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丽;马琍;卢致辉;章卫华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阿霉素,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心肌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阿霉素(ADM)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方法选用ADM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正常组:实验第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 ml/kg,1次/天.治疗组:实验第1~9天注射参麦注射液,每天3 ml/kg,1次/天,第4天注射阿霉素,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 mg/ml,每次3 mg/kg.对照组实验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 ml/kg,1次/天.第4天注射阿霉素,以后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 mg/ml,每次3 mg/kg.到期测定血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对照组SOD水平则显著低于治疗组,即加用SMI可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SMI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肌损伤,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参麦注射液有抗氧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血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心肌病理计分下降.结论 参麦注射液有抗氧化作用和对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寻找有效的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保护药物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分别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6.47%(18/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范围均未超出肿瘤远侧3.0 cm;23.53%(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蛋白表达,表达范围亦未超出肿瘤远侧3.0 cm;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直肠肿瘤远侧3.0 cm可能是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

    作者:邓海军;李国新;卿三华;黄祥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

    目的了解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996年193例喉癌进行全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局部复发的18例患者进行总结,明确局部复发的部位、时间以及再次治疗的效果.结果 全喉切除术后18例(9.3%)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部位:气管造瘘口复发6例(33.3%)、咽复发11例(61.1%)、气管造瘘口合并咽复发1例(5.6%).复发患者中有2例同时合并颈段食管受累(11.1%).局部复发的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0.2个月.复发患者的3年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20.0%和0.复发后距死亡的间隔时间为2~51个月,平均23.7个月.造瘘口复发和咽复发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2/6)和63.6%(7/11).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局部手术的7例生存均超过3年,经再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患者的生存率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主要包括造瘘口和咽部复发.局部复发后的预后很差.咽部复发者较造瘘口复发者预后好,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巍巍;谢汝华;陈直华;区深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癌患者术后NDV-ATV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城鸡瘟病毒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NDV-ATV)治疗胃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胃癌术后(术后2、3、4、5周)NDV-ATV治疗患者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以15例术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胃癌患者作对照.结果对照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CD+8逐渐升高,以术后3周内升高为明显.NDV-ATV治疗组,术后CD+3、CD+4、NK细胞所占百分比和CD+4/CD+8上升速度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高于未接受NDV-ATV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第1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DV-ATV可同时视为1种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作者:吴淼;余佩武;曾冬竹;雷晓;周立新;饶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银环蛇毒素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银环蛇毒素及其若干组分在体外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银环蛇粗毒,应用MTT法、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等研究毒素对K562细胞株的凋亡作用.结果除Ⅵ峰毒素外,银环蛇粗毒及分离的部分组分Ⅳ峰、Ⅶ峰和Ⅷ峰等毒素的荧光显微图未见特征性的凋亡小体,DNA含量分布组方图中的二倍体峰前未见G1细胞群.结论银环蛇毒对K562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并非是细胞凋亡作用,而是致细胞坏死,而粗毒中的某些组分可能具有促K562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陈勇;刘洁生;荻静芳;邢少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力尔凡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肺癌、乳腺癌、胃癌及卵巢癌为多见[1].如何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是肿瘤姑息治疗的重要课题.

    作者:刘新兰;李云霞;王轶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IL-12和sTNFR-Ⅰ水平的改变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IL-12和sTNFR-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IL-12和sTNFR-Ⅰ水平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癌组治疗前IL-12水平降低,sTNFR-Ⅰ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IL-12水平升高,sTNFR-Ⅰ水平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应用组血清IL-12水平升高和sTNFR-Ⅰ水平下降更显著.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2和sTNFR-Ⅰ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给予合理的过继免疫治疗能增强这种作用.

    作者:黄文;周殿元;许刚;王继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18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25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87例.<60岁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4.6%,≥60岁者为36.6%;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2%;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7%,贲门癌为22.1%;颈部吻合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0%,弓下吻合者为22.3%;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吻合部位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纠正缺氧可以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华;杨捷生;陈于平;陈玉泉;杨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在2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取45个癌结节,分别在癌结节中间、癌旁肝组织等部位取组织4块,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9个结节有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其中癌结节肉眼小于3cm者13个,大于3 cn者6个.26个癌结节无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其中癌结节直径大于3 cm者24个,小于3 cm者2个.20例中有13例合并肝硬化,17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HBsAg阳性.结论病理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学指标.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TRAIL与低剂量5-Fu联用高效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5-Fu联用是否存在协同性杀伤大肠癌细胞的作用,以及这种杀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大肠腺癌细胞株HT29.TRAIL、5-Fu、或2药联用24 h,采用MTT法测试细胞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透射电镜下观察亚细胞形态.结果①HT29细胞对TRAIL不敏感,100 ng/mlTRAIL只能杀伤4.50%±0.26%的细胞,ID 50>1 000 ng/ml.细胞对5-Fu相对敏感,存在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②TRAIL与阿霉素联用呈现高效协同作用,表现为亚毒性浓度TRAIL(100 ng/ml)与亚毒性浓度5-Fu(100μg/ml)联用可杀死60.00%±0.45%的HT29细胞.③流式细胞术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协同性杀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结论大肠腺癌细胞株HT29对TRAIL不敏感,但TRAIL与亚毒性浓度5-Fu联用表现出高效的杀灭肿瘤细胞作用,这种细胞毒性作用主要由凋亡介导.

    作者:徐莉红;邓长生;刘诗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放疗及放、化疗结合治疗食管癌280例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结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临床研究,一组140例行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放化组),另一组140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0Co γ射线常规照射,DT 60~70 Gy;化疗在放疗后1个月内进行,每3周化疗1个周期,共4~6个周期.2组均随访3年.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 1%、45.0%、34.2%和46.4%、32.1%、17.8%,放化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2组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放化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良宝;刘士霞;王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腔灌注顺铂足叶乙甙联合静脉化疗用于卵巢癌的二线治疗

    近年我们采用腹腔灌注顺铂(DDP)+足叶乙甙(Vp-16),同时联合静脉化疗用于26例卵巢癌的二线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国兰;杨运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的抑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有密切关系.和bcl-2家族一样,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IAP)也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成分.

    作者:杨建辉;许辉东;李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状腺肿瘤组织中c-myc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甲状腺腺瘤和3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c-myc和PCNA的表达.结果 c-myc和PCNA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和80.0%(24/30),显著高于腺瘤组织分别为42.9%(12/28),53.6%(15/28),P<0.05.腺瘤组织中c-myc主要表达于细胞核,阳性率为83.3%;而腺癌组织则多表达于细胞质,阳性率为88.9%.甲状腺肿瘤中c-myc表达和PC-NA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检测c-myc、PCNA的表达有助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甲状腺肿瘤中c-myc表达与PCNA表达无协同作用.

    作者:罗泊涛;李德祥;郑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yclin D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然而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探讨肿瘤发生的细胞周期机制:肿瘤是1类细胞周期失控性疾病,所有体外或体内因素的作用都可以归结到影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乳腺癌的发生也不例外.

    作者:周素梅;吴亚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胸苷激酶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性研究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联合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抗性克隆,采用PCR方法检测HSV-TK基因整合情况.取滴度高的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经G418筛选后,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将MA782/5S-8102和MA782/5S-8102/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给予10 tg/ml GCV,4天后采用MTT法计算细胞成活率(SR),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 GINaTK载体成功转入包装细胞PA317,病毒滴度为4.0×104 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MA782/5S-8102,成功得到了表达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当MA782/5S-8102/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10%时,低浓度(10 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RV-HSV-TK/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存在旁观者效应.

    作者:陈道桢;张丽珊;鲁晓萱;王静;李淑锋;苏宁;刘璐;黄鹰;童冠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的免疫增强剂-草分枝杆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制剂(乌体林斯)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Lovo结肠癌细胞株按不同的浓度加入草分枝杆菌制剂,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癌细胞周期动力学进行检测,同时观察草分枝杆菌制剂对大肠癌细胞株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草分枝杆菌制剂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药物处理后各组S期细胞数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0.01);加入草分枝杆菌制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对比研究中发现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乌体林斯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结论草分枝杆菌制剂不仅能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而且能通过调控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而促进其凋亡.乌体林斯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显著减轻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强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有利于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刘福坤;祁晓平;陈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端粒酶活性及c-myc、p16表达与胃黏膜癌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c-myc、p16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171例胃癌及相关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p16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c-myc蛋白的表达率均高,p16蛋白表达率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p16蛋白表达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织中,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组c-myc和p16蛋白表达率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组c-myc蛋白表达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1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c-myc的高表达及p16的失活具有协同性,c-myc的激活,p16的失活可能是端粒酶活化的1个必要条件.

    作者:顾艳宏;赵志泉;张国新;张红杰;郝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腔鼻窦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报告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1997年7月~2001年6月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旭;关庆捷;李芳;白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brex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和PGE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x,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检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brex与胰腺癌PC-3细胞VEGF和PGE2表达间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抑制PC-3细胞株中VEGF和PGE2的表达,且VEGF和PGE2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PC-3细胞VEGF的分泌,而PGE2则可能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谢传高;王兴鹏;董育玮;杜勤;蔡建庭;钱可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癌组织中MMP-9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MMP-9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47.06%(40/85);MMP-9阳性表达率为43.53%(37/85).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与MMP-9表达显著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脉管浸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4V6和MMP-9均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28.13%和28.13%,其他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5%、71.19%和59.3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均<0.05).结论 CD44V6和MMP-9表达的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张成武;裘华森;邹寿椿;赵大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