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良宝;刘士霞;王清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联合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抗性克隆,采用PCR方法检测HSV-TK基因整合情况.取滴度高的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经G418筛选后,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将MA782/5S-8102和MA782/5S-8102/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给予10 tg/ml GCV,4天后采用MTT法计算细胞成活率(SR),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 GINaTK载体成功转入包装细胞PA317,病毒滴度为4.0×104 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MA782/5S-8102,成功得到了表达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当MA782/5S-8102/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10%时,低浓度(10 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RV-HSV-TK/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存在旁观者效应.
作者:陈道桢;张丽珊;鲁晓萱;王静;李淑锋;苏宁;刘璐;黄鹰;童冠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结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临床研究,一组140例行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放化组),另一组140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0Co γ射线常规照射,DT 60~70 Gy;化疗在放疗后1个月内进行,每3周化疗1个周期,共4~6个周期.2组均随访3年.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 1%、45.0%、34.2%和46.4%、32.1%、17.8%,放化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2组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放化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良宝;刘士霞;王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MMP-9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47.06%(40/85);MMP-9阳性表达率为43.53%(37/85).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与MMP-9表达显著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脉管浸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28.13%和28.13%,其他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5%、71.19%和59.3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均<0.05).结论 CD44V6和MMP-9表达的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张成武;裘华森;邹寿椿;赵大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移植7天后开始腹腔内注射Marimastat,隔天1次,剂量为0 mg/kg(对照组)、10 mg/kg、30 mg/kg、60 mg/kg(治疗组),共用8周,第9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大小、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MMP-9的高表达率、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原位肿瘤瘤重明显较对照组轻,肿瘤肝脏转移、腹膜转移、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组织MMP-9高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Marimastat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Mari-mastat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林峰;朱雄伟;王强;江道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纤支镜取材,检测c-erbB-2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纤支镜取材,再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0.0%,有显著性差异;c-erbB-2蛋白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术前纤支镜取材测定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定.
作者:尹小川;肖正清;刘耕云;陆桂君;付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肿瘤转移者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和P<0.05).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表达率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γ1=0.3622,P<0.05;γ2=0 3833,P<0.05),而c-erbB-2表达率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肿瘤转移促进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和CD44V6表达有助于肿瘤预后的判断.
作者:周振英;王书奎;朱月清;吴晓柳;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后5年生存率仅为25%~30%[2],由于其无特异性症状,部位隐蔽,又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并且卵巢肿瘤类型很多,其大小、性状各异.当卵巢肿块增大出现扭转、破裂、感染、恶变等并发症时,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我院近6年来收治卵巢肿瘤81例,现将11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NDV-ATV)治疗胃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胃癌术后(术后2、3、4、5周)NDV-ATV治疗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以15例术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胃癌患者作对照.结果对照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CD+8逐渐升高,以术后3周内升高为明显.NDV-ATV治疗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CD+8上升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第1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DV-ATV可同时视为1种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作者:吴淼;余佩武;曾冬竹;雷晓;周立新;饶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对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292例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及134例健康人的血清TSGF水平.结果各种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x±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0.7±12.6)U/ml V.s(54.5±5.2)U/ml,P<0.01];肿瘤转移患者血清TSGF水平高于局部复发组[(73.1±13.1)U/ml V.s(67.7±9.9)U/ml,P<0.0L],尤其是肺、骨转移癌患者(P<0.01);以64 U/ml为临界值时,TSGF检测复发转移瘤的敏感性为69.5%、特异性为97.0%.结论血清TSGF水平对恶性肿瘤的监测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和广谱性,是监测其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陶文;陈煌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x,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检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brex与胰腺癌PC-3细胞VEGF和PGE2表达间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抑制PC-3细胞株中VEGF和PGE2的表达,且VEGF和PGE2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PC-3细胞VEGF的分泌,而PGE2则可能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谢传高;王兴鹏;董育玮;杜勤;蔡建庭;钱可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1997年7月~2001年6月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旭;关庆捷;李芳;白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制备ARL-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ARL-1原核表达载体,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制备ARL-1重组蛋白,再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制备ARL-1特异性抗体.结果 ARL-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经Ni+-NTA(次氮基三乙酸)琼脂柱纯化,获得纯蛋白,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制备出抗人ARL-1特异性抗体,经环状沉淀试验及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出抗体效价达1:20 000.结论人类ARL-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ARL-1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并且探讨用此抗体携带放射性同位素或抗肿瘤药物对于肝癌细胞进行定向性杀伤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郑春华;周胜华;万腊香;曹德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意外情况发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1年来5 16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中意外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结果术中发生胸主动脉出血39例(0.76%),奇静脉损伤45例(0.87%),气管、支气管损伤23例(0.45%),胸导管损伤55例(1.06%),脾脏出血30例(0.58%),胃左血管出血19例(0.37%),食管胃吻合口出血18例(0.35%),颈内静脉出血1例.术中意外情况总发生率为4.45%(230/5 165).结论术前检查完善、准备充分、准确评估肿瘤外侵程度和范围及术中沉着冷静和扎实的基本功,是防治术中发生各种意外情况的关键.
作者:张兴国;李道堂;罗景玉;刘希斌;李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制剂(乌体林斯)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Lovo结肠癌细胞株按不同的浓度加入草分枝杆菌制剂,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癌细胞周期动力学进行检测,同时观察草分枝杆菌制剂对大肠癌细胞株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草分枝杆菌制剂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药物处理后各组S期细胞数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0.01);加入草分枝杆菌制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对比研究中发现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乌体林斯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结论草分枝杆菌制剂不仅能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而且能通过调控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而促进其凋亡.乌体林斯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显著减轻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强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有利于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刘福坤;祁晓平;陈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由于卵巢癌缺乏早期症状,约有70%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早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仅为20%~30%[1].所以,寻找有效的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方法是1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作者:罗军;谢兰;彭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序贯联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化疗致骨髓抑制的87例患者,分为G-CSF→GM-CSF组、GM-CSF→G-CSF组给药治疗.于用药后第3、6、9、12、16、20天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用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8.0×109/L者,共有18例被退出,69例进入随后的研究.用药后第6天,G-CSF→GM-CSF组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GM-CSF→G-CS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9、12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6、2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组血小板计数均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CSF→GM-CSF序贯用药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优于GM-CSF→G-CSF,而不良反应不加重.
作者:陈琳;罗树春;吴琦;张明;贺盛光;谢可;叶乃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不典型增生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及PCNA在23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的预后意义.结果COX-2、PCN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者(P<0.0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0.01);COX-2及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均密切相关(P<0.01);COX-2阳性表达及PCNA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或低表达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OX-2表达、浸润深度、血管浸润均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COX-2、PCNA在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石海;许建明;胡乃中;谢惠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贲门癌1种新的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CR-ELISA法测定30例贲门癌、癌旁、残端组织和10例正常黏膜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贲门癌组织中28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为93.3%,高于癌旁(66.7%)和残端组织(13 3%)端粒酶活性;而正常黏膜均为阴性.结论端粒酶表达具有很高的肿瘤特异性,对贲门癌的临床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尚晓滨;李保庆;刘俊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8年8月以来,我们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TACE),其中1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栓塞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华;罗伟炎;罗雄辉;陈育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国内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见方法是膀胱腔内灌注抗癌药或免疫制剂.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我们对4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术后应用吡喃阿霉素(THP-adriamycin,pirarubicin,THP)做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涂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