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匡裕康;吴九发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d1;卡培他滨每日1 250 mg/m2,分2次口服,d1~14,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CR 4例,PR 20例,SD 15例,PD 7例,总有效率52.2%,毒副作用主要有Ⅰ~Ⅱ度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手足综合征、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及白细胞减少.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安全性好,副作用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火国;靳文剑;洪道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2例乳腺癌、15例癌旁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56.5%)显著低于癌旁组(86.7%)和正常组(100.0%),P均<0.05;癌旁组(86.7%)低于正常组(100.0%),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32.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61.8%),P<0.05;浸润性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4.4%)显著低于早期浸润性癌(75.0%),P<0.05;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PTEN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作者:陈启;曹明智;周岩冰;杨金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中CK-1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108例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81%(87/108),而对照组(健康成人20例)未发现CK-19的表达.有远处转移的患者CK-19的表达率高,化疗后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胃肠癌患者中CK-19的检测对肿瘤的预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即是重要的垂体激素,也是1个有着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胃肠激素.大量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A)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抑制内分泌肿瘤及许多实体肿瘤的增殖.因其生理功能是由细胞膜上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所介导,所以近年来生长抑素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将SSTR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周琳;史成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甲状腺微小癌亦称作为隐匿性甲状腺癌.因肿瘤小于10mm,患者又无特殊临床症状,术前难以确诊.绝大多数病例是因患其它甲状腺疾病进行腺叶切除而在标本病理检查中发现,少数可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后发现.由于癌灶小,易被临床及病理医师忽略.现对我院1994年~2004年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期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37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病理学分析.
作者:舒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大肠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THBS1基因甲基化状态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大肠腺癌、癌旁组织中,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的差异有显著性(χ2=5.93,P=0.025);老年患者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χ2=5.68,P=0.017),直径≥3cm的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直径<3 cm的肿瘤(χ2=4.16,P=0.041),C期和D期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A期或B期肿瘤(χ2=8.04,u=2,P=0.018).结论THBS1基因甲基化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以老年、晚期和直径较大的肿瘤多见.
作者:张友才;陈永平;李骥;王晓东;邓长生;朱尤庆;龚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学事业的进步使人们的平均寿命普遍得到延长,要求改进癌症患者心理生活和情感生活质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要改善癌症患者心理生活和情感生活的质量,就不能只把焦点集中在对病症的一般性医学治疗上,而更应从心理治疗的层面上给他们以足够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关切.虽然在医学领域存在着将意义治疗与患者相结合的倾向,但这项工作目前还没有扩展到癌症患者身上,我们拟在理论上进行一些探索.
作者:贾林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CSBMMN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71例急性白血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对其中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分析比较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ANLL组与ALL组初发患者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L初发组、复发难治组分别与完全缓解(CR)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复发难治组与初发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初发AL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和0.849,P均<0.01).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血清及CSBMMNC中高表达组CR率(36.36%)较低表达组CR率(90.90%)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动态检测血清及CSBMMNC中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L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AL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桂玲;段勇;瞿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预防含铂方案化疗相贫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3例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化疗+rhEPO组45例和单纯化疗组48例.2组均接受含铂剂为主联合方案化疗.分别于化疗后4周、8周、16周评估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开始前及治疗16周后评估体力状况评分(KPS),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52)对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化疗+rhEPO组化疗前Hb水平为(124.0±9.8)g/L,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Hb水平为(120.0±11.0)g/L,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化疗组化疗前Hb水平为(126.0±12.0)g/L,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平均Hb水平为(98.0±10.2)g/L,其中23例患者Hb水平<100 g/L.与化疗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显示,单化疗组化疗前QOL评分为(90±34)分,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QOL评分为(106±40)分,总体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化疗联用rhEPO即能有效维持肿瘤患者的Hb水平,可预防并延缓化疗造成的贫血的发生,又能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作者:刘莉;丁乾;宋颖秋;石星;曹如波;王晶;伍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10%~30%[1],差异较大.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患者精神紧张,轻者随着侧枝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2],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本文着重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作者:崔殿龙;吴晓安;崔宾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FHIT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FHIT蛋白与HPV16/18-E6蛋白在86例宫颈腺癌组织和2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5%,较慢性宫颈炎组织100.0%明显降低(P<0.01);HPV16/18-E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1%,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4.2%(P<0.01).FHIT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有关,G2、G3组FHIT阳性表达率为39.4%和22.7%,均明显低于G1组(P<0.05),透明细胞腺癌FHIT阳性表达率为22.2%,明显低于其它类型宫颈腺癌(P<0.05).HPV16/18-E6蛋白表达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及FHIT表达缺失密切相关.
作者:王喜梅;陈良富;李树平;孙雷;郑仁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化学治疗颌面、口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我国研制的ZAY-B型电化学治疗仪和特制的铂金电极针治疗161例颌面、口腔肿瘤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和肿瘤体积选择麻醉方法.经过套管针将治疗电极直接插入瘤体,保护瘤体周围的正常组织,将电极连接至电化学治疗仪开始治疗.治疗电压6~8 V,电流保持在60~100 mA,电量按肿瘤直径每1 cm给80~100 C.结果161例中CR 71例(44.1%),PR 56例(34.8%),NC 23例(14.3%),PD11例(6.8%),CR+PR为78.9%(127/161).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149/161)、63.4%(102/161)和36.0%(58/161).结论电化学疗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对容貌及器官功能影响小,是治疗颌面、口腔肿瘤的1种全新方法.
作者:李京宏;辛育龄;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草酸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与顺铂或卡铂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1个环状大基团(1,2-二氨基环己烷),草酸铂-DNA复合物一旦形成,对DNA修复有更大的抵抗力,能更有效的抑制DNA复制.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草酸铂对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都显示出抗瘤活性,尤其对顺铂和卡铂耐药的结直肠癌瘤株有抗瘤活性[1],因此被用于许多肿瘤的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更重要,以草酸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尤其是草酸铂联合5-FU/CF已经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
作者:赵国光;何友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紫杉醇(PTX)加卡铂(CBP)(TC方案)与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6例初治晚期NSCLC依照患者就诊化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入TC组和NP组,化疗2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TC组完全缓解率为10.7%,部分缓解率为42.9%,总有效率为53.6%,NP组完全缓解率为7.1%,部分缓解率为42.9%,总有效率为50.0%,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TC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均比NP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方案和NP方案均可作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施亚斌;朱雪红;何景生;宋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体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及良性肺部疾病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呈阴性或基本不表达;肺癌组IL-4、IL-6、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IFN-γ元阳性表达(0/52),IL-2则仅有2例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肺部疾病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6,0.007;0.004,0.003);且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925,0.752,0.868,0.780,0.949).化疗后IL-4、IL-6、IL-10的阳性表达较化疗前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03,0.001,0.002),而IFNγ、IL-2阳性表达较化疗前有显著增加(P值均<0.001).结论肺癌患者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受抑,Th2类因子呈强势表达;化疗可使肺癌患者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向Th1类逆转.
作者:梁婧;李岩;刘文波;许晓群;赵跃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并存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70岁以上胃癌患者并存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结果.结果并存心血管疾病56例、呼吸系统疾病34例、糖尿病15例、肝功能不全8例、肾功能不全5例、营养不良3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9例,其中切口感染8例、腹腔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10例、胸腔积液7例、吻合口漏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并存疾病增加了高龄胃癌患者手术风险,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加强对并存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不仅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作者:黄权;雷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增生、癌前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差异同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和蛋白印迹检测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纤维腺瘤)、癌前病变(乳腺囊性增生症)、非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中Annexin A1的表达情况.结果Annexin A1的染色评分在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为1.5328±0.45603;在20例良性病变为1.3250±0.56928;在20例癌前病变为0.9125±0.40324;在20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为0.1550±0.20125;在40例浸润性导管癌为0.1038±0.12004.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癌3组间差异显著(P<0.01).乳腺囊性增生症、良性增生、乳腺癌3组间差异显著(P<0.01).良性增生与正常组织之间,非浸润导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中Annexin A1表达水平与乳腺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绝经与否、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等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印迹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Annexin A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下调程度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及恶性度密切相关,提示Annexin A1可以作为乳腺癌发生趋势预测、早期诊断、评价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指标.
作者:张敏;王金穗;曹云山;李妘;朱任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切缘残留癌(简称切缘癌)的原因,寻找降低切缘癌发生率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 402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将切缘癌分为原位癌、浸润癌、切缘黏膜下层见有脉管内癌栓(简称切缘癌栓)等类型进行观察.结果5 402例病例中,男3 191例,女2 211例,年龄28~86岁,中位年龄55岁.按原发癌不同分为:颈段癌29例,胸上段癌751例,胸中段癌3 964例,胸下段癌539例,多灶癌90例,双原癌29例.5 402例标本按年计算切缘癌发生率为5.4%~7.9%,平均发生率为6.7%(361/5 402),上切缘癌发生率为5.5%(299/5 402),下切缘癌发生率为0.9%(47/5402),上、下切缘癌发生率为0.3%(15/5 402).颈段食管癌、多灶癌的上切缘癌发生率分别为17.2%(5/29)、13.3%(12/90).双原癌病例下切缘浸润癌的发生率为27.6%(8/29).切缘癌中原位癌、切缘癌栓、浸润癌的构成比分别为41.0%(154/376)、7.7%(29/376)、51.3%(193/376).结论食管癌术后上、下切缘都有发生切缘癌的可能,少数情况下可以同时发生,双原癌者下切缘癌发生率较大,其它食管癌均以上切缘癌发生率较大.食管癌术后切缘癌的发生与病变到切缘的距离负相关,但单纯增加距离不能完全避免切缘癌,常规术中切缘冷冻切片检查,可望真正降低切缘癌的发生率.
作者:赵一电;郭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因胶质瘤常呈浸润性生长,且多处于脑部重要结构,手术无法做到真正的彻底全切,单纯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25%,治率较低.胶质瘤术后合理的放化疗总体上可以改善生存,已成为当前此类肿瘤治疗的主流方法,在此将近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概述.
作者:顾科;张军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8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20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同期中老年乳腺癌病例作对照分析.结果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61%、47.80%;中老年乳腺癌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60%、50.70%,2组5年、10年生存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水平是影响青年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本组青年乳腺癌预后与中老年乳腺癌预后相近,综合治疗可能改善生存期.
作者:安松林;方志沂;于泳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