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甲氨碟呤治疗白血病患儿的药代动力研究

殷强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碟呤, 白血病, 药代动力
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甲氨碟呤治疗白血病患儿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7例ALL儿童患者按病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3g/m2及5g/m2MTX治疗.检测两组患儿化疗结束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并得出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两组患儿经过24h静滴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能起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大剂量MTX在两组ALL患儿体内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特征,代谢速度与给药浓度正相关.结论:利用MTX药动学参数,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调整治疗方法.为进一步研究CF解救剂量及解救时间提供依据,保证低损害而达到大疗效的给药浓度.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术中寒战的影响.方法:120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护理常规,干预组采用包括心理护理、保温措施等预防为主的整体护理方案.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寒战发生率及术中舒适度.结果:对照组总寒战发生率为61.67%,高于干预组41.67%(P<0.05).对照组术中舒适率为50.00%,低于干预组76.67%(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保温措施能明显减少高龄产妇术中的寒战发生,增加术中舒适度.

    作者:张少芳;吴雪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胸闷症状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胸闷症状发生后,缓解的有效手段,以期对护理同仁有所启示.方法:我科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一年来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有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症状,平均每天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到2个小时,通过护理这40位患者总结经验和体会.结果:吸氧,雾化吸入,尽早建立静脉液路,预防压疮,心理护理五大措施,可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内缓解患者的胸闷症状.结论:当患者胸闷症状发作时,及时采取这五大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洋;曹俊梅;毕月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随机分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组(n=47)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或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微创、耐受性好,可视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亚东;郭军;张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研究集束化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作用和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其中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增加集束化护理方法.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洼田试验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患经护理后在NIHSS的评测数据上得分均低于护理前的得分,经护理后的NIHSS评分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吞咽功能上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吞咽功能均优于护理前的.护理前后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的结果差异均具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即均P<0.05).结论:护理后的患者吞咽障碍及神经缺损功能改善明显,且集束化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在临床上能更有效的促进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

    作者:林华晶;彭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三年收治的107例患者按照接诊顺序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给予丹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不显著,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天麻素治疗眩晕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栾峰;张展翅;马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病毒六混样核酸检测无效结果分析

    目的:在六混样检测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2012年2月20日-2015年4月30日的无偿献血者酶免检测合格的血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对于核酸检测出现的无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测试数为77536,其中无效测试数为1154,无效测试率为1.49%.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检测的质量控制和仪器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保证检测结果的及时有效.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情绪及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共120例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创伤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行为疗法以及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干预前后的疼痛学评分VAS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疼痛评分VAS显著下降,减少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还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方法在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价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或引产的125例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统计产前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的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后出血以及不同经验的超声对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的影响.结果:本组125例胎盘植入患者中,产前诊断正确的42例,准确率为33.60%;42例超声诊断正确的患者声像中,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所占比例为73.81%,子宫肌局部层菲薄所占比例为39.53%,胎盘内漩涡所占比例为23.81%(P<0.05);前置胎盘患者的检出率为54.39%,高于无前置胎盘患者的检出率(1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患者的检出率为57.14%,高于无产后出血的患者检出率(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胎盘患者的检出率为55.0%,高于无前壁胎盘患者的捡出率(1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丰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44.77%,高于经验欠缺组患者的检出率(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较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影响诊断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后出血以及超声诊断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上加以注意.

    作者:李友芳;戴楚虹;魏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200名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干预,2014年1月-2014年12月新生儿200名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段干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感染率以及极低体重儿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更加强调护理细节的管理,从而实现对隐藏感染源的控制,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邓海英;方元英;张素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药耐药基因在胃癌组织表达的特点及其与P53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蛋白P-gp、MRP、GST-π、Topo-Ⅱ在胃癌组织表达的特点,探讨P53基因突变和MDR基因激活之间相互诱导、调控和协同作用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我院50例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P-gP、MRP、GST-π、Topo-Ⅱ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胃癌中P-gp、MRP、GST-π、Topo-Ⅱ阳性表达情况及其与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gp、MRP、GST-π、Topo-Ⅱ和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8%(29/50)、40%(20/50)、86%(43/50)、68%(34/50)、44%(22/50).P-gp与胃癌组织TNM分期(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2)相关,而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MRP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GST-π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1),与TNM分期无关(P>0.05);Topo-Ⅱ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和删分期无关(P>0.05);P53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P-gp、Topo-Ⅱ与P53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1)P-gp、GST-π、Topo-Ⅱ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P-gp、GST-π表达率较高,而Topo-Ⅱ表达降低,提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化疗容易耐药,预后较差;(2)P-gp与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胃癌P-gp表达增高,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较晚分期是影响胃癌化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3)胃癌中P-gp、Topo-Ⅱ与P53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胃癌中P53基因突变与多个MDR基因激活有协同作用.

    作者:卞国春;孙华新;董晓强;邓玉江;苏群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讨论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化疗药物医嘱25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不合理的医嘱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使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更加具有规范化和合理化.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医嘱25000份,其中出现医嘱不合理情况的医嘱有148份,所占比例为0.59%,并给予了及时的纠正,保证了化疗药物治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结论:在实施化疗药物配置的过程中,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进行集中配置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调配人员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避免了医嘱不合理情况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化疗药物配置的质量,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作者:王丽丽;姜桂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升结肠倒镜观察技术对减少结肠息肉漏检率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升结肠倒镜观察技术对减少结肠息肉漏检率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内镜室行结肠镜检查的965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5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共成功完成升结肠段倒镜观察的患者692例,成功率为71.7%;完成升结肠段倒镜观察的692例受检者中,顺镜检出升结肠息肉28例,检出率为4.0%;升结肠倒镜检查后,检出息肉42例,检出率为6.8%;顺镜检查的升结肠息肉漏检率为30.95% (13/42).结论:要想将升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提高,并将其漏诊率降低,当患者患有升结肠病变可采取倒镜法进行检查.

    作者:罗远强;王强;宋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青光眼手术患者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疾病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CNP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疾病知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CNP应用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少梅;周凤平;许贵珍;谭邵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后的160例待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产后抑郁、焦虑情绪、满意度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良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0.00%和96.25%,均高于对照组75.00%和8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确保母婴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实施.

    作者:阮叶兰;尹海燕;冯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方黄连素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HLPC快速测定复方黄连素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芍药苷的含量,对供试品溶液线稳定性、重现性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HLPC测定复方黄连素中的芍药苷含量的稳定性和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黄连素片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有着操作便捷、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广泛用于检测合有芍药苷的中成药品的含量.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口腔科进行种植再生治疗的60例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钛膜(TM)引导骨再生,研究组患者在牙种植后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1周后骨厚度、植骨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l周骨厚度、骨密度及植骨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特异性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庄林;孟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挂号单奇偶性将8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治疗方式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的对.照组,且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蛋白尿、Cr、BUN指数明显降低、GFR指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相比于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方式,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更优,能够有效延缓血管内皮损,保护肾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研究可行性报告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研究可行性,选择一种合适的临床氧疗方法.方法:将90例的基层医院心内科且符合吸氧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常规湿化瓶,观察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 对比两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及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结果: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67%,观察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5.5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53.33%、57.78%、15.56%,观察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5.56%、13.33%、13.33%,观察组在鼻咽干燥及鼻咽发痒的不适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氧气异味方面(P>0.05);对照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9.1+0.5),观察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2.5+0.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应用于基层医院的心内科,可降低氧气湿化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并能够减少护理时数及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琨明;刘爱云;宁小玲;袁朝霞;陈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置换组和常规内固定组,置换组采用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治疗,常规内固定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术后第一、第三及第六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内固定组,置换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内固定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半髋置换结合钢丝环扎术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其相比于传统内固定方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重护理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多重护理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放疗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9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并且实施多重护理模式(心理护理、放疗前患者饮食指导护理以及放疗中的护理).在治疗结束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别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评价SAS和SDS量表并经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患者多数为无明显焦虑,而对照组的患者多为重度焦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评价SCL-90量表,通过本研究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偏执、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和恐怖方面的严重程度要比实验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有利于减轻癌症患者的各项不良情绪,这样能够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保证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

    作者:孟凡影;常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