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运良
目的了解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996年193例喉癌进行全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局部复发的18例患者进行总结,明确局部复发的部位、时间以及再次治疗的效果.结果 全喉切除术后18例(9.3%)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部位:气管造瘘口复发6例(33.3%)、咽复发11例(61.1%)、气管造瘘口合并咽复发1例(5.6%).复发患者中有2例同时合并颈段食管受累(11.1%).局部复发的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0.2个月.复发患者的3年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20.0%和0.复发后距死亡的间隔时间为2~51个月,平均23.7个月.造瘘口复发和咽复发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2/6)和63.6%(7/11).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局部手术的7例生存均超过3年,经再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患者的生存率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包括造瘘口和咽部复发.局部复发后的预后很差.咽部复发者较造瘘口复发者预后好,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巍巍;谢汝华;陈直华;区深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1997年7月~2001年6月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旭;关庆捷;李芳;白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分别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6.47%(18/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范围均未超出肿瘤远侧3.0 cm;23.53%(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蛋白表达,表达范围亦未超出肿瘤远侧3.0 cm;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直肠肿瘤远侧3.0 cm可能是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
作者:邓海军;李国新;卿三华;黄祥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肺癌、乳腺癌、胃癌及卵巢癌为多见[1].如何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是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课题.
作者:刘新兰;李云霞;王轶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生物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后的另1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手段,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生物治疗的发展,目前乳腺癌的生物治疗已成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作者:张涛;张保宁;宣立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DNA倍体、p21及p53基因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荧光免疫技术,对39例卵巢癌组织的卵巢癌细胞和9例正常卵巢组织的卵巢细胞的染色体倍体、p21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DNA的异倍体率、p21、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FCM定量测定卵巢癌细胞中的DNA倍体、p21及p53基因表达产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淑琴;冯秋红;刘荷一;左连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NDV-ATV)治疗胃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胃癌术后(术后2、3、4、5周)NDV-ATV治疗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以15例术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胃癌患者作对照.结果对照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CD+8逐渐升高,以术后3周内升高为明显.NDV-ATV治疗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CD+8上升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第1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DV-ATV可同时视为1种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作者:吴淼;余佩武;曾冬竹;雷晓;周立新;饶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序贯联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化疗致骨髓抑制的87例患者,分为G-CSF→GM-CSF组、GM-CSF→G-CSF组给药治疗.于用药后第3、6、9、12、16、20天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用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8.0×109/L者,共有18例被退出,69例进入随后的研究.用药后第6天,G-CSF→GM-CSF组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GM-CSF→G-CS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9、12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6、2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组血小板计数均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CSF→GM-CSF序贯用药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优于GM-CSF→G-CSF,而不良反应不加重.
作者:陈琳;罗树春;吴琦;张明;贺盛光;谢可;叶乃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25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87例.<60岁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4.6%,≥60岁者为36.6%;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2%;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7%,贲门癌为22.1%;颈部吻合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0%,弓下吻合者为22.3%;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吻合部位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纠正缺氧可以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华;杨捷生;陈于平;陈玉泉;杨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卵巢癌患者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60%~70%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经典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配合术后多疗程化疗,尽管多数患者初对联合治疗有一定的反应,但常因复发不治而死亡,其5年生存率仅为20%~30%[1].
作者:赵清平;高国兰;彭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K19 mRNA检测对判断乳腺癌微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6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和综合治疗6个月、1年后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状况,并以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66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CK19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0/66)和3.3%(1/30),30正常健康女性均阴性,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分别为97.7%(43/44)和77.3%(17/22),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6个月和1年后阳性率分别为28.8%(19/66)和33.3%(22/66),与术前(90.9%,60/66)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K19 mRNA检测可以早期预测乳腺癌发生的血道微转移.
作者:胡相起;高继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联合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抗性克隆,采用PCR方法检测HSV-TK基因整合情况.取滴度高的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经G418筛选后,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将MA782/5S-8102和MA782/5S-8102/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给予10 tg/ml GCV,4天后采用MTT法计算细胞成活率(SR),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 GINaTK载体成功转入包装细胞PA317,病毒滴度为4.0×104 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MA782/5S-8102,成功得到了表达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当MA782/5S-8102/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10%时,低浓度(10 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RV-HSV-TK/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存在旁观者效应.
作者:陈道桢;张丽珊;鲁晓萱;王静;李淑锋;苏宁;刘璐;黄鹰;童冠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探讨胆管良性疾病胆肠内引流术后胆管癌发生的原因,对我院1980年~2001年胆管良性疾病行胆肠内引流术的58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各术式与胆管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褚光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放疗技术比较复杂,为使乳腺肿瘤得到足量照射,又要保护正常肺组织,切线野照射常采用独立准直器或半野挡块照射技术.我们采用低熔点铅挡块的半野照射技术,较好解决了此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志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肿瘤转移者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和P<0.05).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表达率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γ1=0.3622,P<0.05;γ2=0 3833,P<0.05),而c-erbB-2表达率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肿瘤转移促进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和CD44V6表达有助于肿瘤预后的判断.
作者:周振英;王书奎;朱月清;吴晓柳;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然而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探讨肿瘤发生的细胞周期机制:肿瘤是1类细胞周期失控性疾病,所有体外或体内因素的作用都可以归结到影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乳腺癌的发生也不例外.
作者:周素梅;吴亚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我们采用腹腔灌注顺铂(DDP)+足叶乙甙(Vp-16),同时联合静脉化疗用于26例卵巢癌的二线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国兰;杨运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x,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检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brex与胰腺癌PC-3细胞VEGF和PGE2表达间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抑制PC-3细胞株中VEGF和PGE2的表达,且VEGF和PGE2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PC-3细胞VEGF的分泌,而PGE2则可能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谢传高;王兴鹏;董育玮;杜勤;蔡建庭;钱可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结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临床研究,一组140例行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放化组),另一组140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0Co γ射线常规照射,DT 60~70 Gy;化疗在放疗后1个月内进行,每3周化疗1个周期,共4~6个周期.2组均随访3年.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 1%、45.0%、34.2%和46.4%、32.1%、17.8%,放化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2组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放化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良宝;刘士霞;王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MMP-9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47.06%(40/85);MMP-9阳性表达率为43.53%(37/85).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与MMP-9表达显著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脉管浸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28.13%和28.13%,其他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5%、71.19%和59.3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均<0.05).结论 CD44V6和MMP-9表达的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张成武;裘华森;邹寿椿;赵大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