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静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多数肿瘤的放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些肿瘤放射敏感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肿瘤组织内存有相当数量的乏氧细胞所致.因此,直接有效地提高恶性肿瘤组织内的氧分压,改善肿瘤组织细胞的氧供状态,对于增加肿瘤组织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高氧液静脉输注,是近年来出现的1种改善肿瘤细胞乏氧状态简便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其在实现放射治疗增敏的同时,还具有减轻放射性损伤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治疗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故越来越受到肿瘤临床医学专家们的重视和认可[2].
作者:韩俊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胃癌在癌症的相关死因中位于第2位,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1].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不接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3~4个月,而联合化疗可以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受益,中位生存期可以延长到10个月.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应用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及5-氟尿嘧啶治疗的4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8岁,食管癌放疗后2年余,吞咽梗阻伴声音嘶哑4个月入院诊治.患者于2007年8月出现吞咽梗阻感,2007年9月行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癌(距门齿28~32 cm).病理诊断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于2007年11月5日至12月14日在我科行食管癌放疗(DT:60 Gy/30F/6W),放疗期间行顺铂(20 mg/m2,第1~5天)同步化疗2个周期,放化疗后再行顺铂(20 mg/m2,第1~5天)+氟尿嘧啶(1 0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96 h)全身化疗2个周期.
作者:陈燕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之一,死亡率居肿瘤死亡率之首,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肿瘤之首[1].与肺癌形成有关的遗传学机制主要包含2种[2],其一是DNA分子核苷酸序列的异常改变造成的基因突变即传统的遗传学机制;另外是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机制.相比传统遗传学信息表观遗传学可提供更高层次的遗传学信息.现就表观遗传学在肺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郭晓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小板增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我院4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方法分析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肺癌患者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 20.12%.血小板增高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相关.血小板增高的肺癌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30%、10.10%和8.08%,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者的58.52%、29.77%和18.58%.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和血小板增高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而年龄、性别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血小板增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小板增高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徐春华;于力克;张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加顺铂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全部病例化疗均采用顺铂30 mg/m2,伊立替康65 mg/m2,第1天及第8天,21天重复,共4个周期.化疗同时行放疗,标准为1.8~2.0 Gy/次,每周5次,直到肿瘤量达50.4~61.2 Gy.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为24.5个月(2.7~60.3个月),15例存活,27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42%.31例复发:24例为原位复发,5例为远处转移,2例为局部和远处转移.2年无病生存率为9.2%.3级以上白细胞下降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2和6例.结论 顺铂加伊立替康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较好,毒性小,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杨华;郑勤;朱传东;徐翰峰;童金龙;郑声琴;丁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晚期肺癌患者128例,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和化疗联合全身热疗组(B组),其中A组64例,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d1,顺铂注射液30 mg/ m2,d1~3,2个周期;B组64例采用同样方案化疗,第1天同时给予深度镇静全身热疗,使全身温度升至40℃~42℃,维持90 min,2个周期;观察A组和B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A组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3例,稳定(SD)17例,进展(PD)14例,有效率(CR+PR)为51.6%;B组中CR 3例,PR 50例,SD 7例,PD 4例,CR+PR 为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度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A组分别为7.8%、14.0%及20.3%;B组分别为10.9%、10.9%及2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 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国;郑国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顺铂(Cisplatin,DDP)作为一线抗癌药物,从1978年开始正式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但副作用也是巨大的,首先DDP对肾脏的毒性是常见的,由于药物使用过频和药物在人体内的集聚,使DDP肾小管出现毒性[1],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坏死,甚至出现变形等情况;同时反复用药还会使患者出现头昏,耳鸣,感觉异常等并伴有呕吐,腹泻,食欲锐减等症状.因此基于其在临床上的作用和效果,对其进行减轻毒副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赵树泉;梁富程;王晓谦;刘毅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GEMOX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沙利度胺(400 mg/天),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及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方案联合化疗,21天为1个周期.以RECIST标准评价疗效,以NCI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其总有效率(RR)为40.0%(6/15),疾病控制率(DCR)为73.3%(11/1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5个月.治疗后KP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吉西他滨及奥沙利铂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作者:马旭辉;苗振静;李霞;翟立广;马晶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尽管对食管胃癌的治疗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食管胃癌患者长期存活的预后仍然很差.局部晚期食管癌胃癌采用单纯外科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只有20%~25%[1];行综合治疗即行术前化疗放疗或术后放疗化疗的5年生存率也仅能达到30%~35%[2].在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化疗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s,ORR)仅为20%~40%,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s,OS)为8~10个月[3].近来的研究行第3种化疗药加入两药方案,虽然在生存期上稍有提高,但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4,5].这些潜在的毒性限制了3药联合化疗在那些老年患者和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曹怀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89锶(89Sr)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因骨转移导致骨痛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按去势后病情和治疗分为3 组:A 组11例,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B 组27例,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用89Sr治疗;C 组29例,诊断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用89Sr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和Karnofsky 生活质量评分对3 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 周,3 组患者的骨痛明显改善,治疗前后VAS 评分分别为:A 组7.2、2.5,B 组7.5、2.3,C组8.1、4.7,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后Karnofsky 评分分别为:A 组50、75,B组50、80,C组45、65,P<0.05.2例患者发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死于DIC.结论 89Sr治疗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勇;刘坤;秦扬;雷永红;胡礼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顺铂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塞来昔布对顺铂诱导Hela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10 μmol/L的塞来昔布分别与顺铂联合应用,可增强顺铂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塞来昔布(5 μmol/L)能促进顺铂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塞来昔布作用于Hela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塞来昔布能促进顺铂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起化疗增敏作用,可能与其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周自华;徐宁红;陈尚忠;邹媚;袁志华;肖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SiewetⅡ/Ⅲ型AEG患者,消化道重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改良空肠间置组)35例,对照组(食管残胃吻合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年实验组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空肠间置术应用于Ⅱ/Ⅲ型AEG患者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汉达;周元;蒋松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发源于胸膜组织的1种少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但近年有增多趋势.我们共收集我院自1998年4月~2010年12月以来收治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例7例,现将临床治疗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王武;黄国忠;陈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phA7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3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EphA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EphA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9%(68/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3%(7/30)](P<0.05).EphA7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EphA7蛋白表达阳性组血清CA19-9水平为(315 500±45 700)U/L,阴性组为(94 300±27 200)U/L,EphA7蛋白阳性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EphA7蛋白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8.3和2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phA7蛋白水平、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EphA7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血清CA19-9水平呈正相关性.EphA7蛋白表达水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胃癌根治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陈千益;欧敬民;刘颖斌;穆嘉盛;庄鹏远;何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晚期肝癌患者行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患者自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的CIK细胞及DC 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结果 索拉非尼联合1个疗程DC-CIK治疗后CR 0例,PR 15例,MR 22例,SD 5例,PD 2例,总缓解(CR+PR+MR)率为84.1%.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建旺;彭大为;黄春珍;元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经肝动脉灌注栓塞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2例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药灌注栓塞组(治疗组)和TACE组的疗效(如瘤体客观反应率、AFP水平、KPS评分、生存率等)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瘤体客观反应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ORR)为25.0%,瘤体控制率(DCR)为72.2%;TACE组ORR为23.8%,DCR为71.3%;在AFP水平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34.7%,稳定率为51.4%,TACE组分别为30.6%和47.5%;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KPS评分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8±1.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5个月,6、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3.7%、71.2%、48.6%、20.8%;TACE组平均生存时间为(9.7±1.8)个月,MST为9.5个月,6、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0.5%、69.8%、36.2%、10.1%.两组平均生存时间、MST和1、2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7例(23.6%)出现骨髓抑制反应,TACE组中有60例(37.5%)出现骨髓抑制反应.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腹痛.结论 中药制剂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与TACE相近,但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TACE.
作者:尹正录;吴万垠;孟兆祥;林舜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腹腔镜技术运用于结直肠手术20年,经过大量的科研和临床实践,已日趋完善.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新能源系统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效果.我们就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诊治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沈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胰腺癌是个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少于4%,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1种可行的能有效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方法.但由于胰腺癌解剖位置较深,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及无有效的筛查方法,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本研究对再生蛋白4(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4,REG4)与CA-199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胰腺癌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军;周利梅;胡敏;陈干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癌ERa启动子甲基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以及64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及测序法,分别检测ER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64例卵巢癌组织中,ER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53.13%,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ERa甲基化率分别为10.00%和0.卵巢癌组ERa启动子甲基化率较良性组和正常组均显著增高(P<0.05).ERa启动子甲基化与卵巢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ERa基因表达沉默与其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密切相关,后者有可能成为卵巢癌预后不良的分子检测指标.
作者:刘曼华;王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