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胃吻合2例报告

李其云;易波;周怀龙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摘要: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51岁.因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尿黄2个月,于2008年12月17日收治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末扪及肿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莫菲征(一),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可快速脱模的X线挡块模具的制作

    原用的低溶点铅挡块使用率随着直线加速器的普及大为降低,然而铅挡仍具有多叶光栅(MLC)目前不具备的优点:①精度较高,铅挡形成的射野形状、大小与靶区投影相同,而且铅挡内表面的任何倾角与放射源的发散角相切[1],MLC叶片宽度为1 cm,在弧形所处形成锯齿状边界,适形度较低[2];②可以满足多个方向上的射程要求,MLC则通常只在加速器的1个方向上安装,难于满足多个方向上不规则射程的要求;③制作费用低.因此,低溶点铅挡块仍有很高的使用和保留价值,但原有低溶点铅挡块设计制作较为费时.为此,在实践制作过程中,我们研制了一套挡块快速脱模模具,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顺金;艾春红;罗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草酸铂加长春瑞滨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L-OHP与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NVB 25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L-OHP 130 mg/m2静脉点滴2 h,第2天,每21天为1个周期;对照组32例:NVB 25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70 mg/m2分3天静脉滴注,从第2天开始,每21天为1个周期.对两组的总反应率和毒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反应率分别为62.5%(20/32)和34.4%(11/32).有显著性差异(X2=4.0,P<0.05);治疗组有2例CR患者;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和神经毒性.结论 L-OHP+NVB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较NP方案好,毒副反应均能耐受.

    作者:吴田;刘付花;郭辉;高锦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甲状腺球蛋白监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监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抗Tg抗体、TSH和Tg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情况下血Tg监测的随访价值.结果 在内分泌治疗期间Tg水平>30μg/L时,停止内分泌治疗后Tg水平才会出现明显升高(P<0.05);而当血清中抗Tg抗体>100 IU/ml时,血Tg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Tg是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好的随诊指标,在长期监测血Tg水平时不需常规停止内分泌治疗,但需要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抗Tg抗体水平.

    作者:李治;黄韬;屈新才;何文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5年6月~2007年9月应用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3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彩玲;王俊生;王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为了探讨有效减轻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我们设计了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方法,并于2000年2月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匡裕康;郭昌莹;黄建;江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化疗对卵巢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化疗易诱导血栓形成.为了研究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0例卵巢癌患者首程化疗期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晓洁;胡小青;罗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组织中S100A13、FGF-1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100A13、FGF-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腺瘤、14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S100A13及FGF-1的表达.结果 S100A13与FGF-1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质.S100A13在少部分腺瘤和正常组织中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核.S100A1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甲状腺癌91.1%、甲状腺腺瘤66.7%、甲状腺正常组织64.3%;FG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3%、60.0%、57.1%;甲状腺癌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FGF-1在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100.0%)显著高于髓样癌(69.2%)(P<0.05).结论 联合检测S100A13与FGF-1表达对鉴别甲状腺癌具有重要意义,两者表达水平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及转移相关.

    作者:刘畅;曹仁贤;钟警;赵强;文格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管密度分析及临床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但关于淋巴途径转移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在验证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特异性的前提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用LYVE-1标记肿瘤组织内淋巴管,通过形态学观察,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状态,并结合完整的临床资料,评估肿瘤内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作者:黄家良;叶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MP-2和p53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漫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 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作者:肖朝文;何楠;曹家庆;李赵江波;朱正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顺铂和盖诺化疗对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顺铂和长春瑞滨对脊髓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减低毒副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脊髓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引起脊髓损伤相关基因蛋白的变化.结果 盖诺和顺铂+盖诺均可引起脊髓的损伤,但顺铂+盖诺对脊髓的损伤要重于单用盖诺,即灰质出现血管增多、神经元固缩等改变,白质内部分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髓板增厚、扭曲、皱缩,部分结缔组织排列紊乱,其凋亡因子bax及easpase-3、炎症因子IL-1β、iNOS在脊髓损伤各组均有过表达,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 不论盖诺还是顺铂+盖诺都能引起脊髓损伤,其损伤机制与bax、caspase-3、IL-1β与iNOS基因蛋白过表达有关.

    作者:邹丽娟;王媛媛;王若雨;邵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VEGF-A、VEGF-C、VEGF-R3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VEGF-A、VEGF-c、VEGF-R3的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转移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喉癌生长和转移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喉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A、VEGF-C、VEGF-R3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喉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三者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喉癌组织按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进行分组,分别用2种方法探讨三者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均显示:VEGF-A、VEGF-C、VEGF-R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癌组织中,VEGF-A与患者年龄无关,但与T分期、病理分级有关,VEGF-C、VEGF-R3与患者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均无关.同时还显示:VEGF-A、VEGF-C、VEGF-R3在淋巴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而且免疫组化方法将淋巴转移组分别与声门上型、贯声门型、声门型无淋巴转移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VEGF-A、VEGF-C、VEGF-R3的高表达与颈部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喉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另外,三者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是喉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作者:彭晓林;王斌全;刘涛;郝峻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宫颈腺癌HPV16/18感染与ki67、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研究人宫颈腺癌组织中ki67、p53蛋白表达,分析HPV16/18感染与ki67、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4例慢性宫颈炎和86例宫颈腺癌HPV16/18-E6DNA和ki67、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PV16/18-E6DNA与ki67、p53蛋白表达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1%、51.2%、45.3%,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8.3%、0.0%、0.0%(P<0.01).HPV16/18感染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ki67、p53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G2、G3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1组(P<0.05).ki67、053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与HPV16/18感染及ki67、p53蛋白表达异常相关.

    作者:王喜梅;罗光霞;张雪梅;郑仁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RASSF1A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失活与其启动子高甲基化有密切关联[1].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是2000年发现的新型候选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

    作者:葛东峰;姚运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低位三管引流法治疗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89例

    目的 观察低位三管引流对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9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采用低位三管引流(2根经肛肠腔内引流管及经肛旁骶前腔引流管)进行充分引流.结果 89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88例治愈,仅1例行肠造瘘.患者瘘后平均治愈时间为(24.8±11.4)天.结论 低位三管引流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印爱;王志伟;刘献棠;聂晨阳;谢尚奎;胡世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γ-catenin与CD44 V6表达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γ-catenin与CD44V6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γ-catenin与CD44V6蛋白表达.结果 4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γ-caten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和52.3%,肝内转移者、肝门淋巴结转移者、门静脉有转移组γ-cate-n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肝内无转移者、肝门淋巴结无转移者、门静脉无转移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γ-caten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和分级无关.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γ-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47.6%,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γ-catenin和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是判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γ-catenin缺失和异常表达是肝组织恶变的早期事件,因此γ-catenin是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赵玉峰;杨建明;颜伟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LEAF)和常规分割(O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LCAF治疗组和CF治疗组,其中LEAF组32例,先用常规分割照射40Gy,2 Gy/次,1次/天,5次/周,4周完成,再用LCAF避脊髓照射28 Gy,1.4 Gy/次,2次/天,间隔4~6 h,5次/周.总剂量68 Gy分40次6周完成.CF组始终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70 Gy分35次7周完成.结果 食管癌肿瘤完全缓解率LEAF组和CF组分别为63%、53%:1、3、5年肿瘤局部控制率LcAF组分别为72%、55%、17%,CF组分别为52%、1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3、5年生存率LCAF组分别为68%、50%、18%,CF组分别为50%、30%、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期反应放射性食管炎LEAF组与CF组存在差异(P<0.05),而放射性气管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LCAF的局部控制率、长期生存率均高于CF,患者能耐受LCAF治疗.不增加远期毒副反应.

    作者:高宗毅;陈军;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痰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532例同时进行痰和纤支镜检查的肺癌病例,分析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分型的准确性,与纤支镜咬检组织学对比,评价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痰细胞学的敏感性为33.8%,纤支镜刷片细胞学的敏感性为58.7%,纤支镜咬检组织学的敏感性为39.1%.痰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鳞癌为95.7%,腺癌为87.2%,小细胞癌为100.0%,痰细胞学区分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的准确性为100.0%.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鳞癌为93.3%,腺癌为85.4%.小细胞癌为95.5%.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区分小细胞和非小细胞癌的准确性为98.0%.结论 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痰细胞学敏感性较低,但可作为纤支镜检查阴性和不能耐受纤支镜检查的肺癌患者的补充检查手段.两者的细胞学分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作者:郭会芹;张智慧;曹箭;赵琳琳;李中林;王乃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癌组织中VEGF和iNOS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VEGF和iNOS的表达,探讨VEGF与iNO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VEGF和iNOS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VEGF和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VEGF和iNOS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TNM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的表达和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γ=0.426,P<0.05).结论 VEGF与iNOS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且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VEGF和iNOS的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恶性进程有关.

    作者:罗翠松;窦拉加;林云;戴鹏;李晓军;袁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放疗联合替加氟栓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替加氟栓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初治中晚期食管鳞癌89例,随机分为放化组与单放组,放疗采用6MV-X常规分割,1.8~2.0 Gy/次,5次/周,总剂量60~70 Gy,6~7周完成.放疗同步应用替加氟栓500 mg/粒,每天1次,直肠给药,全程使用.结果 放化组与单放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93.5%、52.2%、41.3%和72.1%、37.2%、34.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9%、54.3%、41.3%和55.8%、39.5%、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化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与直肠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放组,大多数为1~2级.结论 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替加氟栓直肠给药联合放疗方便安全,吸收好,疗效好,副作用相对较轻.

    作者:徐海亭;刘亚洲;李文广;孙苏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原发性胸腺类癌2例报告

    1 病例介绍例1,女性患者,42岁.咳嗽、胸闷、呼吸不畅1个月,活动加重1周,于2004年8月26日入院.体检:气管轻度右偏,左颈前扪及肿块上缘,无内分泌异常的体征.胸部X线片及CT检查显示前纵隔巨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约10 cm×9 cm,突向两侧,稍向左偏,延及颈部,密度均匀,与纵隔大血管及心包的分界模糊不清,气管受压变扁,诊断为恶性胸腺瘤.

    作者:戴建华;邵仲凡;陈光辉;潘引鹏;李国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