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目的:研究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12个月与大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DAPT 12个月组(DAPT12个月停用氯吡格雷,只服用阿司匹林)和DAPT> 12个月组(12个月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结果:共368例患者纳入研究,DAPT 12个月组156例,DAPT> 12个月组212例,随访平均(20.4±5.2)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4.5%和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总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 VS 10.8%,P>0.05).结论:对于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延长DAPT时间至12个月以上,未降低MACE发生率,未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严章林;谢东明;刘海荣;阳贻红;周序锋;凌嘉源;张古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为了减少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分析和研究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而试验组患者则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服务,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取得一定护理效果,试验组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不仅促进患者对感染知识的了解,而且减少住院期间各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冯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修复大面积眼睑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大于眼睑全长1/2的患者,利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和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替代眼睑前层行眼睑再造.结果:10例患者随访10 ~ 48个月,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片和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重建的眼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利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和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行眼睑再造,手术效果好,副损伤小.
作者:王辉;袁思奇;廖志莹;曾祥云;唐爱东;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筒型约束具在重症监护室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导管脱落评分≥10分的22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 18例和对照组1 10例;实验组采用筒型约束具约束,对照组则同时采用腕部约束带和球拍式约束具约束.比较两组患者约束后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约束带滑脱率、手部关节活动度、腕部勒痕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约束带滑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腕部勒痕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筒型约束具与腕部约束带加球拍式约束具相比能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减少约束带滑脱,不影响约束后手指活动度,增加患者舒适感.
作者:梁玮秦;王春丽;幸丽萍;谢艳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ICU危重患者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缩短护士操作时间,减少皮下淤血、血肿的发生.方法:选我科2015年6~8月收治的1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动脉采血后止血,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人工按压止血.比较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护士用于采血后止血耗时长短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止血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采血后止血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ICU患者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好,护士操作简便,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提高临床护士电子体温单书写的正解性与规范性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电子体温单书写的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制定活动目标,分析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效果确认并标准化,分别对活动计划实施前、实施后电子体温单书写缺陷率进行调查对比.结果:护士电子体温单项目书写缺陷率,由改善前47.8%下降至改善后的14.4%,团队凝聚力、责任心、沟通、解决问题能力及品管能力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电子体温单书写的缺陷率,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提升团队成员综合素质.
作者:叶红燕;杨千绮;揭佳丽;赖允梅;肖霞;郑梅鸿;罗丽雯;黄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micro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具有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研究热点.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上皮性卵巢癌侵袭转移机制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彭靓;叶萍;谢晓英;朱亚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Notch信号通路是决定细胞命运的信号通路之一,细胞凋亡和Notch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对Notch信号通路对不同类型细胞的凋亡影响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黄宽;陈丽;叶军明;蒋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3'-大豆昔元磺酸钠(DS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10 min,于舌下静脉给予1.0mg·kg-1和2.0 mg·kg-1的DSS.缺血2h,再灌注24h后,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率,酶联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及缺血侧脑组织血清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半损伤区皮层组织IL-10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梗死灶,脑组织含水率升高,血清及脑组织IL-10含量降低;DSS治疗后,血清及脑组织IL-10含量升高.结论:DSS可通过提高调节性T淋巴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
作者:刘宗亮;黎晓;李良东;杨琴;王振文;黄志华;刘瑞珍;肖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发现泛素连接酶SIAH2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为了研究SIAH2和肝癌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利用RNA干扰技术观察泛素连接酶SIAH2基因表达抑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0例HCC和相应癌旁组织中SIAH2蛋白的表达.构建特异性靶向SIAH2的重组干扰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对SIAH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TS比色法测定重组质粒转染对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质粒转染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变化.结果:SIAH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靶向SIAH2的干扰RNA能显著抑制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HepG2-neo组、HepG2-NC组和未转染HepG2组相比,SIAH2干扰组(HepG2-S3)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体外侵袭能力减弱.结论:SIAH2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在肝癌发病中发挥癌基因作用,上述研究为以SIAH2为靶点的肝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瑶;贺兴波;黄文峰;周云;黄才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25例患者,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8~12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勇;赖光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技能训练,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规范化治疗的巩固期进行个性化的技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技能训练,于出院前1天,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于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患者生活技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精神病表现、激惹、重返社会能力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技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对患者回归社会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萍;陈龙梅;何金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儿童口腔粘膜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为儿童口腔粘膜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儿童口腔黏膜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口腔初诊儿童口腔粘膜病患者84例,84例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口腔黏膜药膜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7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2例,两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多数以感染类疾病居多,口腔黏膜发病年龄有一定规律,早期诊断和好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防范和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舒娥;鄢梨;刘炳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表明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的经导管射频消融对根治房颤的有效性及优势大大增加.本文就关于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运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捡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猕猴桃根中分离得到的乌苏烷化合物TUA(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对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成瘤,再把裸鼠传代2代以上的瘤块,使用解剖针接入裸鼠右肢皮下部位,建立人肺癌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接瘤后待移植瘤体积约50 mm3,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1)模型组;(2) 10 mg·kg-1顺铂给药组;(3)10 mg·kg-1 PDTC组;(4) TUA高剂量组(30mg·kg-1);(5) TUA中剂量组(12mg·kg-1);(6) TUA低剂量组(6 mg· kg-1),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4天,观察各组对移植瘤模型动物的体重、瘤体积和瘤重的影响,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和肿瘤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UA对肿瘤组织中NF-κB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给药后裸鼠体内瘤组织变小;随着TUA剂量的不断增加,瘤组织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在TUA高剂量(30 mg·kg-1)时,其肿瘤组织大小与NF-κB抑制剂PDTC(10 mg·kg-1)相当;HE染色观察结果证实TUA处理过的肿瘤组织肿瘤坏死程度和核分裂象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UA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p65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而IκBα表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也表明,与NF-κB相关的p6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此同时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与凋亡相关蛋白的Survivin蛋白表达受到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结论:TUA能显著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p65,Survivin表达和上调IκB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郭小华;胡海波;金奇;李洪亮;程齐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俯卧疗法治疗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选取100例由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确诊为中、重度OSAHS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俯卧疗法组(50例),续气道正压通气组(CPAP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接受治疗6月以上的随访,并于治疗后1月,6月分别再行PSG监测,同时测量并计算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长呼吸暂停时间(Tmax)、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中分别有6、10例患者退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6月AHI、LSaO2、Tmax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两组间AHI、LSaO2、T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治疗组优于俯卧疗法组;治疗6月后两组AHI、LSaO2、Tmax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后两组疗效比较,俯卧疗法组有10例患者无效,CPAP组有5例患者无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疗法及CPAP疗法均能改善OSAHS;长期采用俯卧位疗法可改善OSAH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程度,更为经济、简单有效,可作为无创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九妹;曾荣;金日群;李杰;谢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从淋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鉴定的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从淋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鉴定的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C14)和无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ATCC14053)的菌体蛋白质,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7.0软件识别差异蛋白点,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结果:C1-4与ATCC14053相比,显著差异表达蛋白点232个,其中180种蛋白表达明显上调,52种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质谱鉴定了32差异蛋白质点,8个得到鉴定,均在C1-4菌株显著表达.结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与无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菌株相比,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唐晓媛;刘志春;马廉兰;张文平;王润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腔静脉的导管[1].PICC是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首选途径,可减少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穿刺送管以及日常维护过程中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异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导管异位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异位;原发性异位是指置管过程中发生HCC头端位于腔静脉以外的异位[2].据文献报道导管异位发生率达10%~60%[3].若导管头端异位于其他血管,极易导致静脉炎、回血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输液不畅,导致非计划拔管.因此发生原发性异位后,应及时调整.本文介绍1例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后在介入室通过手法复位成功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莲;邓伍秀;揭满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丧失10个月,发作性失语1天”于2015年10月26日收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2 现病史 患者于2014年12月反复出现发作性跌倒,伴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无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常在行走过程中或站立时出现,持续3~5s左右自行好转,醒后无明显不适.2015年4月出现头晕伴头重脚轻感,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无耳鸣、听力下降,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持续5~6min.曾就诊于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心脏彩超无异常.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中膜广泛、不规则增厚.双上肢动脉彩超示:(1)右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减低;(2)双上肢静脉声像图未见异常.MRI:右侧大脑半球多发梗塞、头颈部多发动脉充盈缺损.
作者:张晓宇;杨吉娟;周少岚;王冰;竺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早期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展的经验分析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单侧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及术后Harris评分等病例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完成40例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趋于稳定,且比早期明显偏低.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8.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90.52±12.34) min,平均出血量(210.4±99.6) mL,平均住院时间(7.35 ±1.62)d,平均切口长度(9.42±1.33) cm,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40.60±7.33)分,术后6周为(70.70±6.93)分,术后3个月为(85.12±2.74)分,术后6个月为(90.70±2.35)分,术后12个月为(93.85±3.55)分.术中骨折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研究发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完成40例手术之后趋于稳定,因此认为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学习曲线至少应完成40例手术.学习早期容易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骨折等并发症.引入专用下肢牵引架、特殊拉钩等微创配套器械及术中C臂透视等辅助方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但是该术式有一定难度,且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手术医师在选择该术式时需谨慎考虑,不能盲目的追求微创,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作者:高辉;刘承鸿;何春耒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