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
目的比较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辅加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1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简称单放组,LCAFR),80例.治疗方案:常规分割30 Gy+加速超分割(1.5 Gy/次,2次/天,间隔≥6 h),总剂量为63 Gy;②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辅加化疗组(简称综合组,LCAFR+C),82例.治疗方案: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FR)的同期加用顺铂(DDP)20 mg、氟脲嘧啶(5-Fu)500 mg、亚叶酸钙(CF)0.2 g,连用5天为1个周期,分别在第1、4周实施,共2个周期.结果单放组和综合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8%(43/80)、35.0%(28/80)、25.0%(20/80)和 79.3%(65/82)、54.8%(45/82)、43.9%(36/82),2组有显著性差异(χ2=10.33,P<0.01;χ2=5.61,P<0.05;χ2=5.65,P<0.05).2组患者的死亡原因均以肿瘤局部未控制和复发为主.综合组因肿瘤局部未控制和复发的死亡率(50.0%,18/36)明显低于单放组(75.0%,45/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18,P<0.05).2组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毒副反应为主,综合组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Ⅲ度消化系统为(18.3%,15/82)高于单放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辅加化疗能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虽毒性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侯良宝;张月;刘士霞;王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0例NSCL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选取已知Survivin阳性表达的10例胃癌石蜡标本作为阳性对照,1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阴性对照,以非免疫兔血清替代Survivin作为替代对照,以PBS缓冲液替代Survivin作为空白对照.采用χ2检验分析Survivin的表达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NSL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0%(63/100),不同p-TNM分期、不同生存期、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NSCLC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Survivin表达阳性率互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urvivin表达阳性的NSLCC患者预后不良,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NSLCC患者预后的1个指标.
作者:郑素勤;王文雅;刘孝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行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自然高居不下,且有年轻化趋势.对胃癌的治疗,手术为首选的方法;而不能手术的或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患者,化疗已成为主要的手段,对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有一定的意义.2003年10月起,我们应用伊立替康(国产CPT-11)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1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开席;汪梅荣;郭其森;张保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存在隐匿性远处转移,约半数的乳腺癌发生肝脏转移,且常伴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约1%的乳腺癌,肝脏是惟一的转移、扩散部位.乳腺癌肝转移(breast cancer liver metastases,BCLM)患者对全身化疗反应性较差,生存期短,预后欠佳.本文重点复习了近3年文献报道的乳腺癌肝转移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欧阳华强;黄雯霞;刘鲁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中黏蛋白1(MUC1)的表达,以寻找1种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69例结直肠癌457枚区域淋巴结中MUC1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其MUC1的阳性表达率(淋巴结微转移率)为18.6%(61/328),Dukes A、B和C期淋巴结微转移率分别是4.7%(3/64)、16.8%(28/167)和30.9%(30/97).Dukes A、B和C期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是4.7%(3/64)、16.8%(28/167)和70.4%(159/226).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检查(P<0.05),淋巴结微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随Dukes期别上升呈显著递增(P<0.05).1例Dukes A期患者,9例B期患者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微转移,分期从Dukes A或B期上调至C期.结论 MUC1在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中有表达,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靠指标.检测淋巴结中MUC1的表达可更准确的对结直肠癌进行临床分期.
作者:李松明;王强;丁尔迅;项洪刚;农江;刘伟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年来收治27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Whipple三联症,误诊率达到81.5%(22/27),平均病程为17个月,术前增强CT扫描诊断率为52.6%(10/19),术中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3.3%(15/18).单发瘤23例(85.2%),多发瘤4例(14.8%).27例均手术切除肿瘤.结论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有助于胰岛素瘤的早期诊断,术中超声检查能有效定位,合理手术是治愈胰岛素瘤的关键.
作者:沈威;李红浪;王梦龙;熊炳贤;毛盛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解剖分离方法在肝脏肿瘤多肝段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3例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解剖分离方法进行肝段联合切除.结果 53例中,联合2段切除者31例,联合3段切除者20例,联合4段及5段切除者各1例.术中平均出血量285 ml(100~2 000 ml),平均输血量415 ml(200~1 600 ml),其中27例患者未输血.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7.54%(4/53).46例肝细胞肝癌中,术后1、2年复发率分别为13.04%(6/46)、23.91%(11/46);病死率分别为6.52%(3/46)、13.04%(6/46),生存率分别为93.47%(43/46)及86.95%(40/46).结论应用解剖分离方法行肝脏肿瘤切除,术中暴露管道清晰,切缘确切安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疗效肯定,是值得推广的1种肝脏手术方法.
作者:蔡建强;赵平;毕新宇;胡敬群;赵建军;高继东;赵海平;卢清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氟西汀在癌症疼痛的治疗中对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增强作用以及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伴有疼痛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加用氟西汀治疗组)和B组(未加用氟西汀治疗组),每组30例.B组采用WHO三阶梯给药原则与方法,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用药6周后比较2组在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3.30%和6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由68.79±3.16降至55.18±3.02,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69.67±3.10与68.18±2.84,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后其焦虑自测量表(SAS)与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明显降低.且应用后较少出现副作用.结论氟西汀用于肿瘤治疗可增强镇痛效果,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且副作用少.
作者:钱屹崟;徐新才;吴剑平;柏卫青;符炜;王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过去对Cyclin 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上,目前已经渐渐转移到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上[1].本文对Cyclin E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目前Cyclin E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余峰彬;杨映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9例、Ⅲ型3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痊愈.随访40例,手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率20例,无效2例.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并肺转移.结论完善围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孟庆山;孔常宝;王文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TGF-β1、TβRⅡ及p27kip1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肝外胆管癌及8例正常胆总管组织中TGF-β1、TβRⅡ、p27kip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49例胆管癌组织TGF-β1、TβRⅡ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35/49)、36.73%(18/49)和40.82%(20/49),而在正常胆管组织分别为12.50%(1/8)、100.00%(8/8)和87.50%(7/8);TGF-β1、p27kip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及转移相关,Ⅲ~Ⅳ期胆管癌的TβRⅡ阳性表达率(25.81%)明显低于Ⅰ~Ⅱ期(55.56%),P<0.05;TGF-β1及其Ⅱ型受体的共同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TβRⅡ与p27kip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724,P<0.01);p27kip1表达与TGF-β1及TβRⅡ共同表达相关(P<0.01).结论 TGF-β1表达增高伴TβRⅡ、p27kip1表达降低提示胆管癌生物学行为不良;胆管癌中p27kip1蛋白的调控可能与TGF-β1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朱卫东;汤恢焕;欧阳迪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方式以及颈淋巴结、切缘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85例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资料,运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不同治疗方式、颈淋巴结及切缘状态对预后的影响;了解Ⅳ期声门上型喉癌的生存情况.结果Ⅳ期声门上型喉癌总3、5年生存率为37.7%(38/85)、30.4%(25/85);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放疗+挽救手术,手术+术后放疗,、化疗+放疗及单纯化疗)治疗的患者,其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8260);初治有淋巴结转移者(cN+)预后差(P=0.0233);cN0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41);切缘阳性者术后放疗同阴性者相比,其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913);Cox模型分析显示:仅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90).结论Ⅳ期声门上型喉癌预后差,生存率低;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率无影响;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初治cN+及cN0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预后差;切缘阳性术后放疗生存率不降低.
作者:于文斌;曾宗渊;陈福进;邓莅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几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有所提高,但其长期生存率仍较低,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ountain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旦出现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7%[1].及早、准确地发现肿瘤转移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顾科;张军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食管癌根治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放疗,其目的是为了消灭术后可能残留的亚临床病灶,防止局部肿瘤复发、转移.我们对1998年4月~2001年8月在本院行根治切除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贲门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5例贲门癌患者行术前双期增强多层螺旋CT扫描,将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的分期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横断面、MPR图像总的分期准确率为63.64%和61.8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对Ⅲ期和Ⅳ期的准确率均为60.98%.横断面、MPR图像对鉴别T2和T3的准确率分别为77.78%和84.4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与MPR图像诊断T4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84.78%,81.82%,10.91%,92.86%和66.67%,89.13%,85.45%,10.91%,93.1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N分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80.00%,70.91%,56.36%,36.36%.诊断肝转移的准确率为100.00%,诊断腹膜、网膜转移的准确率为50.00%(2/4).结论多层螺旋CT有助于贲门癌术前分期,特别是MPR图像使病变定位更直观,可提高T分期、N分期的信心.
作者:蒋力明;周纯武;赵心明;李静;王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上消化道双源癌少见,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76%~6.40%[1].陈虹等[2]报道河南省林州(原林县)地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同时性双源癌的发生率为0.7%,临床漏诊率较高(83.3%~100.0%).根据文献报道多在手术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中发现.
作者:郭梅;景利萍;赵一电;杨海军;郝俊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肺癌细胞分泌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方法收集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12例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血清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收集A549细胞及HBE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上清液,同时收集胎牛血清培养液做对照;进行蛋白SDS-PAGE分离及电转膜.用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作第一抗体进行蛋白印迹检测.只与A549培养液蛋白样品有反应条带,而与HBE及对照无反应即认为是蛋白印迹阳性.结果在分子量约为30 kD的蛋白条带处,有61.8%(21/34)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分泌蛋白的抗体,小细胞肺癌患者(0/12)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未发现阳性条带(0/1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分子量约为30 kD的A549分泌蛋白特异性抗体.
作者:黄凌瑾;陈胜喜;易红;尹倪;凌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Bcl-2反义核酸(ASODN)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cl-2ASODN与QBC939细胞共同孵育,采用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结果台盼蓝拒染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均显示Bcl-2ASODN可以部分抑制QBC939细胞增殖,经ASODN作用细胞的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cl-2反义核酸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作者:彭创;汤恢焕;黄平;陈明雄;石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胰腺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基因诊断是早期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作为病理形态学的研究成果(胰腺上皮肿瘤概念的确立)与基因层面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的结合,使我们绘制出1个早期胰腺癌的发生模型,该模型为胰腺癌的早期基因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车旭;单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本研究测定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25)、SF(铁蛋白)、糖类抗原CA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 的含量,探讨上述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
作者:胡雅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