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分割放疗及同步CA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谢朝辉;奚继明;马惠新

关键词:超分割放疗, CAP方案, 同步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同步放化疗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探索性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新力法,但目前仍无固定的模式.我院自1993年4月~1996年12月采用超分割放射治疗及同步CAP方案的方法治疗了42例非小细胞肺癌,现报告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易感基因定位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鼻咽癌高癌家系进行基因扫描,从而找出鼻咽癌易感基因的位点.方法收集了9个鼻咽癌高癌家系47例外周静脉血标本,其中鼻咽癌23例,健康者24例,以80个位于第5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荧光标记的微卫星DNA序列为引物,进行基因扫描和基因定型,并将其结果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9个鼻咽癌高癌家系中,6个家系在第5号染色体的D5S2021位点存在连锁关系,3个家系拒绝连锁关系,其总的Lods值为2.1,而第6号染色体上未发现有价值的Lods值.结论9个鼻咽癌高癌家系的连锁分析结果,支持D5S2021位点存在连锁关系,提示D5S2021位点可能隐藏着鼻咽癌易感基因.

    作者:邱前辉;陈少华;蒙翠原;胡利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左动脉灌注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中晚期贲门癌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手术、单纯动脉灌注化疗和综合治疗对中晚期贲门癌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分成单纯手术(A组)、单纯动脉灌注化疗(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进行对比研究.其中A组32例,B组18例,C组(先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29例,3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9.2岁、59.6岁、58.9岁,临床分期均为ⅢB期.结果动脉灌注化疗(B组和C组)47例,半个月后95.7%患者症状改善,肿瘤缩小;肿瘤切除率:A组为62.5%(20/32)、C组为100.0%(29/29);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25/32)、46.9%(15/32)和25.0%(8/32),C组分别为93.1%(27/29)、79.3%(23/29)和51.7%(15/29),2组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1年生存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治疗组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同期的单纯手术组和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组.动脉灌注化疗1个月后为手术良好时机.

    作者:翟伟;冯伦高;王家顺;潘永成;杨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中bcl-2与EB病毒的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BCL)中EB病毒(EBV)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原位杂交(ISH)技术,分别检测63例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中的bcl-2、LMP-1蛋白以及EBV编码的核内小RNA(EBER1/2),并且对bcl-2、EBER1/2双阳性的病例进行双标记.结果63例中,bcl-2蛋白阳性49例(77.8%),其中42例(85.7%)呈高表达.EBER1/2阳性6例(9.5%).LMP-1阳性1例(1.6%).双标记显示2例喉部浆细胞性淋巴瘤均呈EBER1/2、bcl-2双阳性(其中1例LMP-1阳性).结论bcl-2蛋白的表达与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密切相关;而EBV与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关系不大;EBV通过LMP-1诱导bcl-2蛋白的表达,在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发病中的意义有限,可能与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有关;bcl-2蛋白高表达可能有多种诱导机制参与.

    作者:唐文台;郭瑞珍;何妙侠;刘华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HPV-18 DNA的检测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培养、PCR和SouthernBlot杂交方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1991年建立)细胞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PUMC-91细胞内含有整合在细胞基因组DNA上的不完整HPV-18 DNA.结论HPV-18感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PUMC-91细胞系是研究这一关系的良好体外模型.

    作者:何祖根;郑闪;刘海涛;王顺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卵巢癌肉瘤4例报告

    卵巢癌肉瘤临床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目前手术和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令人遗憾的是化疗效果较差,患者多在发病后1年内死亡.我院1980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20日收治卵巢癌肉瘤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民;丘仑兴;李诚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段食管癌术中胸腔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食管癌生长过程中是否有胸膜腔内癌细胞的脱落种植,文献报道甚少.1997年12月至1999年11月,我们对100例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胸膜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eural lavage cytology,PLC),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石;严福来;徐海淼;周星明;陈奇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Kimura's病2例报告

    1病例报告例1.男性,45岁.因左耳前肿块2年,于199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近2个月来明显增大,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左耳屏前肿块4 cm×3 cm,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质稍软,边界不清,可移动,无压痛.右耳后肿块2cm×2 cm,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1 cm×1 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即行左腮腺浅叶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淋巴样细胞显示LCA、UCHL1、DPD4阳性,淋巴滤泡套区L26阳性,结合HE切片诊断为Kimura's病.

    作者:乔明哲;陈智斌;乔宗海;徐其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发性早期胃癌7例报告

    随着对早期胃癌的深入研究,多发性早期胃癌的发现率也逐渐增高,但仍易漏诊.现对1995年~2000年间我院收治的7例多发性早期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多发性早期胃癌的漏诊原因.

    作者:陈国斌;李海根;林云;漆筱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21例Ⅲ b期子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Ⅲb期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较差,放疗前给予化疗能否提高疗效,尚无一致结论.我们自1993年1月~1994年10月共收治子宫颈癌患者283例,其中Ⅲb期子宫颈癌患者12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魁秀;牛书怀;宋藏珠;房朝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诺维本、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报告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32例,均经病理及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女性31例,男性1例,年龄32~58岁,中位年龄44岁.病理类型:单纯癌16例,导管浸润癌11例,腺癌3例,小叶浸润癌1例,大汗腺样癌1例.初治12例,复治20例(既往采用过CMF、CAF、CAP等方案化疗).临床分期按UICC标准,Ⅲ期9例,Ⅳ期23例.单发性转移10例,多发性转移22例.转移病灶部位:区域淋巴结20例,胸壁10例,骨10例,肺9例,对侧乳腺7例,肝脏7例.全组病例近1个月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一般状况(PS)按Karnofsky评分标准均≥60分,预计生存期长于3个月.

    作者:杨小红;王平辉;李晶;周定;刘莉萍;欧阳取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38例不同肿瘤患者及103例不同良性肝病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各种肿瘤及良性肝病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较正常人高;肝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伴肝外脏器转移的肝癌患者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高于无肝外脏器转移的肝癌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检测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含量及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对鉴别良恶性疾病以及判断恶性肿瘤的病情、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官成浓;银正民;徐军发;梁启廉;谢杰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癌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肾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及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结构的变化,揭示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种化疗药物诱导肾癌细胞株发生凋亡,再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癌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3种药物均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有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线粒体结构改变早于细胞染色质结构改变.结论线粒体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内部某些成分可能启动或阻止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周鹤同;苏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晚期鼻咽癌40例综合治疗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晚期鼻咽癌4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10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4岁.未分化癌11例,低分化鳞癌14例,低分化腺癌15例.根据1989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鼻咽癌TNM分期法分期,Ⅲ期27例,Ⅳ期13例.

    作者:张秀凤;杨艳;史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儿童睾丸卵黄囊瘤7例临床观察

    1病例报告7例睾丸卵黄囊瘤患儿的就诊年龄为12~38个月,平均年龄为18个月.临床表现:睾丸无痛性肿块6例(左侧4例,右侧2例),左腹股沟无痛性肿块伴同侧阴囊无睾丸者1例.胸片检查均未发现肺部转移灶.腹部B超检查发现1例有腹膜后实质性占位,大小为7 cm×8 cm,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术前6例血清AFP检查结果:1例>70 000μg/L,4例>1 000μg/L,1例>500μg/L,有左腹股沟肿块的患儿术前未查AFP及HCG,其余6例患者的HCG正常.按照UICC 1997年的分期标准,本组属Ⅰ期6例,Ⅱ期1例.6例行经腹股沟高位精索睾丸切除术,另1例有腹股沟肿块者术中探查证实为隐睾,行隐睾切除术.全部患儿术后病理证实为卵黄囊瘤.术后1个月复查AF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恢复至正常水平者3例,全部为Ⅰ期患者,术后未做化疗.其余4例采用EP方案化疗:VP16100 mg/m2静脉点滴,第1~3天;DDP 30 mg/m2静脉点滴,第1~3天,每3周重复.完成1个周期的1例,2个周期的2例,这3例化疗后AFP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叶升;刘魁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癌组织中的VEGF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3.9%,阳性着色于细胞质和细胞膜,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细胞类型和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Ⅲ+Ⅳ期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VEGF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结论VEGF表达对肾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其可能成为预测肾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石岐兴;白晓军;关宏华;郭洪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我们应用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与甲胎蛋白(AFP)同时检测的方法,以探讨AFU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16和R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p16和Rb蛋白与胃癌发生、发展、预后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同步检测53例胃癌组织中p16和Rb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16和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3%和60.4%,p16阳性和Rb阴性表达者生存率高于p16阴性和Rb阳性表达者.p16阴性和Rb阳性者术后辅助化疗复发转移率高于p16阳性和Rb阴性者.结论p16和Rb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疗效及推测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新兰;李蓉;吕怀盛;秦景;张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神经内分泌细胞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神经内分泌(NE)细胞的存在及其与临床预后有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乳腺癌根治术组织标本5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1组NE分化的指标:NSE、Syn、CgA以检测NE细胞的存在,同时行电镜检查证实.结果53例乳腺癌中,NSE、Syn、CgA 3种标志物均阳性14例,占26.4%,电镜检查找到肿瘤细胞中存在神经内分泌颗粒.NE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E阴性者,其pS2蛋白和nm23-H1表达均低于NE阴性者.结论根据WHO分类的病理类型乳腺癌中,部分可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属乳腺癌异质性的表现,具有与一般病理类型乳腺癌不完全一致的生物学行为,在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决策上需引起应有的重视.

    作者:徐美荣;陈云;池鸣鸣;沙宝熙;方庆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血小板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小板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与肿瘤发展的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正常人和55例肺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CD31、TSP和CD36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其在正常人与早、晚期肺癌患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肺癌患者血小板中CD31、TSP和CD36的表达比正常人强(P<0.05);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中CD31、TSP和CD36的表达比早期患者强(P<0.05);早期患者与正常人的表达无差异.结论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其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强.

    作者:易升明;吴金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学治疗的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死亡率高于大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三者的总和[1].所有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75%~80%,其中75%~80%患者就诊时就已处于Ⅲ~Ⅳ期,5年生存率仅为12%[2~4].按新的临床分期标准[5],仅有20%的ⅠA~ⅡB患者有手术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为50%~80%[6~8].尽管小部分ⅢA患者仍有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但术后易复发,5年生存率只有10%~30%[9].ⅢB期和Ⅳ期患者只能依赖于姑息性治疗.化疗作为NSCLC姑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逐渐被更多的学者所认可[10~13].

    作者:刘超英;孙雅红;陈黎;田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