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腮腺肿瘤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治疗探讨

魏运辉;王一凤;邓莅非

关键词:腮腺肿瘤, 外科治疗, 复发
摘要:腮腺肿瘤常为多中心性,具潜在恶性或恶性的生物学特性,术后局部复发率高[1].我院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复发性腮腺肿瘤4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6.7%和40.0%,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组织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早、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明显低于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及其他组织类型癌.结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姚勤;戴淑真;车艳辞;徐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脾静脉应用于肝门部肿瘤切除术中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重建2例报告

    肝门部肿瘤在临床上常指第一肝门部肿瘤[1],多见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等胆管来源肿瘤,原发性肝癌常侵犯肝门结构或肝门部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由于肝门部结构非常复杂,常常使得该处许多手术难以进行,影响手术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门静脉受到肿瘤侵犯.有学者报道切取大隐静脉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但此方法需另做切口,做2个血管断端吻合,操作费时,同时需暂时阻断门静脉入肝血流,可能会导致肝脏缺血性损害.我们认为脾静脉为门静脉一粗大分支[2],可替代门静脉主干或与门静脉左右分支吻合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且不需预先阻断门静脉,因此,脾静脉是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的理想血管.我们自2000年4月以来,对2例患者实施脾静脉重建门静脉入肝血流通道均获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保真;许超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4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有胆道疾病史者34例;首发症状以腹痛为常见,共38例(86.4%),其次为黄疸26例(59.1%),肝脏肿大22例(50.0%),发热21例(47.7%).B超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 4%和85.5%;3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率为38.7%.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非常不易.CT诊断准确率较高.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为原发性胆囊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徐萍;刘丕;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99例术后证实为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术前、术后诊断符合者83例,漏诊16例,误诊9例.②左侧卵巢囊肿扭转35例,右侧64例.两侧卵巢囊肿直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临床症状与肿瘤直径、扭转度数呈明显正相关(P<0.01).④病理类型依次为:成熟畸胎瘤42例,巧克力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各13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单纯性囊肿5例,黄体囊肿和卵巢冠囊肿各4例,不成熟畸胎瘤2例,卵巢宫内膜样癌和卵泡膜细胞瘤各1例,广泛坏死未分类者5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重视妇科普查,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卵巢肿瘤的蒂扭转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尹如铁;罗国林;刘兴会;刘华友;杨晓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垂体腺瘤染色体、细胞增殖周期、PCNA及hst基因的检测

    目的研究人脑垂体腺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50例垂体腺瘤染色体,应用FCM技术检测40例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周期,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48例垂体腺瘤中PCNA和hst基因的表达.结果人脑垂体腺瘤组织形态属良性,却存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学特性,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与瘤体大小、侵袭性生长方式等肿瘤特性相关.结论垂体腺瘤生物学特性的检测可作为其组织形态学检测的1种补充,为垂体腺瘤的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文雄;惠国桢;凌伟华;俞文华;陈桂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甲状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情况.结果未分化癌组织中c-erbB-2和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率高,两者呈正相关,不同组织学类型间差异不显著.滤泡状甲状腺癌组织中nm23阳性表达率高,乳头状癌组织较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nm23阳性表达率高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c-erbB-2和组织蛋白酶D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rbB-2、组织蛋白酶D及nm23表达均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c-erbB-2和组织蛋白酶D高表达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低表达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甲状腺癌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学信;段尚林;雷红;王建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2例术前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癌2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10例,降段癌5例,水平段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3例,回肠恶性肿瘤19例.术前胃镜及镜下活检确诊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8例;十二指肠镜及镜下活检确诊乳头部癌2例,降段癌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15例,螺旋CT确诊3例,B超确诊1例,剖腹探查确诊18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诊断较困难.胃镜及十二指肠镜诊断阳性率高,对空肠和回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诊断首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必要时可结合螺旋CT、B超检查.对于高度疑诊患者可适当放宽剖腹探查指征.

    作者:王丽萍;张涛;王春丁;张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抗卵巢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目的研究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的腹腔积液中,纯化获得携带CA125抗原决定簇的卵巢癌相关抗原.以此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中.方法腹腔积液经高氯酸分离,凝胶层析及亲和胶蓝柱层析纯化CA125相关抗原.应用细胞融合技术,抗体采用ELISA方法、免疫印记技术进行鉴定.单克隆抗体经碘原法标记放射性核素125I,初步建立1种碘标固相双位点夹心模式的免疫放射分析法.结果腹腔积液中CA125相关抗原经纯化,其比活度达1.1×106 U/mg.共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2株配对佳的抗体,初步建立1种碘标免疫放射分析法.该方法可测下限为1.2 U/ml,批内变异系数为4.4%,批间变异系数为9.6%,平均回收率为97.0%.初步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在正常人血清中CA125相关抗原平均值为(2.147±3.092)U/ml.在60例卵巢癌患者中,平均值为(106.5±187.5)U/ml,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患者腹腔积液中纯化的CA125相关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血清学测定中,对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许杨;范振符;陈智周;曹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胶质瘤组织中NF-κB p65和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胶质瘤及10例正常大脑组织中NF-κB p65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胶质瘤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率为54.7%(35/64),VEGF阳性表达率为53.1%(34/64),10例正常脑组织中无1例NF-κBp65、VEGF呈阳性表达.NF-κB p65及VEGF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NF-κB p65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F-κB p65是1种与胶质瘤相关的癌蛋白,NF-κB p65对VEGF表达可能有正向调节作用,并影响胶质瘤肿瘤血管的生成.

    作者:陈保东;袁先厚;江普查;陈卫国;文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PS2表达在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检测PS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例乳腺癌组织中PS2、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PS2阳性表达率为38.2%(34/89);PS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状况和月经状况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PS2、ER表达均与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相关(P<0.05);PS2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P<0.01);PS2、ER表达与内分泌治疗疗效相关(P<0.01).结论在指导内分泌治疗时,PS2可以作为1个重要的指标补充ER、PR的不足,三者结合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PS2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但不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刘君;傅西林;于泳;吕阿娟;方志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E-钙黏素和环氧化酶-2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E-钙黏素及环氧化酶-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3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黏素及环氧化酶-2的表达.结果E-钙黏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强弱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及肿块部位无明显相关.31例癌组织和19例转移淋巴结中环氧化酶-2表达明显升高,但与肿瘤的分化、分期、部位和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系.此外,E-钙黏素和环氧化酶-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钙黏素和环氧化酶-2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1个重要环节,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志康;欧阳植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贲门癌术后残胃再发癌的再手术治疗

    自1990年1月至2001年5月我们对20例贲门癌术后残胃再发癌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占同期贲门癌手术的3.9%(20/512),疗效满意.

    作者:叶晓锋;郭卫东;高平;葛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31例报告

    我院1997年以来对31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民昌;侯新丽;燕归如;刘小明;赵立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 210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细胞类型、临床分期、原发灶部位、结外受累情况、B症状的有无、初治疗效及治疗方法等12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与多种因素相关.在诸多因素中,有些是非控制性因素,而有些是可以控制的.结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长期存活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合理调控相关因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董群生;王健民;闵碧荷;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例资料.32例行单纯局部放射治疗,37例行局部放疗后辅加化疗.中位肿瘤剂量为6 063 cGy,30次,44天.中位化疗周期为2个.结果所有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者38例,占70.4%.单纯放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5.1%和3.8%;行局部放疗后加化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0.4%和17.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差,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何健;曾昭冲;王凤英;王斌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FⅧ-RAg、CD3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MVD检测的意义

    目的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CD34在前列腺癌(PC)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PC、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FⅧ-RAg和CD34的表达,并检测其MVD.结果CD34表达高者其MVD值高于FⅧ-RAg表达高者.PC与BPH相比较,不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预后的PC组织间相互比较,其CD34、FⅧ-RAg表达水平及MVD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VD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FⅧ-RAg的表达,可使其MVD值更准确.

    作者:侯惠莲;张学斌;张冠军;南勋义;王鸿雁;王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头溢液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造影和钼靶X线平片摄影在乳头溢液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钼靶X线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X线平片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良性病变47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7例,导管扩张症5例;乳腺导管癌3例;乳头溢液伴肿块者19例.乳腺钼靶X线平片摄影发现14例乳头溢液伴肿块者X线表现异常,乳腺导管造影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28/35),乳腺增生病2例(2/7),导管扩张症4例(4/5),乳腺导管癌1例(1/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用于诊断乳腺导管系统疾病较为准确可靠,乳腺钼靶X线平片摄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不大,一定条件下两者可联合应用.

    作者:丁波泥;陈道瑾;吴君辉;钱立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LCM和TMAs技术在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整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的破译提供了人类基因基本的结构信息,同时一些功能性基因组技术的出现,如cDNA微阵列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产生,使人们可以同时观察多个基因的表达信息.但是,目前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在同时观察大量组织标本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即高通量的基因原位表达信息,以及如何降低肿瘤组织的异质性问题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许多新的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在肿瘤分子病理学中为重要的新技术应用当属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1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和组织微阵列技术(tissue microarrays,TMAs).

    作者:滕梁红;吕宁;赵晓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母牛分枝杆菌对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3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母牛分枝杆菌(M.Vaccae组)及卡介苗(BCG组),并进行随机对照观察,随访12~18个月.治疗期间(灌注后8个月)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M.Vaccae可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G组(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可望替代卡介苗成为治疗、预防膀胱肿瘤的生物制剂.

    作者:祝海洲;刘洪美;苟欣;周世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VEGF特异性核酶对Hela细胞VEGF表达的调节

    目的构建VEGF特异性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Hela细胞VEGF表达的调节.方法将核酶基因克隆入pcDNA3中,构建了抗VEGF发夹状核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Z,并进行了核酶的体外切割活性检测.将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RNA斑点杂交、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ela细胞中VEGF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RZ正确,体外切割检测该核酶具有较高的切割活性.转染了pcDNA3-RZ的Hela细胞中VEGF mRNA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VEGF的表达.

    作者:严瑞兰;张积仁;辛晓燕;金明;惠宏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