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质体rIL-2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鼠H22肝癌的体内实验研究

于静;赵治国;卢玫;段芳龄

关键词:脂质体rIL-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H22肝癌
摘要:目的:比较脂质体rIL-2和游离rIL-2分别联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鼠H22肝癌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超声波粉碎处理法制备脂质体rIL-2;选昆明鼠40只,随机分组进行体内治疗,游离rIL-2用量为脂质体rIL-2的3倍,观察瘤出现时间、瘤体积、瘤湿重及鼠体温的变化.结果:TIL+rIL-2组的瘤出现时间、瘤体积、瘤湿重分别为:15±2.5d、2.44±2.97cm3、4.7±2.0g;TIL+脂质体rIL-2组分别为:15±3.2d、2.27±2.58cm3、4.5±2.1g;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显出了肯定的治疗效果(P<0.05),但二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TIL+rIL-2组有明显发热反应,TIL+脂质体rIL-2组体温正常.结论:脂质体rIL-2较游离rIL-2抗肿瘤作用提高,副作用降低.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喉癌组织及其引流淋巴结中巨噬细胞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及其引流淋巴结中巨噬细胞(Mphi)表达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ABC法),对60例喉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 引流淋巴结石蜡切片中Mphi数目及形态进行检测.结果:未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及 其引流淋巴结中Mphi数目明显多于转移者(P〈0.01);且Mphi数目与临床分期有关,即随着病变范围的扩大,Mphi数目呈减少趋势.Mphi形态在未转移组中以多突形和梭形居多,在转移组中以小圆形细胞居多.结论:喉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引流淋巴结中Mphi的表达与喉癌的转移及发展有关,故Mphi检测对了解喉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预测转移及评估喉癌预后有一定义.

    作者:李巍;辛丁;郭丽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卵巢肿瘤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p16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33例卵巢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p16的表达.结果:卵巢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p1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卵巢没有p16表达的缺失,良性、交界性、恶性组p16表达明显下降(P<0.05).上皮性组晚期、残存癌灶≥2cm者p16表达明显低于早期、残存癌灶〈2cm者(P<0.05);p16表达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淋巴结转无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p16尚不能作为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16蛋白在卵巢肿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p16能否作为卵巢癌的预后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士伟;袁碧波;刘容珍;孙保存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多发生于青幼年卵巢组织内.1959年Teilum首次描述了该肿瘤的一些特征,而原发性纵隔内胚窦瘤(Primary mediastin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PMEST)较罕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该病患者,现结合文献资料,对该肿瘤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及病理特性进行讨论复习.

    作者:姚丽青;季天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

    宫颈癌的发病近年有逐年年轻化趋势,为提高年轻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功能完整及生活质量,我们为20例4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施行了卵巢自体带血管蒂移位及腹膜阴道延长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忠东;胡泳;曾宪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管生成与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转移组原发瘤灶MVD及瘤细胞VEGF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分别P<0.001和 P<0.02)及良性肿瘤组(两者均P<0.001).结论: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在促进乳腺癌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蒋晓山;黄信孚;李吉友;何洛文;刘美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DLF方案加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寻找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3月至1998年4月以DLF方案 (顺铂、醛氢叶酸、5-氟脲嘧啶)加与不加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晚期食管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8.7%,而对照组为43.3%,差异显著(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纳差、恶心或哎吐,其发生率为85.3%,但多为Ⅰ~Ⅱ级;白细胞下降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4%和63.45%,差异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白细胞下降少见;血小板下降两组分别为35.3%和10%,差异显著(P<0.05)但亦多为Ⅰ~Ⅱ级;口腔粘膜炎和腹痛、腹泻等副作用也比较轻.结论:我们认为DLFH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和方案.

    作者:孙君重;周萌;常占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临床及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对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手术2年后随访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结论: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志德;鲁学军;李玉林;寇伯君;吴珊;韩英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管内插管体外引流减少胰瘘的发生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严重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来随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的改进,胰瘘的并发率明显下降;本文报道施行该术式38例的有关资料,探讨防治胰瘘的若干措施.

    作者:赵海平;欧阳晓晖;吕冠栋;孔广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长春瑞宾(诺维本)单药治疗乳腺癌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目的:评价长春瑞宾(诺维本)单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乳腺癌患者20例,长春瑞宾30mg/m2第1、5日静点,每28天为一周期,每一患者2周期.静注恩丹西酮+地塞米松预防呕吐.结果:OR64.8%,其中CR10.5%.初次化疗患者OR高达91.7%,CR达16.7%;再次化疗患者仅有PR28.6%.乳腺原发灶OR83.3%,CR 16.7%;转移灶OR63.3%,CR9.1%,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灶OR62.5%,CR12.5%.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低下和呕吐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89.7%和51.3%;其中Ⅲ度以上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低下的发生率分别达28.3%和23.1%.Ⅲ度以上便秘的发生率为13.2%.结论:长春瑞宾单药治疗初发乳腺癌疗效较突出,耐受性亦较好,重度骨髓抑制和便秘需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天峰;刘淑俊;张力建;宋恕平;祝浩强;唐桂棣;徐农;张沂平;崔树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dm2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mdm2癌基因蛋白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临床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在52例GCT(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18例mdm2表达呈阳性,占34.6%,在Ⅰ~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32.0%、33.3%,mdm2阳性表达率在骨巨细胞瘤Ⅰ~Ⅲ级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8,P>0.05).在良性、可疑恶性和恶性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0 %、35.3%、60.0%,mdm2阳性表达率在骨巨细胞瘤良恶性中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6 7,P<0.05).结论:mdm2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临床良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田英;廖瑛;乔新惠;吴颜辉;周秀田;宋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常规放射治疗辅助定位装置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肿瘤在放射治疗时,通常用软枕来固定患者体位,由于摆位和患者的不自主移动将严重影响摆位精度和重复性,据文献报道及我们的检测结果均表明:头颈部肿瘤面部射野中心点大位移达0.5~1.0cm,有的患者甚至达到1.5cm,这是放疗中难以接受的.为此,介绍我们研制的常规放疗辅助定位装置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平;李智华;朱莉;李瑞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力尔凡配合外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力尔凡与放疗合并应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力尔凡+放疗)、单纯放疗组.综合组放疗开始即行力尔凡10mg+0.9%N.S250ml静点,3次/周,共6周.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综合组、单纯放疗组有效率分别是75%、45%,P<0.05.综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CD4+、CD4+/CD8+比值升高,P>0.05.CD56+升高,P<0.05.CD8+下降,P>0.05.而单纯放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CD4+、CD4+/CD8+比值,CD56+显著下降,P<0.05.CD8+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力尔凡与放疗合并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并能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曲雅琴;李恒;董丽华;于巍红;吴镇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钙粘蛋白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

    E钙粘蛋白是上皮型钙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它调节细胞-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正常的细胞生长、增殖中起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表明,E钙粘蛋白在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肾癌细胞中的E钙粘蛋白表达与肾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作了研究.

    作者:王威;刘梁;董雪;徐香兰;沈彬;寇慧珠;刘涛;吴明明;虞颂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食管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于食管者少见.现就我院收治者报道如下.

    作者:宫立群;金庆文;张熙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肝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与原发性肝 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Ⅷ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63%;原发性肝癌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为30.96±12.32,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表达阴性者MVD为19.12±7.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者MVD为42.36±15.54,二者 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肿瘤中微血管形成,血管形成在原发性肝癌的生长和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洪雨;毕莉;杨幼林;关希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抗p1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制备抗p16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p16合成肽为抗原免疫纯系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利用亲和层析等法纯化抗体.通过酶免疫测定及免疫印迹等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分析及鉴定,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与进口多克隆抗体进行比较.结果: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p16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株,与进口多克隆抗体比较,检测阳性及阴性符合率达100%.但使用单克隆抗体时,组织切片不需进行抗原修复,染色效果稳定.结论:抗p16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弥补了国内p16检测试剂的空白.

    作者:万文徽;王青;李振甫;高学硕;鄂征;蔡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脂质体rIL-2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鼠H22肝癌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脂质体rIL-2和游离rIL-2分别联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鼠H22肝癌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超声波粉碎处理法制备脂质体rIL-2;选昆明鼠40只,随机分组进行体内治疗,游离rIL-2用量为脂质体rIL-2的3倍,观察瘤出现时间、瘤体积、瘤湿重及鼠体温的变化.结果:TIL+rIL-2组的瘤出现时间、瘤体积、瘤湿重分别为:15±2.5d、2.44±2.97cm3、4.7±2.0g;TIL+脂质体rIL-2组分别为:15±3.2d、2.27±2.58cm3、4.5±2.1g;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显出了肯定的治疗效果(P<0.05),但二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TIL+rIL-2组有明显发热反应,TIL+脂质体rIL-2组体温正常.结论:脂质体rIL-2较游离rIL-2抗肿瘤作用提高,副作用降低.

    作者:于静;赵治国;卢玫;段芳龄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癌变子宫及肝转移1例

    患者女性,38岁.1997年11月24日因结肠息肉癌变术后2年,下腹部肿物4个月以子宫转移癌收入院.家族中外祖母、母亲均于50多岁时死于结肠癌;其兄妹7人中,大姐35岁时患结肠癌手术;其弟33岁时因结肠肿物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发性结肠息肉癌变.

    作者:王仲兰;高企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右上肺周围型肺低分化腺癌脑、右肾上腺及结肠转移1例

    患者男性,61岁,于1998年12月初因间断性头痛、头晕伴咳嗽、咯痰,在当地医院行头部MRI示:颅内多发性转移瘤,胸部CT示:左上肺周围型肿块约4cm×5cm大.

    作者:李永强;张志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测定尿假尿苷和肌酐对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意义的探讨

    假尿嘧啶核苷(Pseudouridine,PD)简称假尿苷,是一种修饰核苷.它作为肿瘤标记物对肺癌、乳腺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评估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假尿苷和肌酐(UR),旨在探讨它对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玉萍;马淑芬;赵屹;柴宏文;孙泽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