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梅;单热爱;黄诚
目的:总结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不及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不及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邓金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牵引技术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它是利用悬垂重量为持续的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克服肌肉收缩力,其作用是对脱位肢体的整复合固定、炎症肢体的制动、肢体挛缩畸形的矫治和功能锻炼等[1].骨科牵引装置包括牵引作用具、牵引重量、牵引架、牵引床、牵引绳、床脚垫、牵引弓等.无论是骨牵引、皮肤牵引还是枕颌带牵引等都离不开牵引重量,牵引重量即要有重锤及重锤放置装置.
作者:蓝玉清;余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临床确诊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观察术前、术后1天、术后1月、术后3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疗效评估临床治愈7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术后1天、1月、3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观察点VAS评分有逐步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评分术后1天、1月、3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温新院;刘勇;吴韵;付敏;杨俊;钟琼;陈新荣;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rb-bFGF在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我科住院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bFGF,贝复新)填充创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凡士林油纱填塞创面治疗.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换药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rb-bFGF能更快治愈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减轻患者创面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张凤英;吴莲香;刘月泉;段珍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因母体因素或胎儿异常原因行引产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方法,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引产者224例,将引产方法相同的疤痕子宫与非疤痕子宫进行比较,对比其产程、产后出血、引产成功率、产后清宫率.结果:56例剖宫产术后半年后妊娠的瘢痕子宫引产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同种引产方法比较,疤痕子宫与正常子宫引产时间、产后出血、清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水囊引产组出现1例重度胎盘早剥,瘢痕子宫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出现l例子宫破裂.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水囊或利凡诺尔引产均适用于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安全性较大,但对于孕晚期瘢痕子宫引产需慎重.
作者:严春华;郑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其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关键信息分子的角度来探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英;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偏位是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为常见的问题,由于眼睑及角膜形态因素的影响导致偏位,比较常见的是顺规散光导致上下偏位,眼睑外拉力、逆规散光导致的左右偏位以及角膜不规则泪液分布不均等导致的无规律偏位.本文介绍一例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普通塑形镜获得良好视力和中心定位的案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正;汤小筠;练云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慢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存在多种相关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明确慢性疼痛的发病机理,寻求更多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将就高迁移率族蛋白1参与慢性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及其他慢性疼痛的相关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进行探讨.
作者:张秀梅;单热爱;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3例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弯针经颧弓与下颌骨前支冠状突前缘交点进针,CT引导下穿刺至圆孔外口,行第Ⅱ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PSS),术后1天、1月疗效,术后卡马西平使用、复发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后1天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期内4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刘勇;钟琼;温新院;付敏;陈新荣;杨俊;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新荣;钟琼;付敏;杨俊;温新院;刘勇;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对肝星状细胞系HSC-T6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相关化痰法药物血清,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以促进HSC-T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能降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且Bcl-2/Bax明显下降.结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来诱导HSC-T6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宋春花;张志花;陈涛;黄志华;常欣峰;尹宝;陈荟瀛;周海倩;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抢救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时的应用效果,找寻能迅速、有效的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途径,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42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经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输液通路.从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导管脱落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气胸、血栓形成、穿刺局部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堵塞、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行,易于掌握;费用低廉,可替代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普遍推广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休克患者的急救工作中.
作者:邱燕燕;曹慧连;肖修稷;王齐芳;韩家裕;谢东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与肝内其它弥漫性病变鉴别,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特点进行讨论.结果:CT显示病灶呈多发低密度,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边缘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形态各异,增强扫描无强化;超声显示肝内多发低至无回声异常信号,彩色多普勒未见异常血流信号.结论:正确认识胆管错构瘤的影像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作者:曾鹏程;陶辉;杨金生;蔡少雨;李林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FNA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FNA内固定组和半髋置换组,均为48例.PFNA内固定材料选用AOPFNA内固定系统,半髋置换选用史赛克公司人工股骨头翻修假体.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均有差异(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半髋置换组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PFNA内固定组高于半髋置换组.两组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PFNA内固定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半髋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疗效满意.
作者:郑天胜;陈金财;刘午阳;黄为民;何春耒;钟艳春;刘禄林;叶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留置鼻胃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M绢丝胶布固定留置鼻胃管,试验组使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受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输液管固定带固定法鼻胃管移位、脱管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舒适度好、依从性高.结论: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鼻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无损伤,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环保,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勇莲;邓伍秀;揭满荣;钟丽莹;叶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脑脊液水平,并探讨其对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62例拟诊为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后诊断分为颅内感染(n=48)和非颅内感染组(n=14).酶联免疫法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的HMGB-1和RAGE蛋白水平.并分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进行亚组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意义.结果:脑脊液的HMGB-1和RAGE水平在颅内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组显示,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HMGB-1和RAGE脑脊液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95% CI:0.748 ~0.964)、0.937(95% CI:0.849~1.000).HMGB-1临界值分别为75.00 ng·mL-1(敏感性:0.792,特异性:0.856);RAGE临界值为101.50 ng·mL-1(敏感性:0.979,特异性:0.856).结论: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艳晖;张圣岸;蔡业平;戴新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方法:将调强逆向优化过程分成两个步骤,首先多目标函数优化得到一个极小值;再对未达到临床期望的单一或多目标权重线性放大,继续优化.并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建立一个头颈肿瘤模型,分析权重调节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对于模型中定义的靶区和重要器官,权重调节可以减少相关重要器官受量和降低相关靶区热点区域体积,并对未调节权重的重要器官和靶区影响很小.结论: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是一个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
作者:郭海亮;黄莉;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主动干预式优质护理,促进老年高干患者心情愉悦,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的心理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30例老年高干患者,通过医护人员为时一年的主动干预式沟通交流,阶段性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焦虑及抑郁量表,对结果进行总结,并持续改进,评价患者的终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老年患者心理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的上升.结论:主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但有利于医护人员顺利实施治疗和护理,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黄小蓉;李宝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DAMIS微创入路和传统前外侧人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128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DAMIS微创入路(DAMIS组)34例,传统前外侧入路(对照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骨长入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0个月,平均22.4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62±1.53) cm,对照组为(11.87±2.14) cm(t =4.88,P<0.01);手术时间DAMIS组为(168.37±13.54)min,对照组为(172.10±16.81)min(t=0.98,P>0.05);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323.57±91.49) mL,对照组为(475.66±121.73) mL(t =5.69,P<0.01);平均住院时间DAMIS组为(6.50±1.42)d,对照组为(10.40±1.75) d(t =9.84,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DAMIS组从术前(44.60±7.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36±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1);对照组从术前(40.91±8.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58±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评分(t =9.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假体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长入,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和感染.结论:DAMIS同期双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满意,相对于传统前外侧入路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引流、早期下地活动、恢复快等优点,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辉;黄世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1例IHES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骨髓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且以嗜酸性中晚幼粒为主,诊断IHES,经泼尼松30 mg bid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IHES的诊断是一排除性诊断,血象、骨髓象、FIP1L1/PDGFRA基因的检查对其鉴别有重要价值,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辛柳燕;钟思思;刘爱飞;陈懿建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