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著;陈佳锐
目的:探讨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石膏固定牵引的保守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是93%,对照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是79%,组间踝关节恢复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明显加快骨折愈合,提高踝关节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温晋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磁性护理对护士团队稳定性的效果.方法:从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和专业发展三方面进行干预,打造磁性护理,吸引和保留人才,观察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实施干预前后护士团队的稳定性.结果: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提升6.1%,护士离职率比同期下降12%.结论:磁性护理在提升护士满意度和降低护士离职率方面有正向作用,对提高护士团队稳定性具有促进意义.
作者:徐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与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则加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总体治疗效果、治疗后3个月复发次数与患儿家属总体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6%),治疗后3个月复发次数(1.45±0.5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97±0.59),存在显著性差异(X2=8.306,t=4.7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家属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Z=-3.0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与预防效果显著,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新型痔疮套扎术(RPH)结合肛门整形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病例240例,随机分两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痔疮套扎器手术(RPH)结合肛门整形治疗混合痔,对照组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水肿、皮赘、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等治疗组明显优异((P<0.05).结论:痔疮套扎器(RPH)结合肛门整形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并发症少,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何玉峰;王洪保;张恩华;黄少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疗法包括电针、穴位注射、推拿、功能训练、高压氧疗、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对比评价2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综合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个月时综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神经损伤患者,综合多种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升疗效,值得关注.
作者:彭丹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随机分成前列地尔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三组.前列地尔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静滴治疗,治疗周期2周;缬沙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口服治疗,治疗周期2周;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静滴联合缬沙坦口服治疗,治疗周期2周.检测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以及血肌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尿蛋白排泄率指标上,治疗前三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间不存在差异,联合组显著低于前列地尔组及缬沙坦组(P<0.05).血肌酐水平指标上,治疗前三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不同手段治疗后,三组患者与治疗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与缬沙坦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与前列地尔组及缬沙坦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肾小球血液循环,降低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琛;沈良兰;张芬;邱志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IL-17及TNF-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接受COPD急性加重期60例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单独采用哌拉西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IL-8、IL-17及TNF-a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IL-8、IL-17及TNF-a表达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以使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IL-17及TNF-a明显下降,使得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临床疗效非常显著,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其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吴瑞杰;洪惠敏;刘杰;张展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肿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自愿参加我院肿瘤学教学改革的30名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随机选择2013年10月之前相同专业的30名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和讲解学校教材为主,观察组应用案例教学法.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课堂内容掌握情况、教学效果、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带教课程满意度是93.3%,考试成绩优良率是83.3%,对照组学生对带教课程满意度是73.3%,考试成绩优良率是56.7%,观察组学生对带教课程满意度与考试成绩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殷茜;张贵海;张廷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施治在老年下肢创伤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牟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根据中医学中的动静结合辨证施治原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94%比对照组的80%高,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6%,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且在生活质量评分上,其中总体健康、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与不适、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中医学中的动静结合辨证施治思想渗透到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治疗中,让患者在恰当的时机里选择合适的动治疗或静治疗,有助于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志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社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患者采用饮食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社区中心接诊随访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新型饮食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1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治疗时间为(17.68±5.68)d,对照组治疗时间为(22.29±5.36)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99,P<0.05);研究组患者通过新型饮食疗法血糖明显下降,常规食疗血糖基本无变化,两组的2hPBG、FBG、HbA1c水平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相对性低血糖、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饮食疗法治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操作较为方便,降血糖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丘欢华;唐艳平;罗臻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胃镜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治疗,对照组仅经丙泊酚治疗,再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秀率为86.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MAP、HR及SpO2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且观察组术中MAP、HR及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诊疗期间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治疗,可保障平稳麻醉,还可控制发生不良反应,镇静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蒙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采用计划生育手术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52例计划生育术后妇女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痊愈人数.结果:对照组术后24小时15人痊愈;实验组患者24小时后18人痊愈.实验组痊愈率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5.7%.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痊愈率.
作者:崔现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病理远程会诊用于基层病理科的价值.方法:在我院病理科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间行病理远程会诊的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理远程会诊的确诊率等指标.结果:病理远程会诊有77例患者获得确诊,总确诊率为97.47%.结论:在基层病理科开展病理远程会诊有助于提高基层病理科医生的诊断能力,提高确诊率,更好为人民服务.
作者:曾茂森;兰春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临床护士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全院临床护士和医院管理干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对全院临床护士干预前和干预后幸福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的临床护士幸福感明显高于干预前的幸福感.结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高临床护士的总体幸福感.
作者:帅水云;万丽霞;黄孟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初产妇产后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产的60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0).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则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日及出院日的焦虑明显强于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且观察组产妇中切口感染和盆腔炎的并发者为0;产后抑郁率(6.6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观察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降低产后抑郁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燕芬;陈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已经成为普遍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经过实践和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不规范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所引起的.本文通过对中山市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人体测量的监测,收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以及文化卫生等相关资料.通过对不同时期研究结果的趋势分析,积极探索出我市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范木耿;刘倩云;黄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药的储藏与保管是中药管理中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探讨的话题,中药的储藏和保管因容易受空气、温度、环境等多种外界的因素影响,保存的不当会使中药的治疗效果下降.中药的管理,主要是存在着缺乏高质量的中药采购、炮制技术的不规范和药品的保存储藏水平低下等.因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是提出了优化药品的储藏方案、提高管理人员对药材的管理,积极应用一些新的储藏技术,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德坤;梁悦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儿童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并探讨与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并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克曼AU5800查空腹静脉血,检测Fe、Zn、Ca、Mg、Cu含量.结果:80例检测结果中,其中Fe缺乏14例(17.5%);Zn缺乏18例(22.5%);Ca缺乏12例(15%);未见Cu缺乏;未见Mg缺乏.结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诊断疾病十分重要,应积极运用于儿童的预防保健及疾病诊断工作中.
作者:合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03月我院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75例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及技术要点,并与外科手术、内镜及X线比较,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5例患者均局麻下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均1次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无明显并发症,未发生出血、造瘘口周围渗漏、感染,操作时间45±15min,术后2h进食,拔除造瘘管后随访6个月-1年来见造瘘口感染、渗漏及腹痛等.结论:对比外科、内镜下及X线下胃造瘘术,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安全、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增林;候小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急诊颅脑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急诊采集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颅脑CTA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颅内动脉瘤52例,占81.25%,为SAH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占9.37%;Moyamoya病4例,占6.26%;其他病因2例,占3.12%.与DSA结果对比,CTA的总体准确率98.5%,CTA与DSA检测对比结果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2,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诊筛查诊断上,64排螺旋CTA是一种准确的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耿春;张玉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