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娜
目的:对小儿弱视以综合方法展开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89例弱视患儿为两组,59例以综合方法展开治疗为综合组,30例以常规方法展开治疗为一般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综合组实现了94.92%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一般组的73.33%显著较高,且综合组2至4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其他两个年龄段高,P<0.05.结论:对于弱视患儿的治疗,综合治疗效果优越,且患儿年纪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张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终身学习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那么正确地将医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务实、高效的结合起来,对在岗的行业人员进行学历的提升和继续教育的更新,并开展适应各单位岗位专项培训需求,将成为新的教育模式.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医药领域的相结合是长期、必要、迫切的重要任务.
作者: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腮腺良恶性肿瘤选择能谱CT进行临床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腮腺良恶性肿瘤患者124例参与研究,全部患者经病理证实24例为恶性肿瘤,100例为良性肿瘤,全部患者术前都进行颈部能谱CT扫描,分析扫描结果.结果:腮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的中位数差异不明显,动脉期差异明显.结论:腮腺良恶性肿瘤应用能谱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参数成像能够实现临床准确鉴别诊断.
作者:吴金棉;李志辉;黄洲;何乐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联合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照组单纯给予全麻方式,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0min、气腹后10min和放气腹后10min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神经损伤(MB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中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麻醉后10min、气腹后10min和放气腹后10min MCP-1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0min、气腹后10min血糖、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麻醉后10min、气腹后10min和放气腹后10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对麻醉要求高,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相比于单纯的全麻方式,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更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低麻醉前后不良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功能,且安全性好,建议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梁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8例需输血患者来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输血的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34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输血,观察组行少白细胞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0.59%),两个临床研究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谷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80例胎膜早破患者,并进行超声检查羊水指数的患者,根据羊水量的过少、较少及正常,分为A、B、C组,各60例,对胎儿在宫内感染及新生儿的发病概率等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破膜时,孕周和分娩周都比B、C组时长短,但胎儿的受感染率和新生婴儿发病的概率均有明显的增多,在胎儿窘迫的产生调查中,明显可知其与残余羊水量无显著关系,对三组患者妊娠时间、分娩方式等进行对比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之后,其残余的羊水量和胎儿在宫内所受感染以及新生儿发病率成反比关系,残余的羊水量越少,胎儿所受的感染率以及新生婴儿发病率越多.
作者:颜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06 月至2016 年06 月住院治疗的32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2 例患者中10 例患者得到完全缓解,占比31.25%,14 例患者得到部分缓解,占比43.75%,轻微缓解2 例,占比6.25%,6 例患者无效,占比18.75%,总有效率为81.25%.同时,有28 例患者椎体前缘增高3-5mm(87.50%),4 例患者椎体前缘保持不变(12.50%);32 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肺栓塞、脊髓与神经根压迫症),仅有5 例发生椎旁骨水泥渗漏现象.结论:PKP有助于提高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伟华;黄世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群发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48)与常规组(n=48),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之上,加强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群发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此种护理方法十分有效,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中心的作用.方法:选取某疾控中心2016年1月-12月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所有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疾控中心措施及作用.结果:全年总发生次数为13次,发病人数为264人,死亡人数1例,其中,传染病事件数6次,学校发生数5次,社会发生数2次.发生时间为3月、4月、7月、10月.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降低其对公共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以及控制工作,并且还需要完善有关制度与管理措施,从而提高疾控中心应对能力.
作者:郭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运用品管圈活动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其护理病历总共100份,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50人,且每一组病历为50份.在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对照组患者病历采取常规基础管理,对观察组患者病历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病历等级方面,观察组患者甲级病历显著高于对照组,乙丙级病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管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运用品管圈活动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可有效保证病历质量,使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潘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胃镜检查麻醉与非麻醉临床对比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我院行胃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100例.实验组患者胃镜检查时行麻醉处理,参照组患者胃镜检查时采取非麻醉处理.对比两组胃镜检查患者检查前、检查时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另外,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组间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对比,检查前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时对比,实验组均优于检查前、参照组检查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检查成功率以及满意度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镜检查患者来说,相对于未采取麻醉检查的患者来说,行麻醉手段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胃镜检查期间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的身体、心理痛苦,具有推行价值.
作者:李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气体麻醉用于老年手术患者中对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剖析本院在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108例老年手术病患的病历资料,以患者自愿选择的麻醉方案为分组依据,将108例入选者分成两组:实验组(n=54)采用丙泊酚麻醉方案,对照组(n=54)采用异氟醚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术后24h S100β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3h、6h以及24h时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术后1天的S100β蛋白水平为(0.052±0.027)μg/L,比对照组的(0.073±0.025)μg/L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病患积极采用丙泊酚麻醉方案,可减轻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周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法,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有治疗有效率、用药半小时后血流TIMI3级率、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校正的TIMI(血液分级)计帧数(CTFC)、3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用药30min后血流TIMI3级达到率比对照组高,术后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CE率、术后血小板计数、APTT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学东;崔立强;鲁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比较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7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比较通气前和通气6h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SpO2、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两组的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35例全部成功撤机,对照组发生1例心脏循环衰竭联合器官衰竭死亡.在通气前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SpO2、收缩压和舒张压八个临床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通气6h后,对照组患者在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SpO2、收缩压和舒张压上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有极显著改善(P<0.01);且在通气6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上述八个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上,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何桂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342例于血液科就诊的贫血患者的病因.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血液科收治的342例贫血患者的贫血原因进行调查.结果:①342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175例,占51.17%,主要原因有慢性失血,其次为摄入不足跟吸收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45例,占13.16%,主要原因有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原发性再障以及药物性再障等;巨幼细胞贫血80例,占23.39%,主要原因有摄入不足以及机体消耗与需求增加;溶血性贫血20例,占5.85%,主要原因有自生免疫疾病和机械性溶血性贫血;混合性贫血22例,占6.43%,主要原因有摄入不足跟吸收障碍.②缺铁性贫血175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6.86%、45.71%、41.71%、5.72%;再生障碍性贫血45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11.11%、26.67%、13.33%、48.89%;巨幼细胞贫血80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21.25%、25.00%、50.00%、3.75%;溶血性贫血20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15.00%、30.00%、50.00%、5.00%;混合性贫血22例,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各占13.64%,31.82%,36.36%,18.18%;③342例贫血患者中,治愈282例,死亡27例,20例患者确诊后自动离院,13例患者仍在治疗当中.其中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混合性贫血治愈率较高.再障患者死亡率高.结论:贫血原因诸多且复杂,定期健康体检,及早发现,仔细找明病因,对症治疗,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许文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通过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84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42例,利用阿奇霉素单一治疗,观察组42例,选择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PEF、FEV1/FVC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梁燕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膀胱结石患者中使用经前列腺电切镜钬激光治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膀胱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输尿管肾镜下的钬激光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前列腺电切镜钬激光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膀胱损伤率为4.44%,对照组为22.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膀胱结石患者采取经前列腺电切镜钬激光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的一次成功率,对于降低手术风险、减少膀胱损伤均具有积极意义,疗效显著,可推广.
作者:彭小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脂代谢改善及肾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对本院收治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回顾性原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剂量1片,一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一天一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83.72%,两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TC、TG、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上升,两组α1-MG、ACR、UA、Scr水平下降,eGFR水平显著上升,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率11.63%,对照组9.3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改善患者高血压症状和血脂异常情况,保护肾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伟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诱发女性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因素.方法:依据体检、辅助检查、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对260例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周围型肺癌高于男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女性肺癌Ⅰ期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两组Ⅱ期肺癌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肺癌Ⅲ期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腺癌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鳞癌比例明显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周围型肺癌高于男性患者(P<0.05).常年进行烹饪女性占90.0%(81/90),烹饪组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烹饪组(P<0.01).结论:重视女性肺癌,积极宣传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吸入有致癌物质污染的空气和粉尘,对高发病人群进行重点普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徐曦;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电压与低浓度碘对比剂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影响.方法:将50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A组采用100 kV、370 mg I/mL、流速4.0 mL/s的对比剂进行干预;B组采用80 kV、270 mg I/mL、流速4.0 mL/s的对比剂进行干预;对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评价及定量评价.结果:主动脉、前降支、旋支及右冠脉各处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两组CNR及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受照ED值及DLP值均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64排CT机行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时采用描管电压80 kV配合使用270 mg I/mL的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干预,可在维持冠脉成像质量的同时y并降低患者受辐射剂量.
作者:王史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