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张平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乳腺癌手术患者,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常规服务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全程优质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乳腺癌手术护理的满意度;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所需住院费用;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对乳腺癌手术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更短,所需住院费用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负担,提升生存质量,护理服务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病因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45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影像学诊断结果和后期临床确诊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临床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14例、肠扭转7例、肠粘连9例、肠炎症5例、粪石4例、肠套叠3例、腹壁疝1例、肠息肉1例和肠穿孔1例.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病变部位和原因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结论: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可有效诊断出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和病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军;肖新华;马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MRI在肩锁关节损伤诊断中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肩锁关节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6.5±10.2)岁,评价指标包括MRI影像诊断结果、手术病理及关节镜检查结果,对比MRI诊断结果与后两者的诊断结果,判定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为96.7%,漏诊率和误诊率为1.7%,与手术病理/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以对损伤类型和其他病变做出有效评价,对韧带的良好显示是制定手术方案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MRI在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MRI可以从多角度、多平面、多层次解决肩锁关节损伤所存在的解剖结构重叠、组织细节分辨等难题,能够更好的反映肩锁关节损伤中软组织、肌腱等解剖改变,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且MRI对患者不会造成电离辐射相关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周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组42例则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用力肺活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积分、IL-6、TNF-a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FEV、FEV1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CVA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肺功能及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吴正义;谢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频彩超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思路的探讨

    目的:分析浅表软组织肿物的高频彩超特征,进而探讨其诊断思路.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12例浅表软组织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及血流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2例浅表软组织肿物中良性病变210例,恶性病变2例.多数常见良性病变具有其特征声像(如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神经鞘瘤、血管瘤等),部分病变间可有重叠或近似声像(如低回声脂肪瘤与表皮样囊肿、异位乳腺纤维瘤与血管平滑肌瘤等);2例恶性病变呈不均匀片状回声,边界欠清,内均见液性暗区分布,血供较丰富.结论:遵循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思考,能提高彩超对浅表软组织肿物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赵夏;王玲;姚霞飞;钱群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近红外聚类分析法快速检验中成药及保健品中的非法添加4种降糖类药物

    目的:利用NIR技术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检测降糖类中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多种化学药品的方法,为快速检测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同时快速检测中成药和保健品中的4种降糖类药物,包括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和格列本脲.采集39批次的药物制剂及多种阴性对照的光谱,以平均光谱为模型数据,建立聚类分析模型,利用聚类分析模型对疑似样本进行分析,同时比较疑似样本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结果:对8批疑似样本分别进行近红外聚类分析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聚类分析模型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重复性良好.结论:聚类分析方法在中成药非法添加快检领域具有更多的开发前景,近红外分析方法在中成药快检领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实用价值.

    作者:张昊天;孙超;宋志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BPV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误漏诊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误诊、漏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6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误漏诊的机率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例误漏诊,对照组有16例患者误漏诊.结论: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临床诊断以及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临床表现,仔细查体,并结合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等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作者:梁子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施行双侧甲状腺结节被膜内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时使用双侧甲状腺结节被膜内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收集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双侧甲状腺结节被膜内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替代治疗剂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替代治疗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双侧甲状腺结节被膜内切除联合峡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的痛苦更轻,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钊;邱志泽;熊大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结肠息肉与结肠肿瘤的分布、内镜形态特征与病理特点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与结肠肿瘤的分布及其内镜形态特征和病理特点关系.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诊的实施电子肠镜下息肉切除的结肠癌合并结肠息肉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对电子肠镜下结肠肿瘤与息肉分布,及其内镜形态体征和病理特点等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关系.结果:本研究100例结肠癌患者共计合并结肠息肉210个,息肉分布主要呈现出散发状;210个息肉中含有不典型增生172个,中重度及以上上皮内瘤变则有104个,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和肿瘤距离远近无明显关系,但直径<1cm小息肉、扁平息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要显著低于≥1cm、带蒂息肉(P<0.05).结论:结肠癌合并结肠息肉患者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比较常见,为此要及时处理直径≥1cm及带蒂息肉,方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奇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控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挑选72例,按抽样法平分两组:3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化治疗及饮食宣教,36例试验组则于基础治疗上实施饮食控制,评定血糖控制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试验组、对照组的羊水过多、出血、早产、产褥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作用显著,可改善血糖指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作者:党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外科手术全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地佐辛,观察组运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结果:在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评分与术后躁动程度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效果上具有显著功效,麻醉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莫志仙;莫志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硫磺霜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硫磺霜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湿疹患者10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2)和B组(n=52).A组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B组给予硫磺霜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A组湿疹治疗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B组的67.3%(P<0.05).治疗后,随访2个月,A组湿疹复发率仅为15.4%,显著低于B组的32.7%(P<0.05).A组、B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9%、5.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湿疹治疗中,相对于硫磺霜,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复发率较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罗冀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对比

    目的:对比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贲门癌患者12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3月直至2016年5月期间,并将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治疗,对比两组贲门癌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贲门癌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3178.22±39.54)×103/dl、白蛋白(4.55±0.22)g/dl、总蛋白(13.53±0.29)g/dl、血红蛋白(13.11±0.26)g/dl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贲门癌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5.00%(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相对比,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淋巴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增加患者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温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常规服务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全程优质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乳腺癌手术护理的满意度;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所需住院费用;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对乳腺癌手术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更短,所需住院费用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负担,提升生存质量,护理服务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张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助产士门诊模式的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助产士门诊在孕期健康指导方面的作用.方法:本文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妊娠早期(孕12-13周)就诊的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产科门诊产检,而观察组则增加由助产士门诊资深助产士提供的一对一孕期咨询服务,然后比较两组的巨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孕妇分娩方式及孕妇满意度.结果:经两组孕妇应用两种不同的产前护理方式后,发现观察组无论是在产妇产后出血、巨大儿出生率、还是在分娩方式、孕妇满意度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门诊模式的产前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且减少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毛小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无痛人流术中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无痛人流术中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内孕需行无痛人流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宫内孕需行无痛人流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和C组(30例);其麻醉方法分别为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0.2μg/kg、0.3μg/kg,60s后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必要时追加推注丙泊酚.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以及麻醉后MAP、HR、RR、SpO2、术后5min以及30min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A、B、C三组患者在麻醉前与麻醉中以及麻醉后MAP、HR、R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min VAS评分三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min VAS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B组的发生率为6.67%,C组的发生率为26.67%,B组明显少于A组以及C组(P<0.05).结论:剂量为0.2μg/kg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麻醉效果,对于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减少呼吸循环障碍的发生以及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安全性,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经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35.14±17.33)min,长于对照组(117.56±15.48)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3.87±2.69)周,短于对照组(18.75±3.02)周,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23±2.54)天和(19.31±2.21)天,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康复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固定性好等优点,有利于患者骨折端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葛立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和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取得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给患者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这2年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SAP的40例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按照给予EN的不同时间为患者分组:20例给予早期EN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0例给予延迟EN的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则为75%(15/20),两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上,研究组全部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来说,尽早给予EN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作者:陈烈欢;黎燕玲;陈启生;梁雄;梁伟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在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4例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27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57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有51例治愈,对照组27例患者有16例患者治愈,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出对照组(100%vs29.6%).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5.8%vs11.1%),但实验组3个月内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对照组有13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结论:对于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腹部造影检查后,根据血管造影的检查情况给予相应的上消化道介入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减轻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汤盛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片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危象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片舌下含服对高血压危象症状的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7月我中心就诊的高血压危象患者66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及依那普利片各10mg,舌下含服,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0.5h、1h血压水平.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为100%,A组为87.87%,B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治疗0.5h及1h,血压下降水平均高于A组.结论: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片舌下含服对高血压危象症状进行治疗,患者血压可在短时间明显下降,治疗效果理想,可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古佳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控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放射线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400张CR与DR片进行研究,CR片与DR片各200张,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同时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并总结质量控制方案.结果:CR片与DR片中甲级片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图像质量问题主要有图像过于锐化或病灶显示不清、原始图像显示清晰但胶片图像偏白或偏黑、图像层次感较差与颗粒感过强等,而影响CR、DR系统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后处理软件使用不当、工作站与激光相机敏感对比度差异、曝光度过小或过大等.结论:CR、DR系统的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但多为人为因素所致,为此要不断提高放射技术人员相关技术,促使他们在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针对陈旧技术进行改善,勇于创新,从而更好地保证图像质量.

    作者:王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