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冰;张敬川
下肢淋巴水肿是子宫颈癌盆腔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2%~49%[1,2].其发病早期不易觉察,晚期则出现下肢象皮肿样毁容和关节功能下降以至丧失,给患者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痛苦.
作者:王沛靓;古丽娜·库尔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鼻咽癌放射敏感,首选放疗,但局部晚期患者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仅为32%~52% [1],失败的主要原因仍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同时我国鼻咽癌90%以上为低分化鳞癌,对化疗有一定敏感性,采用放化联合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联合的主要模式有:新辅助化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及其不同的多重组合形式.
作者:傅敬忠;李金高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在体外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在体外经槲皮素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后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分别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和倒置显微镜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MTT试验显示槲皮素能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生长,且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一定浓度和时间的槲皮素作用BIU-87细胞后能阻滞G2/M期细胞向G0/G1和S期移行,且在细胞周期G1峰的左侧出现了亚G1凋亡峰;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有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柯尊金;丁心喜;董文奎;王慕义;朱伟;曾甫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 经广泛切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16例DFSP患者临床随访结果,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广泛性切除治疗,194例(89.8%)达完全切除,16例(7.4%)切缘阳性,另有6例(2.8%)切缘距肿瘤组织<1 mm,22例切缘不理想的患者术后行辅助放疗.无复发组(A组)及复发组(B组)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1%、81.4%,2组间比较,P=0.001.本组共有6例出现远处转移,总死亡率为2.8%.结论 DFSP患者接受距肿瘤边缘2.5~3.5 cm的广泛性切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整体预后良好.肿瘤复发后浸润深度增加,切缘阳性率升高,终导致无瘤生存率降低.多次复发切除有造成肿瘤细胞去分化、致使其恶性程度增加及引起远处转移可能.
作者:薛瑞峰;方志伟;多健;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HIF-1a和VEGF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标本125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HIF-1a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IF-1a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化及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相关.HIF-1a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存在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 HIF-1a和VEGF的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且HIF-1a和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共同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玉峰;罗庆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 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增高,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力;张孝斌;陈立新;姚启盛;王晓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aspase-1,IL-18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9例胃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caspase-1,IL-18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caspase-1,IL-18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 ;组织学分级Ⅰ级、浸润深度T1~T2、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者中caspase-1和IL-18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Ⅱ~Ⅲ级、浸润深度T3~T4、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病例(P<0.05,P<0.01);胃癌组织中caspase-1和IL-18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 caspase-1和IL-18可作为反映胃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标记物.
作者:陈小红;王化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T细胞亚群是1项评价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而细胞免疫功能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7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水平变化,探讨化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利敏;冯仲珉;朱成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心理问题与生活质量及相关分析.方法 共入组54例患者,入院后完成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F-36评估.结果 局部晚期或术后复发患者较术后常规放化疗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焦虑和抑郁(P<0.05),表现出更多的消极应对方式(P<0.05),相应生活质量评估中情感角色、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水平明显偏低(P<0.05).抑郁、焦虑程度与生活质量评估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局部晚期或术后复发患者只能接受姑息性放化疗,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生活质量及免疫学功能均受到较大的影响,常提示预后不良,应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特殊关注.
作者:丛昌盛;于甬华;刘希军;朱昆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在Ⅱ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3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结果 全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期和生存期均未达到,3年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1.01%和93.23%.单因素分析显示:T4和淋巴结解剖数目≤10个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全组共85.07%(114/134)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年龄和是否具有预后不良因素是影响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主要原因(P<0.05);辅助化疗组和未化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化疗组中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显著多于未化疗组(P=0.047).结论 肿瘤局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解剖不全是Ⅱ期结肠癌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大多数Ⅱ期结肠癌患者均接受辅助化疗,建议对存在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给予辅助化疗.
作者:罗扬;邢镨元;冯奉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多西他赛(Docetaxol)是紫杉醇(Paclitaxel)的半合成衍生物,为1种重要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对难治性、复发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非小细肺胞癌化疗多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用抗癌药.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有效率在29%~54%[1],毒副反应轻,但是其价格昂贵难以广泛推广.
作者:郭天利;焦同立;邹明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BTCC中表达的可能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TCC组织中HIF-1α和PTEN的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部分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2.63%(30/57),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复发明显相关;BTCC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63.16%,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PTEN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且,HIF-1α与PTEN的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性(γ =-0.360,P= 0.006).结论 HIF-1α及PTEN在BTCC的侵袭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HIF-1α和PTEN可能可以用于临床监控BTCC的进展.
作者:黄江波;黄军科;申鹏飞;齐琳;张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左心房部分切除术对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7月至2007年2月,对33例肿瘤累及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心耳钳钳夹左心房壁,在距肿瘤边缘0.5~1 cm处切除部分左心房壁,其中3例联合切除部分食管肌层,整块切除肺肿瘤.左心房切缘用3-0无损伤线或5-0普罗纶线连续来回缝合.术前诱导化疗11例,术后化疗23例,其中1例联合放疗.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3例,其中伴有心肺功能不全1例.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检查:鳞癌17例,小细胞癌10例,小细胞癌伴鳞癌1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未分类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38.9%(7/18)和45.5%(5/11).结论 肺切除加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匡裕康;王东升;郭昌莹;黄建;何枝生;朱剑峰;江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计算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探讨影响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因素.方法 对复查的304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命质量量表简体中文第4版进行调查,以生命量表得分为权重,计算质量调整生命年.运用相关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评价QALY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权重是0.70.偏相关分析说明随访时间与QALY呈负相关,与生命质量无相关关系.结合QALY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生命质量得分越高、N分期越早,QALY越高,而年龄、是否复发、随访时间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QALY结合考虑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的损失对鼻咽癌患者的影响,是综合评价患者疾病负担的有效方法.
作者:黎燕宁;农东晓;覃焕桦;冯启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 治疗组骨病灶、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3.3%,对照组分别为23.3%、4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钙水平下降明显、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骨病灶缓解明显、止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玲;锁爱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晚期结直肠癌经历了5-Fu/LV有效治疗后,近10年来,已有伊力替康(Irinotecan)、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奥沙利铂、贝伐单抗及西妥昔单抗等5种药物被批准用于大肠癌的治疗,并形成了FOLFOX及FOLFIRI等治疗方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已从这5种药物的治疗中获益.
作者:张琦;李邦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中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手术仍为治疗食管癌的首要措施.
作者:郭昌莹;匡裕康;曾来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BPBC)是指同时(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或先后(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发生在两侧乳腺的独立的原发癌.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21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禚守荣;周德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1995年10月~2007年8月收治27例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龙东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ERβ受体蛋白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15例 PSH、14例肺炎性假瘤 (PP),15例正常肺组织 (NL )中ERβ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ERβ受体蛋白在PS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6.67% ( 13/15),在P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57% (4/14),在N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3/15). ERβ受体蛋白在PSH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 NL和 PP组织 ( P<0.05).结论 ERβ受体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 PSH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陆晓旻;吕祥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