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新华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MMP-9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47.06%(40/85);MMP-9阳性表达率为43.53%(37/85).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与MMP-9表达显著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脉管浸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28.13%和28.13%,其他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5%、71.19%和59.3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均<0.05).结论 CD44V6和MMP-9表达的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张成武;裘华森;邹寿椿;赵大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措施之一,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我们采用含顺铂化疗方案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并应用盐酸格拉司琼控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妍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由于卵巢癌缺乏早期症状,约有70%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早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仅为20%~30%[1].所以,寻找有效的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方法是1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作者:罗军;谢兰;彭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肿瘤转移者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和P<0.05).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表达率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γ1=0.3622,P<0.05;γ2=0 3833,P<0.05),而c-erbB-2表达率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肿瘤转移促进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和CD44V6表达有助于肿瘤预后的判断.
作者:周振英;王书奎;朱月清;吴晓柳;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25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87例.<60岁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4.6%,≥60岁者为36.6%;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2%;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7%,贲门癌为22.1%;颈部吻合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0%,弓下吻合者为22.3%;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吻合部位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纠正缺氧可以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华;杨捷生;陈于平;陈玉泉;杨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纤支镜取材,检测c-erbB-2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纤支镜取材,再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0.0%,有显著性差异;c-erbB-2蛋白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术前纤支镜取材测定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定.
作者:尹小川;肖正清;刘耕云;陆桂君;付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探讨胆管良性疾病胆肠内引流术后胆管癌发生的原因,对我院1980年~2001年胆管良性疾病行胆肠内引流术的58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各术式与胆管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褚光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阿霉素(ADM)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方法选用ADM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正常组:实验第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 ml/kg,1次/天.治疗组:实验第1~9天注射参麦注射液,每天3 ml/kg,1次/天,第4天注射阿霉素,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 mg/ml,每次3 mg/kg.对照组实验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 ml/kg,1次/天.第4天注射阿霉素,以后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 mg/ml,每次3 mg/kg.到期测定血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对照组SOD水平则显著低于治疗组,即加用SMI可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SMI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肌损伤,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参麦注射液有抗氧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血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心肌病理计分下降.结论 参麦注射液有抗氧化作用和对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寻找有效的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保护药物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马琍;卢致辉;章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意外情况发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1年来5 16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中意外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结果术中发生胸主动脉出血39例(0.76%),奇静脉损伤45例(0.87%),气管、支气管损伤23例(0.45%),胸导管损伤55例(1.06%),脾脏出血30例(0.58%),胃左血管出血19例(0.37%),食管胃吻合口出血18例(0.35%),颈内静脉出血1例.术中意外情况总发生率为4.45%(230/5 165).结论术前检查完善、准备充分、准确评估肿瘤外侵程度和范围及术中沉着冷静和扎实的基本功,是防治术中发生各种意外情况的关键.
作者:张兴国;李道堂;罗景玉;刘希斌;李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在2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取45个癌结节,分别在癌结节中间、癌旁肝组织等部位取组织4块,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9个结节有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其中癌结节肉眼小于3cm者13个,大于3 cn者6个.26个癌结节无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其中癌结节直径大于3 cm者24个,小于3 cm者2个.20例中有13例合并肝硬化,17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HBsAg阳性.结论病理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学指标.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后5年生存率仅为25%~30%[2],由于其无特异性症状,部位隐蔽,又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并且卵巢肿瘤类型很多,其大小、性状各异.当卵巢肿块增大出现扭转、破裂、感染、恶变等并发症时,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我院近6年来收治卵巢肿瘤81例,现将11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c-myc、p16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171例胃癌及相关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p16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c-myc蛋白的表达率均高,p16蛋白表达率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p16蛋白表达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织中,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组c-myc和p16蛋白表达率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组c-myc蛋白表达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1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c-myc的高表达及p16的失活具有协同性,c-myc的激活,p16的失活可能是端粒酶活化的1个必要条件.
作者:顾艳宏;赵志泉;张国新;张红杰;郝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10例正常食管黏膜、35例癌旁食管黏膜上皮,120例食管癌组织微阵列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细胞未见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癌旁黏膜上皮和癌组织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和81.7%.癌组织hTRT的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 05).结论端粒酶hTRT的激活表达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hTRT的重新激活可能在食管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吴名耀;吴贤英;庄楚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K19 mRNA检测对判断乳腺癌微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6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和综合治疗6个月、1年后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状况,并以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66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CK19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0/66)和3.3%(1/30),30正常健康女性均阴性,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分别为97.7%(43/44)和77.3%(17/22),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6个月和1年后阳性率分别为28.8%(19/66)和33.3%(22/66),与术前(90.9%,60/66)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K19 mRNA检测可以早期预测乳腺癌发生的血道微转移.
作者:胡相起;高继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不典型增生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及PCNA在23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的预后意义.结果COX-2、PCN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者(P<0.0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0.01);COX-2及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均密切相关(P<0.01);COX-2阳性表达及PCNA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或低表达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COX-2表达、浸润深度、血管浸润均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COX-2、PCNA在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石海;许建明;胡乃中;谢惠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制备ARL-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ARL-1原核表达载体,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制备ARL-1重组蛋白,再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制备ARL-1特异性抗体.结果 ARL-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经Ni+-NTA(次氮基三乙酸)琼脂柱纯化,获得纯蛋白,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制备出抗人ARL-1特异性抗体,经环状沉淀试验及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出抗体效价达1:20 000.结论人类ARL-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ARL-1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并且探讨用此抗体携带放射性同位素或抗肿瘤药物对于肝癌细胞进行定向性杀伤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郑春华;周胜华;万腊香;曹德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移植7天后开始腹腔内注射Marimastat,隔天1次,剂量为0 mg/kg(对照组)、10 mg/kg、30 mg/kg、60 mg/kg(治疗组),共用8周,第9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大小、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MMP-9的高表达率、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原位肿瘤瘤重明显较对照组轻,肿瘤肝脏转移、腹膜转移、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组织MMP-9高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Marimastat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Mari-mastat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林峰;朱雄伟;王强;江道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国内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见方法是膀胱腔内灌注抗癌药或免疫制剂.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我们对4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术后应用吡喃阿霉素(THP-adriamycin,pirarubicin,THP)做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涂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8年8月以来,我们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TACE),其中1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栓塞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华;罗伟炎;罗雄辉;陈育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肺癌、乳腺癌、胃癌及卵巢癌为多见[1].如何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是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课题.
作者:刘新兰;李云霞;王轶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