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英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口腔科进行种植再生治疗的6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钛膜(TM)引导骨再生,研究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1周后骨厚度、植骨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l周骨厚度、骨密度及植骨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特异性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庄林;孟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白介素-32(intedeukin-32,IL-32)在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及胆总管扩张(choledochal cyst,cc)患儿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从而探讨白介素(IL)-32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35例及未发生胆管炎的胆管扩张症患儿14例为研究对象,划分胆道闭锁患儿为观察组(BA)及胆管扩张患儿为对照组(CC).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WB)方法分别检测胆道闭锁组(BA)和胆总管扩张组(CC)两组中肝脏组织内白介素(IL)-32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间IL-32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BA组中白介素(IL)-32表达情况与肝功能相关的血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A组中IL-3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C组(P< 0.05);BA组IL-32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肝功能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表明:IL-32与γ-GT、ALT、AST之间呈正性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肝功能相关指标如γ-GT、ALT、AST的检测值随着IL-32表达水平的增高而增高,说明了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IL-32与其肝功呈正相关的特点,对预测胆道闭锁患儿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叶晓烁;吴宙光;王建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化疗药物医嘱25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不合理的医嘱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使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更加具有规范化和合理化.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医嘱25000份,其中出现医嘱不合理情况的医嘱有148份,所占比例为0.59%,并给予了及时的纠正,保证了化疗药物治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结论:在实施化疗药物配置的过程中,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进行集中配置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调配人员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避免了医嘱不合理情况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化疗药物配置的质量,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作者:王丽丽;姜桂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2014年2月~2015年12月)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在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持续2个疗程后(8wk),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相关临床指标指标(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学肌酐清除率(Cer))进行比较.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无效患者(NR)3例,治疗有效率为92.3%,而对照组无效患者(NR)8例,治疗有效率为79.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发现24h尿蛋白、Scr、BUN及Ce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发现,研究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儿病情,利于患儿预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临床可以推广.
作者:杨波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确定银杏叶胶囊的稳定性的考察方法.方法:进行了加速稳定性考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考察试验,考察的项目均为性状、水分、崩解时限及萜类内酯含量.结果:银杏叶胶囊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质量标准的范围要求,与0月比较变化不明显,结果稳定.结论:通过稳定性研究考察,暂定药品有效期为24个月.
作者:张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之间的关系和治疗特点.方法:择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该组病患进行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抗感染及连续的较低流量的吸氧(1~2.5 L/min)等通用治疗方式,患者自行地使用降低血糖类的药物和饮食调控,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控制效果不佳.试验组:对病患进行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抗感染及持续低流量吸氧(1~2.5L/min)等通用治疗方式,并规范患者使用降低血糖类的药物和饮食调控,使空腹血糖控制在理想或尚可的状态.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治疗后动脉血气、肺功能改善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症状体征治疗总有效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95.5%和93.2%,对照组症状体征治疗总有效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0.5%和63.6%,两组数据的对比的结果差异均具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即均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肺功能和脉血气数据上显示的改善效率分别为55.6%和89.9%,这两组数据中试验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COPD合并T2DM患者的疗效、预后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COPD急性期除常规治疗外,更应严格控制血糖,不仅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情况,也可提高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陈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200名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干预,2014年1月-2014年12月新生儿200名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段干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感染率以及极低体重儿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更加强调护理细节的管理,从而实现对隐藏感染源的控制,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邓海英;方元英;张素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危重患者术后应用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ICU中的危重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重力分次输注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进行营养泵连续输注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腹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在ICU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术后实施营养泵连续输注营养支持,与重力分次输注营养支持相比,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在ICU的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肠道功能,促进胃肠黏膜生长,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聂许妹;梁朝矿;黄承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随机分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组(n=47)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或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微创、耐受性好,可视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亚东;郭军;张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指标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组间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可靠,调脂效果理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作者:曹大中;李卫东;梁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成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一般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综合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75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作者:张玉善;周小雨;黄振存;张火林;蔡国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方法:将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保存期末的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随机抽检,依据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无菌试验均阴性,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残留量均约为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一半,血细胞比容(Hct)、储存期末溶血率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徐传国;么楠;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生窒息并肾功能衰竭患儿100例为观察组,新生无窒息及肾功能疾病患儿100例,分别检测其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以及升高率.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的Scr、BUN、CysC水平较之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此组新生儿的Scr、BUN、Cys C水平均有升高,CysC的升高率比其他两者都高,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息息相关,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敏感度优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在临床上作为检测肾功能损害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宁碧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研究可行性,选择一种合适的临床氧疗方法.方法:将90例的基层医院心内科且符合吸氧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常规湿化瓶,观察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 对比两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及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结果: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67%,观察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5.5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53.33%、57.78%、15.56%,观察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5.56%、13.33%、13.33%,观察组在鼻咽干燥及鼻咽发痒的不适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氧气异味方面(P>0.05);对照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9.1+0.5),观察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2.5+0.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应用于基层医院的心内科,可降低氧气湿化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并能够减少护理时数及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琨明;刘爱云;宁小玲;袁朝霞;陈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留局麻细针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保留麻醉细针组(A组)和未保留麻醉细针组(B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深度、静脉对穿率和误穿动脉率、局部血肿率.结果:1次成功率(81.3%)A组比B组(58.1%)高(P<0.01),穿刺深度A组(平均值2.1cm)比B组(平均值2.8cm)浅(P<0.01),静脉对穿率A组(22.7%)比B组(48.6%)低(P<0.01),误穿动脉率A组(1.3%)比B组(10.8%)低(P<0.05),局部血肿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麻醉细针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高了1次穿刺成功率,并可减少穿刺深度、穿透静脉和误穿动脉.
作者:吴奕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肌肉不平衡、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2例患者,正常对照组22例,COPD组26例,AECOPD组24例,统计3组年龄、吸烟指数、BMI、体重下降%、肺功能、PaO2、6MWD、SLS、BBS、FES、TUG、Fib和hs-CRP.结果:3组患者年龄、吸烟指数、BMI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重下降%、肺功能、PaO2具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OPD和AECOPD三组患者比较,其活动耐量6MWD(对照429.1±28.8,COPD 355.2+44.7,AECOPD 277.3±60.0)m、肌肉不平衡SLS(25.5±2.2,16.8±1.3,7.7±1.3)s、BBS(52.4±53.2,45.3±2.2,42.4±2.8)pts、FES(15.7±5.7,40.4±2.8,51.0±3.9)pts、TUG(9.1±1.3,15.1±0.7,18.3±1.5)s和系统性炎症Fib(2.2+0.4,2.940.4,7.1+3.3)g/L、hs-CRP(2.9±0.8,5.2±1.9,12.3±4.9)mg/L,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慢阻肺稳定期及加重期均增加跌倒风险,肌肉不平衡及系统性炎症水平升高.
作者:刘秋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胸闷症状发生后,缓解的有效手段,以期对护理同仁有所启示.方法:我科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一年来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有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症状,平均每天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到2个小时,通过护理这40位患者总结经验和体会.结果:吸氧,雾化吸入,尽早建立静脉液路,预防压疮,心理护理五大措施,可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内缓解患者的胸闷症状.结论:当患者胸闷症状发作时,及时采取这五大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洋;曹俊梅;毕月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适量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分娩镇痛的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8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同期选择接受自然分娩的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生产时间、VAS评分、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平均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前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产妇宫口开放在3 cm、5~6cm、10 cm时,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中出现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7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低浓度(0.125%)罗哌卡因复合适量(1.5μg/ml)芬太尼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效果良好,同时不改变产妇的生产时间以及不影响胎儿的生命健康,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患者伤椎椎体由治疗前的42%恢复到了治疗后的93%;高度比由治疗前的45%恢复到了治疗后的94%;矢状面角由治疗前的25.7°C降低到了术后的5.5℃,经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促进植骨的融合与伤椎的恢复,且在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减少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伟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为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和预防是近几年来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发现婴幼儿时期患有毛细支气管炎可导致哮喘患病率升高,故关于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也随之增加.现从多方面对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马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