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刘丕;吕农华;王崇文
目的探讨HC56基因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把HC56基因转染Jurkat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外源HC56基因的细胞克隆后,应用MTT法,观察HC56基因产物对Jurkat细胞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敏感性的影响.结果HC56基因转染Jurkat细胞,在1 μg/ml、10 μg/ml、50 μg/ml浓度的VP16作用下,对细胞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51.7%±4.2%,45.1%±3.7%,79.6%±6.2%,明显高于在相应的VP16浓度作用下的PBK/CMV空载体转染的对照细胞(分别为9.5%±0.6%,7.0%±0.5%,10.2%±0.9%)(P<0.01).结论HC56基因产物可增加Jurkat细胞对足叶乙甙的敏感性.
作者:牧启田;王嵘;吴向华;杜均样;万大方;顾建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 210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细胞类型、临床分期、原发灶部位、结外受累情况、B症状的有无、初治疗效及治疗方法等12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与多种因素相关.在诸多因素中,有些是非控制性因素,而有些是可以控制的.结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长期存活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合理调控相关因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董群生;王健民;闵碧荷;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钙黏素及环氧化酶-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3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黏素及环氧化酶-2的表达.结果E-钙黏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强弱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及肿块部位无明显相关.31例癌组织和19例转移淋巴结中环氧化酶-2表达明显升高,但与肿瘤的分化、分期、部位和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系.此外,E-钙黏素和环氧化酶-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钙黏素和环氧化酶-2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1个重要环节,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志康;欧阳植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脐尿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膀胱脐尿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就其病理类型、临床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7例膀胱脐尿管癌均位于膀胱顶部.病理类型:黏液腺癌4例,高分化乳头状肠型腺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其中4例可见囊形脐尿管残留.临床表现以血尿多见,术式为部分膀胱及脐尿管切除术.结论膀胱脐尿管癌主要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常伴有脐尿管残留结构.肿瘤的发生和生长部位、组织形态学特征是诊断脐尿管原发癌的关键标准,脐尿管残留结构的存在应作为确诊的重要依据.
作者:吕宁;薛丽燕;何祖根;林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LM-R、nm23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9例非移行细胞癌组织中LM-R、nm23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移行细胞癌组LM-R、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21/65)和60.0%(39/65),非移行细胞癌组LM-R、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7%(14/19)和21.1%(4/19);2组LM-R、nm23阳性表达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M-R高表达、nm23低表达者预后差.结论非移行细胞癌浸润能力及转移能力均强于移行细胞癌(LM-R高表达、nm23低表达);LM-R、nm23表达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沈阳;李跃武;周齐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肝门部肿瘤在临床上常指第一肝门部肿瘤[1],多见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等胆管来源肿瘤,原发性肝癌常侵犯肝门结构或肝门部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由于肝门部结构非常复杂,常常使得该处许多手术难以进行,影响手术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门静脉受到肿瘤侵犯.有学者报道切取大隐静脉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但此方法需另做切口,做2个血管断端吻合,操作费时,同时需暂时阻断门静脉入肝血流,可能会导致肝脏缺血性损害.我们认为脾静脉为门静脉一粗大分支[2],可替代门静脉主干或与门静脉左右分支吻合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且不需预先阻断门静脉,因此,脾静脉是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的理想血管.我们自2000年4月以来,对2例患者实施脾静脉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均获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保真;许超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Fas、FasL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者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者,Ⅱ、Ⅲ级者低于Ⅰ级者(P<0.05),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FasL、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Fas、FasL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细胞凋亡是多因素共同调控的结果,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Fas/FasL系统与bcl-2可能起协调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曲利娟;余英豪;曾玲;季天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CD34在前列腺癌(PC)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PC、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FⅧ-RAg和CD34的表达,并检测其MVD.结果CD34表达高者其MVD值高于FⅧ-RAg表达高者.PC与BPH相比较,不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预后的PC组织间相互比较,其CD34、FⅧ-RAg表达水平及MVD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VD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FⅧ-RAg的表达,可使其MVD值更准确.
作者:侯惠莲;张学斌;张冠军;南勋义;王鸿雁;王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例资料.32例行单纯局部放射治疗,37例行局部放疗后辅加化疗.中位肿瘤剂量为6 063 cGy,30次,44天.中位化疗周期为2个.结果所有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者38例,占70.4%.单纯放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5.1%和3.8%;行局部放疗后加化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0.4%和17.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差,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何健;曾昭冲;王凤英;王斌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6例经病理诊断的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尿脱落细胞学、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等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0.0%(18/30)、21.7%(10/46)、73.7%(28/38)、100.0%(17/17)、85.0%(34/40)、88.9%(24/27).6例原位复发,5例发生膀胱转移,9例发生远处转移,12例死亡.结论CT、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MRU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肾、输尿管全程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开口袖状切除是首选术式.
作者:柳兴明;林则馨;汪辉;王祥波;钱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后补充放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前诊断错误、按良性肿瘤治疗、手术适应证不符、术后肿瘤复发的58例进行分析.单纯放疗33例,放疗辅助化疗25例.其中术后有高危因素而行放疗21例,阴道残端复发17例,盆腔复发6例,髂总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而行全盆及沿主动脉区延伸野放疗14例.结果放疗后3年生存率为34.3%(12/35),5年生存率为22.9%(8/35).结论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需做补救治疗者应尽早,以争取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爱玲;孙建衡;吴令英;耿毅;李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磷脂酶A2在苦参碱促K562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磷脂酶A2的水解作用,以掺入大肠杆菌膜的[3H]标记的油酸为酶解底物,检测K562细胞内磷脂酶A2的活性.以半定量的RT-PCR方法检测K562细胞内磷脂酶A2的mRNA水平.结果0.1 mg/ml浓度的苦参碱作用K562细胞后,磷脂酶A2的活性与表达量均增高.结论磷脂酶A2作为细胞内的重要信号分子,通过活性与表达量的改变参与苦参碱促K562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
作者:刘北忠;蒋纪恺;何於娟;张彦;刘小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Fas、FasL及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中Fas、FasL表达,并对正常胃黏膜和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Fas、FasL表达无关(P>0.05),与PCNA表达有关(P<0.01).结论Fas、FasL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与胃癌进展无关,Fas/FasL系统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CNA是反映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贺占青;王立平;王凤安;张国建;闫庆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路,是否参与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的增殖抑制过程.方法分别采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定量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和Ⅱ型受体(TβR-Ⅱ)的表达水平.结果Dex可引起HO-8910细胞周期Go/G0/G1期进展停滞,并可明显上调TβR-ⅡmRNA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特点,Dex作用HO-8910细胞8 h时作用强,此时10-7mol/LDex组TβR-ⅡmRNA水平比对照组高1.4倍(P<0.01);相应地,TβR-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增高,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486能够逆转这些作用,而Dex对TGF-β1和TβR-Ⅰ mRNA的表达无调节作用.结论Dex抑制HO-8910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包括上调TβR-Ⅱ的表达,该作用是由GR介导的.
作者:夏冰;卢建;王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双侧乳腺癌包括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和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转移性癌.由于病理上大多数双侧乳腺癌均表现为浸润性癌,故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有一定困难.阚秀等[1]提出从肿瘤发生部位、组织类型、原发性病变、生长方式加以鉴别诊断.我们以此为标准,对10例双侧乳腺癌(其中8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例对侧转移性乳腺癌)结合文献加以分析.
作者:曹伟;章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腮腺肿瘤常为多中心性,具潜在恶性或恶性的生物学特性,术后局部复发率高[1].我院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复发性腮腺肿瘤4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魏运辉;王一凤;邓莅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整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的破译提供了人类基因基本的结构信息,同时一些功能性基因组技术的出现,如cDNA微阵列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产生,使人们可以同时观察多个基因的表达信息.但是,目前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在同时观察大量组织标本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即高通量的基因原位表达信息,以及如何降低肿瘤组织的异质性问题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许多新的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在肿瘤分子病理学中为重要的新技术应用当属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1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和组织微阵列技术(tissue microarrays,TMAs).
作者:滕梁红;吕宁;赵晓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自1990年10月~2001年10月对26例颈段食管癌及早期上段食管癌行食管拨脱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窦拉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造影和钼靶X线平片摄影在乳头溢液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钼靶X线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X线平片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良性病变47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7例,导管扩张症5例;乳腺导管癌3例;乳头溢液伴肿块者19例.乳腺钼靶X线平片摄影发现14例乳头溢液伴肿块者X线表现异常,乳腺导管造影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28/35),乳腺增生病2例(2/7),导管扩张症4例(4/5),乳腺导管癌1例(1/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用于诊断乳腺导管系统疾病较为准确可靠,乳腺钼靶X线平片摄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不大,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联合应用.
作者:丁波泥;陈道瑾;吴君辉;钱立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组)及卡介苗(BCG组),并进行随机对照观察,随访12~18个月.治疗期间(灌注后8个月)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M.Vaccae可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G组(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可望替代卡介苗成为治疗、预防膀胱肿瘤的生物制剂.
作者:祝海洲;刘洪美;苟欣;周世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