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晶;彭小英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因胃间质瘤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我院2009年4月至2016年2月完成ESD治疗胃间质瘤22例,其中位于胃底19例,底体交界2例,胃体1例,肿瘤平均直径1.28cm,大于2cm者共5例;除1例转外科切除外,其余21例均内镜下彻底剥离,内镜下切除率达95.45%;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50毫升以下,术后无1例呕血、黑便;13例术中发生穿孔(穿孔率59%),1例穿孔后转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并闭合穿孔,其他12例均在内镜下修补穿孔.术后病理示1例高度危险性,2例中度危险性,19例低度危险性,随访3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或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率高,疗效肯定.术中穿孔为常见并发症,多可内镜下修补,无需转外科手术.
作者:宁晓燕;柳勤译;郭婉薇;李博;杨海云;许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探讨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2014年2月~2015年12月)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在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持续2个疗程后(8wk),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相关临床指标指标(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学肌酐清除率(Cer))进行比较.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研究组无效患者(NR)3例,治疗有效率为92.3%,而对照组无效患者(NR)8例,治疗有效率为79.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发现24h尿蛋白、Scr、BUN及Ce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发现,研究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儿病情,利于患儿预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临床可以推广.
作者:杨波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研究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口服硝苯地平的高生物利用度制剂提供指导.方法:分别对硝苯地片在不同pH的介质、不同肠段内容物及肠粘膜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在正常人体温度,硝苯地平在胃内容物成为在溶液中lh不稳定,药物的浓度呈递减趋势.在37℃条件下,硝苯地平在酸性较强时不稳,而在pH=4.5-7.6的条件下稳定.结论:硝苯地平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药品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不稳定性,pH4.0-7.6之间相对稳定.
作者:张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在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7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组间对比差异不大,P> 0.05.结论: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重量.
作者:刘伟明;赖梅;陈浩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其随访12-24个月,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82±1.25)周,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0.25±2.84)分,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63%,且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5例,28例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3D截骨模具组),37例常规操作完成手术(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X线片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胫骨后矢状位倾角(STCA)及胫骨平台切线与冠状位胫骨解剖轴夹角(MPTA);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HSS评分.结果:1、3D截骨模具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上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3D截骨模具组患者的STCA相对于常规组更为接近后倾3°(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具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引流量,同时3D打印截骨模具组术后的胫骨平台截骨的后倾更接近于预期的后倾3°.
作者:刘振中;时剑辉;王岩;陈丽丽;张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方法:将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保存期末的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随机抽检,依据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无菌试验均阴性,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残留量均约为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一半,血细胞比容(Hct)、储存期末溶血率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徐传国;么楠;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常规运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检验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观察组行尿常规诊断,对照组行腹部超声诊断,将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诊断标准,统计两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不同诊断方式,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1.4%),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超声诊断技术,尿常规检验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效降低了误诊、漏诊率,在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于晨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20例,分为两组,各260例,观察组使用Olympus电视宫腔镜系统进行,对照组首先进行超声检查拟诊,并通过盲探诊断性刮宫进行,比较两组对不同病变诊断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组织活捡比较,统计两组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及误诊率,后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痘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及内膜萎缩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显著个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宫腔出血、子宫穿孔及TURP综合症的整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效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全晓广;余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初诊为肺癌的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初诊为良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724的水平,并比较此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六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不同的病理类型肺癌中,六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敏感度各有不同(P<0.05),其中甲胎蛋白、CYFRA21-1在鳞癌中表达较高;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724、CYFRA21-1在腺癌中的表达比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比较高;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 <0.05).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可以考虑将此法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叶柱均;叶淑霞;陈丽仙;张飞勇;叶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在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气喘、发热,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纹理增粗、增多,动脉血氧分压有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则有明显提高.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pH、PaO2、PaCO2、FEV1、FEV 1/FVC指标值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变化多样,应及时予以确诊并给予对症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正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闽东地区畲族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6年1月福建省闽东地区各个医院确诊的132例畲族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通过对患者的进行体质量表调查和统计分析,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结果:132例闽东地区畲族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体质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平和质、疲血质、痰湿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5%、18.93%、18.18%、11.36%、9.85%、8.33%、0.76%、0.08%;结论:闽东地区畲族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是易成石体质,并且对肾功能产生损害,能够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辨体质防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艳华;陈武;包强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共120例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创伤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行为疗法以及人文关怀,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干预前后的疼痛学评分VAS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疼痛评分VAS显著下降,减少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还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适量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分娩镇痛的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8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同期选择接受自然分娩的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生产时间、VAS评分、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平均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前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产妇宫口开放在3 cm、5~6cm、10 cm时,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中出现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7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低浓度(0.125%)罗哌卡因复合适量(1.5μg/ml)芬太尼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效果良好,同时不改变产妇的生产时间以及不影响胎儿的生命健康,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血透深静脉置管换药流程再造并探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血透室进行血透深静脉置管的患者,将其以投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传统换药流程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给予再造换药流程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脱落情况及置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1.11%,观察组的为14.45%,组间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脱落发生率(33.33%)及置管时间(41.3+7.4)d显著少于观察组的发生率(6.67%)及置管时间(71.6±8.7)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患者行再造换药流程可以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赵文雅;杨海燕;陈柳清;苏淑青;梁健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肠梗阻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减少漏诊情况发生.方法:对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例CAPD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住院的8例单纯性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化验指标、CAPD时间、确诊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无明显差异.但是两组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不同:①并发肠梗阻组的接受CAPD治疗时间[(10.25±10.964)月]明显长于单纯腹膜炎组[(6.63±2.722)月];②并发肠梗阻组的确诊时间[(22.86+26.879)小时]明显长于单纯腹膜炎组[(2.5+1.414)小时];③发病时并发肠梗阻组透析液常规白细胞计数[(226.3±25.6)*106/1]明显低于单纯腹膜炎组[(2885.3±652.6)*106/l];④并发肠梗阻组退出率37.5%,单纯腹膜炎组退出率为0.结论:有腹膜炎症状的CAPD患者应警惕有无并发肠梗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赵霞;郭馨;张东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置换组和常规内固定组,置换组采用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治疗,常规内固定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术后第一、第三及第六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内固定组,置换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内固定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半髋置换结合钢丝环扎术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其相比于传统内固定方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黄连提取物掩味技术.方法:在考察黄连提取物的具体方法及溶剂时将盐酸小檗碱含量当作主要指标,选择提取方法,在掩味处理提取物时主要应用包衣法.结果:提取时应用50%乙醇回流,黄连提取物颗粒包衣液制备材料用PEG6000与丙烯酸树脂Ⅱ号,70:15:15为包衣材料、增塑剂以及抗静电剂比例,经掩味后有较好口感.结论:采用上述技术掩味黄连提取物简单且便于操作,实用性高.
作者:赵红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危重患者术后应用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ICU中的危重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重力分次输注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进行营养泵连续输注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腹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在ICU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术后实施营养泵连续输注营养支持,与重力分次输注营养支持相比,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在ICU的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肠道功能,促进胃肠黏膜生长,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聂许妹;梁朝矿;黄承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生窒息并肾功能衰竭患儿100例为观察组,新生无窒息及肾功能疾病患儿100例,分别检测其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以及升高率.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的Scr、BUN、CysC水平较之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此组新生儿的Scr、BUN、Cys C水平均有升高,CysC的升高率比其他两者都高,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息息相关,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敏感度优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在临床上作为检测肾功能损害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宁碧雯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