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林;杨海林;车军
近年来,超声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越来越广泛,主要由于超声具有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直观、分辨率高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诊断范围的扩大及准确率的提高,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1 仪器条件中国生产的东大阿尔派NAS-1 000型色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
作者:陈柏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子宫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临床常见,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不容忽视.1990~1995年我院妇科门诊共诊治35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5例.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组织学鉴别诊断.1 资料10例子宫内膜腺癌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8岁.临床症状均有不规律阴道流血,7例患者浆液性血性白带增多,5例患者有腹痛,3例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月经期紊乱.
作者:杨明;郝桂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自从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应用以来,病死率已降至1%[1],但仍有一部分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病死率高,按照MSOF诊断标准[2],现将DKA并发MSOF 23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3岁,平均65.5岁.诱因:感染17例(上感3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4例,皮肤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停药2例,心肌梗死1例,诱因不明3例.2例发病前无糖尿病史,其余21例发病前糖尿病史5~40年,平均11年.2例为糖尿病Ⅰ型,其余为糖尿病Ⅱ型.
作者:胡珂;郑伟;许彩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中期妊娠引产后回乳12例,其中初产3例,经产9例;足月妊娠产后不宜哺乳4例,均为初产妇;产后1年断乳4例,初产3例,经产1例.2 方法口服维生素B6,每片10mg,回乳用量200mg/次,3次/d,共服药6d.服药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减少对乳头的刺激;避免乳房受压;如果乳房胀满时影响上肢活动,可利用吸乳器尽量吸净乳汁,并同时冷敷.
作者:张学颖;江志鸿;林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下眼袋修复术是改善面部老化的美容手术之一,对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要求很高.以往做的切口及缝合方式常留下明显的切口瘢痕,影响效果.近3年来,我们对切口设计及缝合方式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1 手术方法的改进1.1 切口设计常规消毒后,局部注射0.5%利多卡因和少许副肾素,以11号尖刀片沿外眦鱼尾纹稍向下切开皮肤,长约0.8mm,用眼科小剪刀沿下睑缘向内眦做皮下分离,距下睑睫毛根部0.8mm以内顺睑缘切开皮肤,至下泪点后再水平向内延伸1.5~3.5mm.
作者:陈永霞;王力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小儿惊厥可造成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现将临床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惊厥的急救处理措施1.1 针刺疗法取人中、合谷穴,给予强刺激.高热配曲池、十宣等穴,有意识障碍配合百会、涌泉穴等.针刺2~3min内不能止惊时,应迅速选用止惊药物.
作者:姬宏;董福琴;杨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我科1998~2000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60~7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6例,男4例,女2例,占16%.本组急性心肌梗死符合下列条件:(1)持续性胸痛15min以上;(2)心电图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改变;(3)心肌酶增高.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①意识丧失或无改变(腔隙梗死);②有脑梗死定位体征或无定位体征(腔隙梗死);③CT扫描证实腔隙梗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中,合并脑梗死6例,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4d内发生急性脑梗死,2例为前壁心肌梗死,3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为高侧壁心肌梗死.这6例中,2例有原发高血压,血压在24~26.7/12~14.7kPa(180~200/90~110mmHg),合并心衰;2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多发室早);1例曾伴有心房纤颤;2例曾伴有心源性休克.6例脑梗死,4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7%.
作者:刘俊娟;杨希武;陈国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氟芬合剂、羟丁酸钠、异丙酚分别联合氯胺酮在小儿脑室分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45例ASAⅠ~Ⅱ级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氟芬合剂组(A组)、羟丁酸钠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3组均复合氯胺酮.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循环呼吸相关指标及麻醉恢复期睁眼和清醒时间.结果 3组麻醉有效率100%,显效率:A组93%、B组86.7%、C组100%;心率和收缩压:B组高于A、C两组(P<0.05);3组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A组在诱导后5~10min内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麻醉恢复期苏醒时间:C组明显短于A、B两组(P<0.01).结论经比较B、C两组均能安全用于小儿脑室分流术静脉麻醉.在稳定循环和术毕清醒时间方面,C组更优于B组.
作者:陈慈学;王谊生;谢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报告了深静脉穿刺技术在44例婴幼儿外科手术及治疗中的应用,其输血、输液、测CVP及静脉营养的功效不仅为手术和麻醉提供了方便,也为其生命维持提供了保障.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此项技术在穿刺点的选择和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结论此项技术在婴幼儿外科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做到安全消毒、无菌操作和精心护理,便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狄;姜秋莎;房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目前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进展.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腹股沟的解剖及腹股沟疝的分型和对当前外科治疗手段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结果和结论在熟悉局部解剖的基础上,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方法.腹腔镜手术方法因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的特点,目前也多采用.
作者:暴福生;宫凤英;乔海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保证之一.黑龙江省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不断提高,已连续7年达到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发病率1/10万的指标,连续8年未分离到脊灰病毒.为进一步巩固消灭脊灰成果,及时发现脊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现将黑龙江省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系统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艳霞;宋长江;裴迎新;吕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宝光妇乐对宫内放置节育器后出血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月经出血的第1d开始服药,每次2包,2次/d,连服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在治疗和治疗后的各90d内,患者出血量和出血天数明显减少,出血间隔明显延长,且疗效持久,可接受性好.
作者:麻丽萍;边翠英;詹景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简称甲低(CH),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甲状腺素减少而引起的疾病.由于甲低在新生儿期临床上缺乏特异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延误治疗,造成机体不可逆损害,导致智力障碍.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孩子将能健康成长.为此,甲低成为当前新生儿筛查主要疾病之一.当前筛查的实验指标主要是促甲状腺素定量(TSH),检测血中甲状腺类激素水平.
作者:段胜昔;刘晶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癫痫是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引起的反应.脑电图检查可有癫痫放电的特异性异常波型.癫痫时病人的表现症状各异,其中抽搐是常见的症状.据报道,有以肢体疼痛和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癫痫病人.本文将报道1例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以阵发性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癫痫病人脑电图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贾会良;王富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儿,男,4岁.于1999-10以阵发性发笑6个月就诊.就诊前6个月始,患儿常常无任何诱因突然阵阵高声大笑,伴双眼发直,呼叫不应,有时伴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约2~3min,自行缓解,发作后无嗜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每周发作1~2次,就诊前2周发作频繁,6~7次/d,在当地就诊未明确诊断,病后未经任何治疗.患儿为第1胎足月儿,母孕期因前置胎盘在分娩时大出血,患儿出生时无窒息,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体检:一般状态好,心、肺、腹部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脑电图(EEG)未发现异常,AEEG(24h动态EEG)清醒状态下未发现异常.临床发作时及睡眠中显示双侧全部导联阵发性棘慢波(2次),诊断为发笑性癫痫.头部磁共振成像未见异常,给予卡马西平治疗,75mg,2次/d早晚口服12mg/(kg*d)-1.用药后发笑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尿失禁消失,继续治疗中.
作者:王春梅;张玉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分析报告了1~5年级学生HBsAg携带情况,阳性检出率为5.49%,低于省内平均阳性率.但有随年龄的增大HBsAg携带率增高的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提示乙肝疫苗是目前国内用于预防乙肝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清飞;赵凤丽;张丽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DNA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本文应用阿昔洛韦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选经HSV抗原测定,配合脑CT[1],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和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HSE患者23例住院治疗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18~46岁.伴意识障碍者8例,伴精神症状16例,伴癫痫发作7例,伴口唇皮肤粘膜疱疹5例.
作者:吴晓学;李光伟;何文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单纯性血尿是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一个临床类型,比较常见,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本文1990-06~2000-06,采用中医辨证施治6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清;田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初孕10~16周妊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0例孕10~16周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分成2组.实验组:初孕者94例;对照组:经产者86例.2组均给米非司酮75mg,1次/d,连服3d,第4d晨口服米索0.6mg,每3~4h重复1次,多3次.结果 2组药流成功率分别为90.4%、93%.2组用药无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成功率高,初孕经产同样有效,对初孕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流产方法.
作者:卓玉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保持病人的生命争取佳预后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成功的处理.自现场急救开始到伤情基本稳定的整个过程,为胸部外伤的急性期.在此过程中,采取病情观察及时、有效、得当的护理,为临床治疗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以下病例,总结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8例,女2例.年龄在13~50岁.①胸部伤:肋骨骨折20例,浮动胸壁3例,血气胸20例.②合并伤:其中,合并心脏外伤2例,多发多处肋骨骨折伴创伤性湿肺4例,并创伤性窒息2例.致伤原因:车祸4例,刀伤13例,矿井砸伤2例,牛顶伤1例.
作者:谷淑影;关嫦娥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