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张重魁;刘红军;陈标;刘支源;贺润珠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 原发性肝癌,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S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r-刀)系统治疗125例肝癌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临床靶体积、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治疗计划.等剂量曲线50%~80%,单次剂量3~5Gy,治疗次数7~14次,总剂量35~50Gy,每日或隔日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率为82.8%, AFP转阴或滴度下降为90.9%,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52.0%.肿瘤大小≤5cm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64.2%和7.1%;≤10cm者1、3、5年生存率为51.1%,20.0%和4.4%;>10cm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13.5%和0.弥漫型肝癌1年生存率只有20.0%,无1例生存超过2年.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SRT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高剂量照射,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近期治疗效果较理想,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1种新的治疗手段.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apc基因突变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机理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apc基因第15外显子密集突变区(Mutation cluster region, MCR)突变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石蜡组织DNA抽提、PCR扩增和2%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40例B-NHL和20例直肠腺癌(阳性对照)组织中DNA的apc基因MCR突变情况.结果 在相同PCR反应体系和条件下,从筛选出的20例直肠腺癌组织DNA中扩增出apc基因MCR的产物,而40例B-NHL组织DNA中未扩增出相应产物.结论 apc抑癌基因第15外显子MCR突变是结、直肠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常见分子改变,但在B-NHL中可能不是普遍现象并有可能发生纯合性缺失.

    作者:陈芳;阮培刚;邓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8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每次予唑来膦酸4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大于15 min,每4周1次,至少连续2次.结果 止疼效果:完全缓解15例(17.6%),明显缓解24例(28.2%),中度缓解30例(35.3%),轻度缓解16例(18.8%),中位起效缓解时间为第3天,平均缓解时间28天.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消化道反应,短暂性疼痛加剧,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反应轻,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镇痛效果较好,持续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作者:邵怿;丁罡;陈卓慧;经铃;张绣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其相关病变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AIMT)、非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NAIMT)、腹腔内纤维瘤病(AF)、胃肠道型间质肿瘤(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10例IAIMT、 5例NAIMT、 5例AF及5例GIST应用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方法,结合临床及HE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IAIMT、 NAIMT、 AF和GIST临床表现相似,除NAIMT病例外,多数以腹部包块及腹痛就诊.肿块单发或多发,常与周围组织黏连,手术切除不全可致复发甚至死亡.IAIMT与NAIMT具有相似的病理形态学表现,肿块无包膜,边界欠清,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肿瘤间质中散在大量炎症细胞.IAIMT与NAIMT组织学主要分为3型:黏液血管型、梭形细胞密集型和纤维瘢痕型.个别病例肿瘤组织内有钙化、骨化及坏死.AF主要由纤细梭形和星芒状的2种形态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间质常有大量胶原.GIST的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以不同比例组成,胞质内见空泡,梭形瘤细胞交织排列,其间可见具有特征性的上皮细胞团巢.部分病例的肿瘤细胞密集并伴有异型性改变,病理性核分裂像易见(>5/50HPF),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胃肠道恶性间质瘤).IAIMT和NAIMT瘤细胞全阳性表达Vimentin (15/15)、 SMA (15/15)和MSA (15/15),部分性表达ALK (7/15), Calponin (6/15), Desmin (5/15), CK (5/15); AF肿瘤细胞强阳性表达Vimentin (5/5)、 SMA (5/5)、 MSA (5/5)、β-catenin (5/5),部分性表达S-100(1/5)、 Caponin (2/5)、 Desmin (1/5)和CK (1/5); GIST全阳性表达Vimentin (5/5)、 CD117(5/5),大部分表达CD34(4/5),部分性表达SMA (2/5)、 MSA(2/5)、 S-100(1/5)、 Calponin (3/5)、 Caldesmon (3/5)、 Desmin (1/5)、 Smoothelin (3/5)、 Pgp 9.5(1/5)和MBP (1/5).其中,ALK、β-catenin、 CD117及CD34的表达具有特征性,分别表达于IMT(包括IAIMT和NAIMT)、 AF和GIST的不同肿瘤组织.此外,Caldesmon和Smoothelin表达于具有平滑肌分化的GIST组织,而在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的病变中不表达.电镜下,IAIMT、 NAMIT及AF中瘤细胞均具有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但IMT间质中可见大量的炎细胞,而在AF间质中为大量的胶原原纤维,炎症细胞少见;GIST超微结构表现为部分瘤细胞具有致密核心颗粒、微丝、细胞间桥粒样连接等神经性分化特征和具有微丝、密斑和密体等肌性分化结构.尚存在少量未分化的间质细胞.结论 IAIMT、 NAIMT、 AF、 GIST均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HE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超微结构特征,其中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IMT、 NAIMT、 AF、 GIS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毛荣军;李启明;樊长姝;陶世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Walker-256肿瘤对荷瘤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

    目的 建立Walker-256大鼠种植瘤模型,研究Walker-256肿瘤对大鼠的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肿瘤组和对照组.肿瘤组大鼠皮下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悬液,建立肿瘤模型,对照组大鼠则皮下注射等量PBS.25天后,检测大鼠血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γ、IL-4、IL-10)和肿瘤大径.结果 肿瘤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组IL-12明显下降(P<0.05),IFN-γ明显下降(P<0.05),IL-10明显上升(P<0.01).以IFN-γ/IL-4代表Th1/Th2,肿瘤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Th1/Th2失衡与肿瘤生长情况存在相关性.结论 Walker-256肿瘤能够导致荷瘤大鼠Th1/Th2失衡.Th1/Th2失衡有利于肿瘤生长.

    作者:喻钢;王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管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现状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首位[1].由于早期食管癌无特殊临床表现,大多数食管癌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能够单纯进行手术者为数较少.

    作者:朱勇军;达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膀胱癌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膀胱癌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研究28例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乙酰肝素酶mRNA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13例(46.4%),其表达率和表达量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与膀胱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可成为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作者:赖潭;涂响安;胡斌;郑克立;丘少鹏;邓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PD98059抑制卵巢癌细胞株HO-8910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PD98059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活性,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内磷酸化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50μmol/L PD98059组可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1);PD98059也可抑制细胞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PD98059可能通过降低c-Fos蛋白的表达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徐林林;梅金红;陈加祥;王珊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96例分析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属于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在手术后2~3周发生,也有迟至2~3个月后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多与吻合技术、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瘘及患者个人体质本身系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

    作者:袁培江;刘洪;袁培云;张会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肠癌组织中CXCR4、MMP-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目的 观察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肠癌、癌旁组织中CXCR4、 MMP-2的表达,分析CXCR4和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癌旁组织中CXCR4的阳性率分别为64.3%、2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大肠癌、癌旁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分别为78.5%、3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XCR4和MMP-2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CXCR4和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转移.

    作者:尹林林;李静;王静;张钢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腿肌内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报告

    我们于2005年7月收治1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0岁,发现左侧大腿内侧肿物1个月,未发现其他不适.2005年7月5日人院,CT检查示左侧大腿内侧肿物,边界清晰.

    作者:刘腊军;刘崇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P-gp、GST-π、Topo-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0例初治宫颈癌及10例复发宫颈癌组织中P-gp、 GST-π、 Topo Ⅱ的表达,分析P-gp、 CST-π、Topo Ⅱ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 P-gp、 GST-π、Topo Ⅱ在正常宫颈、CIN、初治宫颈癌及复发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弱顺序依次为:复发宫颈癌>初治宫颈癌>CIN>正常宫颈.②宫颈癌组织中存在3种耐药蛋白的共表达,P-gp与GST-π、Topo 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 GST-π与Topo Ⅱ的表达无显著性相关(P>0.05).③P-gp、 GST-π与初治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Topo Ⅱ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鳞癌(P<0.05).④ P-gp、 GST-π低表达者3年生存率优于高表达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 Ⅱ低表达者与高表达者3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 GST-π、 Topo Ⅱ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gp、 GST-π表达强度的增加不仅可为宫颈癌化疗用药提供参考,而且可作为宫颈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曾四元;梁美蓉;于晓红;魏宝秀;吴云燕;李隆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卡铂联合足叶乙甙治疗小细胞肺癌40例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卡铂、足叶乙甙联合(CE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呼吸科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40例接受CE方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分析CE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40例中,局限期(LD)15例,广泛期(ED)25例.化疗总有效率为60.0%,LD和ED的OR分别为73.3%和52.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9个月和5.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个月和6.8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6.7%和16.0%.3~4度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5.0%,15.0%,17.5%.结论 CE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粟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手术联合循环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伴胸腔积液12例分析

    目的 评价手术联合循环胸腔热灌注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综合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联合循环胸腔43℃温生理盐水灌注60min,治疗12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访现察胸腔积液的治疗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评价其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全组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达100.0%(CR 91.7%, PR 8.3%),仅1例于热疗后6个月胸腔积液复发,其余均无胸腔积液复发,12例热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组中位存活期达17.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6.3%和51.3%.结论 手术联合循环胸腔热灌注为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

    作者:庄聪文;翁向群;张哲明;杨胜生;曾志勇;刘道明;程先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输注方法对晚期胃肠癌患者化疗疗效影响观察

    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我科对12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her, PICC)配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给药及常规输液给药2种方法进行治疗,在提高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抗癌药毒性反应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浪华;吴淑娥;龚沿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 SPTP)是1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胰腺肿瘤,临床上常常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SPTP,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作者:刘自光;雷伟华;谭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四肢骨肉瘤综合治疗55例临床分析

    骨肉瘤是常见的骨肿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中的20%,好发于青少年,恶性程度高,症状重,预后差.近20年来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更新及化疗的发展,综合治疗使骨肉瘤的预后有了重大改善,不仅提高了保肢率,而且5年生存率达到了50%~80%.

    作者:余智华;陈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同期化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 中晚期食管癌7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单放组)35例,采用常規分割放疗,总剂量为60~70Gy/6~7W;同期化放疗(化放组)35例,应用CF/DF、单药紫杉醇化疗联合放疗.结果 化放组总有效率(RR)为82.9%,单放组RR为60.0%(P<0.05);2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7%、40.0%、28.6%和54.3%、17.1%、8.6%,2、3年生存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放组的胃肠反应及骨髓抑制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 同期化放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案,毒副反应略增加,惠者均可耐受.

    作者:李本全;李发强;王道军;靳桂红;刘阿海;詹香草;李新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uPA系统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也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由相互依赖的多步过程完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前提.

    作者:程伟华;黎才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8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78例获得了完全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7.6%(78/89),切除39枚淋巴结,均无转移.84例患者CD117阳性(94.4%)、69例患者CD34阳性(77.5%),53例患者共同表达CD117和CD34(59.6%).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26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转移;中度、高度危险性患者63例中有29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转移复发率为46.0%(29/6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部位间质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是否口服格列卫的复发转移间质瘤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不主张常規行标准淋巴结清扫,但术后转移复发率高,其预后与危险性评分及发病部位有关;对于转移或不能切除者,Glivec是目前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作者:李光;张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r growth factor, 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PF),是1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通过与VEGF受体(VEGFR)特异性结合,从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在脑膜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秦兴义;王淳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