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晚期卵巢癌综合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

马玲;李胜泽;黄建康;张競

关键词:卵巢肿瘤, 晚期, 手术, 化学疗法, 辅助,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综合治疗中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综合治疗晚期卵巢癌110例,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两组,Ⅰ组70例,均为Ⅲ期患者,系直接手术加化疗组;Ⅱ组40例,其中包括18例IV期患者,系经影像学检查,系统体检及CA125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估计难以达到满意减瘤效果者,或患者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较大手术者,先行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再行减瘤术,术后继续化疗.结果 两组满意减瘤率I组为84.3%,Ⅱ组为87.5%,Ⅱ组较Ⅱ组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组77.1%、42.9%,Ⅱ组70.0%、37.5%,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残留灶大小及化疗疗程数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晚期卵巢癌术前应综合评估,选择佳手术时机,以提高满意减瘤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骨转移伴高钙危象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左颈肿物伴抽吸性血痰1年余入院.体检:鼻咽部顶后壁及左侧壁见结节状新生物突出,左侧颈部可及巨大淋巴结,固定,表皮红肿、变硬,边界不清,无颅神经累犯征.

    作者:李冰;司勇锋;黄波;兰桂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常的细胞增殖周期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机体严格的调控和精密的平衡下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几乎都涉及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局部重塑是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步骤,而组蛋白去乙酰化/乙酰化修饰是染色质重塑中重要的机制之一[1].

    作者:聂建云;陈文林;黄云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前后腮腺功能变化以及随访中腮腺功能恢复程度.方法 将35例鼻咽癌患者,分为IMRT组(26)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41岁;男19例,女7例,鼻咽部GTV为6 600~7 230cGy,30~32次,6~7周.常规放射治疗组9例,年龄38~66岁,中位年龄47岁;男6例,女3例.鼻咽部DT 7 200 cGy,36次,7~8周.计算腮腺分泌功能指标-大酸反应泌 99mTcTcO4-率(Ex).结果 不论常规放疗或适形调强放疗,放疗结束时腮腺功能急性放射性损伤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604.随访6个月以上,发现在IMRT组中腮腺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大大好于常规放疗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采用IMRT将腮腺剂量控制在26Gy以下,明显有利于腮腺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春;潘建基;张瑜;柏朋刚;张秀春;王根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加吉西他滨和顺铂同步化疗3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3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期22例,Ⅲb期14例),接受DT60~70 Gy放疗,放疗中给予吉西他滨600 mg/m2和顺铂20 mg/m2,每周1次,共4~6周,放化疗在同一天开始进行.结果 32例患者完成了60~72 Gy放疗,2例放疗总量56 Gy,2例放疗总量58 Gy.34例完成了4~6周化疗,2例完成了2周化疗.肺原发灶CR为11.1%(4/36),PR为72.2%(26/36),有效率为83.3%(30/36),和NC和PD分别为11.1%(4/36)和5.6%(2/36),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5.0%(9/3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6.1%(13/36),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88.9%(32/36),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18.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7.8%(28/36)、55.6%(20/36).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副反应能为大多数患者耐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柯庆华;付国权;边耀武;蒋代文;杨继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在传统的宫颈癌治疗中,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化学治疗曾一直被人们所忽略.随着肿瘤治疗学的日趋完善以及化疗新药的不断产生,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治疗在宫颈癌中的重要地位,辅助性化疗以及同步放化疗已成宫颈癌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宫颈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却大大限制了化疗药物的疗效,导致化疗失败,肿瘤复发.根据用药类别的不同可将宫颈癌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机制分为两大类:①对天然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及DNA拓扑异构酶酶含量与活性的改变;②对铂类化合物和烷化剂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在细胞内积聚减少,巯基化合物(GSH、GST、MT)对药物的解毒力增加,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加等.现将对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美蓉;曾四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Mammotone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肿块96例治疗体会

    随着乳腺诊断技术的提高,许多临床不能扪及的乳腺隐匿性肿块被检出[1].由于传统手术不能准确切除病灶,从而错过临床佳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96例乳腺肿块进行B超引导下的Mammotone微创旋切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劲光;巩立国;程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晚期卵巢癌综合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综合治疗中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综合治疗晚期卵巢癌110例,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两组,Ⅰ组70例,均为Ⅲ期患者,系直接手术加化疗组;Ⅱ组40例,其中包括18例IV期患者,系经影像学检查,系统体检及CA125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估计难以达到满意减瘤效果者,或患者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较大手术者,先行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再行减瘤术,术后继续化疗.结果 两组满意减瘤率I组为84.3%,Ⅱ组为87.5%,Ⅱ组较Ⅱ组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组77.1%、42.9%,Ⅱ组70.0%、37.5%,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残留灶大小及化疗疗程数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晚期卵巢癌术前应综合评估,选择佳手术时机,以提高满意减瘤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马玲;李胜泽;黄建康;张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脉点滴唑来膦酸4 mg加局部放疗30 Gy/10 f/2 w,对照组则单纯行放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瑾;周莉华;蒋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管鳞癌中癌-睾丸抗原NY-ESO-1及MAGE-1的表达

    目的 研究NY-ESO-1及MAGE-1 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组织芯片并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Y-ESO-1及MAGE-1蛋白在113例食管鳞癌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食管黏膜均不表达NY-ESO-1及MAGE-1蛋白,而其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109例有效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4%和37.4%(32/109,41/109),阳性部位均位于细胞质.其中,59例至少表达1种CT抗原,占总数的54.1%(59/109),13例同时表达2种CT抗原,占11.9%(13/109);NY-ESO-1及MAGE-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分化较好的Ⅰ级和Ⅱ级食管鳞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Y-ESO-1及MAGE-1可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靶标之一,含有CT抗原的疫苗可用于食管癌患者的免疫治疗.

    作者:吴晁;陈同钰;樊祥山;孟凡青;谈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旁盆腔组织中HPV-DNA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Q-PCR检测宫颈癌旁盆腔组织中HPV-DNA对预测早期宫颈癌微小转移的意义.方法 采用FQ-PCR方法,检测31例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原发灶及其癌旁组织(阴道切缘、宫旁切缘、盆腔淋巴结)中的HPV亚型和DNA拷贝数,并与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 结果 31例癌旁组织HPV-DNA总检出率为58.1%,其中病理检测发生癌旁转移的7例患者均检测到HPV-DNA.宫颈原发灶、组织病理学阳性和阴性的癌旁组织HPV-DNA拷贝数分别为106.75±0.72,105.70±0.87 和103.70±1.22,且它们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癌旁组织检出HPV早于组织病理学发现转移,检测癌旁组织中HPV对早期微小转移具有提示意义,有助于发现组织病理学不易发现的早期隐匿性转移.

    作者:高宗侠;凌斌;周颖;吴大保;肖敏;程志祥;高婷;沈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盆腔脏器切除加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20例临床分析

    子宫颈癌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尽管手术或(和)放疗已使各期子宫颈癌得到了综合治疗,并也已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子宫颈的解剖学位置和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以及放疗与手术的局限性等因素,使治疗后的患者仍有60%在2年内复发,其中70%发生在盆腔局部,43%患者再就诊时已有膀胱直肠受浸.这类患者往往因排泄功能障碍,生理机能紊乱,再治疗困难,很快死亡.对这类患者的手术治疗, Brunschwig(1948)首创了盆腔脏器切除术,当时主要用于盆腔内中央型复发或残留的宫颈癌[1],80年代后随着医疗条件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改进,国内相继开展了以前盆或后盆为主的盆腔脏器切除术.90年代后全盆脏器联合切除术以其较高的根治率(80%)和良好的术后生存率(20%~50%),成为局部进展期盆腔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2].我院自1997年4月,对20例有膀胱、直肠同时受浸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实施了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术后再补充放疗,该方法在解决患者排便障碍,克服因放疗累剂量对器官功能损害而不能追加放疗剂量的弊端等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其中8例存活时间超过了2年(40.0%),超过了传统治疗方法5.3%的2年生存率.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庄甲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浆溶血磷脂酸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91例妇科恶性肿瘤和4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献血员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同时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浆CA125含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宫颈癌组及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分别为(5.98±2.49)、(4.81±2.12)和(4.56±2.16)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的(2.31±0.45) 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6.3%、62.5%及65.0%;乳腺癌组、白血病组及妇科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LPA和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75.0%和92.3%、73.1%.结论 血浆LPA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劳明;潘忠勉;黄文成;黄玲莎;朱波;赵惠柳;李佩章;雷考宁;李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及SBEM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人乳腺珠蛋白(hMAM)及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8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mRNA及SBEM mRNA的表达,并用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 hMAM及SBEM在58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5%、25.9%,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均无阳性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41.4%(24/58),与单一标志物相比缺乏统计学意义.结论 hMAM及SBEM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癌外周血,可作为检测乳腺癌外周血肿瘤细胞标志物,并有可能在乳腺癌微转移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敏;顾胤杰;张建新;庞利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86例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22例,单次剂量3~4 Gy,每周3~4次,DT 36~60 Gy.结果 86例中可评价疗效的有81例,获CR 4例,PR 38例 ,NC 21例,PD 18例.RR为51.9%(42/81),DCR为77.8%(63/81) ,1年生存率为53.1%(43/81).AFP值下降者31例,下降率为68.9%(31/45)其中下降1/2以上者20例.毒副作用主要为近期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13例患者出现Ⅰ~Ⅱ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6.1%(13/81).8例患者出现Ⅰ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9.9%(8/81).放疗中肝脏急性不良反应1级7例,发生率为8.6%(7/81),经积极护肝治疗恢复正常.2例乙型肝炎合并有肝硬化患者,分别于放疗结束2个月及6个月时发生严重的肝脏损害.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好,毒副作用轻,但应该严格掌握其治疗的适应证.

    作者:吴晓安;章志勇;洪节约;陈建清;高春玲;万幼峰;严志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PTEN与内分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是一类生长控制基因或负调控基因,正常情况下可抑制转化细胞的恶性表型,当它们发生缺失或突变而丧失功能时,将会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PTEN基因,即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1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3.3上,全长2095b,包括1个氨基端磷酸酶区域,1个与脂质结合的C2区和一个由约50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端区域.PTEN基因cDNA5'末端存在着由804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翻译区,并含有许多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结构,可为其发生DNA甲基化提供可能.PTEN高甲基化可导致PTEN低水平转录及PTEN蛋白的减少甚至缺失[1].临床研究证明,在多种进展期肿瘤组织(如脑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甲状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着PTEN基因不同程度的突变或丢失,它是人类肿瘤中突变率高的基因之一 .本文将就PTEN与内分泌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卢瑶;罗佐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放化疗综合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38例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2000年5月至2003年6月对收治的38例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3~6个周期:放疗期间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继续化疗1~4个周期,放疗剂量为60~68 Gy/ 7周,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3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5%、53%、45%,同时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为1、2级,未见4级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失败的原因为肿瘤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结论 放射治疗的同期应用L-OHP联合5-Fu/LV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作者:郑安平;赵一电;赵福军;孙荣刚;张广彬;王东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放疗在输尿管上皮肿瘤中的治疗地位

    输尿管恶性肿瘤发生率较低,仅占肾及尿道上皮恶性肿瘤的5%~7%[1].90%的输尿管恶性肿瘤为移行细胞癌,10%为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如鳞癌、腺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癌等,其中以鳞癌的局部侵犯率及复发率较高.

    作者:章青;孙宜;傅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国产甲磺酸托烷司琼防治顺铂引起呕吐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国产托烷司琼防治顺铂所致呕吐的的经济效果.方法 40例顺铂化疗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依次给予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进行预防呕吐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种方案预防呕吐的成本分别为77.97元和132.12元;有效率分别为52.5%和95.0%;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2种方案所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1.49和1.39元.在方案Ⅰ的效果基础上,每再获得1个单位效果,方案Ⅱ所花费的成本为1.27元.结论 方案Ⅱ为成本-效果比低的方案,且有效率高,而增加相同的疗效需成本较低,故国产甲磺酸托烷司琼方案为较为合理的方案.

    作者:丁罡;程华丰;张明;杨忠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西紫杉醇及氟尿嘧啶辅助化疗治疗BorrmannIV型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及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BorrmannIV型胃癌的疗效.方法 自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将55例BorrmannIV型胃癌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29例(NCT组),术前给予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点滴;顺铂30 mg/ m2,第1~3天,静脉点滴;5-Fu 500 mg/ m2,第1~5天,静脉点滴;亚叶酸钙200 mg/ m2于5-Fu前30 min冲入,每3周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术后又给予3个周期化疗.对照组26例(非NCT组),在术后给予6个周期的化疗.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手术根治切除率、术后病理缓解率、切缘癌残留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毒性反应等.结果 29例BorrmannIV型胃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率RR(CR+PR)为58.6%,病理缓解率为6.8%,临床表现为原发肿瘤缩小,淋巴转移减少,降低了临床分期,同对照组比,提高了手术根治切除率,并降低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毒性反应轻,无严重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及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Fu/CF)的方案进行BorrmannIV型胃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孙宪春;冯立民;李刚;朱世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AP联合甲羟孕酮治疗晚期乳腺癌25例疗效观察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包括在检查时确诊的和在治疗后恶化进展的病例的有效治疗,仍是我们基层医院和经济相对滞后的广大西部边远地区的医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作者:卢计珍;雷霞;秦怡;白美春;石玉莲;刘永刚;张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