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才;米金生;李玉成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痛范畴,现有的西医治疗是不令人满意的.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无论对疼痛和胃粘膜功能恢复都有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亮;刘岩;范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辛晓敏;宋晓红;关秀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保证之一.黑龙江省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不断提高,已连续7年达到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发病率1/10万的指标,连续8年未分离到脊灰病毒.为进一步巩固消灭脊灰成果,及时发现脊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现将黑龙江省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系统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艳霞;宋长江;裴迎新;吕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者男,23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2h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20×109/L,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可见阑尾中段有一直径1.0cm球形肿物,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质硬,其远端阑尾浆膜充血略有增粗,常规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肿物为神经鞘瘤并阑尾炎,术后7d拆线,痊愈出院.随访1年恢复良好.讨论:神经鞘瘤是神经鞘膜发生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全身各处周围神经,发生在腹腔内脏器少见,发生在阑尾罕见.本例由于神经鞘瘤膨胀性生长,压迫使阑尾腔不畅而致炎症.
作者:解俊志;张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对吸宫流产、药物流产两种临床应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1999-06~2000-06到我院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患者400例.年龄20~40岁.身体健康,停经49d之内.本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第1组(药流组):用药前行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且无药流应用禁忌证.第2组(吸宫组):采用吸宫术终止妊娠.两组年龄及妊娠时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方法第1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h1次,共2d,服药前后禁食2h,第3d上午来院阴道后穹窿给米索前列醇0.2mg,留院观察6h.如果妊娠物排除不完全则行清宫术.第2组,按手术操作常规行吸宫流产术,术后检查绒毛是否完整.详细记录阴道流血、腹痛情况,及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用药或术后2周及月经复潮时门诊随访.
作者:吴丽芹;朱志洁;秦立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中期妊娠引产后回乳12例,其中初产3例,经产9例;足月妊娠产后不宜哺乳4例,均为初产妇;产后1年断乳4例,初产3例,经产1例.2 方法口服维生素B6,每片10mg,回乳用量200mg/次,3次/d,共服药6d.服药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减少对乳头的刺激;避免乳房受压;如果乳房胀满时影响上肢活动,可利用吸乳器尽量吸净乳汁,并同时冷敷.
作者:张学颖;江志鸿;林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胆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外科疾病,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胆道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较成年人有很大不同.该文通过对64例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分析了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提醒临床医生加深对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的认识,在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尽量采取恰当有效的手术措施,做好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树林;杨海林;车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者:男,48岁.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2周,加重1d入院.该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胸闷,每次发作持续2~3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于2000-12-01晨起自觉心前区不适,未在意,于18∶00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剧烈胸痛,急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达0.2mV,门诊以急性下壁心梗收入CCU病房.入院后给予吸氧、休息、抗凝、扩冠等治疗后疼痛缓解,查体:T:36.0℃,P:80次/min,R:18次/min,BP:17.3/10.7kPa,神清语利,自动体位,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于入院第2d夜间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全身紫绀、二便失禁、心音听不清,血压测不出,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100mg静推,洛贝林及可拉明各1支静推,300J同步直流电除颤后,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给予利多卡因2mg/min静点,10min后室性早搏消失,恢复自主呼吸,测BP:13.3/8.0kPa,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及正后壁心梗,患者神志不清,处于昏迷状态,给予甘露醇静点.静推速尿及地塞米松各1支,18h后清醒,此后经扩冠、营养脑细胞、补钾、镁、纠正酸中毒、抗感染、抗凝、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无心绞痛发作,未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衰,病人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呈动态变化,病人于1个月后出院.
作者:白灵芝;铁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初孕10~16周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0例孕10~16周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分成2组.实验组:初孕者94例;对照组:经产者86例.2组均给米非司酮75mg,1次/d,连服3d,第4d晨口服米索0.6mg,每3~4h重复1次,多3次.结果 2组药流成功率分别为90.4%、93%.2组用药无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成功率高,初孕经产同样有效,对初孕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流产方法.
作者:卓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是很多的.做好心理护理能充分调动病人的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心理护理的目标包括:(1)满足病人的需要;(2)调整病人的社会角色;(3)调节病人的情绪;(4)缓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应激;(5)帮助病人增强适应、应对能力;(6)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针对恶性肿瘤病人的特殊心理特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曲丽娟;齐波;刘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分析报告了1~5年级学生HBsAg携带情况,阳性检出率为5.49%,低于省内平均阳性率.但有随年龄的增大HBsAg携带率增高的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提示乙肝疫苗是目前国内用于预防乙肝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清飞;赵凤丽;张丽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目前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进展.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腹股沟的解剖及腹股沟疝的分型和对当前外科治疗手段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结果和结论在熟悉局部解剖的基础上,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方法.腹腔镜手术方法因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的特点,目前也多采用.
作者:暴福生;宫凤英;乔海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科1998-01~1999-09采用肿胀技术对21例腰腹部局限性脂肪堆积者行脂肪抽吸术,达到了形体塑造的目的,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均为女性,年龄28~56岁.均为腰腹部局限性脂肪堆积,而四肢无明显肥胖者.术前测腹部围度:上腹围77~89cm,脐围75~92cm,下腹围90.5~106cm,术后3个月测上腹围减少3~7cm,脐围减小4~9cm,下腹围减少3~8cm,术后个别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皮肤瘀斑及凹凸不平现象,未见明显的血肿及血清肿,未发生皮肤坏死,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孟杰;张义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所自1998年开始,使用丽珠威口服治疗带状疱疹2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例带状疱疹病人均来自我所皮肤科门诊,男9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51.5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65%.皮疹分布:头面部3例,躯干16例,上肢及肩部5例,下肢2例.病程3~4d 20例,7d 5例,15d 1例.1.2 治疗方法丽珠威口服,0.3g/次,2次/d,疗程6d,外用炉甘石洗剂2次/d,或甲紫溶液1次/d,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1.3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有效:疼痛减轻,70%以上皮疹消退;无效:疼痛未减轻,70%以下或全部皮疹未消退.2 结果痊愈21例,有效5例,无效0.痊愈率80.8%,有效率19.2%.止痛时间1~3d,平均2.5d.
作者:孙书梅;柴立;王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自1996年开始对住院的65例颈源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用维脑路通、刺五加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5例中,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5年不等,经X光、颈部多普勒确诊,其中,C5~6增生、颈椎横突孔狭窄者47例,余为C4~5~6或C4~5增生狭窄,排除其它疾病,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慌、出冷汗、共济运动失调等.1.2 治疗方法维脑路通注射液0.4g,刺五加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350ml,2次/d静点,7d为1个疗程.
作者:韩振岗;安恩发;管艳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在儿童正畸治疗中,活动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离不开基托的制作,传统的基托是由自凝塑胶制成的,体积大且有异味,儿童往往不能坚持戴用,给矫治带来困难.我科自去年由德国引进一次性冲压基托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禄;高光明;陈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1987~1998年,急诊手术救治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15例.其中7例术前无明显病史,而于术中确诊.均行贲门、胃底周围血管断流和脾切除,经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小14岁,大56岁.血吸虫性肝硬化2例,结节性肝硬化7例,门脉性肝硬化4例,原因不明2例.肝功能试验除2例正常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损害.按child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5例.均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内科治疗无效而行急诊手术救治.
作者:池巍巍;李兰玉;李传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随着对疼痛机制和方法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提倡积极早期治疗术后疼痛.但不同的镇痛药和镇痛方法对术后呼吸功能均有影响.
作者:吴双全;王旭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在高血压病临床研究中发现,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仅局限于阻力血管,而且广泛存在于其它各级动脉.这些改变主要为管壁肥厚,管壁硬化度增加,血流量减少.研究中发现,高血压病早期就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本文采用RIA(放免分析法)联合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Ib)含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向阳;杜国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急救中心自2000-03~12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进行心肺复苏,并与插入普通气管导管(ETT)比较,结果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入直接顺利,为病人实施有效通气时间比普通气管插管至少提前30s,为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成功赢得了时机.1 资料与方法急救中心2000-03~12应用气管插管实行心肺复苏共计89例,其中女性36例,男性53例,年龄26~84岁,随机分2组:A组,经口盲探置入ETC57例;B组,明视法置入ETT32例.
作者:郭秀玲;温春娟;郭贵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