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支气管残端复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21例根治术后支气管残端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放射治疗,19例采用体外照射,剂量为44~68 Gy/22~34次/5~7周.2例行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疗.结果 33.3%(7/21)的患者肿瘤完全缓解,42.9%(9/21)的患者肿瘤部分缓解,症状缓解率为81.0%(17/21),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6.6%、14.2%,7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10例患者死于局部进展.5例伴有纵隔淋巴结的残端复发癌患者均于治疗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支气管残端复发行放射治疗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不伴纵隔淋巴结的患者治疗后有可能长期生存.
作者:刘明之;罗志强;钟军;罗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端粒酶活性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 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同时建立裸鼠胃癌模型,20只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塞来昔布组隔日腹腔注射塞来昔布30 mg/kg,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塞来昔布组裸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抑瘤率为6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塞来昔布也显著抑制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塞来昔布通过降低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参与抑制胃癌生长,这可能是COX-2抑制剂体内抗胃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亓玉琴;司君利;魏涛;贺远龙;李文利;朱菊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手术治疗的38例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胃癌原发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胃癌组织p53和CerbB-2表达等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60.5%(23/3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与胃癌原发病灶部位(P<0.05)、组织学类型(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癌淋巴结转移、胃癌原发病灶部位为影响胃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血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胃窦癌和淋巴结转移.
作者:谢小平;揭志刚;胡庆宏;刘逸;魏玉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是否存在乳腺癌干细胞,以及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干细胞池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MCF-7中CD44和CD24的表达情况以及乳腺癌组织原代细胞中的CD44和CD24表达情况.结果 MCF-7中存在乳腺癌干细胞,而且干细胞所占的比例会随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下降;当化疗药物干预后导致细胞数量下降时,干细胞的比例则会明显上升.结论 MCF-7中存在乳腺癌干细胞,而且MCF-7的干细胞池会随着微环境中生长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李治;黄韬;贺艳丽;张家华;田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微乳头型(infiltrating urothelial carcinoma,micropapilly variant)是1种新近提出的尿路上皮癌的独特亚型,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在临床上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有很高的转移率和复发率.对临床病理医师而言,加强对此亚型肿瘤的正确认识,并与其它类型膀胱癌鉴别十分有必要.现报告台州市立医院在活检中确诊的1例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朱伟君;舒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PAR家族(PARs)有4种亚型(PAR1,PAR2,PAR3,PAR4),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的重要成员.蛋白酶活化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 PAR1)是由Cougulin等于1991年从巨核样Dcam细胞克隆中提取cDNA,用微注射的方法注入非洲蟾蜍孵育细胞而获得的,在PAR家族中发现的早,研究的也为深入.
作者:熊海林;李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症之一,往往进展迅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较差.我们从2000年9月~2005年2月,采用深静脉穿刺导管留置及腔内药物治疗216例恶性胸(腹)腔积液,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宏;方向阳;刘叶华;黄开荣;何兆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鉴别,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上升为全球第3位常见癌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其结直肠癌发病率会不断上升,另外青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有升高趋势,且症状隐匿,病情发展快,误诊率高,多数患者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时已属中晚期.
作者:张剑锋;高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环连蛋白(α-catenin,α-cat;β-catenin,β-cat;γ-catenin,γ-cat)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0例结直肠腺癌黏膜组织中E-cad,α-cat,β-cat,γ-cat的表达.结果 E-cad,α-cat,β-ca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4种指标的异常表达均与组织类型、癌变部位和年龄不相关,β-cat的异常表达率高,β-cat在膜表达缺失的同时,还出现胞质和(或)胞核的异位表达.经Spearman相关分析,E-cad和β-cat;E-cad和γ-cat;α-cat和β-cat;β-cat和γ-cat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E-cad,α-cat,β-cat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可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候选指标.β-cat 的异常表达是结直肠癌变过程中的频发事件,与E-cad,α-cat,γ-cat的异常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作者:薛彦萍;史成章;李伟芳;周琳;秦炳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子宫颈癌,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4.6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5 ml,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为12.5天,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5天,切除淋巴结个数平均为23.6,术中无器官损伤、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对于早期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施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李隆玉;曾四元;彭莉贞;万建萍;吴云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71例,其中锁骨上区复发28例,纵隔复发27例,锁骨上区加纵隔复发10例,纵隔加吻合口复发6例.全组均行放射治疗,剂量40~75 Gy.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3%(35/71)、22.5%(16/71)和8.5%(6/71).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复发时间(P<0.05),放射治疗剂量(P<0.05)及肿瘤大小(P<0.05)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剂量应在55 Gy以上.
作者:文之斐;刘庆深;蔡舜吼;黄河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gp、MDM2、p53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MDM2、p53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Pgp阳性表达率为71.08%,p53阳性表达率为50.6%,MDM2阳性表达率59.03%, MDM2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γ=-0.263,P=0.016及γ=-0.388,P=0.001);p53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γ=0.492,P=0.001);Pgp阳性表达与其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gp、MDM2、p53 3种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AI、p53、MDM2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检测Pgp可指导膀胱癌化疗药物的选择;运用膀胱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并检测其p53、MDM2表达,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
作者:杨承纲;张丽娟;陈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的特点,及其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合随访结果,探讨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在64例肝癌组织标本中,有19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29.7%;在对应癌周正常肝组织中,只有2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3.1%.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5).在19例癌组织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中,有14例术后发生癌复发转移,发生率为73.7%;在45例癌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中,只有19例术后发生癌复发转移,发生率为42.2%.癌组织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机制之一.肝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曾庆黎;傅平;周凯;邓奕昕;王绚;罗小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对原发部位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再针对性行临床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8例CCUP中明确了原发部位41例(60%).结论根据病理形态学结果及免疫组化结果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可能的原发部位.但须对其生物学行为,转移灶的病理形态特征及临床各种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朱德茂;杨志;聂长庆;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泰索帝、塞来昔布单药以及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NSCLC细胞株A549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TT,免疫组化以及FCM检测泰索帝和塞来昔布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泰索帝在体外对NSCLC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48 h高65%,低10%,联合塞来昔布(12.5 μmol/l,25 μmol/l)可以提高泰索帝的抑制率;经高剂量塞来昔布组(>50 μmol/l)处理的细胞COX-2蛋白表达呈阴性,而低剂量组(12.5 μmol/l,25 μmol/l)以及联合用药组细胞COX-2蛋白表达呈阳性;塞来昔布(12.5 μmol/l,25 μmol/l)作用后,G0/ G1期细胞比例增加,S、G2/M期比例下降,联合泰索帝可以提高细胞的凋亡率.结论泰索帝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塞来昔布可以提高抑制率,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但不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环氧化酶-2蛋白表达这一途径实现.
作者:韩亮;李薇;束永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APC、β-catenin在散发性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癌、3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中APC、β-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APC基因蛋白产物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3.6%)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86.7%)和结直肠腺瘤组织(7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69.7%、81.8%)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腺癌中APC的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0.514,P<0.05.结论 APC、β-catenin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细胞核聚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PC蛋白产物功能的失活.β-catenin细胞核异位表达是散发性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改变.
作者:黄凯;许东坡;叶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测定患者与健康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可获得许多微量元素与癌症、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信息[1,2].为此,我们对38例肝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铜、锌、铁、硒、锰、镍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发现血清中这6种微量元素与肝癌相关性较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docetaxel)联合希罗达(Xeloda)治疗蒽环类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12例含蒽环类方案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多西他赛37.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希罗达900 mg/m2 ,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2例(16.7%)完全缓解(CR),5例(41.7%)部分缓解(PR),4例(33.3%)疾病稳定(SD),1例(8.3%)疾病进展 (PD),总有效率(CR+PR)为58.3%,肿瘤控制率(CR+PR+SD)为91.7%.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治疗蒽环类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解救化疗方案.
作者:朱青山;刘基巍;陈雅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DNA-PKcs、bcl-2、cyclin G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脑原发性星形细胞瘤中DNA-PKcs、bcl-2、cyclin G的表达进行检测,对其中41例取得随访资料的肿瘤患者存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NA-PKcs、bcl-2表达在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有显著性差异.星形细胞瘤中DNA-PKcs、bcl-2、cyclin G表达率分别为90.74%,75.93%,62.96%.DNA-PKcs、bcl-2、cyclin G表达标记指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三者标记指数高的肿瘤预后差.结论 DNA-PKcs、bcl-2、cyclin G过度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化和预后密切相关,能够客观的反映肿瘤增生分化和恶性程度,可以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分化和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康凯夫;陈坚平;黄金凤;潘斌才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