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肾盂鳞状细胞癌5例的临床分析

王燕;钱洪;鲁海珍;杨秋敏;王子平;孙燕

关键词:肾盂肿瘤, 鳞状细胞癌, 鳞状化生
摘要:目的分析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例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肾盂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占同期所有肾盂肿瘤的5.2%(5/97).中位年龄51岁(40~67岁),2例为早期(A期、B期),3例为晚期(D期).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例出现转移并辅助化疗或放疗.2例失访,其余3例2年内均死于肿瘤.结论肾盂鳞癌转移率高,预后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新的免疫增强剂-草分枝杆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制剂(乌体林斯)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Lovo结肠癌细胞株按不同的浓度加入草分枝杆菌制剂,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癌细胞周期动力学进行检测,同时观察草分枝杆菌制剂对大肠癌细胞株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草分枝杆菌制剂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药物处理后各组S期细胞数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0.01);加入草分枝杆菌制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对比研究中发现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乌体林斯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结论草分枝杆菌制剂不仅能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而且能通过调控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而促进其凋亡.乌体林斯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显著减轻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增强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有利于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

    作者:刘福坤;祁晓平;陈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胸苷激酶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性研究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联合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GCV)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抗性克隆,采用PCR方法检测HSV-TK基因整合情况.取滴度高的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经G418筛选后,得到带有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将MA782/5S-8102和MA782/5S-8102/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给予10 tg/ml GCV,4天后采用MTT法计算细胞成活率(SR),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 GINaTK载体成功转入包装细胞PA317,病毒滴度为4.0×104 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MA782/5S-8102,成功得到了表达HSV-TK基因的MA782/5S-8102/TK细胞.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当MA782/5S-8102/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10%时,低浓度(10 μg/ml)的GCV就可将50%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RV-HSV-TK/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存在旁观者效应.

    作者:陈道桢;张丽珊;鲁晓萱;王静;李淑锋;苏宁;刘璐;黄鹰;童冠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brex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和PGE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x,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检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brex与胰腺癌PC-3细胞VEGF和PGE2表达间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抑制PC-3细胞株中VEGF和PGE2的表达,且VEGF和PGE2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COX-2可能参与了PC-3细胞VEGF的分泌,而PGE2则可能在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谢传高;王兴鹏;董育玮;杜勤;蔡建庭;钱可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放疗及放、化疗结合治疗食管癌280例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结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临床研究,一组140例行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放化组),另一组140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放射治疗采用60Co γ射线常规照射,DT 60~70 Gy;化疗在放疗后1个月内进行,每3周化疗1个周期,共4~6个周期.2组均随访3年.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 1%、45.0%、34.2%和46.4%、32.1%、17.8%,放化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2组局部控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放化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1).结论放射治疗后配合D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侯良宝;刘士霞;王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IL-12和sTNFR-Ⅰ水平的改变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IL-12和sTNFR-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IL-12和sTNFR-Ⅰ水平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癌组治疗前IL-12水平降低,sTNFR-Ⅰ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血清IL-12水平升高,sTNFR-Ⅰ水平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应用组血清IL-12水平升高和sTNFR-Ⅰ水平下降更显著.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2和sTNFR-Ⅰ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给予合理的过继免疫治疗能增强这种作用.

    作者:黄文;周殿元;许刚;王继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表达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肿瘤转移者CD44V5、CD44V6和c-erbB-2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和P<0.05).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细胞中CD44V5、CD44V6表达率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γ1=0.3622,P<0.05;γ2=0 3833,P<0.05),而c-erbB-2表达率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肿瘤转移促进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和CD44V6表达有助于肿瘤预后的判断.

    作者:周振英;王书奎;朱月清;吴晓柳;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吡喃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前国内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见方法是膀胱腔内灌注抗癌药或免疫制剂.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我们对4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在术后应用吡喃阿霉素(THP-adriamycin,pirarubicin,THP)做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涂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Marimastat对裸鼠原位种植人胃癌生长和转移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rimastat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移植7天后开始腹腔内注射Marimastat,隔天1次,剂量为0 mg/kg(对照组)、10 mg/kg、30 mg/kg、60 mg/kg(治疗组),共用8周,第9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大小、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MMP-9的高表达率、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原位肿瘤瘤重明显较对照组轻,肿瘤肝脏转移、腹膜转移、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组织MMP-9高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Marimastat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Mari-mastat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林峰;朱雄伟;王强;江道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纤支镜取材测定c-erbB-2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纤支镜取材,检测c-erbB-2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纤支镜取材,再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0.0%,有显著性差异;c-erbB-2蛋白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术前纤支镜取材测定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定.

    作者:尹小川;肖正清;刘耕云;陆桂君;付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胆管良性疾病胆肠内引流术后胆管癌发生原因的分析

    为了探讨胆管良性疾病胆肠内引流术后胆管癌发生的原因,对我院1980年~2001年胆管良性疾病行胆肠内引流术的58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各术式与胆管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褚光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明胶酶B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研究明胶酶B(gelatin B)及其相应的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中明胶酶B及TIMP-1的表达.结果明胶酶B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0%,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为0.343,P<0.05),TIM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0%,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为0.333,P<0.05).结论明胶酶B促进食管癌转移,TIMP-1对食管癌有独立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的明胶酶B及TIMP-1的表达,对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咏梅;严祥;吴静;祁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腔灌注顺铂足叶乙甙联合静脉化疗用于卵巢癌的二线治疗

    近年我们采用腹腔灌注顺铂(DDP)+足叶乙甙(Vp-16),同时联合静脉化疗用于26例卵巢癌的二线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国兰;杨运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端粒酶活性及c-myc、p16表达与胃黏膜癌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c-myc、p16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171例胃癌及相关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p16蛋白表达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c-myc蛋白的表达率均高,p16蛋白表达率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p16蛋白表达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织中,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组c-myc和p16蛋白表达率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组c-myc蛋白表达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1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c-myc的高表达及p16的失活具有协同性,c-myc的激活,p16的失活可能是端粒酶活化的1个必要条件.

    作者:顾艳宏;赵志泉;张国新;张红杰;郝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在2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取45个癌结节,分别在癌结节中间、癌旁肝组织等部位取组织4块,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9个结节有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其中癌结节肉眼小于3cm者13个,大于3 cn者6个.26个癌结节无完整窦内皮细胞围绕癌巢,其中癌结节直径大于3 cm者24个,小于3 cm者2个.20例中有13例合并肝硬化,17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HBsAg阳性.结论病理连续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病理学指标.

    作者:丁运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盐酸格拉司琼对含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患者的止吐疗效观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措施之一,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我们采用含顺铂化疗方案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并应用盐酸格拉司琼控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妍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TRAIL与低剂量5-Fu联用高效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5-Fu联用是否存在协同性杀伤大肠癌细胞的作用,以及这种杀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大肠腺癌细胞株HT29.TRAIL、5-Fu、或2药联用24 h,采用MTT法测试细胞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透射电镜下观察亚细胞形态.结果①HT29细胞对TRAIL不敏感,100 ng/mlTRAIL只能杀伤4.50%±0.26%的细胞,ID 50>1 000 ng/ml.细胞对5-Fu相对敏感,存在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②TRAIL与阿霉素联用呈现高效协同作用,表现为亚毒性浓度TRAIL(100 ng/ml)与亚毒性浓度5-Fu(100μg/ml)联用可杀死60.00%±0.45%的HT29细胞.③流式细胞术分析及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协同性杀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结论大肠腺癌细胞株HT29对TRAIL不敏感,但TRAIL与亚毒性浓度5-Fu联用表现出高效的杀灭肿瘤细胞作用,这种细胞毒性作用主要由凋亡介导.

    作者:徐莉红;邓长生;刘诗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腔鼻窦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报告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1997年7月~2001年6月共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旭;关庆捷;李芳;白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10例分析

    自1998年8月以来,我们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TACE),其中1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栓塞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华;罗伟炎;罗雄辉;陈育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I)对阿霉素(ADM)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作用.方法选用ADM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正常组:实验第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 ml/kg,1次/天.治疗组:实验第1~9天注射参麦注射液,每天3 ml/kg,1次/天,第4天注射阿霉素,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 mg/ml,每次3 mg/kg.对照组实验1~9天注射生理盐水,每天3 ml/kg,1次/天.第4天注射阿霉素,以后隔天1次,连用3次,用生理盐水配置成1 mg/ml,每次3 mg/kg.到期测定血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MD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对照组SOD水平则显著低于治疗组,即加用SMI可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SMI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肌损伤,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参麦注射液有抗氧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血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心肌病理计分下降.结论 参麦注射液有抗氧化作用和对阿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寻找有效的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保护药物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马琍;卢致辉;章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分别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6.47%(18/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范围均未超出肿瘤远侧3.0 cm;23.53%(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蛋白表达,表达范围亦未超出肿瘤远侧3.0 cm;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直肠肿瘤远侧3.0 cm可能是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

    作者:邓海军;李国新;卿三华;黄祥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