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春雷;申春宁
洛汀新是新合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我院自1998年来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疗效显著。现就3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原发性高血压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5~67岁,平均50岁。其中Ⅰ期16例,Ⅱ期9例,Ⅲ期7例。血压波动在22~34.6/13.2~19.1KPa之间。
作者:袁宝成;贾玉茹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08例肺炎支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10~2000-02,我院呼吸科门诊诊治的2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其中男98例,女120例。年龄17岁~72岁。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粘液痰。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痉挛性咳嗽。痰多28例,痰少160例,无痰20例。咽痛、胸痛198例,其中低热130例,中等热58例,高热120例。其诊断及例数分别是:急性院外获得性肺炎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8例,急性支气管炎120例。
作者:贾玉茹;谢庆发;艾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院自1998-03成立康复中心以来,收治偏瘫病人83例,结合对这些病人的康复护理和临床实践,总结体会如下。1 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环境的性质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它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我们为病人提供优美清洁的环境,适宜的室温(18℃~20℃),合适的湿度(50%~60%),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线,消除噪音,给病人创造健康和快乐的气氛,及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从而使病人愉快地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
作者:杜秀翠;耿艳慧;耿德慧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麦粒肿在眼科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占我院眼科门诊病人的10%,以往的治疗方法以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或切开引流,病程较长,增加病人思想负担,经采用针刺疗法,观察、护理简便,大大缩短了病程,减少了病人的开支,临床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胡燕明;柯彬 刊期: 2000年第08期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呈提前趋势。笔者经临床观察之后,用中药治疗其中痰浊痹阻型冠心病5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50例中,其中男48人,女2人。年龄在45~50岁的中青年劳动者,病程在半年至2年之间,其中26例病人患过急性心肌梗死,24例亦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50例患者常服扩冠抗凝中药且多服用过活血化瘀类中药。心电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服上述药物后,病情有所缓解,但疗效不满意。上述病例均符合冠心病(胸痹)痰浊闭阻一型。2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均在未停服西药情况下,配合口服汤剂,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剂,早晚分服且于饭后0.5h服下。用药1个月后,病人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加服1个月后,其中有40例病人各种症状消失,取得了满意效果。3 治疗效果 按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 讨论 冠心病在祖国医学属胸痹范畴,辩证起来,证型颇多。其中一型为痰浊痹阻,胸阳失展,故胸闷如窒而痛,阻滞脉络,故痛引肩背,气机痹阻不畅,故见气短喘促。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膏梁厚味已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之餐。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尤其脑力劳动者极少有体育锻炼的机会,造成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停聚,生痰生饮,痹阻经络而成胸痹。现代医学无“痰”的概念,治疗方法多局限于扩血管、抗凝,降低心肌耗氧等,对大多数患者疗效肯定,但对这一型患者收效甚微。通过中医辩证则可取得满意疗效,可以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补充其现代医学在治疗上的不足。
作者:王忠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近2年来,我科收治了11例肺心病患者,其中年龄在55~70岁之间,平均62.5岁。男性占60%,女性占40%。其中,死亡2例。因其为慢性病,所以病程长,病情轻重随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慢性呼吸道感染长期应用各种抗生素,通常会产生耐药,一般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病人产生悲观厌世,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做好护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高波;王文波;丁熙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颧骨(弓)容易遭受外伤而发生骨折。骨折后出现面部凹陷畸型、功能障碍、面部结构失调,因此要求精确的复位固定。1995年以来,我科对5例眶-上颌-颧骨骨折患者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进路整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刘宗玲;邢有利;张双全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们自1996-06~1999-12共收治24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82例患者因术后化疗及放疗,白细胞低于3.0×106/L,经临床口服中江川黄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82例患者中胃癌30例,结肠癌28例,直肠癌24例。男58例、女24例。大年龄75岁。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45岁。
作者:荣景辰;罗洪军;高海库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院新生儿科自1999年以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各种严重疾病导致胃肠应激性溃疡的患儿,禁食后给思密达经鼻饲管治疗应激性溃疡,经过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晓;李咏梅;李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床旁简易血液透析疗法为抢救危重病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尤其为基层医疗单位抢救急性肾功衰竭或不易搬动的危重病人创造了抢救条件和时间。我院透析中心自1999-05~2000-05,抢救各科室重危病人13例,现将透析和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是关系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成功与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就1988~1998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22例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作者:刘广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本试验综合高氧肿瘤增敏治疗与低氧正常组织防护的效应,先后吸入高氧(HO)低氧(LO)浓度的气体,在对肿瘤增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并加用适当的药物予以修饰,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这一方法对实验肿瘤的放疗效果。结果表明:HO+LO对肿瘤组织有明显增敏作用,其程度与单纯吸HO相似。所用药物与HO或HO+LO配伍用时,对肿瘤的效价比单纯HO或LO略高。
作者:刘珊珊;崔亚利;李香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科自1997~1999年间共收治急腹症失血性休克32例,经输液和手术治疗,除1例死亡外,全部治愈。现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铁胜;吕洪光;刘秀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吡哌酸是我国1980年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疗效显著。尤其对痢疾杆菌疗效更佳。临床应用较广,但其不良反应不被重视。近3年,我们应用吡哌酸治疗肠炎和菌痢,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皮疹 本组有4例病人服药后24h出现皮疹。主要为红色丘疹,躯干部多见,有较明显瘙痒感,其中1例有荨麻疹样反应。查体无其它阴性体征,病人自感皮肤瘙痒即停药,停药后48h皮疹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2 泌尿系统改变 本组有2例病人出现乳白色尿,似汤状。其中1例伴有尿常规改变,伴有下腹部不适感。镜检WBC、RBC有增多,蛋白(+)均在服药前48h后出现。无性别差异,即往无肾脏病史及白色尿史。即立刻停药,停药后短12h,长24h尿色及常规正常。3 神经系统改变 本组有2例病人以肠炎入院,投给常规量吡哌酸2次/d口服,次日腹泻明显好转,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即停药查体情况良好,无其它阳性体征改变,停药48h症状消失,以前均无此病史。4 胃肠道反应 本组有4例病人用吡哌酸1d后自感胃部不适,并有灼热感。嗜食、进食后恶心未吐。服药2d后症状加重,即停药后24h症状消失,并有食欲感。
作者:张秋玲;张维民;贾银慧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加抗菌素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报道较少,本文对8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者施行17次单纯灌注抗癌药及抗癌药加抗菌素同时灌注的对比治疗,结果表明后者对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的疗效明显。
作者:王志臣;范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0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连服3~6个月,1次/d,25mg/次,于治疗前后均用三维B超监测子宫肌瘤体积、检测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及FSH、LH、PRL、E2、P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期间均发生闭经、症状消失、子宫肌瘤明显缩小(1个月缩小21%,2个月缩小为38%,3个月后缩小为54%,P<0.05),血色素上升至正常,FSH明显下降,血中P、E2水平明显降低,其它监测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效果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绍敏;刘海清;郭志成;孙艳玲;孔繁树;孙玉杰;杜晓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35岁,于1991-05-14因停经45d,恶心、呕吐来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双阴道,双宫颈,双子宫畸形。左侧子宫饱满,增大。右侧子宫常大,软,双侧附件未融及明显异常,尿妊娠试验阳性。对左侧子宫进行扩宫及吸刮术,刮出物可见绒毛组织。手术经过顺利,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胎盘组织。术后3d,患者自述仍有恶心、呕吐等反应,来我院做B超发现右侧子宫内妊娠囊,逐行右侧子宫扩宫及吸宫术,刮出物可见绒毛组织,遂病理报告为胎盘组织。1992-03-20该患因停经48d来我院门诊,做盆腔彩超示双侧子宫、均见妊娠囊,先行右侧子宫扩宫及吸刮术,刮出物见绒毛组织,同时行左侧子宫扩宫及吸刮术,刮出物见绒毛组织,送病理均回报为胎盘组织。小结 临床上双子宫并不罕见,但双侧宫腔同时妊娠极少见,一年内连续二次双子宫同时妊娠更是罕见。应注意与子宫肌瘤、双胎、早孕鉴别,及时明确诊断对宫腔手术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仁科;赵英健 刊期: 2000年第08期
自1996年我院检验科引进CellDYN-1400+EX血液分析仪以来,发现绝大多数被检标本中MCH、MCHC值均超出全国正常值的上限,从而引起重视。于1997~1999年的3年时间,我们对牡丹江地区健康成人共6580人进行了MCH、MCHC值的调查。
作者:陈美华;杨景秋;王清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李某,女,28岁。因腹部包块伴腹痛,尿频而就诊。查体神志清,营养欠佳,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右下腹触及约20cm×12cm大小实质性包块,质硬,结节感,压痛、腹水征(+)。超声检查:子宫轮廓欠清晰,腔内见节育器强回声,子宫右后方见18.8cm×11.7cm实质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轮廓欠清晰,边缘不整齐,无明显包膜。右下腹见6.5cm无回声区,其见肠管漂浮。超声提示:盆腔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卵巢癌可能性大)。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诊断:卵巢内胚窦瘤。讨论:卵巢内胚窦瘤主要见于青年妇女,生长迅速,腹部包块质硬,腹痛及发生贫血。子宫和对侧附件依然正常。声像图特征为肿瘤形态不规则,轮廓欠清晰,边界不整齐,内部回声杂乱,无明显包膜。因常伴有血性腹水。故超声可见腹腔内液性暗区。该肿瘤可合成甲胎蛋白,血中可查到浓度较高的甲胎蛋白以资鉴别。
作者:邵习明;许兰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了提高护生临床实习及教学质量,我们实施双向评教评学方法,并开展“无记名问卷考评”等活动,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掌握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动态,及时纠正或调整教学计划,个人问题及时教育帮助,达到鼓励先进,积极进取,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丽燕;刘立森;王秀丽;李艳萍;陈力 刊期: 200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