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守荣;周德韶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8月在常规胸腔导管引流术下分别予沙培林、沙培林联合顺铂、顺铂等药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8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小安;余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BPBC)是指同时(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或先后(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发生在两侧乳腺的独立的原发癌.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21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禚守荣;周德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磷酸化survivinThr34蛋白在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8例手术切除和内窥镜活检的胃部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磷酸化survivinThr34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腺癌组织磷酸化 survivinThr34 蛋白的表达率为76.79%,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无关,分别与胃不典型增生组织(33.33%)和胃良性病变组织(35.29%)磷酸化 survivinThr34 蛋白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磷酸化的survivinThr34 在胃腺癌中表达明显增高,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王壮;郑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HIF-1a和VEGF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标本125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HIF-1a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IF-1a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化及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相关.HIF-1a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存在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 HIF-1a和VEGF的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且HIF-1a和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共同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玉峰;罗庆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HIF-1α、VEGF、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13例正常脑组织中HIF-1α、 VEGF、EphB4/ephrinB2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VEGF、EphB4/ephrinB2蛋白在星形细胞瘤表达水平及MVDs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大小无关.HIF-1α、VEGF、EphB4/ephrinB2两两间均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 VEGF、EphB4/ephrinB2过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云华;古金海;王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 治疗组骨病灶、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3.3%、83.3%,对照组分别为23.3%、4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钙水平下降明显、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骨病灶缓解明显、止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玲;锁爱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较少见,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较困难.我院1997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朱热提·达吾提;顾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19、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甲状腺癌、良性病变及癌旁组织中CK-19、Galectin-3mRNA的表达情况,然后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相同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中2个指标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RT-PCR结果显示, CK-19和Galectin-3在甲状腺癌、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χ2=26.28,P<0.001;χ2=20.06,P<0.001),但是,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Galectin-3在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中表达率有所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CK-19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要高于滤泡癌和髓样癌,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在甲状腺癌组织中,2种标志物多数呈阳性,个别为弱阳性,而与癌组织相邻的癌旁组织多数为阴性,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除个别局灶性阳性外均为阴性.结论 CK-19和Galectin-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两者联合后对于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姚晓峰;张仑;金锐;王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乳腺癌诊断技术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病例的比例增大及患者对保留乳房的需求,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therapy,BCT)逐渐成为与经典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并列的1种外科治疗手段.我院自2004年开展此项工作,术后行放疗及化疗,近期整形效果满意.
作者:陆汉明;邵正才;俞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1种致癌剂,能抑制细胞DNA和RNA的合成,干扰细胞代谢,致染色体畸变.
作者:陈宝玲;饶荣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T细胞亚群是1项评价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而细胞免疫功能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7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水平变化,探讨化疗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利敏;冯仲珉;朱成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联合肿瘤芽殖与淋巴管浸润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旨在确立一组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指标.方法 回顾性调查施行根治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大肠癌病例168例,评价芽殖或与淋巴管浸润联合预估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结果 肿瘤芽殖与淋巴结转移程度、数目、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病理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肿瘤芽殖单独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5%、49%、84%;而联合淋巴管的预测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4%、49%、85%.结论 术前通过超声纤维结肠镜和螺旋CT的准确判断,结合肿瘤芽殖这一病理生物学指标预估伴发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选择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高照华;王振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晚期结直肠癌经历了5-Fu/LV有效治疗后,近10年来,已有伊力替康(Irinotecan)、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奥沙利铂、贝伐单抗及西妥昔单抗等5种药物被批准用于大肠癌的治疗,并形成了FOLFOX及FOLFIRI等治疗方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已从这5种药物的治疗中获益.
作者:张琦;李邦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在体外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在体外经槲皮素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后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分别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和倒置显微镜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MTT试验显示槲皮素能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生长,且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一定浓度和时间的槲皮素作用BIU-87细胞后能阻滞G2/M期细胞向G0/G1和S期移行,且在细胞周期G1峰的左侧出现了亚G1凋亡峰;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有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柯尊金;丁心喜;董文奎;王慕义;朱伟;曾甫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计算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探讨影响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因素.方法 对复查的304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命质量量表简体中文第4版进行调查,以生命量表得分为权重,计算质量调整生命年.运用相关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评价QALY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权重是0.70.偏相关分析说明随访时间与QALY呈负相关,与生命质量无相关关系.结合QALY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生命质量得分越高、N分期越早,QALY越高,而年龄、是否复发、随访时间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QALY结合考虑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的损失对鼻咽癌患者的影响,是综合评价患者疾病负担的有效方法.
作者:黎燕宁;农东晓;覃焕桦;冯启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约占80%,就诊时大多数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采用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陈建章;周长芳;陆锡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误治,我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佳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顺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3组,TP组16例,GP组23例,NP组21例,比较3种方案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3种方案有效率分别为:TP组为43.8%,GP组为43.5%,NP组为42.9%,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生活质量获益率分别为:TP组为81.3%,GP组为82.6%,NP组为81.0%,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中,3组间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TP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GP组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P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P、GP、NP方案疗效近似,毒副反应各异,但均可耐受.临床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江波;赵金奇;涂长玲;杨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975年,Taylor首次将血管化的腓骨肌皮瓣用于胫骨重建,1989年Hidalgo等[1]首先将血管化的腓骨肌皮瓣应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开创了腓骨肌皮瓣的颌面部缺损临床应用.目前,腓骨瓣已被广泛用于四肢和颌面部重建.
作者:习伟宏;邱嘉旋;邵益森;曹钟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应用铂类药物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 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用多聚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PCR-LDR)进行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的分型;观察化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改变的情况.结果 XRCC1 Arg399Gln各基因型与化疗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无相关性(P>0.05);携带XRCC1 399Arg/Gln及Gln/Gln基因型的患者化疗后淋巴细胞计数低于Arg/Arg者,而淋巴细胞下降的相对数要高于Arg/Arg者,化疗淋巴细胞下降绝对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XRCC1 399Arg/Gln基因型与化疗后淋巴细胞下降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化疗后淋巴细胞减少的程度.
作者:王宜宗;张军宁;王建平;陈彬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