有1例盆腔复发,2例肝转移和1例肺转移.结论 直肠癌术后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有降低远处转移的趋势.
作者:钟陆行;熊建萍;张凌;陈文艳;詹正宇;田秋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添加细胞因子培养扩增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CD11c、CD86的表达;MTT法测定DC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培养第7天出现扩增之骨髓源DC,加入TNF-α 24 h后,成熟骨髓源DC形成.每只615小鼠平均能分离出3×107个骨髓细胞,一只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DC的产量约为7×106个.加入TNF-α 48 h后,DC表面标志物CD86阳性表达率较加入TNF-α前增高;CD11c阳性表达率加入TNF–α前后无差别.成熟DC与615小鼠胃癌细胞共孵育24 h、48 h,效靶比分别为10∶1、20∶1、30∶1时,DC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大而增强.结论 提取纯化小鼠骨髓细胞,经细胞因子GM-CSF、IL-4、TNF-α的刺激诱导可产生成熟DC,成熟DC对胃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大而增强,随共孵育时间的延长杀伤活性有增强的倾向.
作者:刘晓玲;宋振川;李勇;肖建伟;郭宸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5月,应用生脉注射液辅助放化疗,治疗10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不能手术、根治术后复发和姑息术后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岁.TNM分期:ⅡB期10例、Ⅲ期68例、Ⅳ期22例;鳞癌52例、腺癌35例、小细胞肺癌13例.
作者:鲁守彬;庄洪军;韩修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且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当前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仍然首选化疗[1] .多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与佳支持治疗比较,化疗对NSCLC有生存益处[2,3] .我们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巩;高锦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轻者使患者疼痛,影响进食,降低生活质量,重者使放疗无法进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金因肽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金霞;王宗站;邢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蛋白与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p-ERK、c-fos、Ki-67蛋白在鼻咽癌及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P法检测30例鼻咽癌、25例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IGF-1R、p-ERK、c-fos、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IGF-1R、p-ERK、c-fos和Ki-67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28/30)、93.33% (28/30)、83.33% (25/30)、86.67%(26/30),在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9/25)、28.00%(7/25)、20.00%(5/25)、4.00%(1/25),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中IGF-1R与p-ERK、c-fos、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ERK与c-fos、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c-fos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鼻咽癌中IGF-1R蛋白过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增殖.
作者:景志亮;罗爱华;姜汉国;李飞虹;赵颖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edgehog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NF-kappaB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萎缩性胃炎、46例肠化生和57例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内镜活检样本,同时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分为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胃癌组和正常黏膜组.通过病理学检测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Hedgehog和NF-kappaB在不同阶段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胃黏膜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表达.结果 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胃黏膜组织中Hedgehog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NF-kappaB表达水平在正常胃组织、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组织中无明显变化,但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S期细胞比例更高.细胞凋亡率萎缩性胃炎组和肠化生组较高,而胃癌组较低.抑制NF-kappaB后,Hedgehog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结论 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Hedgehog蛋白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H pylori感染可能通过激活NF-kappaB,继而增强Hedgehog表达,同时赋予胃癌细胞凋亡抵抗.
作者:严华;刘海林;王海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9岁,腰痛检查发现右附件区肿物有3年,于2005年6月2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16岁初潮,3~4天/28~30天.24岁结婚,48岁绝经.G5 P2.既往于1985年行左侧卵巢畸胎瘤切除术.妇科检查:经产外阴,阴道通畅,黏膜正常,宫颈Ⅰ度糜烂.子宫、左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右附件区可触及12 cm×10 cm×9 cm边界清楚的肿物,质中等,活动可,表面不光滑.CA 125:8.16 U /ml.妇科彩超检查:子宫右后方可见11.7 cm×7.4 cm×9.1 cm不均匀低回声肿物,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整,中心可见6.4 cm×2.2 cm×3.9 cm不规则无回声.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王晓岩;聂明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术后放疗对外阴鳞癌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150例外阴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预后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对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29%、25%、17%、67%(P=0.03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50%、67%、83%(P=0.016),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余治疗方式患者.对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84% vs.46%,P=0.010)和无进展生存率(97% vs.62%,P<0.001)均明显高于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患者.结论 对中晚期患者,应争取切除原发灶及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术后辅以全量放疗,而对早期外阴癌患者,建议在切除外阴病灶的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孙学明;张彦娜;梁东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外照射与252锎中子射线内照射结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大分割组:外照射40 Gy后,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每周六加一次内照射,内照射5 Gy/次,1次/周,共10 Gy/2次;小分割组:外照射30 Gy后,即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每次3.5 Gy,1次/周,共10.5 Gy/3次.两组外照射总量均为50 Gy,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2 Gy/次,1次/日,5次/周.结果 大、小分割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2.73%、58.18%、48.48%和77.52%、46.96%、41.74%(P=0.62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2%、40.91%、27.27%和75.00%、32.14%、28.57%(P=0.92);大、小分割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90.90%和92.90%(P=0.80),晚期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81.80%和50.00% (P=0.02).结论 两组局控率及生存率相当,但大分割组晚期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分割组.
作者:盖晓惠;高献书;刘惠明;周志国;张戈妹;贾喜堂;万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COX-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LSCC组织、12例喉不典型增生(AH)和10例正常喉黏膜(NLM)组织中COX-2和E-c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SCC中COX-2表达阳性率高于喉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而E-cad表达阳性率低于喉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在LSCC组织中COX-2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35/45)和62.2%(28/45).COX-2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与LSCC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SCC中COX-2表达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X-2和E-cad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LSCC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评价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静态调强放疗(IMRT)2种治疗技术中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10例局限性Ⅰ~Ⅱ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统一给予靶区剂量50 Gy/25次,对每例患者分别实施设计HT和IMRT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HT组平均适形度指数为0.81,平均均匀性指数为1.08,均明显好于IMRT组(平均适形度指数为0.71,平均均匀性指数为1.12)(t=8.22,t=-4.81,P<0.05).HT组晶体、腮腺和脑干的大剂量与平均剂量均小于IMRT组,HT组腮腺的V5、V10和V15低于IMRT组,而HT组视神经的大剂量、平均剂量、V20、V30和 V40均高于IMRT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但HT技术较IMRT技术明显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降低了晶体等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可使患者从中获益,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巩汉顺;解传滨;徐寿平;曲宝林;鞠忠建;戴相昆;葛瑞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Ⅱ、Ⅲ期(UICC,1989)乳腺癌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手术方式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胸壁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3.6Gy/次,隔日照射,3次/周,总剂量为39.6 Gy,分11次,近4周完成.结果 随访时间为61~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6.7个月.低分割放疗后5年胸壁复发7例(6.6%),5年无瘤生存率为67.9%(72/106),5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10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急性皮肤湿性反应发生率为4.7%(5/106),晚期中上肺部局部放射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1%(4/78).结论 低分割放疗与常规照射方案比较,疗效相当,早晚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王科;张弓;谢丛华;周云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