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晓滨;李保庆;刘俊峰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结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临床研究,一组140例行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放化组),另一组140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0Co γ射线常规照射,DT 60~70 Gy;化疗在放疗后1个月内进行,每3周化疗1个周期,共4~6个周期.2组均随访3年.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 1%、45.0%、34.2%和46.4%、32.1%、17.8%,放化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2组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放化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良宝;刘士霞;王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肿瘤转移者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和P<0.05).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表达率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γ1=0.3622,P<0.05;γ2=0 3833,P<0.05),而c-erbB-2表达率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肿瘤转移促进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和CD44V6表达有助于肿瘤预后的判断.
作者:周振英;王书奎;朱月清;吴晓柳;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卵巢癌患者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60%~70%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经典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配合术后多疗程化疗,尽管多数患者初对联合治疗有一定的反应,但常因复发不治而死亡,其5年生存率仅为20%~30%[1].
作者:赵清平;高国兰;彭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甲状腺腺瘤和3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c-myc和PCNA的表达.结果 c-myc和PCNA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和80.0%(24/30),显著高于腺瘤组织分别为42.9%(12/28),53.6%(15/28),P<0.05.腺瘤组织中c-myc主要表达于细胞核,阳性率为83.3%;而腺癌组织则多表达于细胞质,阳性率为88.9%.甲状腺肿瘤中c-myc表达和PC-NA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检测c-myc、PCNA的表达有助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甲状腺肿瘤中c-myc表达与PCNA表达无协同作用.
作者:罗泊涛;李德祥;郑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由于卵巢癌缺乏早期症状,约有70%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早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仅为20%~30%[1].所以,寻找有效的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方法是1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作者:罗军;谢兰;彭芝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序贯联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化疗致骨髓抑制的87例患者,分为G-CSF→GM-CSF组、GM-CSF→G-CSF组给药治疗.于用药后第3、6、9、12、16、20天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用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8.0×109/L者,共有18例被退出,69例进入随后的研究.用药后第6天,G-CSF→GM-CSF组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GM-CSF→G-CS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9、12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6、2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组血小板计数均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CSF→GM-CSF序贯用药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优于GM-CSF→G-CSF,而不良反应不加重.
作者:陈琳;罗树春;吴琦;张明;贺盛光;谢可;叶乃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8年8月以来,我们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TACE),其中1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栓塞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华;罗伟炎;罗雄辉;陈育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制备ARL-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ARL-1原核表达载体,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制备ARL-1重组蛋白,再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制备ARL-1特异性抗体.结果 ARL-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经Ni+-NTA(次氮基三乙酸)琼脂柱纯化,获得纯蛋白,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制备出抗人ARL-1特异性抗体,经环状沉淀试验及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出抗体效价达1:20 000.结论人类ARL-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ARL-1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并且探讨用此抗体携带放射性同位素或抗肿瘤药物对于肝癌细胞进行定向性杀伤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郑春华;周胜华;万腊香;曹德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联合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抗性克隆,采用PCR方法检测HSV-TK基因整合情况.取滴度高的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经G418筛选后,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将MA782/5S-8102和MA782/5S-8102/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给予10 tg/ml GCV,4天后采用MTT法计算细胞成活率(SR),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 GINaTK载体成功转入包装细胞PA317,病毒滴度为4.0×104 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MA782/5S-8102,成功得到了表达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当MA782/5S-8102/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10%时,低浓度(10 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RV-HSV-TK/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存在旁观者效应.
作者:陈道桢;张丽珊;鲁晓萱;王静;李淑锋;苏宁;刘璐;黄鹰;童冠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银环蛇毒素及其若干组分在体外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银环蛇粗毒,应用MTT法、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等研究毒素对K562细胞株的凋亡作用.结果除Ⅵ峰毒素外,银环蛇粗毒及分离的部分组分Ⅳ峰、Ⅶ峰和Ⅷ峰等毒素的荧光显微图未见特征性的凋亡小体,DNA含量分布组方图中的二倍体峰前未见G1细胞群.结论银环蛇毒对K562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并非是细胞凋亡作用,而是致细胞坏死,而粗毒中的某些组分可能具有促K562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陈勇;刘洁生;荻静芳;邢少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1997年7月~2001年6月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旭;关庆捷;李芳;白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10例正常食管黏膜、35例癌旁食管黏膜上皮,120例食管癌组织微阵列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细胞未见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癌旁黏膜上皮和癌组织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和81.7%.癌组织hTRT的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 05).结论端粒酶hTRT的激活表达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hTRT的重新激活可能在食管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吴名耀;吴贤英;庄楚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纤支镜取材,检测c-erbB-2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纤支镜取材,再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0.0%,有显著性差异;c-erbB-2蛋白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术前纤支镜取材测定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定.
作者:尹小川;肖正清;刘耕云;陆桂君;付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K19 mRNA检测对判断乳腺癌微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6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和综合治疗6个月、1年后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状况,并以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结果 66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CK19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0/66)和3.3%(1/30),30正常健康女性均阴性,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分别为97.7%(43/44)和77.3%(17/22),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6个月和1年后阳性率分别为28.8%(19/66)和33.3%(22/66),与术前(90.9%,60/66)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K19 mRNA检测可以早期预测乳腺癌发生的血道微转移.
作者:胡相起;高继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25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87例.<60岁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4.6%,≥60岁者为36.6%;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7.2%;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7%,贲门癌为22.1%;颈部吻合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0%,弓下吻合者为22.3%;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吻合部位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监护,纠正缺氧可以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华;杨捷生;陈于平;陈玉泉;杨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5-Fu联用是否存在协同性杀伤大肠癌细胞的作用,以及这种杀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大肠腺癌细胞株HT29.TRAIL、5-Fu、或2药联用24 h,采用MTT法测试细胞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透射电镜下观察亚细胞形态.结果①HT29细胞对TRAIL不敏感,100 ng/mlTRAIL只能杀伤4.50%±0.26%的细胞,ID 50>1 000 ng/ml.细胞对5-Fu相对敏感,存在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②TRAIL与阿霉素联用呈现高效协同作用,表现为亚毒性浓度TRAIL(100 ng/ml)与亚毒性浓度5-Fu(100μg/ml)联用可杀死60.00%±0.45%的HT29细胞.③流式细胞术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协同性杀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结论大肠腺癌细胞株HT29对TRAIL不敏感,但TRAIL与亚毒性浓度5-Fu联用表现出高效的杀灭肿瘤细胞作用,这种细胞毒性作用主要由凋亡介导.
作者:徐莉红;邓长生;刘诗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DNA倍体、p21及p53基因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荧光免疫技术,对39例卵巢癌组织的卵巢癌细胞和9例正常卵巢组织的卵巢细胞的染色体倍体、p21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DNA的异倍体率、p21、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FCM定量测定卵巢癌细胞中的DNA倍体、p21及p53基因表达产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淑琴;冯秋红;刘荷一;左连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肾盂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占同期所有肾盂肿瘤的5.2%(5/97).中位年龄51岁(40~67岁),2例为早期(A期、B期),3例为晚期(D期).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例出现转移并辅助化疗或放疗.2例失访,其余3例2年内均死于肿瘤.结论肾盂鳞癌转移率高,预后差.
作者:王燕;钱洪;鲁海珍;杨秋敏;王子平;孙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意外情况发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1年来5 165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中意外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结果术中发生胸主动脉出血39例(0.76%),奇静脉损伤45例(0.87%),气管、支气管损伤23例(0.45%),胸导管损伤55例(1.06%),脾脏出血30例(0.58%),胃左血管出血19例(0.37%),食管胃吻合口出血18例(0.35%),颈内静脉出血1例.术中意外情况总发生率为4.45%(230/5 165).结论术前检查完善、准备充分、准确评估肿瘤外侵程度和范围及术中沉着冷静和扎实的基本功,是防治术中发生各种意外情况的关键.
作者:张兴国;李道堂;罗景玉;刘希斌;李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放疗技术比较复杂,为使乳腺肿瘤得到足量照射,又要保护正常肺组织,切线野照射常采用独立准直器或半野挡块照射技术.我们采用低熔点铅挡块的半野照射技术,较好解决了此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志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