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灵;付建华
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术后放疗对外阴鳞癌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150例外阴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预后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对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29%、25%、17%、67%(P=0.031),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50%、67%、83%(P=0.016),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余治疗方式患者.对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84% vs.46%,P=0.010)和无进展生存率(97% vs.62%,P<0.001)均明显高于外阴广泛切除术+放疗患者.结论 对中晚期患者,应争取切除原发灶及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并术后辅以全量放疗,而对早期外阴癌患者,建议在切除外阴病灶的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孙学明;张彦娜;梁东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免疫是其重要因素,而肿瘤细胞中共同刺激分子B7-CD28家族分子的高表达可使肿瘤细胞免于机体的免疫监视.B7-H4是新近发现的B7-CD28家族新成员,现就B7-H4的发现、分子结构、功能及其与妇科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蒋庄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0年9月诊断的9例意外胆囊癌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肿瘤表现为息肉状突起或胆囊壁增厚变硬,镜下表现为异型腺上皮呈腺样或巢团状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K7(+),CK20(-),CEA(+),EMA(+).中位随访期为26.7个月,有6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 意外胆囊癌由于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倩;向吉富;彭英霞;王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鼠宫颈癌U14细胞抗原脂质体瘤苗的体内抑瘤效应.方法 正丁醇法提取U14细胞表面抗原(CBE),包裹入阴离子脂质体制成CBE-脂质体瘤苗,腹腔接种免疫Km小鼠,然后每只腹腔接种104 U14细胞或105 U14细胞,观察瘤苗对后续U14细胞负荷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同时用104 U14细胞预先攻击Km小鼠,再用CBE脂质体瘤苗免疫观察瘤苗的抑瘤能力.结果 低剂量(104 U14细胞)CBE脂质体瘤苗免疫组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5.50±2.08)天,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18.00±0.00)天]、单纯脂质体组[(18.33± 0.52)天]和单纯CBE组[(19.33±1.7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105 U14细胞)荷瘤小鼠组与对照组生存时间比较无差异.腹腔给予104 U14细胞,再给予瘤苗免疫后各组小鼠生存时间无差异.结论 CBE脂质体瘤苗对小鼠后续腹腔攻击的相关肿瘤细胞,可产生抑制作用,但效果与肿瘤细胞负荷量有关.
作者:姚伟荣;李映良;徐方云;王红梅;邬淑云;温淦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在诊断鼻咽癌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4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复发患者,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扫描,对比常规磁共振扫描和弥散扫描肿瘤范围,并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区与正常组织(一般取对侧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旁正常组织,避开骨质和血管)弥散系数值(ADC值)差异.结果 常规磁共振扫描显示病灶的DWI像同样呈相对高信号,两者病灶范围基本吻合.鼻咽复发病灶ADC值高于正常鼻咽黏膜ADC值(P<0.0001).43例患者中31例肿瘤超腔(侵犯咽旁、副鼻窦及颅底等),鼻咽腔外复发病灶ADC值高于相应正常组织ADC值(P<0.0001).结论 磁共振弥散扫描有助于判断鼻咽癌是否复发,尤其对无法取得病理诊断的复发鼻咽癌具有重要的助诊意义.
作者:龚晓昌;李金高;敖帆;汤轶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5月,应用生脉注射液辅助放化疗,治疗10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不能手术、根治术后复发和姑息术后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中,男性7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2岁.TNM分期:ⅡB期10例、Ⅲ期68例、Ⅳ期22例;鳞癌52例、腺癌35例、小细胞肺癌13例.
作者:鲁守彬;庄洪军;韩修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9岁,腰痛检查发现右附件区肿物有3年,于2005年6月2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16岁初潮,3~4天/28~30天.24岁结婚,48岁绝经.G5 P2.既往于1985年行左侧卵巢畸胎瘤切除术.妇科检查:经产外阴,阴道通畅,黏膜正常,宫颈Ⅰ度糜烂.子宫、左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右附件区可触及12 cm×10 cm×9 cm边界清楚的肿物,质中等,活动可,表面不光滑.CA 125:8.16 U /ml.妇科彩超检查:子宫右后方可见11.7 cm×7.4 cm×9.1 cm不均匀低回声肿物,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整,中心可见6.4 cm×2.2 cm×3.9 cm不规则无回声.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王晓岩;聂明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2岁,主因胸闷2个月,加重10天入院.既往体健.患者于2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症状,无发热,无胸痛、咯血,无咳嗽、咳痰.入院前10天胸闷症状加重,活动受限.查体气管轻度右移,左侧胸廓饱满,左肺叩实音,左肺呼吸音低,未闻及罗音.胸片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肺功能示极度严重限制.初步考虑左侧结核性胸膜炎.
作者:魏伟;姜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因其解剖学结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治疗手段以放射治疗为首选.调强放疗[1](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1种精确的放疗技术,在提高肿瘤靶区剂量的同时,能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许多物理参数都会影响到剂量分布,其中可以优化的物理参数包括线束入射方向、射野数目、是否使用非共面照射野、准直器角度、子野数目等等.我们着重探讨在传统射野基础上加设一非共面照射野对IMRT计划的影响.
作者:胡海芹;晏宝林;王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洛铂(lobaplatin)腔内灌注治疗合并顽固性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翟立广;苗振静;马旭辉;李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添加细胞因子培养扩增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CD11c、CD86的表达;MTT法测定DC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培养第7天出现扩增之骨髓源DC,加入TNF-α 24 h后,成熟骨髓源DC形成.每只615小鼠平均能分离出3×107个骨髓细胞,一只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DC的产量约为7×106个.加入TNF-α 48 h后,DC表面标志物CD86阳性表达率较加入TNF-α前增高;CD11c阳性表达率加入TNF–α前后无差别.成熟DC与615小鼠胃癌细胞共孵育24 h、48 h,效靶比分别为10∶1、20∶1、30∶1时,DC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大而增强.结论 提取纯化小鼠骨髓细胞,经细胞因子GM-CSF、IL-4、TNF-α的刺激诱导可产生成熟DC,成熟DC对胃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大而增强,随共孵育时间的延长杀伤活性有增强的倾向.
作者:刘晓玲;宋振川;李勇;肖建伟;郭宸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nm23和E-cadherin及肿瘤相关基因CD44s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和44.5%及52.0%.nm23和E-cadherin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均<0.05.CD44s阳性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CD44s表达与nm23表达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nm23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nm23和E-cadherin及CD44s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检测其表达可预测胃癌转移和侵袭程度.
作者:马骏;聂胜男;张建波;孟凯;王明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Ki67和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和2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Ki67和PTEN表达,并与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11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Ki67和PTEN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和93.8%,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分别为60.0%和1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患者PTEN阳性表达率,与Ⅲ期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3),而Ⅰ、Ⅱ期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患者Ki67阳性表达率,与Ⅲ期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和PTEN可能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邓秀娟;吴海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类癌的发生机理、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术前诊断为睾丸肿瘤患者,行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结果 术中发现左侧精索、睾丸、附睾鞘膜光滑,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浸润,术后纵行剖开肿物见附睾头呈囊性,大小为4.5 cm×3.5 cm,切开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量约20 ml.左侧睾丸直径约3.5 cm,内有一灰白色占位,大小约2.3 cm×2.0 cm.结论 原发性睾丸类癌是1种罕见的睾丸肿瘤,分单纯性类癌和畸胎瘤类癌2种,需与其他睾丸肿瘤鉴别.
作者:余明主;杨洋;曾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细胞恶性转化与其遗传物质(即基因组)的不稳定性有关,在分子遗传学方面主要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tity,MSI),而食管癌是1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微卫星不稳定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关,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食管癌MSI的研究作一综述.1 微卫星与微卫星不稳定微卫星(MS)为短的基因片段或由核苷酸串联而成的重复序列,也称作短小串联重复序列(STRs),广泛分布于人类基因组中,由1~6个核苷酸组成,常见的有2、3、4核苷酸重复序列,常见的是二核苷酸重复序列(CA/GT)n.(CA/GT)n中n为重复次数,通常为15~60次,重复单位结构相同.MS一般处于DNA编码区域附近,也可以位于内含子或启动子中,在人群中表现为遗传稳定性、高度个体特异性及高度多态性.
作者:霍亚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 (cyclooxygenase-2,COX-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LSCC组织、12例喉不典型增生(AH)和10例正常喉黏膜(NLM)组织中COX-2和E-c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SCC中COX-2表达阳性率高于喉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而E-cad表达阳性率低于喉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在LSCC组织中COX-2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35/45)和62.2%(28/45).COX-2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与LSCC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SCC中COX-2表达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X-2和E-cad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LSCC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急性放射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60例,于放疗前抽取静脉血,抽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再进行酶连接检测反应扩增,后应用测序仪电泳通过分析软件得出XRCC1 Codon399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 1、2、3级皮肤急性放射损伤,携带XRCC1 Codon399Gln/Gln基因型患者发生率均为33.3%,Arg/Gln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52.3%、42.9%、4.8%,Arg/Arg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57.6%、36.3%、6.1%;1、2、3级黏膜急性放射损伤,携带XRCC1 Codon399Gln/Gln基因型患者发生率分别为33.3%、50.0%、16.7%,Arg/ Gln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38.1%、52.4%、9.5%,Arg/Arg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48.5%、42.4%、9.1%;1、2级涎腺急性放射损伤,携带XRCC1 Codon399Gln/Gln基因型患者发生率分别为0、100.0%,Arg/Gln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33.3%、66.7%,Arg/Arg基因型者发生率分别为36.4%、63.6%.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RCC1 Codon3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患者正常组织急性放射损伤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彭钦;张军宁;宋云风;南秀丽;彭小波;查燕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FHIT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内癌、16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病病理标本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病理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Fhit蛋白在乳腺病、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32.2%(8/25),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8.8%(10/17)(P<0.05);临床Ⅰ期、Ⅱ期、Ⅲ期浸润性导管癌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43.7%、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蛋白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负相关,γs=-0.357(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1(P<0.01).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乳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作用;与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Cerb-B2、p53表达相关,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富文;徐国萍;应学翔;林燕苹;何萍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治疗术后直肠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直肠癌术后患者67例,术后3~4周后先行改良的FOLFOX4方案化疗4次后行盆腔放疗,其中36例行单纯放疗,31例行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者从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予卡培他滨825 mg/m2,2次/天,用至放疗结束.所有患者放疗结束后再用先前的化疗方案化疗4次.结果 67 例患者中有66例完成了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有 7例患者死亡,其中同期放化疗者中4例死亡,单纯放疗者中3例死亡.同期放化疗者中有1例盆腔复发,1例肝转移.单纯放疗者中有1例盆腔复发,2例肝转移和1例肺转移.结论 直肠癌术后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有降低远处转移的趋势.
作者:钟陆行;熊建萍;张凌;陈文艳;詹正宇;田秋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部大分割照射后大鼠小肠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0 Gy);4 Gy组(连续照射5次,每天1次);6 Gy组(照射3次,隔天1次);8 Gy组(照射2次,一周2次);12 Gy组(照射1次);各组于照射后第1、3、5、7天分别断头处死4只,取空肠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并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 Gy、8 Gy照射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重,4 Gy照射组次之,6 Gy照射组损伤较轻;所有照射组小肠Bax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而不同照射剂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1).结论 采用等效生物剂量为32 Gy的不同分割方式照射大鼠小肠后,小肠黏膜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而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表达水平均出现下降.
作者:崔玉忠;安永恒;张桂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