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龙山;彭素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CDX2和P120 -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88例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者、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CD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45.8%、70.0%、71.4%、66.6%,均相应高于肿瘤直径>2 cm者、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88例胃癌患者中肠型胃癌者、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及无浆膜层受侵者p120-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50.0%、53.5%、58.3%,均相应高于弥漫浸润型胃癌者、有淋巴结转移者、Ⅱ~Ⅳ期及浆膜层受侵者,对应各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X2和p120-catenin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的CDX2和p120-catenin,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作者:虞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Ⅳ期滋养细胞肿瘤误诊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9例Ⅳ期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首诊确诊率64.1%(25/39),误诊率35.9%(14/39).首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和其他科室及外院的误诊率分别为0(0/16)、76.5%(13/17)、16.7%(1/6);首诊时合并生殖系统症状的误诊率11.1%,无合并者误诊率91.7%;首诊距末次妊娠时间>1年者误诊率53.3%(8/15),6月~1年者误诊率18.2%(2/11),<6月者误诊率为0.39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6.9%(30/39),其中首诊确诊者完全缓解率88.0%(22/25),首诊误诊者完全缓解率57.1%(8/14);确诊时血β-HCG值≤105 mIU/ml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00.0%,>105 mIU/ml者的完全缓解率为65.4%(17/26);以上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Ⅳ期滋养细胞肿瘤的首诊误诊率高与其症状无特异性和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有关,且影响预后,应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程艳香;李彦博;杨文武;洪莉;许学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的产物是错配修复蛋白,为1种核酸水解酶,通过在DNA复制过程中修复错配的碱基使DNA能精确复制,保证人类遗传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当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不表达或出现截短,对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缺失和插入不能校正或纠错,引起基因组DNA不稳定.大约1996年,针对MM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开始出现,第一个抗体为MSH2,之后有了其它抗体,抗体的出现提示检测MMR蛋白的可能,进一步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检测MMR蛋白缺失的方法[1].
作者:彭勇;陈明清;董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85 例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组织和2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率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14% vs 89.76%,P<0.001);晚期卵巢上皮性癌(FIGO Ⅲ~Ⅳ)中Ezrin 蛋白表达率低于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38.9% vs 74.2%,P<0.001);Ezrin蛋白低表达或缺失与细胞分级(P=0.036)、组织学类型(P=0.024)和残留肿瘤大小有关(P=0.012),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良性肿瘤组织中Ezrin 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上皮性癌组织中主要以胞质染色为主,少部分分布在胞膜;单因素分析显示:Ezrin 低表达或缺失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明显缩短(P<0.001,P=0.01).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显示:Ezrin 蛋白低表达或缺失是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zrin 蛋白与卵巢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是卵巢癌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任玉峰;李艳芳;何洁华;刘富元;邓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脊柱及椎旁肿瘤常见的症状为,脊髓和神经根受肿瘤侵蚀或压迫而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颈肩、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当伴有椎体或椎旁肿瘤时,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DH)相混淆,而延误治疗.我们收治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误诊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卢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INK4a、P14ARF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 DNA.结果 宫颈鳞癌组中P16INK4a、P14AR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 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6INK4a、P14ARF阳性率HPV D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 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于晓红;熊勇;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秦贇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的免疫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了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ON和Hepsin、C-Me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epsin、C-Met、 RON在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64.4%、65.5%, 三者的阳性表达两两呈正相关(P<0.01),同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Hepsin、C-Met、RON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提示患者的预后.
作者:仇加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科应用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31例,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天利;赵战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4岁,农民,文盲.于2008年11月无意中发现左侧下颈部肿物,逐渐增大,就诊于河北沧州市某县医院外科,检查左下颈部锁上区肿物,如核桃大小、质硬、活动差,颈部、胸部CT等均未见异常.
作者:郜攀峰;刘洪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吉西他滨(泽菲)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 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3(2~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CR)4例(11.1%),部分缓解(PR)13例(36.1%),稳定(SD)15例(41.7%),进展(PD)4例(11.1%),总有效率(CR+PR)为47.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8个月.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复发或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毒性可耐受.
作者:骆梅青;李锡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腹水是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临床工作中对于恶性腹水的检测主要有两类方法:一是通过腹水中酶类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但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差,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二是通过腹水脱落细胞的检查,具有确诊意义,而且可能根据该细胞的性质推断其来源,是腹水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岳巧艳;袁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人类对呆小病和黏液性水肿的研究导致了甲状腺激素(T3)的发现,T3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分化与凋亡进程,而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来完成的[1,2].近年来发现细胞膜、突触、内质网和线粒体都有T3的作用位点[3].TR在细胞内的作用不仅依赖于T3的浓度,而且依赖于TR的类型、二聚体类型及其结合状态以及表达TR的组织类型和生理状态[4,5],这些过程的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6,7].
作者:武要洪;孙传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G61A位点(EGF +6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中国人群中17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7例正常对照者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均高于结直肠癌患者(7.0% vs 5.7%,30.4% vs 29.0%),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 +61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频率及规律不一,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EGF +6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密切相关性.
作者:陈越峰;戚鹏;阮灿平;王皓;徐昕昀;孙小娟;刘艳;高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7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816枚颈部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7例中43例为反应增生型淋巴结, 3例为结核性淋巴结, 89例为转移性淋巴结 , 72例为淋巴瘤患者,淋巴结声像图的表现各有不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布及阻力指数均不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佘凯;万淑华;付志勇;管湘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发生7例,异时性发生9例,绝经前发生9例,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为主,双侧癌中0~Ⅰ期比例高(P<0.05),经综合治疗后生存情况良好.结论 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发现对侧是否发生病变,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袁钦华;邵正才;俞士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处理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和再行手术治疗为恰当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288例.66例术前后装放疗;50例术前新辅助化疗;172例术前化疗同步后装放射治疗.比较术前不同方式处理后肿瘤退缩情况,肿瘤术后病理,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化疗同步后装放射治疗组局部控制率、病理缓解率均好于单独后装放疗或新辅助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单独后装放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少于新辅助化疗组和化疗同步后装放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同步后装放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独后装放疗或新辅助化疗组,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应严密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仇龙山;彭素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CAT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鼻咽癌和7例正常鼻咽部组织进行CATL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ATL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1%,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部组织(14.3%),恶性程度高及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CATL的阳性表达率也较高(70.0%).结论 CATL可作为鼻咽癌恶性表型的标志之一,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许小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贲门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贲门癌伴肝转移的首治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选取:5-Fu、ADM (EADM、THP)、DDP (L-OHP)、MMC中的2~3种灌注,胃左动脉选用明胶海绵栓塞,肝固有动脉则采用碘化油栓塞.结果 第2次介入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除去3例仅作1次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0级2例、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2例、Ⅳ级1例;生存质量:差2例、一般4例、较好10例、良好5例;疗效评价:CR 0例(0)、PR 14例(58.3%)、SD 7例(29.2%)、PD 3例(12.5%),有效率为58.3%;生存期1、2、3、4年分别为75.0%、37.5%、12.5%、4.2%.结论 对贲门癌肝转移的患者,行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改善吞咽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相对满意、不良反应可控制、适宜人群广的优点,应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殷建林;刘海日;黄海;顾友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5×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9例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25×109/L)即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 000 IU,每天1次.结果 实体瘤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升至75×109/L,所需天数平均为6.3天,用药开始至血小板升至高的平均时间为13.5天.白血病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应用于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安全而有效.
作者:姚伟荣;万会平;孟晓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含有CpG基序的脱氧寡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广泛存在于细菌DNA中,能激活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免疫激活功能,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新热点[1].
作者:孙梯业;颜伟;周宁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