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和盖诺化疗对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邹丽娟;王媛媛;王若雨;邵淑娟

关键词:顺铂, 盖诺, 脊髓损伤
摘要:目的 观察顺铂和长春瑞滨对脊髓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减低毒副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脊髓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引起脊髓损伤相关基因蛋白的变化.结果 盖诺和顺铂+盖诺均可引起脊髓的损伤,但顺铂+盖诺对脊髓的损伤要重于单用盖诺,即灰质出现血管增多、神经元固缩等改变,白质内部分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髓板增厚、扭曲、皱缩,部分结缔组织排列紊乱,其凋亡因子bax及easpase-3、炎症因子IL-1β、iNOS在脊髓损伤各组均有过表达,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 不论盖诺还是顺铂+盖诺都能引起脊髓损伤,其损伤机制与bax、caspase-3、IL-1β与iNOS基因蛋白过表达有关.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hTERT蛋白在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TERT蛋白在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98例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贲门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相关.hTERT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2、3年吻合口复发率密切相关.结论 hTERT蛋白表达预示贲门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贲门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对手术范围的合理选择和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饶华民;罗庆丰;高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肿瘤患者发热原因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PCT检测对鉴别肿瘤患者发热原因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例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PCT水平与发热原因的关系.结果 败血症组血清PCT检测阳性率为93.75%,普通感染组阳性率为70.48%,肿瘤热组阳性率为6.06%,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1).按感染病原体分析发现,无论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还是细菌混合真菌感染,其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肿瘤热组(P<0.05),但细菌、真菌、细菌混合真菌感染3组两两比较,P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CT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0.3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33%和98.19%.结论 合并感染特别是合并败血症的肿瘤患者PCT水平明显升高,肿瘤相关性发热患者PCT水平正常,初步认为PCT水平的检测可鉴别肿瘤患者的发热原因,为恰当的抗感染或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从而更好更早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琳;孙晓非;谭肖鹂;甄子俊;夏奕;凌家瑜;童刚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5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第一分支癌栓的患者,均行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94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结果 术后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1%(86/148)、18.9%(28/148)、5.4%(8/148).结论 肝切除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胡雷;尉公田;孙延富;张友磊;王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可快速脱模的X线挡块模具的制作

    原用的低溶点铅挡块使用率随着直线加速器的普及大为降低,然而铅挡仍具有多叶光栅(MLC)目前不具备的优点:①精度较高,铅挡形成的射野形状、大小与靶区投影相同,而且铅挡内表面的任何倾角与放射源的发散角相切[1],MLC叶片宽度为1 cm,在弧形所处形成锯齿状边界,适形度较低[2];②可以满足多个方向上的射程要求,MLC则通常只在加速器的1个方向上安装,难于满足多个方向上不规则射程的要求;③制作费用低.因此,低溶点铅挡块仍有很高的使用和保留价值,但原有低溶点铅挡块设计制作较为费时.为此,在实践制作过程中,我们研制了一套挡块快速脱模模具,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顺金;艾春红;罗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顺铂和盖诺化疗对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顺铂和长春瑞滨对脊髓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减低毒副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脊髓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引起脊髓损伤相关基因蛋白的变化.结果 盖诺和顺铂+盖诺均可引起脊髓的损伤,但顺铂+盖诺对脊髓的损伤要重于单用盖诺,即灰质出现血管增多、神经元固缩等改变,白质内部分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髓板增厚、扭曲、皱缩,部分结缔组织排列紊乱,其凋亡因子bax及easpase-3、炎症因子IL-1β、iNOS在脊髓损伤各组均有过表达,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 不论盖诺还是顺铂+盖诺都能引起脊髓损伤,其损伤机制与bax、caspase-3、IL-1β与iNOS基因蛋白过表达有关.

    作者:邹丽娟;王媛媛;王若雨;邵淑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草酸铂加长春瑞滨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L-OHP与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NVB 25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L-OHP 130 mg/m2静脉点滴2 h,第2天,每21天为1个周期;对照组32例:NVB 25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70 mg/m2分3天静脉滴注,从第2天开始,每21天为1个周期.对两组的总反应率和毒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反应率分别为62.5%(20/32)和34.4%(11/32).有显著性差异(X2=4.0,P<0.05);治疗组有2例CR患者;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和神经毒性.结论 L-OHP+NVB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较NP方案好,毒副反应均能耐受.

    作者:吴田;刘付花;郭辉;高锦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及RECK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及RECK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提取组织总R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MMP-9基因及RECK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癌组织MMP-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的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RECK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的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肝癌患者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AFP浓度、肿瘤大小无关.RECK基因及MMPO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9).结论 RECK与MMP-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MMP-9及RECK基因在肝癌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尉公田;胡雷;张友磊;孙延富;王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低位三管引流法治疗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89例

    目的 观察低位三管引流对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9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采用低位三管引流(2根经肛肠腔内引流管及经肛旁骶前腔引流管)进行充分引流.结果 89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88例治愈,仅1例行肠造瘘.患者瘘后平均治愈时间为(24.8±11.4)天.结论 低位三管引流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印爱;王志伟;刘献棠;聂晨阳;谢尚奎;胡世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MP-2、MMP-9与肺癌及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基质会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主要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蛋白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MMP-2、MMP-9与肺癌及肺纤维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唐莹;阮永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宫颈腺癌HPV16/18感染与ki67、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研究人宫颈腺癌组织中ki67、p53蛋白表达,分析HPV16/18感染与ki67、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4例慢性宫颈炎和86例宫颈腺癌HPV16/18-E6DNA和ki67、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PV16/18-E6DNA与ki67、p53蛋白表达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1%、51.2%、45.3%,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8.3%、0.0%、0.0%(P<0.01).HPV16/18感染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ki67、p53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G2、G3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1组(P<0.05).ki67、053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与HPV16/18感染及ki67、p53蛋白表达异常相关.

    作者:王喜梅;罗光霞;张雪梅;郑仁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时间点电离辐射对胶质瘤C6细胞垂体瘤转化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电离辐射对胶质瘤c6细胞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的影响.方法 胶质瘤C6细胞用2 Gy剂量X射线照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照射前、照射后4 h、8 h、12 h、24 h、48 h、72 hPTrG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FITG蛋白表达.结果 FITG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在X射线照射后4 h即开始下降,12 h下降明显,24 h开始回升,72 h恢复正常.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显著影响胶质瘤细胞PTTG的转录和翻译;机体内存在对电离辐射导致的PTTG损伤的修复系统.

    作者:姜平;戴如飞;蔡军;刘宁;骆慧;闫志海;阎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甲状腺球蛋白监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监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血清抗Tg抗体、TSH和Tg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情况下血Tg监测的随访价值.结果 在内分泌治疗期间Tg水平>30μg/L时,停止内分泌治疗后Tg水平才会出现明显升高(P<0.05);而当血清中抗Tg抗体>100 IU/ml时,血Tg检测结果的假阴性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Tg是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好的随诊指标,在长期监测血Tg水平时不需常规停止内分泌治疗,但需要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抗Tg抗体水平.

    作者:李治;黄韬;屈新才;何文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38 MAPK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级联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是将细胞质的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并引起细胞核发生变化的重要物质.目前在人类已鉴定了4条MAPK途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 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途径,C-Jun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应激活化蛋白(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途径,ERKS/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1(big MAP MAP kinase,BMK1)途径和p38MAPK(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传导途径.p38信号途径是MAPK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及应激反应可使p38 MAPK的酪氨酸和苏氨

    作者:魏小勇;黎才海;饶荣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5年6月~2007年9月应用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3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彩玲;王俊生;王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LEAF)和常规分割(O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LCAF治疗组和CF治疗组,其中LEAF组32例,先用常规分割照射40Gy,2 Gy/次,1次/天,5次/周,4周完成,再用LCAF避脊髓照射28 Gy,1.4 Gy/次,2次/天,间隔4~6 h,5次/周.总剂量68 Gy分40次6周完成.CF组始终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70 Gy分35次7周完成.结果 食管癌肿瘤完全缓解率LEAF组和CF组分别为63%、53%:1、3、5年肿瘤局部控制率LcAF组分别为72%、55%、17%,CF组分别为52%、1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3、5年生存率LCAF组分别为68%、50%、18%,CF组分别为50%、30%、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期反应放射性食管炎LEAF组与CF组存在差异(P<0.05),而放射性气管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LCAF的局部控制率、长期生存率均高于CF,患者能耐受LCAF治疗.不增加远期毒副反应.

    作者:高宗毅;陈军;赵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为了探讨有效减轻食管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我们设计了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方法,并于2000年2月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匡裕康;郭昌莹;黄建;江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靶向MMP-9的脱氧核酶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黏附与迁移

    目的 探讨靶向MMP-9的脱氧核酶(DNAzyme,Deoxyribozyme)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黏附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靶向MMP-9的脱氧核酶,应用oligofeetamine将脱氧核酶转染到A549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549细胞中MMP-9的表达,应用细胞黏附与迁移试验,观察脱氧核酶干预后细胞黏附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在靶向MMP-9脱氧核酶干预后,细胞中MMP-9表达较对照组与空白组显著减弱(P<0.01),同时发现细胞的黏附率显著降低、迁移速度显著减慢(P<0.01).结论 靶向MMP.9的脱氧核酶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并且有效阻止细胞的黏附与迁移.

    作者:曾维忠;邓凌燕;周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疗作为1种局部治疗手段在降低局部复发方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10年来乳腺癌的放疗理念和放疗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新的放疗技术不断推出.

    作者:阮寒光;邬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胃吻合2例报告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51岁.因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尿黄2个月,于2008年12月17日收治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末扪及肿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莫菲征(一),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

    作者:李其云;易波;周怀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的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8例肺癌、40例良性胸腔积液疾病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PCNAmRNA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73.40%,低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91.34%,P<0.05,敏感性为100.00%,高于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83.33%,P<0.05.肺癌及良性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阳性强度分别为0.7236 ±0.0104、0.3352 ±0.0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阳性强度随肺癌分级增加而增强,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PCNAmRNA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常规筛查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晓旻;彭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