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华;黎才海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r growth factor, 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PF),是1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通过与VEGF受体(VEGFR)特异性结合,从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在脑膜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秦兴义;王淳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l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处重要地位,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同样密切相关.早期对CIN及HPV进行治疗,对阻断宫颈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潘玫;李隆玉;乔志强;雷钧;张燕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云南省妇女乳腺癌致癌的危险因子,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997年1月~2007年4月入院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癌生存病例及同时段年龄相近的非乳腺癌人群.利用SPSS 10.0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子为:BMI、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保护因子为:月经持续时间、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结论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子为:BMI、文化程度、高脂饮食、绝经年龄大、乳腺增生、乳腺癌家族史等,月经持续时间长、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状况等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聂建云;金丛国;唐一吟;陈文林;王茂华;郑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骨肉瘤是常见的骨肿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中的20%,好发于青少年,恶性程度高,症状重,预后差.近20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更新及化疗的发展,综合治疗使骨肉瘤的预后有了重大改善,不仅提高了保肢率,而且5年生存率达到了50%~80%.
作者:余智华;陈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产生是目前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MDR形成的机制可大体归纳为4类:[1]由药物转运引起的耐药;[2]由药物代谢引起的耐药;[3]拓扑异构酶Ⅱ定量或定性的改变;[4]凋亡耐受.
作者:刘海英;魏素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侵袭和(或)远处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肿瘤转移涉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力、黏附力、与间质的相互作用等异常,是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已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的热点.
作者:龙孝斌;李汉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VEGF、 MMP-9和PCNA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大体类型、生长方式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MMP-9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PCNA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大体类型、生长方式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結转移有关(P<0.05).结论 随着胃癌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提高,VEGF、 MMP-9和PCNA的表达逐渐升高,提示其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1个晚期事件,可能有转移的发生.
作者:张涛;徐惠绵;赵宜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 SPTP)是1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胰腺肿瘤,临床上常常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SPTP,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作者:刘自光;雷伟华;谭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PD98059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活性,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磷酸化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50μmol/L PD98059组可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1);PD98059也可抑制细胞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PD98059可能通过降低c-Fos蛋白的表达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徐林林;梅金红;陈加祥;王珊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来,乳腺癌的手术范围趋于缩小,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我国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而且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标准根治术还是保乳术,在腋淋巴结清扫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患侧臂腋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庄青;邹天宁;张季;郑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们于2005年7月收治1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0岁,发现左侧大腿内侧肿物1个月,未发现其他不适.2005年7月5日人院,CT检查示左侧大腿内侧肿物,边界清晰.
作者:刘腊军;刘崇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S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r-刀)系统治疗125例肝癌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临床靶体积、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治疗计划.等剂量曲线50%~80%,单次剂量3~5Gy,治疗次数7~14次,总剂量35~50Gy,每日或隔日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率为82.8%, AFP转阴或滴度下降为90.9%,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52.0%.肿瘤大小≤5cm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64.2%和7.1%;≤10cm者1、3、5年生存率为51.1%,20.0%和4.4%;>10cm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13.5%和0.弥漫型肝癌1年生存率只有20.0%,无1例生存超过2年.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SRT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高剂量照射,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近期治疗效果较理想,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1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重魁;刘红军;陈标;刘支源;贺润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球囊置入32P内放疗辅以高压氧治疗手术全切或大部切除肿瘤后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00例行手术切除或大部切除后的脑胶质瘤患者行瘤腔内置硅胶球囊外接注药泵埋入皮下,手术后2天即将32P 9 mci注入硅胶球囊并行高压氧治疗,以后每2个月更换1次(通过穿刺注药泵更换).结果 生存1年以上者66例,占66.0%,生存2年以上者50例,占50.0%,生存3年以上者41例,占41.0%,生存5年以上者31例,占31.0%.其中生存5年以上者中,有15例取硅胶球时,球囊周围多点取病理,未见肿瘤细胞.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后行球囊置入32P内放疗辅助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并发症少.
作者:孙德科;武善霞;崔明芹;李宪峰;辛军;武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异常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DNA错配修复基因异常密切相关.其中,抑癌基因是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能潜在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群,这类基因缺失或失活与细胞癌变有关.
作者:聂春莲;高国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每次予唑来膦酸4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大于15 min,每4周1次,至少连续2次.结果 止疼效果:完全缓解15例(17.6%),明显缓解24例(28.2%),中度缓解30例(35.3%),轻度缓解16例(18.8%),中位起效缓解时间为第3天,平均缓解时间28天.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消化道反应,短暂性疼痛加剧,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反应轻,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镇痛效果较好,持续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作者:邵怿;丁罡;陈卓慧;经铃;张绣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首位[1].由于早期食管癌无特殊临床表现,大多数食管癌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能够单纯进行手术者为数较少.
作者:朱勇军;达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骨肉瘤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分析OPN和vWF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0例骨软骨瘤和62例骨肉瘤组织中的OPN和vWF表达情况.结果 2例骨肉瘤患者中OPN和vWF阳性表达率为75.81%(47/62)和67.74%(42/62),且在转移骨肉瘤中OPN和vW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4%,88.89%,明显高于无肺转移骨肉瘤组织中OPN(68.18%,30/44)和vWF(59.09%,26/44)的阳性表达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OPN和vW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型无关,而与临床分期、肺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OPN和vWF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肺转移密切相关,骨肉瘤中OPN表达与vWF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吴子晏;杨述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属于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在手术后2~3周发生,也有迟至2~3个月后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多与吻合技术、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瘘及患者个人体质本身系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
作者:袁培江;刘洪;袁培云;张会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岩舒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应用岩舒静脉滴注联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对照组仅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3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疗效相近,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且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胃癌应用岩舒联合紫杉醇和奥沙利铂化疗能够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受益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熊良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0例初治宫颈癌及10例复发宫颈癌组织中P-gp、 GST-π、 Topo Ⅱ的表达,分析P-gp、 CST-π、Topo Ⅱ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 P-gp、 GST-π、Topo Ⅱ在正常宫颈、CIN、初治宫颈癌及复发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弱顺序依次为:复发宫颈癌>初治宫颈癌>CIN>正常宫颈.②宫颈癌组织中存在3种耐药蛋白的共表达,P-gp与GST-π、Topo 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 GST-π与Topo Ⅱ的表达无显著性相关(P>0.05).③P-gp、 GST-π与初治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Topo Ⅱ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鳞癌(P<0.05).④ P-gp、 GST-π低表达者3年生存率优于高表达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 Ⅱ低表达者与高表达者3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 GST-π、 Topo Ⅱ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gp、 GST-π表达强度的增加不仅可为宫颈癌化疗用药提供参考,而且可作为宫颈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曾四元;梁美蓉;于晓红;魏宝秀;吴云燕;李隆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