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郝桂玲
我院急救中心自2000-03~12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进行心肺复苏,并与插入普通气管导管(ETT)比较,结果应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入直接顺利,为病人实施有效通气时间比普通气管插管至少提前30s,为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成功赢得了时机.1 资料与方法急救中心2000-03~12应用气管插管实行心肺复苏共计89例,其中女性36例,男性53例,年龄26~84岁,随机分2组:A组,经口盲探置入ETC57例;B组,明视法置入ETT32例.
作者:郭秀玲;温春娟;郭贵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所自1998年开始,使用丽珠威口服治疗带状疱疹2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例带状疱疹病人均来自我所皮肤科门诊,男9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51.5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65%.皮疹分布:头面部3例,躯干16例,上肢及肩部5例,下肢2例.病程3~4d 20例,7d 5例,15d 1例.1.2 治疗方法丽珠威口服,0.3g/次,2次/d,疗程6d,外用炉甘石洗剂2次/d,或甲紫溶液1次/d,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1.3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有效:疼痛减轻,70%以上皮疹消退;无效:疼痛未减轻,70%以下或全部皮疹未消退.2 结果痊愈21例,有效5例,无效0.痊愈率80.8%,有效率19.2%.止痛时间1~3d,平均2.5d.
作者:孙书梅;柴立;王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作者应用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26例白塞氏病患者,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均诊断为白塞氏病,均以口腔溃疡为主症,同时表现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烦躁不安、其中伴外阴溃疡者18例,眼炎者12例,皮肤红斑、毛囊炎者9例.男性7例,女性19例.年龄26~56岁之间,平均42.5岁.
作者:曹丽娟;杨惠芹;邹青春;沙德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85年以来,我们选择性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及输尿管部泥沙样或/和孤立性小结石10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成年人,其中男68例,女32例.患者均因突发性腰、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或绞痛,向会阴部放散就诊,尿常规化验为镜下血尿,B型超声检查显示肾盂积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扩张,报告为泥沙样或直径<1.0cm的小结石,X线腹部单片32例可见到结石阴影.肾功能正常.输尿管扩张及炎症在病例的选择上只做相对禁忌证.
作者:李有才;米金生;李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骨感染伴骨不连的经验,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1994~2000-05间共收治21例骨感染伴骨不连病例.全部病人均先行扩创术,去除内固定物,然后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同时,创口根据每个病人局部感染轻重,血运好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有12例采用Ⅰ期闭合创口持续冲洗引流,5例采用转移肌皮瓣闭合创面,2例创口单纯Ⅰ期缝合,2例创口开放采用中药换药治疗.全部病例中,2例因感染复发2次手术后治愈,其余1次手术治愈.全部骨不连均在外固定条件下获得治愈.疗程短3个月,长18个月,平均7个月.
作者:王绍祥;王书林;于志国;付仲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对早期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2~67岁.其中,冠心病26例,风心病4例,高血压病2例,心肌病4例.1.2 临床症状与体征轻度活动心悸、气短23例,平卧后干咳2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0例,两肺罗音29例,脉搏较平时快18例,脉压差小20例,血压低1例,V1ptf阳性18例,夜尿增多12例,X线肺纹理增强、增粗15例,面色发绀5例,多汗8例,端坐呼吸1例,卧位需高枕9例.
作者:栾丽君;张晶敏;李慧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在口腔科临床常见的就是急性牙髓炎患者,一般就诊者多在疼痛难以忍受情况下,才来医院治疗.临床上遇这种情况,多在麻醉下开髓治疗.本文介绍应用少量樟脑酚液无痛开髓治疗牙髓炎,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1999-04~2000-12在自制窥器电灼及应用2.5% 5-Fu纱条湿敷治疗舟状窝尖锐湿疣10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年龄在18~52岁之间,平均36.4岁.疣体直径0.2~0.6cm,全部位于尿道外口内,距尿道外口深约0.5~1.5cm左右,合并阴茎头、系带及包皮口处多发者5例.应用疣必治等药物及经尿道电灼湿疣,复发5例.
作者:王作江;刘建军;李文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氟芬合剂、羟丁酸钠、异丙酚分别联合氯胺酮在小儿脑室分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45例ASAⅠ~Ⅱ级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氟芬合剂组(A组)、羟丁酸钠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3组均复合氯胺酮.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循环呼吸相关指标及麻醉恢复期睁眼和清醒时间.结果 3组麻醉有效率100%,显效率:A组93%、B组86.7%、C组100%;心率和收缩压:B组高于A、C两组(P<0.05);3组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A组在诱导后5~10min内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麻醉恢复期苏醒时间:C组明显短于A、B两组(P<0.01).结论经比较B、C两组均能安全用于小儿脑室分流术静脉麻醉.在稳定循环和术毕清醒时间方面,C组更优于B组.
作者:陈慈学;王谊生;谢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儿,男,4岁.于1999-10以阵发性发笑6个月就诊.就诊前6个月始,患儿常常无任何诱因突然阵阵高声大笑,伴双眼发直,呼叫不应,有时伴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约2~3min,自行缓解,发作后无嗜睡,很快恢复正常,一般每周发作1~2次,就诊前2周发作频繁,6~7次/d,在当地就诊未明确诊断,病后未经任何治疗.患儿为第1胎足月儿,母孕期因前置胎盘在分娩时大出血,患儿出生时无窒息,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体检:一般状态好,心、肺、腹部正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脑电图(EEG)未发现异常,AEEG(24h动态EEG)清醒状态下未发现异常.临床发作时及睡眠中显示双侧全部导联阵发性棘慢波(2次),诊断为发笑性癫痫.头部磁共振成像未见异常,给予卡马西平治疗,75mg,2次/d早晚口服12mg/(kg*d)-1.用药后发笑次数减少,程度减轻,尿失禁消失,继续治疗中.
作者:王春梅;张玉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取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治疗顽固性老年瘙痒症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5例.年龄大88岁,小56例,平均68岁.病程长者32年,短者6年.
作者:贾丽梅;张晓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在儿童正畸治疗中,活动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离不开基托的制作,传统的基托是由自凝塑胶制成的,体积大且有异味,儿童往往不能坚持戴用,给矫治带来困难.我科自去年由德国引进一次性冲压基托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禄;高光明;陈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8-06~2000-04,本文对20例绝经后因各种原因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者,应用安定与尼尔雌醇后,再次取IUD获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玉荣;董淑月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了降低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肺水肿死亡率及致残率的方法.方法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消除颅脑损伤后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等对机体的影响,以降低其死亡率.结果我院于1995~2000年共收治5例颅脑损伤后急性肺水肿病人,使用本方法治疗后,死亡2例,存活3例.结论用综合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后合并急性肺水肿效果满意.
作者:赵洪波;程化坤;青松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骨骼的继发性转移瘤其发病率较高.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ECT检查对其早期发现有独到的价值.CT、MRI则较难定性,但普通X线检查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且就目前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状况,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现就有关骨转移瘤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
作者:张立法;由新峰;王京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我院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15~26周妊娠,成功地代替了利凡诺羊膜腔注药.本文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诱导流产,对其效果与利凡诺进行对照,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02~1999-12,我院对孕15~2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09例,分为两组,50例采用米索,其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女24例,有剖宫史3例;59例采用利凡诺,其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30例,均无剖宫史.
作者:杨金波;李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保持病人的生命争取佳预后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成功的处理.自现场急救开始到伤情基本稳定的整个过程,为胸部外伤的急性期.在此过程中,采取病情观察及时、有效、得当的护理,为临床治疗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以下病例,总结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8例,女2例.年龄在13~50岁.①胸部伤:肋骨骨折20例,浮动胸壁3例,血气胸20例.②合并伤:其中,合并心脏外伤2例,多发多处肋骨骨折伴创伤性湿肺4例,并创伤性窒息2例.致伤原因:车祸4例,刀伤13例,矿井砸伤2例,牛顶伤1例.
作者:谷淑影;关嫦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3岁.于1995-08-04入院.该患因急性泌尿系感染而在家中自行静点甲硝唑,不慎将甲硝唑瓶内约100ml白开水误输入静脉中.静点过程中,病人自觉发冷,未处理.静点结束后,发冷加重、头昏、全身乏力,体温38.6℃,此时才发现误输白开水,立即送入我院.入院后查体:T:38.6℃,BP:17/11kPa,P:120次/min.病人神志清醒,面红气促,口唇无发绀,听诊心音略低钝,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电轴正常,ST-T段轻度改变,立即给予抗生素+激素分3组治疗.第1组:5%葡萄糖注射液300ml加白霉素80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 5g静点,病人在静点过程中,呕吐1次少许胃内容物;第2组:0.9%生理盐水300ml加头孢塞肟钠3g、地塞米松5mg,自觉症状较前好转,头昏减轻,无呕吐;第3组: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静点结束后,病人体温降至37.6℃.以后给予先锋Ⅵ5g/d,连用5d,病人自觉症状完全好转,其他未见异常,痊愈出院.
作者:何艳;张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报告了深静脉穿刺技术在44例婴幼儿外科手术及治疗中的应用,其输血、输液、测CVP及静脉营养的功效不仅为手术和麻醉提供了方便,也为其生命维持提供了保障.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此项技术在穿刺点的选择和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结论此项技术在婴幼儿外科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做到安全消毒、无菌操作和精心护理,便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狄;姜秋莎;房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实验找出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制备MTS的方法.材料和方法利用本实验室的2个肺腺癌细胞系AGZY和Anip,通过转瓶琼脂培养法(即在培养瓶底部涂上1~2mm厚的琼脂层,使之凝固后接种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置于37℃、50r/min的恒温摇床上旋转培养)进行MTS的制备和培养.结果经过12~14h后,即可见许多较小的细胞集聚体形成,以后集聚体外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逐渐形成大小较一致、形态较规则的球体,即MTS.MTS逐渐增大,约12d后生长进入平台期,约15d后MTS表层细胞有脱落,后MTS崩解.结论本实验能够诱导贴壁性很强的细胞(AGZY和Anip)形成MTS,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接种的细胞浓度来制备一定数量的MTS;形成的MTS大小较一致,形态较规则.重要的是本实验操作简单,观察方便,设备要求不高,更便于普通实验室开展工作.
作者:高峰;王吾如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