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驿胜;王竞枫;林枫;叶启文;李林立;张代场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与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39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6例(21膝)]和对照组[16例(18膝)],观察组予以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手术前后HSS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HSS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HSS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与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腓骨近端截骨术手术和恢复时间更快、患者经济上更能承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魏廷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芪母枣仁片中黄芪甲苷和知母皂苷BII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使用Thermo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35:65)和(25:75),流速1.0ml/min.结果:黄芪甲苷和知母皂苷BII在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均达到98%以上.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保健食品芪母枣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红玉;崔玉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行性及经验分析.方法:回顾我医疗组2年来45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下切除手术治疗,术中方式、技巧及术后疗效分析.结果:45例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下切除术,出现胆漏一例,未出现一例术后出血、黄疸、胆总管狭窄、胆囊窝脓肿病例.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广泛普及,基层医院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手术经验、技巧需经常回顾、反思.
作者:嵇建祥;嵇勇;李铠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临床运用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抑郁症8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用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之后,两组患者HAMD明显比治疗前低,其中观察组在1周的治疗之后评分明显的下降,而对照组自第2周之后才开始有明显的下降.待治疗完毕之后,两组患者HAMD的总分类似.结论:针对抑郁症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两种药物疗效比较接近,而艾司西酞普兰相对具有较快的起效速度并较少产生并发症,故在临床治疗的应用较为安全.
作者:李益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及原因,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降低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分析所有患者年龄、使用中药注射剂种类、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系统以及不同患者间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本组296例患者中,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127例(42.91%),发生率较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高为注射用血栓通(18.11%),其次为丹参川芎注射液(14.73%),不良反应低为注射用灯盏花素和生脉注射液,均为2.36%;(2)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29.92%),其次为10岁以下(18.90%),41~50岁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而无指征用药为其主要原因(22.90%),其次为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18.90%);(4)在127例不良反应中,其中皮肤及附件组织损害为常见(47.24%),其次为循环系统(15.75%),呼吸系统为少见(5.55%).结论:目前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无指征用药、配伍不当、滴注速度过快以及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等有关,故对待需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并加强对患者用药前的常规检查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性.
作者:唐智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首发抑郁症患者予以度洛西汀以及氟西汀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2500例首发抑郁症病人当做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A组予以度洛西汀,B组予以氟西汀,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同时A组不良反应总出现率也明显小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首发抑郁症患者予以度洛西汀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不良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效果优于氟西汀,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中心的作用.方法:选取某疾控中心2016年1月-12月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所有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疾控中心措施及作用.结果:全年总发生次数为13次,发病人数为264人,死亡人数1例,其中,传染病事件数6次,学校发生数5次,社会发生数2次.发生时间为3月、4月、7月、10月.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降低其对公共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以及控制工作,并且还需要完善有关制度与管理措施,从而提高疾控中心应对能力.
作者:郭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颅内压监测手段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随即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颅内压监测组),试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试验组在进行血肿穿刺之前放置ICP装置进行监测,有控制性的对血肿进行抽取,将监测目标设定为15mmHg,当达到监测目标时立即停止抽取,术后根据颅内压监测的数值有控制性地向血肿腔注射2-5万单位的尿激酶[1]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普通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将术前计算的血肿量的33%-50%抽取,术后按照常规方法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监测进行颅内压监测发现,只要抽取血肿量的20%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的3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次出血情况对比:试验组无,对照组有3例出现,对比差异明显(P<0.05);平均住院时间对比:试验组(19.22±5.65)天,对照组(26.23±8.98)天,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有效减少以往凭经验血肿的抽取量,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再次出血的情况发生;有效缩短病程,控制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在临床应用上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耿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液体复苏及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尽早抗生素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参附注射液10ml/h微量泵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乳酸(Lac)变化及比较危重症评分变化、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后CI、EVLWI及Lac明显改善,APACHEⅡ、SOFA评分下降,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在12、24、48小时CI、EVLWI改善更明显,Lac下降更快,APACHEⅡ、SOFA评分下降更明显,缩短在ICU住院时间,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的心功能及降低乳酸,更好达到初始复苏目标,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
作者:莫绮君;陈柳萍;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社区康复护理重点.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6年的5月接受我社区管理的8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施以社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康复依从性、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康复效率,减轻患者痛苦,促机体功能恢复.
作者:蔡林春;黄美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药苍附导痰汤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6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施行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药物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则加用苍附导痰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90天后,复查FSH、T以及LH水平,TC、TG以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附导痰汤可有效促使脂代谢尽快恢复正常,改善PCOS相关激素水平.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术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患者依据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则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浸透敷料出血、皮下血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蔡玉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复方胰酶散进行稳定性试验研究,以确认药品贮存的有效期;方法:根据化学药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连续生产的三批复方胰酶散进行研究.结果:复方胰酶散原有效期为12个月,根据稳定性试验结果,试验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性质稳定.结论:复方胰酶散有效期可以延长至24个月.
作者:刘梦然;刘宇;冯继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同时对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0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划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都为50例,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可以看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遗传史、纤维蛋白原以及TC、TG等都是导致早发冠心病发生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通过回归模型分析能够得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以及TC是导致早发冠心病患者预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和多种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需要强化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做好对于一些高危因素的针对性干预,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师宁宁;徐俊华;卜敏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的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组(A组、B组、C组),A组采用倍他乐克、B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C组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对比接受治疗后三组患者药物使用剂量与心率控制相关临床指标以及三组患者入院前、出院后心率达标率、药物使用达标率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出院后药物使用平均剂量均高于入院前,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出院后心率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入院前,结果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出院后心率达标率均高于入院前,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出院后药物使用按照指南标准达标率与入院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存在剂量偏少,心率达标率较低等情况,应提高患者的依照指南标准用药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章传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修补术在胃穿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胃穿孔患者96例分两组,传统手术组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修补组行腹腔镜胃修补术.就两组患者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中失血情况、术后引流情况和胃穿孔干预效果、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修补组胃穿孔干预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腹腔镜修补组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腹腔镜修补组患者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中失血情况、术后引流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修补术在胃穿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大,可减少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引流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章银蓉;周建平;程国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终身学习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那么正确地将医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务实、高效的结合起来,对在岗的行业人员进行学历的提升和继续教育的更新,并开展适应各单位岗位专项培训需求,将成为新的教育模式.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医药领域的相结合是长期、必要、迫切的重要任务.
作者: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诱发女性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因素.方法:依据体检、辅助检查、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260例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周围型肺癌高于男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女性肺癌Ⅰ期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两组Ⅱ期肺癌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肺癌Ⅲ期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腺癌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鳞癌比例明显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周围型肺癌高于男性患者(P<0.05).常年进行烹饪女性占90.0%(81/90),烹饪组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烹饪组(P<0.01).结论:重视女性肺癌,积极宣传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吸入有致癌物质污染的空气和粉尘,对高发病人群进行重点普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徐曦;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对症状改善、肿瘤体积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医治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单纯采取左炔诺孕酮内缓释医治,而研究组(49例)采取左炔诺孕酮联合甲氨蝶呤瘤医治,比较两组肿瘤体积变化、症状改善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医治5个月、10个月后肿瘤体积(43.60±18.19)cm3、(30.30±16.95)cm3比对照组小,且症状改善比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28.57%与对照组18.36%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左炔诺孕酮联合甲氨蝶呤瘤医治可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改善疾病症状,而且无严重性毒副反应.
作者:高翠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情况,以便于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检验和分析,选择74例重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A组,选择另外74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B组,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74例健康人作为本研究的C组,进行对照研究.对三组研究对象的IgG、IgA、IgM水平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的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都明显比C组更高,P<0.05;而且A组的水平高于B组.治疗好转以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的活动度明显降低,与未好转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球蛋白对于乙型肝炎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临床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种指标.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对于乙型肝炎也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联合应用.
作者:闫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