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

邓海英;方元英;张素霞

关键词:新生儿, 院内感染,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 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200名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干预,2014年1月-2014年12月新生儿200名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段干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感染率以及极低体重儿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更加强调护理细节的管理,从而实现对隐藏感染源的控制,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冠心痛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的概率较大,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并且这种疼痛会逐渐延伸到病人手臂、后背、颈部以及胃部等位置,还有部分病人会伴随有出现心率失常或者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中药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广泛运用,其临床疗效也显著提高,本文笔者就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如下综述.

    作者:温少利;张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口腔科进行种植再生治疗的6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钛膜(TM)引导骨再生,研究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1周后骨厚度、植骨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l周骨厚度、骨密度及植骨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特异性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庄林;孟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NT-proBNP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米力农在急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且分析其对NT-proBNP(B型纳尿肽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接收的6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予以米力农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T-proBNP等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1.86%)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的NT-proBNP指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再次住院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米力农治疗,疗效确切,且能对NT-proBNP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作者:谢常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方法在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价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或引产的125例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统计产前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的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后出血以及不同经验的超声对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的影响.结果:本组125例胎盘植入患者中,产前诊断正确的42例,准确率为33.60%;42例超声诊断正确的患者声像中,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所占比例为73.81%,子宫肌局部层菲薄所占比例为39.53%,胎盘内漩涡所占比例为23.81%(P<0.05);前置胎盘患者的检出率为54.39%,高于无前置胎盘患者的检出率(1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患者的检出率为57.14%,高于无产后出血的患者检出率(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胎盘患者的检出率为55.0%,高于无前壁胎盘患者的捡出率(1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丰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44.77%,高于经验欠缺组患者的检出率(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较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影响诊断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后出血以及超声诊断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上加以注意.

    作者:李友芳;戴楚虹;魏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其随访12-24个月,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82±1.25)周,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0.25±2.84)分,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63%,且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治疗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指标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组间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可靠,调脂效果理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应推广使用该疗法.

    作者:曹大中;李卫东;梁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因胃间质瘤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我院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完成ESD治疗胃间质瘤22例,其中位于胃底19例,底体交界2例,胃体1例,肿瘤平均直径1.28cm,大于2cm者共5例;除1例转外科切除外,其余21例均内镜下彻底剥离,内镜下切除率达95.45%;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50毫升以下,术后无1例呕血、黑便;13例术中发生穿孔(穿孔率59%),1例穿孔后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并闭合穿孔,其他12例均在内镜下修补穿孔.术后病理示1例高度危险性,2例中度危险性,19例低度危险性,随访3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或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率高,疗效肯定.术中穿孔为常见并发症,多可内镜下修补,无需转外科手术.

    作者:宁晓燕;柳勤译;郭婉薇;李博;杨海云;许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鼻胆管引流在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分析鼻胆管引流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胆道手术的患者160例,常规护理组以及预见性护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ERCP术后出血、穿孔以及感染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预见护理组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1%的发生率(P<0.05),预见护理组术后穿孔的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6.8%的发生率(P<0.05),预见护理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3.4%,与常规护理组4.1%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预见护理组的整体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预见护理在鼻胆管引流的护理中可以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时机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治疗前均行pH值检测,按pH值分为三组.A组28例患者pH值<7.25,B组26例患者pH值在7.25-7.35间,C组26例患者pH值>7.35,三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pH值、PaO2、PaCO2同A、C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住院时间方面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1%、3.8%、34.6%,B组与A、C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佳时机,在7.25<pH<7.35时治疗效果佳.

    作者:郭丹;许小扬;常月乐;毕爱萍;夏书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在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气喘、发热,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纹理增粗、增多,动脉血氧分压有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则有明显提高.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pH、PaO2、PaCO2、FEV1、FEV 1/FVC指标值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变化多样,应及时予以确诊并给予对症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正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情绪及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共120例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创伤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行为疗法以及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干预前后的疼痛学评分VAS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疼痛评分VAS显著下降,减少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还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C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预测及预后的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预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并设置良性肺疾病对照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采用X2检验进行CTC阳性率在不同分组之间的比较以及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CTC变化的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对照组(X2=38.62,P<0.001)和健康对照组(X2=34.14,P<0.001).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CTC阳性率显著下降(X2=77.35,P<0.001).结论:循环肿瘤细胞(CTC)与疗效之间具有相关性,应用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以预测肿瘤疾病的进展情况和现有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孙霞;王琼;殷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碳酸氢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5%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方法: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按照不同比例配伍后,在0、1、2、3、4、6、8h分别测定配伍溶液的pH值、284nm处吸光度、旋光度.结果:5%碳酸氢钠注射液和含糖注射液配伍后pH值随时间增加而升高,均超过含葡萄糖注射液的规定范围,葡萄糖含量未见下降,5-羟甲基糠醛含量未见增高,并且远低于规定限量.结论:5%碳酸氢钠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是合理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配伍溶液好在临用前配制并尽快使用.

    作者:刘博宇;耿娜;冯婉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次中药学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入手,分别以“实际应用”和“自主学习”为教学宗旨,切实有效的全面综合培养中药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用于满足中医药卫生事业全球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的要求.

    作者:李秋红;鞠爱霞;李万瑜;孙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初诊为肺癌的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初诊为良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724的水平,并比较此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六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不同的病理类型肺癌中,六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敏感度各有不同(P<0.05),其中甲胎蛋白、CYFRA21-1在鳞癌中表达较高;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724、CYFRA21-1在腺癌中的表达比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比较高;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 <0.05).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可以考虑将此法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叶柱均;叶淑霞;陈丽仙;张飞勇;叶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区18岁以上居民口腔卫生需求及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目的:了解本地区社区18岁以上居民口腔卫生需求及卫生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问卷调查深圳市龙岗区、光明新区各1个社区居民的口腔卫生需求,问卷调查2个社区内的口腔防治机构的医护人员职称、学历情况,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牙科仪器及设备配备情况.结果:836例调查对象的口腔卫生需求分析中,口腔洗漱宣教占比31.0%、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占比40.8%,定期口腔检查占比29.4%,正畸矫治占比9.4%,镶牙补牙占比12.4%,牙齿美容占比22.2%,其它1.9%;2个社区内共有13个口腔防治机构,其中医生102人,护士52人,护工19人,口腔医生每10万人口密度为20.12人,护士每10万人口密度为10.26人,护工每10万人口密度为3.75人;医生初级、中级、高级、无职称的比例分别占比36.3%、38.2%、6.9%及12.7%,护士初级、中级、高级、无职称的比例分别为23.7%、32.7%、3.8%及40.4%;13家口腔防治机构牙科椅配备率高为100%,牙科CT配备率低为38.5%,其它由高到低分别为牙钻机及配件、口腔综合治疗设备、牙片机.结论:本地区居民的口腔卫生需求以口腔洗漱宣教、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定期口腔检查及牙齿美容为主,社区内口腔医生及护士的密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职称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口腔机构的仪器及设备配备相对合理.

    作者:谢建平;陈志锋;程长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单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入路与传统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入路与传统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治疗,B组单纯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C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①A、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住院时间较C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总复发率、Ⅱ级、Ⅲ级乳头瘤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B、C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内外联合入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具有微创优势,出血量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李土坤;陈金艳;李宇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银杏叶胶囊的稳定性考察方法研究

    目的:确定银杏叶胶囊的稳定性的考察方法.方法:进行了加速稳定性考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考察试验,考察的项目均为性状、水分、崩解时限及萜类内酯含量.结果:银杏叶胶囊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质量标准的范围要求,与0月比较变化不明显,结果稳定.结论:通过稳定性研究考察,暂定药品有效期为24个月.

    作者:张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护理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成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一般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综合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75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作者:张玉善;周小雨;黄振存;张火林;蔡国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丹参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丹参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50例,严格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的三项维持、三项对症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纠酸、能量合剂、胞磷胆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30ml加丹参粉针0.2g;10%葡萄糖30ml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0m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丹参粉针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闫丽丽;刘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