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urvivin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高碧燕;张明;杨毅;吴星娆;金丛国

关键词:宫颈鳞癌, 新辅助化疗, 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survivin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和放射治疗(RT)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新辅助化疗前后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法,检测3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 32例患者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22/32)和56.3%(1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45岁与≥45岁、Ⅰb~Ⅱa期与Ⅱb~Ⅲb期、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化疗前与化疗后 survivin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NACT与NACT+RT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09);survivin(+)组和(++)组NACT与NACT+RT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组和(+++)组NACT与NACT+RT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鳞癌survivin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NACT和NACT+RT对不同survivin表达程度患者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检测患者survivin表达水平可为预测化疗和放疗敏感性提供客观依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颈部触诊与MRI对比分析

    鼻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前对其准确的TNM分期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关键.颈部淋巴结触诊是鼻咽癌1992 福州分期标准中N分期的主要依据,但可能因医师检查经验不一、患者个体差异导致结果偏差较大.我们对比分析了2009年7~12月在我科住院的19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颈部触诊与MRI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开荣;叶新芊;李金高;刘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乳腺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MCF-7细胞培养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微球体细胞中CD44和CD24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微球体细胞中E-钙黏素、N-钙黏素、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穿膜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乳腺微球体富集了CD44+CD24-的乳腺癌干细胞,并能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增殖分化.该微球体细胞的上皮标志物E-钙黏素表达水平下调,而间质标志物N-钙黏素、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同时乳腺癌干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结论 乳腺癌干细胞具有上皮-间质转化的特征,具有显著增强的迁移、侵袭能力.

    作者:孙正魁;马行天;唐华;姚榛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k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宫颈浸润癌(ICC)、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Skp2的表达情况,另取60例宫颈正常组织(NCE)作为对照.结果 Skp2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4%,明显高于CIN的25.0%(P=0.017)及正常宫颈组织的6.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定量分析表明宫颈癌中Skp2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kp2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52.78%)明显低于Skp2阴性组(68.93 %),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Log-rank=8.60,P=0.0034.结论 Skp2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Skp2可以作为宫颈癌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吕育纯;饶靖红;李爱禄;欧阳永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33ING1、p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33ING1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33ING1、p53的表达.结果 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03% ,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33ING1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0% .P33ING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WHO肿瘤分级相关.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33ING1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33ING1 基因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33ING1 与p53基因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检测p53和P33ING1表达水平,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承纲;胡早秀;陈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肠间质瘤6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多潜能间充质干细胞,常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我们对62例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进一步提高对GIST的认识,以期提高对该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杨继洲;肖兰;邬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肿瘤总的死亡人数的17%[1].近年来尽管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5年总体生存率仍低于15%[2],所以预防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3].研究表明,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高低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组织类型及生存率有关.肿瘤内微血管形成机制和抗血管生成治疗肺癌成为研究热点,现对肿瘤内微血管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欢元;匡裕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脊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MRI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人脊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10~11椎体及附件、腰3椎体呈T1WI略低、T2WI高信号,伴胸10~11椎体层面脊髓明显增粗移位,胸10~11椎体周围及髓外硬膜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强后上述部位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成人ERMS发生于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罕见,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邝菲;聂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动脉介入法向猪胰腺注射Fe3O4磁流体

    目的 探讨通过动脉介入方式向猪的胰腺注射Fe3O4磁流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将SP管插到脾动脉,向胰腺供血动脉注射浓度为100 mg/ml的 Fe3O4磁流体 1 ml .磁流体注射6天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其胰腺及其他内脏器官,行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 通过动脉介入的方式成功向胰腺内注射磁流体,经病理检查显示磁流体分布于注射部位胰腺内,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的磁流体分布.结论 通过动脉介入方式向胰腺内注射磁流体是可行的,并没有引起胰腺组织的明显损伤.

    作者:吕加令;耿计伟;缪延栋;李秋恬;王苗;武治国;高嫦娥;洪敏;董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进展迅速、不易控制的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并加速病情恶化.我们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胸腔内注射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氨酚羟考酮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

    氨酚羟考酮片是含有中枢神经镇痛作用的盐酸羟考酮和周围神经镇痛作用的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复方片剂,具有强力镇痛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氨酚羟考酮与盐酸曲马多的镇痛作用,以探讨氨酚羟考酮对癌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江波;许颖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38例治疗体会

    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直肠癌特点以中下段的低位癌多见[1].我院自2006年3月~2009年2月共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38例,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彬;周昊;周利人;李广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DCE-MRI在诊断肿瘤乏氧中的应用

    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乏氧现象,它将影响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并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若能准确诊断乏氧,即能提供预后信息,从而指导个性化的治疗.

    作者:梁璟慧;李金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FTY720抑制裸鼠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FTY720对裸鼠人肝癌MHCC-97H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裸鼠肝脏的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移植瘤模型,然后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FTY720,治疗1个月后观察肿瘤的抑制效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水平.结果 FTY720治疗组(5 mg/kg和10 mg/kg)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尤以10 mg/kg更显著,FTY720治疗组的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提示FTY720明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免疫抑制剂FTY720是1种有效抑制肝脏移植瘤的抗肿瘤分子,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Caspase-3表达水平,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作者:肖江卫;王崇树;魏寿江;王城;周彤;李劲东;彭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中放疗对保乳患者伤口引流液内GRO-1、VEGF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电子射线照射,对保乳患者伤口引流液内GRO-1和VEGF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方法,将60例保乳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保乳手术,试验组患者行保乳手术并术中辅以电子射线照射.收集两组患者术后24 h伤口引流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引流液内GRO-1和VEGF含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引流液内GRO-1和VEGF的含量分别为(50.08±14.09)pmol/l和(427.16±20.18)ng/l,两者在表达上呈正相关性(γ=0.817,P<0.01);实验组患者引流液内GRO-1和VEGF的含量分别为(15.64±2.80)pmol/l 和(206.55±6.34)ng/l,两者在表达上呈正相关性(γ=0.449,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RO-1和VEGF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术中电子射线照射明显降低保乳手术患者伤口引流液内GRO-1和VEGF的含量,并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性.

    作者:刘小健;周士福;周洪伟;时伟峰;戴启明;孙春雷;孟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姜黄素与化疗药物联合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 (curcumin) ,是从姜黄 (Curcuma longa Linn) 根茎中提取的1种植物多酚,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其分子式为C21H20O6 ,相对分子质量 368137 ,熔点 183℃,1815年从姜黄中提取出来,1870年提纯出结晶体.姜黄素至少存在2个互变结构形式--酮和烯醇,其烯醇形式具有更加稳定的性状[1],它的2个邻甲基化的酚和1个二酮功能基团与其多种生物活性高度相关.姜黄素易于提取,不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溶剂.

    作者:曾山;姚运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1)、肺耐药蛋白(LRP)基因和增值细胞抗原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肺癌组织和22例其他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等)组织中LRP、MRP1 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以其中的23例癌旁组织作比较.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RP1、L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小细胞肺癌(SCLC)与癌旁组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恶性肿瘤组织中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Ki-67在各种肿瘤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与LRP、MRP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NSCLC 存在广泛的原发性多药耐药现象,耐药基因LRP、MRP1参与了肺癌多药耐药的形成,LRP的表达率高,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警指标,耐药与肿瘤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谢红旗;徐显辉;柯明耀;姜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主动呼吸控制系统对肝脏肿瘤放疗靶区勾画设计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膈肌在人体纵轴方向的运动规律,探讨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设计.方法 对15例肝脏肿瘤患者应用ABC,同时用Elekta Synery加速器配备的XVI系统中的Motion View功能采集连续图像150张,然后测量膈肌的运动幅度.结果 15例患者经训练后均能达到ABC的要求,配合ABC可很好地控制膈肌的运动,在一次屏气的前3/4时相,膈肌在人体纵轴方向的位移幅度不超过1 mm,但是在屏气的后1/4时相,膈肌在人体纵轴方向的位移幅度较大,在3.12~5.00 mm,中位值为4 mm.结论 ABC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膈肌的运动,可减少放疗过程中肿瘤靶区的位移,进而提高3DCRT的精度.

    作者:张璐;滕峰;王斌;谢德全;倪园园;姜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化疗联合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化疗+过继免疫治疗)与对照组40例(化疗),研究组采用NP方案联合CIK细胞和DC治疗,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患者生活存质量、免疫功能.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6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 P<0.05),研究组TTP为5.3个月、MST为11.9个月(95%CI 6.5~15.6个月),对照组TTP为4.6个月、MST为10.4个月(95%CI 4.5~12.1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2,P=0.15).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化疗联合CIK细胞和DC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生存期.

    作者:徐永茂;徐冬云;张南征;陈复兴;刘军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肾盂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肾盂鳞状细胞癌少见,临床上常因满足于其合并的肾结石诊断而误诊或漏诊.现将本地区收治的4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报告如下,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和文献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袁松英;杨华;王化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可行性.方法 对28例ⅢA和ⅢB期NSCL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其中多西紫杉醇为35 mg/m2、顺铂25 mg/m2,于放疗的第1天开始,每周1次,连续进行,每周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放疗结束14天后继续化疗,多西紫杉醇95 mg/m2第1天,顺铂75 mg/m2 分3天给予,第1、2、3天.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胸部照射2 Gy/次,5次/周,共6~7周,中位剂量为60 Gy.结果 总有效率为78.6%(22/2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1%(16/28)、35.7%(10/28)和17.8%(5/28),中位生存期为11.6~22个月.结论 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1、2、3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灵;傅浩;周振远;龚小红;龚小宝;宋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